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其他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22 题号:2215259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痛念他的女儿,但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能独自悲伤。

女娃死了,她的魂灵化作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jiū)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吧,你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大笑。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件事。

(选自《中国神话故事》,有删改)


班级开展了“童话故事共欣赏”活动,有同学分享了上面的故事。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2)在童话故事赏析环节,你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请写一段文字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100字。
【知识点】 其他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①战国时代的楚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他父亲楚怀王是被秦国骗去病死在秦国的,可他即位后,只知整天玩乐,对如虎狼之国的秦国,丝毫不加警惕。

②大夫庄辛实在看不过去,对楚襄王说:您在宫里的时候,左有州侯,右有夏侯,出去的时候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随左右。您同这四个人,淫逸侈靡,不顾国政,我看楚国危在旦夕了。

③楚襄王非但不听,还将庄辛赶出了楚国。五个月后,秦国便发动了对楚国的侵略,并很快占领了大片领土。不久,连国都郢也沦陷了。

④楚襄王流亡到城阳,后悔未听庄辛之言,才有今日之祸。于是派人赶到赵国去,把庄辛请回来。庄辛回来后,楚襄王向他请教:我因不听先生之言,以致落到这般地步,你看现在该怎么办呢?

⑤庄辛答道: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现在楚国的领土虽然比以前小了一些,但还有方圆几千里,只要您发愤图强,楚国是会强盛起来的。

1.细读短文,说说“楚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的具体表现。
2.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请围绕这句话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想法;②不少于100字。
2023-04-13更新 | 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夸父逐日

袁珂

①夸父族是大神后土传下来的子孙。后土是幽冥世界幽都的统治者,权力很大。看守幽都城门的就是巨人土伯,他是大神后土的臣子。他长着老虎的头,头上有一对坚利的角,额颅上有三只眼睛,身子无比巨大。我们见了巨人土伯这种形象,就可以想见那幽都之王后土的威严是怎样的了。

②夸父族的人住在北方大荒中的一座叫做成都载天的山上,一个个都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力气也极大,他们的性格既勇敢坚强,又平和善良,喜欢替人打抱不平。

③他们当中,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做了这么一件叫人吃惊的事——

④这个夸父族人,有一天,看见原野上西斜的太阳,忽然发生一种奇想。

⑤他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想着想着,他就果然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追呀追呀,夸父在原野上奔驰,快得像一阵风,瞬息间就已经超越千里,一直把太阳追到禺谷。

⑦禺谷,就是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极大的红亮的火球,就在他的面前。夸父已经完全处在这片大的光明的包围中了,他欢喜地举起双手来,想把眼前这个大红球捉住。

⑧就在这时,他忽然感到一种极其烦躁的口渴,他简直忍受不了,这当然并不奇怪,因为他被炎热的太阳烤炙着,又兼奔跑了老大半天,实在疲倦极了。

⑨他只得暂时放弃了想要追捕的太阳,伏下身子来,去喝黄河、渭水里的水。经他这么咕嘟嘟一喝,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他喝干了,可是那烦躁而难受的口渴还是没有止住。

⑩他再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在雁门山的北边,纵横有千里宽广,这倒是一处好水泉,可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⑪他颓然地像一座山一样地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这巨人的倒下而发出轰然的震响。这时,太阳正向虞渊落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涂抹在夸父的脸颊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唉——地长叹了一声,便把手里拄的杖奋力往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⑫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用他的金光来普照大地的时候,就发现昨天倒毙在原野上的夸父,已经变作一座大山,山的北边有一片绿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就是夸父抛出去的手杖化成的。

1.文中划线的空缺处是夸父逐日的原因,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2.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正面写夸父本人身材高大、夸父想追赶太阳、夸父渴死倒下化作桃林这三方面来表现巨人之“巨”的。
B.神话多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的。所以“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C.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是作者的幻想,于这篇文章表现夸父英雄气概的主题不相符合。
D.本文文题叫《夸父逐日》,因此前三自然段与文章无关,直接从第四自然段开始写夸父逐日的故事即可。
3.阅读洗涤心灵。读了这则神话,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一谈。
2022-11-08更新 | 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散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1.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理解语句。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⑧段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头头是道。
                                                                             
4.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2013-07-16更新 | 7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