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22157115
阅读《藤野先生》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④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⑤“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中“他们”指的是谁?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是指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完成小题。

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

许梦飞

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它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

——题记

①在成长的岁月里感受着人间冷暖,四季轮回。一年之中我偏爱夏日,因为在这个生机繁茂、热闹的时节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倾听美妙的蝉鸣。我也一直认为蝉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虫,而对于炎炎夏日里的蝉鸣来说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歌唱。

②它们似乎是想要吵醒乡村的耳朵,告知人们自己转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夏日,明丽、清新的早晨,昨夜的天使留下的露珠,每一颗在暖阳下都饱满晶莹,似璀璨夺目的珍珠,闪现着彩色的银光,安详地睡在绿叶上。听!不知是谁的一声清脆的悠长低吟,拉开了又一天忙碌演唱的序幕!在阳光细细碎碎铺满的枝头上,一蝉鸣,百家争鸣!恰风和日丽,杨柳依依,每位歌者当之无愧都是天籁之声!

③每至午后,日影移走,蝉总会朝着最亮最热的方向唱得更欢喜了。美妙动听的蝉声总会不间断地回荡在人们耳边,宛如一场气势磅礴并且正在火热演奏的交响乐,自己也常常喜欢在这样的午后,躺在树荫下舒适的竹席上,观蝉听声,声声蝉鸣,或低沉悲切,或雄伟嘹亮,或轻柔婉转。听者每每百感交集,时而感觉欢快舒心,时而伤感愁闷,时而又斗志昂扬。它就是这样用不同的歌声和旋律拨动着我心深处的弦,而田野里正逢瓜果丰收时节!

④渐渐地日薄西山了,黄昏已至,暮色加浓,听这可爱的精灵还在晚风里低吟浅唱,突然想到了一句诗“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身临雅静,深幽,的确令人感触颇多。这时的声音忽远忽近,忽有忽无,忽小忽大,虽然少了原有的嘹亮激越,但比亮丽的早晨更添了几分玄妙与诗意。

⑤你或许会问,为何我对它情有独钟,其实缘于我对蝉的认识,那时很小,对蝉了解甚微,也曾一度认为它的叫声是冗长、刺耳的,所以有些厌恶它,后来由恶转爱缘于一段我最爱的节目《人与自然》的视频,它在里面述说道:“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一生的写照。”蝉的一生是艰难的,它们生命极其短暂,但就是这短短一个月的幸福时光,它们需要在暗无天日的底下压抑几年,等到破土而出,能在繁花绿叶间引吭高歌的时候,它们的生命也快到了尽头。每每想到这,我也总为这种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热爱生命的态度而感动,从此对它有了一丝敬爱。

⑥千年沧桑,蝉就一直这样知了、知了地唱着不变的歌,歌唱美妙夏日,仿佛向人们诉说它们早已知晓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它们珍爱自己的生命,虽短暂却从不悲伤,在岁月不多的日子里,它们尽力、尽情地高歌着,酣畅淋漓地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以火热、孜孜不倦的生活热情将自己微小的生命完美地转化成一曲壮美的千古绝唱,也同时把它献给了美妙夏日。

⑦正如泰戈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它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秋叶离开了枝头,就像生命告别了人世,但它们卑微的躯体后面却隐藏着清晰而丰富的脉络,那些曾经奔腾着对生命最真的热爱的鲜明的血液!

1.依据文章第②~④段的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蝉声特点

早晨


午后


黄昏



2.为什么作者在美妙夏日“最喜蝉鸣”?
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它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在这里,作者引用了泰戈尔的话来赞颂蝉。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灿烂”和“静美”的含义?
5.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
2023-12-07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①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②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③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④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⑤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⑥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⑦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⑧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⑨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⑩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⑪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⑫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⑬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⑭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⑮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⑯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⑰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⑱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⑲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事件。
2.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3.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4.文中的几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个?说说喜欢的原因。
5.物质的贫穷和精神的贫穷从来都是两码事。联系自己,写出你读完此文的感悟。
2021-10-07更新 | 10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海潮音

林清玄

整理房子的时候,在书房的角落找到一个巨大的贝壳,被灰尘布满,我稍一擦拭,贝壳那特有的如玉光泽,立刻照亮我的眼睛。

我双手捧起这比我的头还大的贝壳,贴在耳上,立刻传来一阵一阵遥远的海潮音,海潮音里藏着一个故事,呜呜地唱着。

这贝壳是母亲特地从乡下提到台北来送我,她用红色滚金边的包袱巾提着,从家乡旗山坐客运车到高雄搭火车,到了台北火车站,再转乘计程车到我的家里。

母亲兴冲冲地打开布巾,捧起一个外壳粗砾洁白、内壳晶亮鹅黄的贝壳,然后,母亲的眼睛发亮,用贝壳盖住我的耳朵,说:“你听听。”

