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2218372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又是一年藜蒿香

王英

①初春时节,我漫步江边,瞧见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清新的嫩绿色让人怦然心动,走近一看,竟是藜蒿,不禁又想起了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②外婆家紧挨着南洞庭湖湿地,傍湖而居。一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大堤将湿地分成两面,一面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另一面则是绵延万里的芦苇荡。开春,洞庭湖区湿地里最早钻出来的,便是这迎风猛长、肆意拔节的藜蒿。

③藜蒿,是故乡初春独有的野菜,多长于沼泽地旁,且浑身是宝。叶可洗净焯水剁碎后和糯米揉捻成团,做成藜蒿粑粑,可甜可成;茎则带着独特香味,可蒸可煎。

④口感独特的藜蒿,古往今来受无数文人追捧。大文豪苏轼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中的“蒌蒿”便是这藜蒿了。

⑤儿时,我最盼望的便是外婆做的藜蒿粑粑。做藜蒿粑粑可不简单。掐蒿半日,剁蒿煮蒿半日,再加上蒸煮、煎饼,做成粑粑又是半日,这一套流程下来,耗尽不少心力。当地人大多嫌麻烦,鲜有耐心做这道点心,唯有外婆,年年坚持,乐此不疲。她总是笑着说:“只要我们孙孙喜欢就不麻烦!”

⑥忽而想起儿时外婆带我采摘藜蒿的场景。春雷唤醒了万物,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经过了一冬,藜蒿绿色的嫩尖钻出泥土,伴着芦苇荡和杂草快速生长,好不热闹。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湿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尖,令人心情舒畅。

⑦采摘藜蒿的过程是辛苦的。藜蒿个头矮,得弯腰凑近细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摘错,所以,藜蒿只能一根根耐心地掐。掐完半篓,我连忙乐得向外婆炫耀“战绩”。结果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英子,你把野草都摘进篓子里啦!”我摸不着头脑。外婆耐心地教我分辨:“蓬蒿和藜蒿长得极为相似,仔细看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看——藜蒿叶片有锯齿,背面呈灰白色,根茎呈紫红色,闻起来还有一股清香。”

⑧半日,终于摘得一篓。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待到这些工序完成后,取青枣大小的墨绿色团子,揉捻成饼状,便可以均匀地贴在铁锅边了;把火烧旺,蒸汽升腾,“滋滋滋”沸水与藜蒿的交融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的青草香直钻鼻尖,约莫半小时,软糯糯的藜蒿粑粑就出锅了。

⑨外婆把藜蒿粑粑一一夹出来放进盘子里,我等不及拿碗筷,直接用手抓着吃了起来。刚咬下一口,藜蒿裹挟着野菜的袅袅清香立马萦绕于口齿之间,外皮软糯,清香可人,简直停不下来。难怪汪曾祺曾感叹藜蒿“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外婆在一边笑着嗔怪:“小馋猫,当心撑坏了!”我拍拍肚子:“放心,我这肚皮可是装下过十二个藜蒿粑粑的!”

⑩后来,我外出读书就业,吃过松软的藜蒿饼、咸鲜的藜蒿团,但却总觉得不及外婆做的藜蒿粑粑香甜。

⑪春来,又是一年藜蒿香。我忽然明白,朴素的藜蒿粑粑里,承载的是千里之遥的思念。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第13期,有删改)

1.阅读第⑥—⑪段,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外婆带“我”采藜蒿→(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我”思念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2.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赏析句子。
(1)春雷唤醒了万物,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3.选文引用苏轼的诗句和汪曾祺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你说说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外面的“藜蒿饼”“藜蒿团”不及外婆做的藜蒿粑粑香甜。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草木村庄

任随平

①村庄是草木装订的一部册页,每一页都缔结着草木清香的文字。那些终年生活在树木之上的鸟雀,则是文字中率性点逗上去的标点。

②我的村庄三山环抱,唯一的缺口便是通向山外的出口,一棵扭歪了脚踝的槐树正正当当站在村巷口,算是村庄的护佑之神。每年暮春夏初,树神就婆婆娑娑开出一树粉嘟嘟的槐花。晨起,鸟声聒噪,拐过七拐八弯的村巷,总见有早起的人仰首望着成串成串的槐花出神。冷不丁一声鸟叫,仰望着的人猛然缩了脖颈,又急急地向更高处的枝杈间望去,原是几只鸟雀互相追逐着,在枝间翻转腾挪,惹得槐花一阵纷落。怜惜者便捡了槐花,亦捡得了几支随花而落的羽毛,凑近眼眸细细一阵端详,间或笑一声,向着村巷深处走去,还不忘回首向着花香馥郁的巷口回眸。午后的时光,槐树下便成了人们乘凉庇荫的好去处,老人们装了烟锅,心满意足地吞吐烟圈,女人们三五围聚,或玩纸牌,或聊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唯有孩子们奔走在树荫荫蔽的草垛背后玩着游戏。此刻,阳光浓郁,远山静默,唯有这巷口在热闹中与人们共享一份快乐。

