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3 题号:2244978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满意的照片。

--节选自《苏州园林》

【乙】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窗正如一扇变幻无穷的大门,可以透过它窥见其中的无尽奥秘。中国窗的形制多样,是东方建筑美学与西方几何力学的完美结合物。圆的、方的,八角形、六角形、扇状、水瓶状……但凡你能想到的最佳形态,在中国窗里都能找到它的存在。同一种形制又可细分,譬如圆的,有半圆、椭圆、长圆,方的,有长方、正方、斜方,八角形也不一定那么规整,水瓶状分有瓶颈和无瓶颈,不一而足,从不因循守旧,千变万化才是常态。

置身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观园里,许多时候,你根本分不清,或者忽略了门和窗的区别。在层层叠叠的景深里,门与窗不分彼此,携手登场,反复挥洒着一幅幅气象万千的国画,或是上演着一幕幕眼花缭乱的古典时装秀,直达人的心灵世界。你看那门包孕着窗,窗也连着门,甚至它们缀成一条线,呈现出罕见的连珠或套环之美,仿佛经过长长的甬道,抵达了某个时光的尽头。有的时候,在太阳光线的游移下,门与窗或隐或现,或虚或实,与周围的风景相互依偎,一起筛落出斑驳参差的身影,那种飘忽朦胧的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节选自张凌云的《中国窗》

1.下列对两文中的“门与窗”的相关特征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的门和窗,讲究图案美,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B.中国窗的形制多样,是东方建筑美学与西方几何力学的完美结合物。
C.甲文的门和窗与乙文的门和窗,是完全不同的特性,前者古朴,后者华丽。
D.门与窗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享受,还能影响人的心灵,提升审美情趣。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选段的主要说明对象是“门与窗”。
B.甲乙两文都是说明文,其语言特色都是平实说明。
C.甲文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D.乙文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置身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观园里,许多时候,你根本分不清,或者忽略了门和窗的区别。”
3.乙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酉yǒu”最初的意思是指酿酒与盛酒的陶器(酒坛),酿制酒用它,贮藏酒也用它,而“酉”中的液体即为酒也,故“酒”字从水从酉。《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酉”字的:“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zhòu酒。”可见“酉”字的字义就是酿酒,“酉”和“酒”实际上是一个字。《殷墟文字类编》云:“《说文》酉与酒训略同,本为一字,故古今酒字皆作酉。”可见,“酉”字与“酒”字的构形原理本无太大的区别,“酉”与“酒”本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只是“酉”字用作干支字之后,“酒”才专用作“酒饮”的酒字。下图是“酒”字的古今字形: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材料二】

《汉书》曰:“酒为百礼之首。”酒最初被用于祀天地、祭宗庙等庄严肃穆的场合,后来扩展到宫廷宴飨、庆功祝寿、婚丧嫁娶、送往迎来等场合,以至“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成了各种礼仪场合的必需品。如《小雅》中讲到宴饮的几个基本礼节:“尝”,指筵席的主人先品尝酒的味道;“献”,指宾客入席后,主人取酒爵到宾客席前奉于宾;“酢”,是宾客取酒爵还敬于主人;“酬”,指主人将先自饮然后劝宾客随饮。大至国家,小至百姓,凡重大事件酒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酒无形中成为礼的代名词,而不是借酒生非的幌子。

酒德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中清晰提出饮酒者要有德行,尊老奉宾,饮酒有度,有礼有恪。这体现出古人朴素的礼仪观念,以及对酒这神奇液体的辩证观点。《尚书·酒诰》中可归纳出三条酒德:无彝酒,即不要经常饮酒,沉湎其中,会影响生产与生活。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粮食产量有限,酒是较为奢侈的粮食制品,若大量酿酒、饮酒,会消耗过多粮食,也会不利于人的心性与劳作。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以免酒后失态,引发冲突与矛盾,导致社会治安事件。禁沉湎,饮酒过度绝不可取,会对身体健康有损。

