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202649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88分儿子,100分父亲

马海霞

①每到考试是他最担心的日子,考场上的分分钟都是煎熬,耳边同学哗啦翻试卷了,他正面的一半还没做完呢,满眼都是拦路虎哇!

②出成绩那天,他一改往日的调皮,蔫头耷脑。成绩发下来了,38分。同桌摔着脖子往他这边看,他迅速把试卷塞书包里了。

③回家路上,他慢慢挪着脚步,到家总逃不过母亲的一顿责问父亲的一顿教育吧?考试结果总是不理想,哪能说得过去呢。有时一些邻居,还会问爸妈他的成绩。

④心事压得他喘不上气来。从书包里掏出那张可恶的试卷——38分,这恼人的分数,他掏出笔将“3”改成了“8”

⑤改完他便后悔了,试卷要家长签字后上交给老师,万一被老师发现可咋办。漫长的寒假,慢慢考虑对策吧。

⑥外婆生病,母亲去照顾了。父亲在家看电视,一看到他,便问:这次考了多少分?”“88分。他声音比蚊子还小。父亲皱了一下眉,让他拿出试卷给他看。他哆哆嗦嗦取出试卷,脸成了大红布。

⑦父亲眼睛死死盯着分数,露出了笑。顺手把试卷丢给他,骑着自行车出去给他买了一只烤鸭。那天中午,父亲对他格外好,一个劲儿夸他进步不小。邻居家的小姐姐探头来问,他考了多少?

⑧父亲乐呵呵地告诉她,88分呢,进步了不少,我就知道这孩子只要努力学,成绩一定不错。

⑨小姐姐一听,立马溜走了。她才考了85分,这次在他面前骄傲不起来了。

⑩那段时间,父亲逢人便讲他考试进步的事儿,大家知道后也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心虚,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⑪后来,他也被父亲的情绪感染,仿佛自己真是进步生,88分真是自己考出来的。学习好的感觉真是不错。

⑫他疯玩了半个月后,父亲有一天喊他坐下,给他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⑬那年,父亲上小学三年级,考试发挥失常,不及格,他害怕被爷爷打,便偷偷改了成绩,后来被爷爷发现了,狠狠揍了他一顿,打得屁股十天不敢坐。

⑪他吓得开始发抖。父亲见状,又说,我看你偷改了成绩,便想起我小时候了,改成绩说明你知道害怕,开始要面子了,也是想让父母高兴,所以我假装没看出来。儿子,谢谢你,谢谢你送我一份“88的礼物,这是你希望得到的分数,说明你有学习目标了。我也要回赠你一份礼物。

⑮说完,父亲从抽屉里取出一张试卷,是父亲手抄的,和期末考试相同的数学试卷。父亲说,咱们从头做一遍,到开学时将这份交给老师,就说你知道自己考得不好,又重新做了一遍。老师肯定夸奖你。

⑯接下来的日子,父亲每天下班回家都和他伏在桌子上,一道题一道题给他讲解,一张试卷来回做了不下十遍,直到他全都会做为止。开学前,父亲给他用红笔写上了“100

⑮开学那天,父亲陪他来到学校,将试卷交给老师,并向老师说明了情况,但并未和老师说他偷改成绩的事情,老师果然夸奖了他,还给他补了一张进步生奖状,当着全班同学颁发给了他。

⑱从此,他开始认真听课了。

⑲多年后,他成了一名机械工程师,回想起来,真诚感谢父亲。父亲说,感谢啥呀,都是他做得不好,若不是对孩子太严厉,他也不至于改成绩呀。

⑳那份偷改了的成绩单,让父亲开始反思自己,决定做一个“100父亲,给孩子鼓励、关心和帮助,帮他拾起自信。


我市某校九年级语文组,打算把这篇小说拍成微视频,请你帮拍摄组完成下面的几个任务。
1.任务一:请根据文本内容,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一个角度帮助拍摄组整理文本故事情节。
A.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B.原因→结果(逻辑)
2.任务二:拍摄组导演认为,双线并行是本篇小说的一大写作特色,微视频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形式进行拍摄,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任务三:微视频需要“家校沟通·魅力无穷”这一环节,请你结合某校开展的一次调查问卷(其中显示有35%的学生与家长因成绩问题产生过矛盾,其中20%的学生有过改成绩的经历,他们大多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并联系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在微视频中给出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建议。
4.任务四:在微视频最后,拍摄组需要为视频加上尾声,对本篇小说的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概括。请你根据所学的“学会缩写”相关要求,为导演组排忧解难。
写作提示:①尊重原作,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缩写;②确定取舍详略;③做到语言流畅,文意通达;④200字左右。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棋逢对手