海潮的声音立刻从母亲手中的贝壳,传入我的耳里,呜呜呜,低哑悠长,不停的鸣唱。

“我特地带来给你,第一眼看见就想拿给你。”母亲温柔慈爱地说:“这一世人还没看过这么巨大的海螺。”

妈妈知道我喜欢新奇的事物,到了四十几岁还像个孩子, 她找到什么奇怪的东西就会想带给我,例如她送过我一颗外公用过的金袖扣,一只巨大的飞鼠标本,一件她少女时代亲手缝制的金色毛衣,一些日踞时代的龙银……

“妈,这海螺怎么来的?”

“讲起来,话头长呀!”妈妈说。

原来,爸爸妈妈在乡下养了一些土鸡,农忙闲暇也卖些土鸡蛋。

土鸡蛋本来是自己吃的,因为生产过多,就卖给附近的邻居。她在玄关桌上放一个磅秤和一篓土鸡蛋,旁边一个小盘和一本账簿,完全采取自助式。如果有现金,秤好了鸡蛋,丢钱到小盘;若没有现金,就自己写在账簿。每隔三个月,妈妈会统计账簿,再出去收钱。

乡下人心淳厚,这账从来没出过差错,母亲坚信蛋一个也不会少。我初以为是无从查考,后来也相信乡下人确实是朴实。

有一回,妈妈去收账,一个乡亲硬是凑不出钱来还给妈妈。妈妈说:“没关系,没关系!下回再算吧!”

妈妈鞠躬告辞,走在田埂上,突然有人在背后大叫:“后发婶仔!后发婶仔! ”原来是那个欠鸡蛋钱的人,提着一个巨大的贝壳追上来。

“这是我以前在东港打渔时,捞到的海螺,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就留下来做纪念。听说后发婶仔喜欢新奇的东西,不知道能不能拿来抵鸡蛋的账?”

妈妈说:“没问题!”

上次那飞鼠标本也是抵鸡蛋的账得来的,从此远近传开,大家都会拿家里的东西抵账,妈妈来者不拒,她对我说:“反正,我们也不是靠鸡蛋吃穿!”

我们家多了不少“奇珍异宝”,有那些最为特殊的,妈妈就会带来给我,对我说:“要好好宝惜,这个值五十斤鸡蛋哩!”

我听着海螺传来的海潮音,仿佛还听见妈妈的话语。爸爸妈妈都离世多年了,我对他们的思念就像藏在海螺深处,看来虚空,却蕴含了整个海洋的潮声,只要侧耳倾听,就从四面八方来。

一个平常的海螺,“讲起来话头长”——竟藏着一段长长的故事。故事还会更长——我把它放在孩子的床头,让他们不时拿来听,可以听见大海的声音,还有阿嬷的叮咛。

作家不只喜欢新奇的事物,而是对一切事物保有敏锐、觉察的心,去看见事物的意义,去听见感性的声音。因此在作家的生活里,没有什么事可以轻轻估量,也没有什么情感可以无感地流去。

当我体贴海螺之时,是体贴了整个海洋。

当我听见海潮的声音,也听见了对妈妈的思念。

创作者寻找生命中的海螺,渴望把海螺贴近别人的耳朵, 让有缘的人也可以听见海潮音。

在听见海潮音时,也同时听见了心海的消息。

——选自《林泉》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母亲兴冲冲地打开布巾,捧起一个外壳粗砾洁白、内壳晶亮鹅黄的贝壳,然后,母亲的眼睛发亮,用贝壳盖住我的耳朵,说:“你听听。”
(2)爸爸妈妈都离世多年了,我对他们的思念就像藏在海螺深处,看来虚空,却蕴含了整个海洋的潮声,只要侧耳倾听,就从四面八方来。
3.结合全文,分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文章为何要详写贝壳的来历?
5.“创作者寻找生命中的海螺,渴望把海螺贴近别人的耳朵,让有缘的人也可以听见海潮音。”结合全文,理解“生命中的海螺”有何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你生命中的 “海螺”,并说说它给予你怎样的感受?
2019-03-07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