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70 题号:2203240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①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人们一边赞叹,一边提出疑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②首先,不论哪种颜色的花儿,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时,花青素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当它是中性时,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③其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橙、黄光波长,蓝、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同颜色的花儿。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

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里提到: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很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同时昆虫也繁生起来,昆虫们在花儿中采蜜传粉繁殖后代,这期间它们特别容易注意那些与绿叶颜色差别明显的花朵。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选择则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耗费了亿万年造成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个时候来说吧,几十年功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不同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美丽色彩。

⑥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加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1.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全文思维导图的补写。

2.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在第⑤段空白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3.老师带领学生在植物园中对花进行了观察,统计发现:植物园里最多的是白色,黄色和红色,最少的是茶色和黑色。请你结合选文介绍的知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知识点】 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我们可能都被微歧视了

①歧视和偏见是我们一直以来极力想消除的,但无奈有些思想过于根深蒂固,努力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现在,社会群体中又开始流行一个新词“microaggression”,中文可翻译成微歧视。它与直接的歧视不同,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透过语言或肢体动作,无意间排挤或贬低不同种族、性别的人,或弱势群体。有时无意识的一句话或一个小举动,都可能给对方造成深深的伤害,而我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

②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微歧视的施加者或承受者。如果在大街上看到拄着拐杖的青年男子,你会不会多看他几眼?可能还会感叹:多好的男孩,怎么就……你的目光和感叹对这名男子而言,同样也是微歧视。

③微歧视其实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在导演和演员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或者老师和学生之间,容易导致一个不和谐的工作环境或学习环境,只是我们似乎很少意识到它的存在。微歧视与直接的言论攻击不同,它的出发点并无恶意,但同样会中伤到对方,让他觉得自己很奇怪、与社会格格不入,产生自我怀疑等消极的情绪。研究表明,微歧视会在当事人心里积累,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继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等一些心理问题。

④微歧视是一种难以察觉的伤害,有些话在承受者听来可能就是略带攻击性的语言,但施加者却意识不到,比如他为什么这么生气,我明明是在夸他(或我只是开个玩笑)。曾有一位深受微歧视困扰的人表示,他总是记得第一次受到微歧视时的情景,身心都感到很痛苦,尽管他很努力地不去回忆,但身体已经记住了当时的反应,在下次受到同样的微歧视时就会引爆相同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微歧视造成的伤害会逐渐叠加,久而久之承受者会被负面情绪压垮,导致他们出现焦虑、狂躁等心理问题,或是通过不正确的方法缓解自己的情绪,例如酗酒、自虐甚至自杀。

⑤有人会认为,把微歧视当回事的人都是玻璃心、过于敏感,或者有一种愤世嫉俗、自怨自艾的受害者心态。这样的人应该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历过的微歧视。例如,你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一个陌生人走过来坐在了长椅的另一端,还选择背对着你,此时你的内心作何感想?如果每次你坐在那个长椅上,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你会不会开始怀疑自己被大家讨厌和排挤了?坐在长椅另一端的陌生人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也没有恶意,但你却会有被歧视的感觉。

⑥许多微歧视想法是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太多也太隐蔽,很难完全消除。研究种族主义和多元文化的专家表明,没有人能完全从种族、性别的歧视或偏见中独善其身。如果非要形成一个统一的为人处世原则,强制每个人都遵守未免太不现实,比如在大街上看到坐轮椅的人不许多看两眼,地铁上空位多时也不许和别人隔开坐……问题的根源还在我们的认识本身,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如何做,但可以从自身开始改变。

⑦我们首先要承认微歧视确实存在,不要让受到微歧视的人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可以问一问他们是否想倾诉,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如果对方指出我们的某些行为或话语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不要急于反驳或假装无视,要耐心地听听他们怎么说,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到底是哪句话、哪个举动冒犯了他们。我们要把潜在的问题挖掘出来摆在明面上处理,如此一来,我们才能逐一减少微歧视的出现。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1.通读全篇,请解说本文的说明顺序。
2.细读第②段,请说说其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研读第③段,请概括关于“微歧视”的危害。
4.读第⑤段画线句,请写出你曾经历过的微歧视事件。
5.联读第⑥⑦段,概括出两条避免微歧视的方法。
2024-02-04更新 | 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名士风度