郑华红

①榕树街是条老街,有几十棵大榕树,榕树枝干粗壮,绿树成荫,清静幽雅,风城的棋友都喜欢聚集在这里。

②老张和老刘就是在榕树街的树下认识的。

③那天,老刘在树底下摆棋阵,他号称这是天下第一棋局,无人能破。老张路过,看到棋势并不凶险,立即应战。

④棋场如战场,双方你追我赶,拼杀了一个多小时,难分胜负。

⑤老刘第一次遇到高手,时刻保持警惕。老张紧张地瞪大双眼,额头上冒出细密汗珠。

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棋势突然发生变化。黑方的被围困,只要红方出动就能定输赢。下棋不能悔棋,老张不小心走错一步,只能眼睁睁迎接败局。围观的棋友连呼可惜。

⑦果然,老刘毫不犹豫地拿起红車,不料棋子从手指间滑落,恰好掉在黑棋炮口前。老张哈哈大笑,立即摔炮打車,扳回败局。

⑧红棋失去主将,难以进攻。黑棋只剩一炮,难以应战。双方以和棋方式结束,棋友纷纷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⑨明眼人都知道是老刘故意松开棋子,保住了老张面子。老张品出老刘棋艺高棋品好,嘴上没说什么,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⑩两人约定三天后再战。

⑪榕树街的人都认识老张,他在凤城象棋界获奖无数,如今差点儿在榕树街折翼,可是特大新闻。老张和老刘约战的消息传出去,惊动了凤城各路棋友。

⑫三天后,棋友们齐聚榕树街。老刘和老张在棋盘前调兵遣将,小小的棋盘硝烟弥漫,杀气腾腾。半天下来,棋局三胜三负,老张赢得浑身舒爽,老刘输得心服口服。英雄惺惺相惜,二人移步茶馆小坐,继续探讨棋技,大有相识恨晚之意。

⑬一晃,老张和老刘相识半年,棋也下了半年,双方约定中秋节举办一场象棋比赛,宣扬凤城象棋文化。

⑭中秋节那天,榕树街热闹非凡,却迟迟未见老刘出现,打听后得知,老刘于昨天突发疾病离世。听说老刘走了,老张心里空落落的,棋下一半起身离开了榕树街。过了几天,老张拿着老刘生前送给他的象棋,在榕树街摆下棋阵。

⑮周末的傍晚,老张棋摊上迎来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小伙子不看棋,只围着老张左看右看,然后拿起棋子与老张对弈。小伙子斯斯文文,但每一步棋却满含杀机。

⑯小伙子不像老刘会手下留情,几个回合就逼得老张节节败退。象棋界出了新人、老张虽败犹荣,约小伙子再战。小伙子摇摇头说,只能周日来榕树街,来了只下一盘棋。后来,小伙子再来下棋,虽然杀得难分难解,但再没赢过老张。

⑰老张去榕树街的次数越来越少,他记得老刘曾说过,老刘的妻子瘫痪在床,棋友一场,他决定去探望。

⑱老张一路打听,找到了城郊的老刘家。老刘家三间瓦房,独门独院,门楣上挂一块象棋世家的牌匾,院子里有一张石砌的棋盘。

⑲老张敲了敲门,门打开了,站在他面前的是那个小伙子。小伙子说,我是小刘,等您很久了。老张嘴巴动了动欲言又止。小刘知道老张想说什么,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条递过去,说:张叔,这是我父亲留下的。

⑳老张打开纸条,只见纸条上写着:榕树街老张人品好棋艺高,你每周与他下一盘棋。记住,他性急,心脏不好,你只能输不能赢。

㉑老张握着纸条,泪水从眼里滑出。

㉒后来,老张每天都会抽时间来小刘家。半年后,小刘的母亲能翻身下床了。又过了一年,小刘的母亲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小刘在老张引荐下,参加省里举办的象棋大赛,一举夺得冠军。

