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96 题号:2235113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诀

①安于山已经从花木公司退休快一年了。年届而立的儿子安晓林,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坐了也快一年了。安于山是全方位的交权放手,连“垂帘听政”都一概省略,只是用老眼旁观。

②安于山原来是乡下培花育草的花匠,三十年前创办了这家私营花木公司。他知花识草又吃苦耐劳,在春秋更替中,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他当初租赁的这一大片荒山野岭,也姹紫嫣红,嫩绿鹅黄,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③公司的总部是一个竹篱小院,在芳草萋萋的土坪上立着一栋三层青砖小楼,各个部门都有单独的办公室。

④一年前安于山突然有了莫名的疲劳感,他觉得,该急流勇退了。好在儿子很听他的调派,先读林学院的园林系,毕业后老老实实到公司来当普通员工,在苗圃部、花木部、营销部、后勤部各干了两年,为人低调,做事踏实,还入了党,从上到下赢得了好口碑。

⑤“晓林,爹当总经理已经力不从心了,你来干吧。”

⑥身高体健的儿子连忙说:“爹,我经验不足,您得先扶我上马,再送我一程。”

⑦安于山微微一笑:“你还有话没说出来,担心我‘干政’!放心,我不会。你怎么安排领导人选,怎么开展业务,我一概不管。”

⑧安晓林大声说:“行!我可以走马上任了。”

⑨令安于山诧异的是,儿子从二月上任后,公司的一切都按原程序运行。新官上任,调换各部门领导人选是个常例,儿子居然没有任何动作。

⑩安晓林只是在召集各部门领导开会时,说:“我们是花木公司,总部大院里不能不摆放几盆花草,这是脸面啊。你们每人去挑自己喜欢的一盆花草,花盆外壁贴上写了自己姓名的标签,搁在花架上吧。”

⑪安于山虽不在现场,但早有老部下悄悄告诉了他。他又喜又叹:不调换领导班子,应该是为了大家情绪的稳定,好;在总部多摆放花草,不过是世俗的面子工程,是不在紧要处做工作,唉。不过,安于山没有当面告诉儿子自己的想法,尽管还没成家的儿子,隔三岔五都会回家来探望父母。

⑫元旦快到了。每天都是大雪飘飘。

⑬安于山屈指算了算,儿子上任十个月了。这十个月的业务报表复印件,儿子总是随意地放在家中客厅的圆桌上,业务量、利润都是平稳中略有增长。安于山知道当下的市场状况,能这样就很不容易了。

⑭这天晚饭后,安晓林说:“妈,不影响你看电视,我和爹去楼上的小客厅聊天。”

⑮安于山有些意外,他马上说:“好。聊什么?”

⑯“我知道爹一直想问,为什么让各部门领导领养一盆花?”

⑰“对。我想听听,你这是什么花草诀?”

⑱楼上的小客厅,墙上挂着几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字画,红木小圆桌上摆着一壶热茶和两个浅口小瓷碗。

⑲“爹,元旦后,我要调整领导班子了,当然,是部分调整。您在位时,一人拉琴一人唱,不设副总经理,我现在要设一个了。”

⑳“谁?”

㉑“营销部主任古文玉。”

㉒“理由呢?”

       ㉓“我先说领养花草的事。古文玉当初选了一荼蘼,枝叶长得很鲜活,开花却要到晚春。古人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很有点自甘寂寞的意思。”

㉔“我记得他的年纪,一入夏,就满六十了。”

㉕“对。虽然他快退休了,但这盆花却依旧被侍弄得很好,到暮春时,白色的花开得又多又美,花草的姿态可印证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那天,他找我办退休手续,我说想留用他,他同意了。然后他又告诉我,要换养一盆晚香玉,白色的有香气的花,可以从6月开到11月,也是告诫自己虽近暮年,仍要奋发努力。他想出了不少营销新招:端午节前夕,推介应节的龙船花;重阳节快到时,向老人推介万寿菊;为迎接教师节,他邀请企业家赞助,向全市的名、老教师馈赠绿叶红果的万年青,一下子就销售了上千盆!”