①古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流”或“名士风度”,在中国典籍中常常见到,今天的人们也不陌生。只是在今天,“风流”二字的含意多了一点言外之意,言“风度”,才使大家感觉是完全的褒义。其实,风度、风骨、风格、风尚、风韵、风姿、风流等一批以风领起的词语都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内蕴体现于外表的观感,犹如微风拂面,看不见却感觉得到。因此,“风”与“流”在此意思相同,而人物的内涵旨在理想追求,因此用“度、骨、格”这样略显硬朗的字来形容也更准确一些。名士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代表着中国士人文化的一种精神品格,以至于风流、风度之外,还有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表达。

②名士,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士。何谓士?

③首先,士不是贵族,其次,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溯其源,士是西周国家官职(天子、公、卿、大夫、士)的最低一级,士即武士。西周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的,朝廷中的重要职位由贵族即有爵号者担任,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士不在其中。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天子失语,诸侯称霸,诸侯衰微,大夫擅权,大夫衰微,家臣执政。衰微的贵族不仅丧失了权力,也失去了田产和奴隶,沦落为平民,无以为生,就有人开始以过去专为贵族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谋生,招收生徒,教授礼乐,中国从此有了私人办的学校。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门下弟子三千,可谓盛矣。这些学成的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言得用,平步青云,一国不用,去之他国,朝秦暮楚,即为常事。这些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故统称为士,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近乎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这样原来最低的官吏——士就变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通过学习而成为具有知识的人,武士也就转变为文士,读书人。到了战国时期,士是官员的预备队,管子将其描述为“国有四民,士、农、工、商”,故所谓四民,既是四种职业,其排序也传达了四种职业的社会地位。

④儒家学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占居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和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学以政治伦理为纲,标举“忠”与“孝”。读儒经可以入仕为官,有两种途径:一是博士弟子,即官方招收的大学生,学成后由朝廷授予官职;二是察举,即道德名声杰出者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朝廷授予官职。儒学从此大盛。政府的引导与禄利的刺激使两汉社会笼罩着浓郁的道德风气,儒学的忠孝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但是,禄利刺激的影响最终却使东汉后期的社会风气转向了浮华虚伪,朝廷中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这就激起了坚守儒学伦理道德的士人的强烈不满,奋起批评朝政。他们主要是两部分人,一是朝廷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官员,一是京城大学里的太学生。他们高举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民众的拥戴,社会名望极高,人们称之为名士。名士言论的锋芒所向,民众齐指,使宦官浊吏如过街鼠人人喊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而受到威慑的宦官则利用皇帝来打击、镇压这些名士。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被镇压打击,民众由此而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逐步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⑤东汉名士运动的失败,使读书人开始怀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士人反思的结果就是魏晋时期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盛。玄学的主要内涵是老庄道家之学。所以魏晋名士一改东汉名士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不惧牺牲的精神品格,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以逆反的心态来对待儒学的伦理规范——主张真实、真诚、真情。当时,那些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士人受到社会的推崇,这些人被称为名士,其个性风貌被称作名士风度(风流、风采、风韵等),而与东汉名士那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形成鲜明的对照。

1.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现代人的心目中,“风流”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但在魏晋时期,“风流”实则完全是褒义。
B.战国时期的士排在“农、工、商”之中,在“四民”中的地位最低,后来由于选拔人才的需要,士成为官员的预备队,地位得到了提高。
C.东汉名士言论得到民众的一致拥护,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朝廷却镇压打击名士,民因此对朝廷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最终推翻了东汉王朝。
D.魏晋名士质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转而倡导老庄道家之学,专注于个人的内心。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引用古话“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说明“风流”(风度)是名士的特质。
B.第③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对士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作了全面的解释。
C.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主要”是对奋起批评朝政的两部分人的概说,用语准确。
D.按时间顺序,先总后分,说明“士”的兴起、发展,同时也阐明了“士”的思想内涵。
3.东汉名士与魏晋名士有着截然不同的主张,请从本文中分别找出并归纳其主张。
2022-04-29更新 | 1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理性修复,加固玻璃心