㉓小刘从省城回来那天,拿着奖杯去找老张。老张家客厅的墙上赫然挂着一块医学世家的牌匾。原来,老张退休前是名医生,象棋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榕树街清静幽雅的环境,既点明了故事背景,又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故事氛围。
B.“榕树街”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C.老刘因为非常敬重老张,所以去世前托付儿子小刘到榕树街去陪老张下棋。
D.小说结尾揭示老张的身份,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不禁拍案称奇。
2.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初遇老刘,和棋结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刘病逝,老张失落→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医治病人,小刘夺冠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双方以和棋方式结束,棋友纷纷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4.小说题目“棋逢对手”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04更新 | 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墙角的父亲

帮朋友搬家,在整理一堆旧书籍的时候,朋友蹲在地上呜呜大哭起来。朋友打开的是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日常开支,一笔一笔,清晰到一块钱的早餐,三块钱的午餐。稍后,朋友给我讲了关于他和父亲的一段往事。

朋友的家在徐州乡下的一个村子里,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在徐州火车站附近打短工,难得回家一次。朋友考上西安的一所大学时,父亲从银行取出一包钱,一张一张沾着口水数,数了一次又一次。

大一的时候,朋友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整晚耗在校外的网吧里。他虽然感觉到有些虚度光阴,但身边的同学们都差不多,不是打球,就是看电影,或者上网打游戏,朋友也就释然了。

暑假回家,朋友在村里待了几天,感觉特别无聊,就忐忑地对父亲提出,想去他那里玩几天。至少那里有网吧!父亲竟然破天荒地答应了。

远远地,朋友就看到父亲等在火车站的出口。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洗礼,朋友第一次感觉父亲在人群中是那么扎眼——衣服破旧,还宽大得有些不合身。他提醒父亲,衣服太旧了。父亲说,出力干活的,又不是坐办公室,穿那么新干吗?他又说,那也太大了啊。父亲又说,衣服大点,干活才能伸展开手脚,不然,一伸手,衣服就撕破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2003年,月入就有四千多元的父亲,竟然住在一栋民房的阁楼里,只有六七平方米。除了一张铁架床之外,还有个放洗脸盆的木架子,那个多处掉瓷的搪瓷盆上,搭着一条看不出本色的旧毛巾……朋友一直以为,父亲在城里过的是很舒服的日子,没想到竟是这样清苦。

父亲把他带回住处,就说:你坐着,我要去忙活了。说着,就咚咚咚下楼走了。朋友坐不下去,就悄悄地关上门,下楼,跟在父亲身后,他想看看父亲是做什么的。

七弯八拐,他跟随父亲来到了徐州冷库。那儿聚集着十多个跟父亲差不多的人,有的推着推车,有的拿着扁担,他看到父亲从门卫那里推出了自己的手推车。正在这时,一辆大货车进入大院,父亲和大伙一起,跟在车后拥了进去。

几分钟后,大将看到了父亲,他弓着腰扛着大大的纸箱,走几步,停一下,用系在手腕处的毛巾擦额头的汗,再前行几步,把背上的纸箱放到手推车上,接着又奔向大货车,几秒钟后,又弓着腰扛来一个纸箱。如此反复七次之后,父亲推着那辆车向冰库走去,弓着腰,双腿蹬得紧紧的,几十米外的大将甚至看得到父亲腿上的青筋。

原来父亲赚的是血汗钱!朋友惆怅不已。他向门卫打听,搬一次货,能有多少钱?门卫告诉他,五毛钱一箱。他在心里算了一下,父亲一次运了七箱,赚三块五毛钱。

朋友当天下午就回了家。他不再想着上网了,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父亲暴着青筋的腿。他还算了算,自己在网吧浪费了多少父亲的汗水。

朋友返校的时候,父亲又从银行里取出厚厚的一沓钱,数了又数,交给大将。他数了一下,说,这学期时间短,有两千就够了。说着,分出一半,留给父亲。这一天,朋友下决心做个好儿子,做个好学生。

但他的这种想法,很快成为过眼云烟。当那些旧日的玩伴又吆喝着去网吧,当他有意无意地看到魔兽游戏图案,他内心里总是忍不住躁动。终于,他又一次走进了网吧。

国庆节的时候,室友们组织去K歌,去酒吧,还去洗了桑拿。从家里带来的两千块钱,到十月底就没有了。大将给妈妈打电话,说前段时间生了一场病,带来的钱花完了。

第三天下午,西安突然降温,正在宿舍里和同学打牌的他接到电话,说校门口有人找他。朋友跑到校门口,看到了父亲。五十多岁的父亲,像个七十岁的老人,老态龙钟,一脸的疲惫,身上背着一床棉絮。