【材料三】

酒与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酒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象征。文学史上与酒有关的思乡主题、忧国主题、离别主题的佳作不胜枚举,留下了诸多历史故事、名篇佳句,常使后人为之落泪。诗与酒的结合,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其中,诗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唐诗中的酒文化,是情、酒、诗三者的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唐诗中饮酒场合十分丰富。首先,宴会亲友,叙团聚之喜悦。“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时。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其次,是为朋友们送行,为他们的离去而叹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是奖赏官兵,歌颂为国而死的英烈。“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人在饮酒时,把自己的情感和悲伤都注入了酒水之中,唱出了人生的百态。他们的再三酝酿和渲染,造就了一种浓郁的酒香,并使唐诗成为中国诗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材料四】

生活中少不了应酬,应酬必饮酒!饮酒本身无错,并且酒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以酒会英雄”的说法就跟此有关。喝酒本是开心快乐的事情,但酒文化发展到了今日,一些过分的酒桌文化非要将人灌得“烂醉如泥”才罢休。饮酒,姿态万千。小口细咂,这是品味;推杯换盏,这是客气;放杯豪饮,这是气度更是交情;烂醉如泥,这是,这就是不像话了……凡人饮酒,但求一醉:智者饮酒,但求滋润。人与人之间,喝酒是有区别的,有区别就会产生境界。饮酒习俗从古至今,一直伴随着华夏儿女的生活,有人喜欢小酌,有人喜欢大饮,在两三分醉意与七八分醉意之间任意徜徉。于是爱酒之人赞它情谊,厌酒之人贬其乱神。但其实所谓饮酒,因其饮酒人处境不同,所催生的感情不同。于是古人将饮酒化为四重境界,即小酌,微醺,酩酊与深醉,用以界定饮酒人的酒性。花看半开,小酌怡情,微醺恰好,大饮伤身。酒是人间极品,小酌几杯才能有益身心;酒饮微醺,人微醉,此意最阑珊;但若是饮酒过度,那这酒可就成了穿肠毒药。君子有度,切莫贪杯,把握好度。

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酉”字与“酒”字的构形原理本无太大的区别,“酉”与“酒”本是同一个字同种形体。
B.“酒为百礼之首。”只能被用于祀天地、祭宗庙庄严肃穆的场合。于是酒无形中成为礼的代名词,而不是借酒生非的幌子。
C.唐诗成为中国诗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因为唐诗中的酒文化,是酒与诗的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D.人与人之间,喝酒是有区别的,有区别就会产生境界。古人根据饮酒人处境不同,所催生的感情不同将饮酒化为四重境界,以此界定饮酒人的酒性。
2.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学校开展“走进酒文化”主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材料一中“酒”字书法的感受。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提到酒与文学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留下了诸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你说出其中的一个故事名称。

示例:曹操煮酒论英雄


________________
3.近日,一家传媒机构在网上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内容为“你认为一般喝酒应该喝到什么程度?”于是班级开展了小组讨论,请结合材料二、材料四补全下面的对话。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认为喝到小酌怡情,理由是(1)___________
第二小组代表:我们认为喝到微醺恰好,理由是(2)____________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认为喝到合适就好,因为生活中少不了应酬,并且酒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但饮酒要有度、有礼有恪,比如无彝酒、比如(3)__________
主持人:三个小组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理有据。可见,酒是人间极品。但若是饮酒过度,那这酒可就成了穿肠毒药。君子有度,切莫贪杯。
2024-01-16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追梦路上,偶像的力量】

追梦路上,偶像会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呢?