③及至秋日来临,背临村庄向阳的山坡上,便是杏树一统秋色。(A)若是落过几场霜,那杏叶必是红的红,黄的黄,红的如霞,黄的似金,红中透黄,黄中带红,你洇染了我,我渲染了你。向晚阵风过处,杏叶打着旋儿,向着低处的谷地飘落下来,或疾或徐,殷红的光线折扇般斜插过来,穿行在杏叶落雨般的罅隙里。这景致便若尘世之上绚烂斑驳的仙衣,被谁的纤纤玉指轻轻捻起,向着黄昏的幕布颤颤地抖着。整个山坡便成了一幅阔大的银幕,而村庄,而山野,便如若流动的画幅,一幕一幕演绎着静美,醉了归鸟,醉了归圈的牛羊。若是恰逢落雨,这纷落的杏叶就成了真真实实的杏叶雨,归巢的鸟雀便成了背负斜阳的箭镞,从此山向着彼山斜斜地插过去,隐没在视线之外。而那归圈的牛羊也加快了步伐,忽闪着身上的雨滴,穿过草木搭建的凉棚,进得圈去,独享一份夜雨叮当的安逸。

④冬日来临,村庄并不寂寞,虽则落叶归根,草叶枯去,而那些落光了枝叶的杨树却独独地举起了手臂,向着广袤穹苍,向着辽远山野。漫步村野,尤其是当落过一场纷扬大雪之后,若是举首,你就会冷不防遇到杨树高扬的枝丫,正在坚定地举起一座鸟窝,鸟窝深处是否有鸟儿温暖的翅羽就不得而知,单就那草木垒就的巢穴眼眸般仰望着长空,便给人无限的暖意。面对此情此景,你必会对一只鸟儿,抑或鸟之家族坚定的生存信念心生敬意。它们留守住的不仅仅是自我,是鸟之家族,更重要的是留守住了一份生存的信念,一份对村庄大地的信任与爱恋。

由此,村庄更像一座鸟窝,一座草木搭建的鸟窝,居住的不只是人类的鸟儿,更有草木清香,和这清香养育着的不离不弃的坚守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景,抓住春、夏、秋、冬四季景物表现了草木村庄的特点。
B.槐树、杏树、杨树,都是护佑村庄的“树神”。
C.秋日的雨,穿过杏树叶的罅隙,形成了真真切切的杏叶雨。
D.落光了枝叶的杨树映衬了山村冬日的寂寞,和春夏的热闹形成对比。
2.文中多次写“鸟”有何用意,请细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3.请用波浪线、实心圆点两种符号,仿照下列示例,对文中A句进行批注。
示例:村庄是草木装订的一部册页,每一页都缔结着草木清香的文字。那些终年生活在树木之上的鸟雀,则是文字中率性点逗上去的标点
批注:将村庄及相关事物比作“册页”“文字”“标点”,新颖别致、内涵丰富,同时表现了作者视野的开阔。
A.若是落过几场霜,那杏叶必是红的红,黄的黄,红的如霞,黄的似金,红中透黄,黄中带红,你洇染了我,我渲染了你。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2020-07-17更新 | 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迟子建《祭奠鱼群》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奠鱼群

迟子建

①鱼是一种美丽的脊椎动物;它与人类一样靠水而生存,它须臾不能离开水,在这点上,它比人类更加显示出对一种物质的永恒依赖和钟情。水无疑是他们的家园。

②鱼向来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所以杨柳青年画中出现最多的是它的形象,它成为贺岁的一种象征。就连它入人梦中,按老百姓的民间解梦的说法,也是“发财”的表示,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而且,人们对美女的形容,也和它联系在了一起——美人鱼。看来鱼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灵光闪烁的神话。

③鱼的姿势很美,身体大都呈侧扁形,有着闪光的鳞片和优雅的尾部。而且它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这使得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类的捕捞对象。它们被网大片大片地围追堵截,撞得头破血流,最后魂飞魄散地成为饕餮者面前的美餐。它们在水域中艰难地繁殖和漂游,它们在静无声息地享受水的清芬的时候,却不知夭折的厄运就在水域之外的陆地等待着它们。

④人类的生存延续总是不知不觉以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作为手段。人们需要房屋,于是就去砍树来造房,使得自然界绿地的面积逐年减少。人烟的稠密又使得空气变得污浊,一些动物躲避瘟疫一样远离了我们。