㉖“古主任是个人物!但你表姐刘艳,在花木部当主任也有年头了,才四十多岁……听说她领养的是月季花,月月开,红艳艳的。”

㉗“爹,你的消息很灵通。不过,为她的花浇水施肥的,是总部大院的一个女清洁工,她自己从来没动过手。不过,表姐常自夸,她的月季花是艳压群芳的。她还常常不在办公室,也不喜欢到花木部的基地去,谁也不敢说她,她是‘皇亲国戚’嘛。”

㉘“可她的业绩不错呀。”

㉙“爹在位时,是爹暗中帮忙筹划。我上任后,是我委托苗圃部的主任江天流去安排生产,她仍然受之无愧。江天流只比我大两岁,上有老母,下有两个孩子,妻子是个小学老师,从不因家事耽误公事。他一明一暗领导着两个部,轻轻松松的。他领养的是一盆飞燕草,用心又用情,开花时节,淡蓝的花像一只只燕子毫不张扬地衔泥筑巢,很让人感动。”

㉚“表姐毕竟是咱自家人,你要手下留情。”

㉛“爹。花木部和苗圃部,是公司发展的主动力,得用贤人、能人,表姐必须让位!”

㉜“那让她去干什么?”

㉝“去接待部,不是当主任,是当一般的接待员,得八个小时坐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的客户。”

㉞“她要是不愿意去呢?”

㉟“可以回家去逍遥,工资照发。不过,工资不由公司发,由我私人支付。爹如果不同意,我把总经理的宝座奉还。”

㊱安于山说:“我没说不同意……花木部的主任谁当呢?”

㊲安晓林说:“我建议,把苗圃部、花木部合并成一个部,叫花木苗圃部,由江天流当主任。古文玉当副总经理,兼管营销部。其他各部门的领导,一概不动。从他们领养的花草上,我认识了他们,这就是我的花草诀。过了元旦,我准备开个大会,我先从认养花草谈到干部的调换,再谈公司发展的长远计划。”

㊳安于山猛地仰头大笑,说:“儿子,这个花草诀说明你有眼力,也有胆气,好!你怎么认定就怎么干,我不干涉,哈哈。”

㊴楼下忽然传来响亮的叫声:“你们快下楼,和我一起到院子里去闻闻梅花香!”

㊵安于山回应一声“好嘞——”,然后悄声对儿子说:“你妈老来疯啦,召唤我们去踏雪赏梅。她知道我们会谈些什么,她这么高兴,我也放心了。”

㊶安晓林说:“妈是个明白人!”

1.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花草诀”的含义。
2.请从文中找出一处设置悬念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十个月的业务报表复印件,儿子总是随意地放在家中客厅的圆桌上,业务量、利润都是平稳中略有增长。(儿子是“随意”的吗?谈谈你的理解。)
(2)花木部和苗圃部,是公司发展的主动力,得用贤人、能人,表姐必须让位!(说说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
4.对小说的主人公,同学们产生了争议。小冀认为主人公应该是儿子安晓林,请你帮他说出判断依据。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使用了插叙的手法,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B.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读后让人印象深刻。
C.在安晓林眼中,古文玉、刘艳、江天流都是优秀的管理人员。
D.小说人物命名常显作者匠心,本文“安于山”“安晓林”的命名就富有深意。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向往乡村的鞋匠

布拉斯科

①从前有一个鞋匠,住在自家门窗紧闭的鞋店里。所谓鞋店,不过是一间阁楼。他一边干活,一边透过仅有的一扇窗户望着太阳,也唯有这扇窗户,才给这位不幸的鞋匠师傅送来光线。

②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一个城镇。可是普照大地的太阳,一天里只有两三个钟头的时间给穷鞋匠的家送进去一条窄窄的阳光。

③可怜的鞋匠通过小窗户,遥望着蔚蓝的天空,一面做活,一面叹息,他向往着未曾见过面的大自然。

④“多好的天气,能出去走走该有多好啊!”他时常大声地说。

⑤当某位顾客给他送来住在对面的马车夫的一双肮脏的皮靴时,他总要问,“外面天气好吗?”