①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邻居……我们每天都会和许多人发生联系,不免会被对方的言行所影响,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的人。爸妈总是提起成绩优异的表姐,是觉得我不够好吗?”“我自认为表现不错,但老师没有选我当班干部,是不喜欢我吗?”“同桌今天讲话语气不好,是我哪里惹到他了吗?”……在将他人的言行与自己联系起来后,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被针对了?

②有些同学会因身边人对自己的一点点负面评价,情绪就跌入谷底,甚至很难走出来。他们想法大多消极,也比较容易恶意揣测他人的话语,更无法承受因评价带来的一点点委屈,习惯性地把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人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同学往往被大家认为长着一颗玻璃心,那么玻璃心是如何形成的?

③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成功。成功意味着能得到父母的夸奖、自我的认可和朋友的羡慕,这些都是自我价值感的来源。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最初就来源于周围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老师、朋友对我们的看法。他们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样子——被他们夸奖,就证明我们是的;被他们批评,就意味着我们是不好的,因此我们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成为他人心目中的好学生、好朋友、好同学。但这其实非常困难,容易使我们陷入焦虑状态。此时,一旦他人对我们有负面评价,便意味着我们认定的自我价值受到了冲击。随着对被认可的期待破灭,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崩溃。

④与一味的否定一样,一味的夸奖同样不利于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真棒!”“真聪明!”“真厉害!”……类似这样空泛的赞美无法使我们了解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还会让我们形成过高的自我评价。当后续没能实现目标时,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再听到夸奖时也会觉得无所适从。

⑤可能你会发现,到了中学阶段我们身边的玻璃心多了起来,其实这恰恰是成长的证明。进入青春期后,会尤其在意他人看待我们的眼光,加上这个时期自我中心化的发展,也会高估他人对我们的关注度,容易误认为别人在针对自己。那么这种成长带来的阵痛该如何缓解?

⑥在面对批评时,我们要意识到,可能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可以让我们的情绪较快稳定下来,帮助我们理智地去思考与解决问题。

⑦我们会体验到,当我们一直在揣测他人某句话的意图,纠结和后悔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常常会被一种压抑的情绪束缚而难以专注到重要的事情上。这种内耗不仅浪费精力,还影响应对问题的效率。但是也不用抗拒这种思想斗争,它其实是一个说服和调整自己接受事实的过程。你可以给它起一个专属称呼,当它反复来袭时,想象与它对话:我感觉到你来了,但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忙,过一会儿我会和你聊一聊。然后继续完成手头的任务。当你能够承认它的存在,也就能接受它,与它和平相处了。

⑧我们期待家长和老师能公平公正,做出令我们满意的决策,但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对事物的判断也不同,我们应该多换位思考,对自己和他人抱有合理期待。家长和老师总是希望我们以学业为重,我们则希望自己的爱好和娱乐时间也能得到保证。青春期的我们往往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导致过度解读老师和家长的本意。如果能考虑和平衡好双方的要求,就能不辜负被针对背后的关心。

⑨大多数给我们提建议的人都是抱有善意的,但确实存在个别有所针对的情况。当你怀疑自己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向其他同学和好友求证,问一问他们是否和你的感受相同,他人的看法也许更为客观。如果他人也察觉到你的遭遇,请及时寻找愿意帮助你的人,比如同学、朋友、家人、你信任的老师等,同时注意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图片、录音等。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恶化到校园欺凌的程度哦!

⑩玻璃虽易碎,但通过高温考验,可以被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工艺品,玻璃心也是如此。给自己多一些耐心,认可自身优势,敢于面对他人的不同看法,玻璃心也可以走向更加坚定的人生。

1.文中的“玻璃心”指的是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可知,“玻璃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小文常常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感到伤心沮丧,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告诉她应该如何“理性修复”自己的内心?
2024-05-07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