⑤我生长在大兴安岭,幼时感觉到的就是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的绿树,森林中的植被极为丰富。孢子、野兔、黑熊、狼等动物经常出没。那时能不断听到人们在林中遭逢动物的故事,有一年,一头熊还伤了人。这使得我幼时进山就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唯恐黑熊突然袭击我。若是被它一巴掌拍在脸上,那么一生就将与丑陋为伍了。其实熊伤人的时候还是很少的。走进森林中,你其实走进的就是动物的家园,它们靠着许多野生植物来维系生存。而人类恰恰也觊觎这些。人与动物的竞争使得子弹就像流星一样从枪口飞出,倒下的自然是无辜的动物。我想动物若也会用枪,我们早就成为它们的晚餐了。

⑥童年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渔汛,它几乎年年出现。人们守着江张网捕鱼,总是收获很大。我幼时就曾把鱼籽当饭来吃。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龙江的鱼就有些贫乏了,但是隔个三五年,仍会有一场渔汛降临,让渴盼已久的人们高兴一番。我记得1984年有一个周末我突发奇想从塔河启程去漠河看望姥姥,刚好逢上冬季的渔汛,被打捞上来的鱼看上去格外丰满,一条条地摆在仓房里,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然而进入90年代,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和人们的疯狂捕捞,黑龙江的鱼寥若晨星,少得可怜,渔汛几乎销声匿迹了。那条江仿佛一个已经到了垂慕之年而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女人,给人一种干瘪苍老的感觉。居住在河边的人们不由顿生惆怅:鱼群去哪里了?

⑦近些年再也听不见动物伤人的故事了,不是因为它们远离了人类,而是因为它们的数量日渐减少。尤其是1987年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后,动物的踪影几乎难以寻觅了,到了夏天,那种令人触目惊心的绿已经不复存在,阳光照着的是林木越来越稀疏的山峦。而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现实的利益,一些林业局又在超限量地滥砍乱伐,冬季里树木倒伏声此起彼伏,溅起一片片飞旋的雪粉。

⑧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大约是鱼群消失的一个最直接和重要的原因。

⑨黑龙江是一条中俄界河,我听当地人讲,别看我们这一岸打不上鱼来了,而属于俄罗斯那一岸的鱼却仍然很繁盛,这使我在惊愕之余顿生悲哀。

⑩一条江有此岸和彼岸,虽然他们隶属于不同的国度,然而江中的水却是自由流淌的。鱼作为自由的生命,也是任意穿梭的。鱼是充满灵性的,当它们在水底感觉到俄罗斯那岸的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更为浓郁,所以它们会不由自主地向那靠拢。更为重要的是,当它们靠近我们这一岸而无一例外地遭受被屠戮的命运后,它们会觉得我们的岸是危险的岸,而远远离开我们。

⑪当我们在除夕时提着一盏鲜亮的鱼灯,当我们在黯淡的墙壁贴上了一张有鱼的形态的年画,我们不希望它仅仅像图腾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更应该活生生地丰沛地畅游在属于我们的水草丰美的水域中。

1.请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梳理概括在不同时期“渔汛”的特点。

时期

渔汛的特点

(1)

几乎年年出现

80年代初期

(2)

90年代

(3)

2.请结合语境,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到了夏天,那种令人触目惊心的绿已经不复存在,阳光照着的是林木越来越稀疏的山峦。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鱼向来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为后文它们成为人类捕捞的对象做铺垫,运用比喻修辞揭示人类大肆捕捞鱼类的直接原因。
B.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文章的主题,引人深思,回味悠长。
C.第⑥段把90年代后的黑龙江比作“已经到了垂暮之年而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女人”,是想说明黑龙江的水势逐年枯竭,水中的鱼群已经不复以往之多了。
D.第⑨段写俄罗斯那一岸的鱼的繁盛是为了与我们这一岸打不上鱼形成对比。
E.作者综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以前事,写近年事,抒发感悟,语言凝练,感情充沛。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题目“祭奠鱼群”的含义。
2021-02-28更新 | 1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稻子熟了

袁隆平

(1)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2)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3)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4)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5)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6)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7)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

(8)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9)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10)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11)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12)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13)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14)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

(15)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6)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注:本文是在2010年9月7日,湖南卫视为庆祝袁隆平先生80岁生日举办“为了大地的丰收”专场晚会上,袁隆平先生发表的致辞,此时他妈妈已去世21年了。
1.有同学说本文题目可以改成“给妈妈的一封信”,你更倾向于哪一个?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理由。
2.妈妈给袁隆平心中种下了哪些种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人物描写角度)
(2)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修辞角度)
4.司马迁说“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孩子心中的一片天。文中一声声直呼“妈妈”和“您”,流露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2021-07-28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