他把父亲带入校园里,才小声问他:你怎么来了,我给妈留了账号,你把钱打入那个卡上就行了。你跑这么远,还背着这个东西,又辛苦,又浪费钱。。父亲讨好地对他笑着,说:听你妈说,你前段时间病了,现在怎么样了,好了没?要吃好点,照顾好自己,你不用担心生活费,只要你能吃出好身体,学出好成绩,就是再多的生活费,你爸也掏得起。天冷了,这是你妈妈用自己种的棉花给你做的棉胎。 朋友嗫嚅着说:已经……好了……

在通往教学楼的路上,父亲说:看到你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把生活费给你,我就回去。不影响你。他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钱,正想说带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住,父亲又说了,再有两个月就放寒假了吧?我这次给你带了三千块,你刚生病,要吃好点,把身子养壮点才能有精力上好学。父亲止住脚步,你回去吧!

他知道父亲的脾气,就不再说什么。他走出不远,回头的时候,发现父亲还站在原地,朝他挥手。他想起读高中的时候,每次父亲送他去县城的学校,都是这个场景,泪就溢满了眼睛。

干瘪的钱包终于鼓了起来,一周不见的魔兽又在呼唤他。晚饭过后,他又去了校外的网吧。五个小时的凶猛厮杀之后,他要回宿舍了。和往常一样,他又来到了校外的一棵大榕树下,准备从那儿翻墙进校。

就在他翻上墙头的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昏黄的路灯,照着他的父亲,他偎在那个墙角,身下垫着不知从哪里拣来的破纸箱。此刻,他正把身上的棉衣裹了又裹,而自己高中时围过的围巾,紧紧地缠在父亲头上。

朋友说到这里,又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哭了好一会儿,他又接着说:后来我妈告诉我说,我爸听说我病了,就不顾一切地要来看我,买不到座位票,又舍不得买卧铺,站了二十多个小时来到西安。为了省下住宿的钱,在我们学校的墙角下蹲了一夜……我在电话这头就哭,在妈妈告诉我之前,我一直装作不知道。因为我知道父亲的固执,我那时就是叫醒他,他也会坚持着在那里。我悄悄回了宿舍,可我的心里却一直疼着,想到他裹紧衣服的动作,我就心疼。我连夜把所有的关于游戏的账号全部删掉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进过网吧,再也不浪费一分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准备了这个记账本,开始把以前落下的学业一点点补回来。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他命不好,没有享受生活的福气。经过那件事情,我才知道,不是他没有福,而是他习惯了把一切享受给予他儿子……他从十七岁开始在那个冰库做事,一直做到去年春天。他说不下去了。

我知道,朋友的父亲于去年春天去世了,给他留下了三十七万元的存款。朋友的父亲是许多贫困父亲的缩影,是父母对子女深沉而又无私的爱。所幸的是,他的孩子看到了墙角的父亲,而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想不到,也看不到墙角里的爱。

(作者:李玉   来源:《青年文摘》   文字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朋友和他父亲的往事。
2.细节见本质。在细节描写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物内心的品质、情感。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父亲从银行取出一包钱,一张一张沾着口水数,数了一次又一次。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结尾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2022-02-08更新 | 2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的选文,完成题目。

秃鹤演戏

①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

②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③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④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⑤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⑥“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⑦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⑧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⑨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⑩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⑪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⑫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⑬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⑭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⑮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⑯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⑰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⑱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⑲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⑳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㉑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㉒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㉓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㉔桑乔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㉕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㉖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㉗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第一章,有删改,新加了题目)


在“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中,语文课代表宵雅精选了《草房子·秃鹤演戏》一文,并设置了两个阅读任务,请你思考后作答。
【任务一:写法讨论】
(1)小说常常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同学们结合选文,就这种写法的好处展开了讨论,请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
【任务二:美文推荐】
(2)活动中,老师提议将这篇美文推荐给校刊“沁韵”,请你写一段推荐语吧。
写作提示:①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推荐;②结合文章相关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2022-11-01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