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词语 > 词义辨析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2057460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言语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秋日的早晨,jìng mì的校园 A.喧闹   B.嘈杂)起来;宽敞的教室里,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散文,朗朗的读书声在高邈的天空回荡,静默的树也侧耳聆听。同学们在语文的天地里yín sòng春冬四季,游历山水八方在文学的殿堂中感受古今传承,了解中外文明。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甲处(填字母)。
3.请在乙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①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jīng tāo hài làng,锤炼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qián pū hòu jì,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贞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如今,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③我们应该明白:民族复兴路上的困难不是绊脚石,而是磨刀石,因为我们总是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强大起来的。______________。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jīng   tāo hài   làng (       )   qián pū hòu jì(       )
(2)指出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的画线句顺序不合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①③④②D.③②①④
2023-11-04更新 | 35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春节的中国仍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作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要觅食人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年”被啪啪的鞭声吓得甲 。它窜① 到另一个村庄,又被一家门口晒着的大红衣裳吓得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huī 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乙 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的过年习俗。另一种说法是,丙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______(A.cuàn B.chuān )   ______   (A.晖   B.辉)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人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__(A.惊慌失措   B.措手不及)     ______(A.抵制   B.抵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
②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③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④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023-01-14更新 | 271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3】学校组织了“中国人的浪漫——家国情怀”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演讲社团负责组织“家国情怀”演讲比赛,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时光流转,情怀不改。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追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甲】火重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乙】,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危难面前,广大人民群众、人民解放军、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及志愿者,不畏艰险、团结一心,只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的“家”,这就是中国人的“国”,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就如炽热的火焰,数千年来一直浸润和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和心灵。无论身在何处,小家与大国,始终是刻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永不磨灭的印记。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懈(jiě)             镌(juàn)             B.懈(jiě)             镌(juān)
C.懈(xiè)             镌(juàn)             D.懈(xiè)             镌(juān)
(2)结合语境,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欲             【乙】息                           B.【甲】浴             【乙】息
C.【甲】欲             【乙】熄                           D.【甲】浴             【乙】熄
(3)文段的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2.文学社团负责筹备“爱我中华”展板,下面是社团成员准备的一段材料,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素有的思想情感,在面对困难时发挥出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与家,在中国人的语境中,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字眼,而是饱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多少华夏儿女殷殷之情系于中华沃土,寸寸丹心忠于国家使命,用爱国之心□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书写出人生的华章。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从“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到“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无不深切地表达着对家国的眷念与呐喊。


(1)有同学对□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同学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家国情怀”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
3.合唱社团负责展示“家国之声”合唱作品,有同学提议加入一段艾青的《树》的诗朗诵,并且分享了自己的朗诵心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树》写于1940年春天,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相持阶段。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入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人格化,写得生动可感。
C.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树的地上景观,后四句写树的地下景观。这两种景观都是树的生存景观,写出了树的生存状态,赞扬了树的活泼乐观。
D.作者用独特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
4.“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在学校的留言板上发表了自己对家的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在横线处仿写句子,补全内容,构成排比句式。
家,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温馨的字眼。家是一片沙漠的绿洲,使黯然失望的人感到久违的希望;家是一片黑暗的灯火,使孤寂无助的人看到美丽的方向;家是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某同学收集的两幅书法作品图片,对这两幅作品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A.甲是行书书体,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B.甲是楷书书体,笔势潇洒,自然流畅。
C.乙是行书书体,连绵回环,自由飘逸。
D.乙是草书书体,笔断意连,飞扬飘洒。
6.学生会主席用对联的形式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填入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一副对联。体现了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


下面是同学们拟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对联一   上联:_____________,誓把青春献祖国;
下联:立大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对联二   上联:红日吐辉伟大祖国更_____________;
下联:江山多娇锦绣前程倍光明。
A.树雄心            兴旺B.树雄心            繁荣
C.雄心树            兴旺D.雄心树            繁荣
2023-10-17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