⑥“好极了!四月艳阳天,不冷不热。”

⑦鞋匠师傅的叹息更加深沉了,接过靴子,狠狠地往角落里一扔,说,“你们运气真好,星期六来取靴子吧!”

⑧他试图用歌声来解闷,他不停地哼哼呀呀,一直唱到天黑下来:“向往自由,而又得不到自由的人,无异于死亡,其实他早已不复存在了。

⑨每天他都渴望地凝视着天空,长吁短叹,直到夜幕降临。这个不幸的人倒很喜欢黑夜,因为他那悲惨的命运使他在黑夜来临之前是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

⑩一天,一个同楼住的主顾,带着一双要修的皮鞋,来到他的阁楼。见面以后,由于鞋匠向他诉苦,说他总也见不到所渴望的乡村,那人便对他说:“是啊,加斯帕尔。所以我认为赶驴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赶驴的人?”“对。他们来来往往,饱享着新鲜的空气,闻着芳馨的花草。他们是大自然的主人。那确实是一种最美好的工作。”

⑪主顾走后,加斯帕尔陷入沉思,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清早下定了决心。

⑫ “让侄子照管店里的事,我要用攒下的50元钱买一头驴,做一个赶驴的人。”

⑬于是他便照着想的做了,八天后他成了一个搬运夫。

⑭ “多么好的天气啊!空气多么新鲜啊!现在才是过真正的生活,才是没有让我在那屋顶下的黑洞里杠过一生的大好时光。”加斯帕尔开始了第一次出行,他一边采撷路旁的花朵,一边放声歌唱。

⑮他走了将近一英里,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加斯帕尔如愿以偿,成了田野的独一无二的主人。

⑯在他拐弯的时候,突然窜出三个人来,大声喊道:“不许动!”一个人把驴抢去骑上仓惶逃走了。第二个人抓住他,第三个人把他剥个精光,怕他追赶,又用棍子狠狠地打了他50下,打得他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要是在城里,肯定会有人听到他的呼救声,然而在这里却没人听得见。

⑰在光天化日之下,歹徒竟敢这样胆大妄为。他拼命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我要死了!”将近五分钟的时候,一个农夫赶着马车打这里经过,把他救起来,用毯子襄上,拉进城去,送到他家门口。

⑱他的侄子和邻居见状大惊,纷纷前来寻问,但他一言不发,有许多天没有听到他讲过一句话。

⑲有一天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楼梯上忽然传来要到乡间去旅行一趟的声音:“咱们一会儿就动身。”

⑳“多好的天气!叫表兄也一块去吧!”

㉑加斯帕尔一个人呆在阁楼里,轻蔑地抬头望了一眼天空说:“多好的天气!挨一顿狠揍就更妙了!”

1.请从鞋匠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多好的天气,能出去走走该有多好啊!
多么好的天气啊!空气多么新鲜啊!现在才是过真正的生活,才是没有让我在那屋顶下的黑洞里枉过一生的大好时光。
多好的天气!挨一顿狠揍就更妙了!
3.联系全文,分析第8段中加横线句子的作用。
4.你是否认同文中鞋匠的人生态度?请联系全文,并结合鞋匠的行为,简述理由。
5.小说常常围绕“变”来塑造人物,文中的加斯帕尔也是。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并参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阐述人物的“变”。
A.匡超人《儒林外史》                  B.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宋江: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来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改“聚义堂”为“忠义堂”,主动接受招安,最后悲剧收场,为了青史留名竟还害了同伴性命。

2019-05-19更新 | 22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小智同学在《今日中学生》(2017年23期)上读到了一篇小说,觉得有些费解,请你跟他一起阅读探讨。

蝴蝶

(阿根廷)萨曼塔·施维伯林

(1)“你马上就能看到,我家的丫头今天穿得有多漂亮。”卡尔德隆对柯利蒂说,“她那身衣服,颜色跟她杏仁样的眼睛有多衬;还有那些小缀片……”

(2)他们跟其他孩子的父母站在一起,正焦急地等待放学。卡尔德隆滔滔不绝地说着,但柯利蒂只顾盯着眼前紧闭的大门。“你会看见的。”卡尔德隆说,“站这边,站得近一点儿,他们马上就要出来了。你家孩子怎么样?”柯利蒂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呲出牙齿。“不会吧。”卡尔德隆说,“你给他讲过老鼠的故事吗……啊,不,跟我们家这位来这招儿可行不通。她太聪明啦。”

(3)柯利蒂看了下手表。校门现在随时可能打开,孩子们会叫嚷着、笑着一窝蜂地冲出来,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花衣服,上面有时候还粘着颜料和巧克力酱。但不知为什么,下课铃声迟迟没有响起。家长们等待着。

(4)一只蝴蝶停到卡尔德隆的肩膀上。[甲]他一把将它扑住。那只蝴蝶挣扎着想要逃走,但他捡起蝴蝶两端的翅尖,把它们并拢到一块儿。他紧紧抓住那只蝴蝶以防它飞走。“你可以看看,如果我家姑娘看见这个,”他一手捏着不断挣扎的蝴蝶,一边对柯利蒂说,“她肯定会喜欢的。”但也许是他将蝴蝶捏得太紧了,此刻他感到蝴蝶的翅尖都黏在了他的手上。他往下移开手指一看,果然变得黏糊糊的了。那只蝴蝶还在努力挣扎,它猛一用力,一边的翅膀像纸片一样从中间裂成了两半。卡尔德隆不禁感到有些可惜,他试着固定住那只蝴蝶看看伤势,但这下子,蝴蝶的整半边翅膀全都黏在了他的一根手指上。

(5)柯利蒂带着一脸嫌恶的表情看着,做了个手势让卡尔德隆把蝴蝶扔掉。卡尔德隆松开手,蝴蝶跌落到地上。它笨拙地在地上扭动,试图重新飞起来,但无济于事。最后蝴蝶终于放弃了;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一边的翅膀每隔一阵子会抽搐一下。柯利蒂建议卡尔德隆给它一个痛快的了结。为了让蝴蝶早日解脱,卡尔德隆用力地一脚踩了下去。

(6)还没等他挪开脚,卡尔德隆忽然意识到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望向校门。仿佛此刻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所有的门锁同时被撞开,校门忽然统统打开了,成百上千只色彩缤纷、大小各异的蝴蝶朝着等待中的家长们飞扑过来。卡尔德隆还以为他们被蝴蝶攻击了,他甚至想到了死。但其他家长似乎并不害怕,蝴蝶围绕在他们的身边盘旋飞舞。最后一只掉队的蝴蝶也飞出来,加入了它的同伴。

(7)卡尔德隆看着那些敞开的大门,透过中央大厅的彩色玻璃,凝视着里面寂静的大厅。有几个家长还聚在门边,喊着自家孩子的名字。[乙]于是在几秒钟之内,所有的蝴蝶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逃去,那些家长则试着要捉住它们。

(8)卡尔德隆一动也不动。他不敢从他刚踩死的蝴蝶身上抬起脚。他生怕也许,在那只死去的蝴蝶翅膀上,会看见自家女儿身上衣服的颜色。

为了帮助理解《蝴蝶》这篇小说,小智同学还找到了下面文章。

【链接阅读】

萨曼塔·施维伯林,阿根廷女作家,1978年出生。她的短篇小说集《吃鸟的女孩》共收录了14则短篇小说,被列入《短经典·上海文艺第一辑》和中国读者见面。萨曼塔也因此入选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上海写作计划”而来到中国。《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以下简称“三联”)对萨曼塔(以下简称“萨”)进行了访谈。

三联: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博尔赫斯、科塔塞尔、卡萨雷斯等作家是否对你有着直接的影响?

萨:他们构成着拉普拉塔地区的文学传统。魔幻现实主义通过幻景来表达生活的真实。魔幻是工具,是途径,表现生活真实是目的。在拉普拉塔文学当中,有一种可接近性的幻想,虽然觉得这个事情发生得很奇特,充满幻想,但确实是可及的,可能发生的,也许在作者所居的这个街道上就会发生。这个可接近的奇幻、幻想就是我继承下来的传统。

三联:“可接近的幻想”,这确实是我在你的书中看到的最明显的特点。

萨:这种幻想与现实接近的可能性是我最想强调的。很多东西都是在脑中幻想、酝酿的,但恰恰也是因为它们有发生的可能,我特别欣赏这种魔幻。幻想和生活的界限一直是我特别感兴趣的,这个界限本身是极具文化性的。

三联:除了很多涉及到孩子的故事之外,动物也是频繁出现的元素,这是为了表达什么?

萨:我的很多小说所处理的都是惧怕。我常借着人和动物的关系,例如人伤害动物、动物的死等事件来表达恐惧,这是人物情绪丰富的来源。这个情绪其实非常复杂,也非常内在化,具有象征性。


1.阅读小说,要关注细节。请你继续参与对话讨论。
(1)小智在细读文本时发现,小说第(4)段中这样描写了卡尔德隆抓住蝴蝶的细节:[甲]他一把将它扑住。那只蝴蝶挣扎着想要逃走,但他拎起蝴蝶两端的翅尖,把它们并拢到一块儿。
(小智)这里加点的三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智不但注意到这个细节,还关注到了小说中其他与“蝴蝶”相关的细节。比如第(7)段中:[乙]于是在几秒钟之内,所有的蝴蝶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逃去,那些家长则试着要捉住它们。
(小智)把这两处细节联系起来看,我觉得第(4)段[甲]处作者对卡尔德隆捉住蝴蝶这个细节的描述,还别有深意呢!
(你)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这样关联起来看,作者的确是别有深意的: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小说,可以联读探究。请你进一步深入讨论,与小智一起探究小说结尾的妙处。
(小智)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真不好!我不理解作者为什么就这样结尾了?
(你)其实,小说停在这里才是最妙的。我们可以借助【链接阅读】中的重要信息,再结合小说内容来探究,这样才可以理解作者这样结尾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8-16更新 | 13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儿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能让他修饰成鲤鱼的眼睛。树死了,木匠却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这十里八乡要做的那些精细别致的木工活儿,离开他还真的做不好。他木工的作品真的就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结实耐看!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我在一边,就像看精彩的舞台表演,好过瘾。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粗糙的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儿。他宁可憋在家里弄那些丑木头玩,磨、刨、钻、刻,忙得自得其乐,也不愿意接那些粗活干。而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吧,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那懒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非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要是他特别喜欢做的木工活儿,即使别人给他钱少,他也愿意干。”我说:“这人,好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木匠活儿手艺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我忽然明白了: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只是孤独。

去年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活儿不想做。”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使丑木成碗等故事,突出了“他”的木匠天赋,同时为后文情节张本。
B.小说讲述“我”在写作中的遭遇,这是“我”真正理解和尊重懒木匠的开始,也是作者拓展主题的需要。
C.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视角转换,真实地刻画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木匠形象。
D.小说中的“我”跟“懒木匠”一样陷于社会的孤独与痛苦之中,表达了作者对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了职业操守的行径的批判。
2.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懒木匠”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022-02-06更新 | 2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