湖南耒阳的钟芳蓉,高考成绩676分,位列全省文科第四名,而她报考的却是冷门专业考古专业。钟芳蓉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受樊锦诗院长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樊锦诗知道她的故事后鼓励她,“不忘初心,静下心来好好念书”。星河滚烫,你是理想,因有热爱不惧岁月漫长。

习近平以岳飞为榜样,他说小时候看到《岳母刺字》中“精(尽)忠报国”四个字之后,就把这四个字当成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找到自己的偶像,看到自己的认知差距,最后成就自己。正如你以李白为偶像,最后自己成了杜甫;你以柳传志为偶像,最后成了雷军……

所以,我们选择的偶像应具备的特质有:正能量,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社会责任感,敬业爱业,奉献精神,坚守……

材料二:

【我的追星路】

“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消息传来,我热血沸腾。2020年,他们成了我要追的“星”,也将是我成长路上的榜样。

孩提时代,我追的“星”总是随着精彩的动画片而变化,从勇闯天涯的“超级飞侠”到“功夫熊猫”,再到手拿乾坤圈、脚踩风火轮的“小哪吒”……我和身边很多小伙伴都是他们的“粉丝”。

进入学校以后,老师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王二小牺牲自己把敌人带进埋伏圈等英雄保家卫国的故事,他们忠诚、英勇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我渴望成为那样的人,但总觉得“星”很遥远,不知道如何去“追”。

然而,一场疫情为我的追星之路指明了方向。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从小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我内心第一次充满了惧怕,盼望着无所不能的“超级飞侠”赶快出现。

“超级飞侠”没有来。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来了,一群群白衣天使来了,一队队身穿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来了……厚厚的防护服下面,他们汗流浃背,防护镜在他们的脸上勒出一道道的痕迹。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们“不计报酬,无惧生死”,这不就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真正要追寻的偶像吗?看见他们,我长期想要追寻的偶像变得立体而丰满。偶像不在动画片里,不在书本中,就是我们身边每一个在国家需要之时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人。

最好的追星就是让自己也成为那颗“星”。2020年暑假,我报名成为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了“卫生知识进社区”“垃圾分类宣讲”“‘光盘行动’进餐厅”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不时有市民为我点赞,让我觉得自己也在慢慢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人,一个向偶像们慢慢靠近的追星少年。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对处于花样年华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寻找自己的偶像,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至关重要。为此,班级召开“偶像的力量”主题班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班会上你的同桌表示,有没有偶像无关紧要。请阅读材料一,向他说明拥有偶像对我们的成长的确大有帮助。
(2)小组讨论环节,小琳同学说:“我的偶像就是明星×××,她颜值在线,唱歌又好,着装前卫有个性,在电视剧里扮演的都是高贵的公主……”针对小琳同学的偶像观,你向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结合材料,请将以下建议内容补充完整。

小琳,我觉得我们在选择偶像时,不应只注重其颜值,要知道,我们追星,应该追的是偶像身上的一些精神品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精神品质会激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3)主题班会中浓浓的正能量氛围让同学们感受颇深。阅读材料二,我们发现有些同学的偶像观已慢慢发生了变化,请你也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偶像,要写出偶像吸引你的地方,让人明白你崇拜他(或他们)的原因。
写作提示:①不得抄袭材料内容;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2022-12-03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眼(节选)

戴春兰

①只有池塘才是故乡的眼。老井不是,虽清澈却缺少了生气。溪河也不是,它远远地绕开村庄,过于匆促而疏远。只有池塘,如同邻居家那条土黄狗,懒洋洋地趴在村庄边缘某座黑瓦白墙的土房前,丝丝入扣地记载着整个村庄的酸甜苦辣,但恒久地保持沉默。

②池塘是村子里醒得最早的。不等第一缕阳光照射,它就调皮地在满塘的绿叶上留下露珠的吻痕。池塘里大多是水浮莲,叶子像婴孩的小手般大小、肥厚,握成簇,摸上去毛茸茸的,水珠在叶子上滚动,珠玉般晶莹别透。水浮莲在池塘里长得挨挨挤挤,却被相互绑着的竹竿规整地分成几块。

③不要被水浮莲温柔多情的表象给迷惑了。抓抓它们,原来只有手会痒,不抓不痒,越抓越痒,全身起小疙瘩了。以前都是妈妈或奶奶剁水浮莲,我很惊奇她们不会过敏,一问,她们淡淡地说:“命好是装出来的,谁不会痒?反正都是要干的活,忍忍,再难也就过去了!”

④秋末,水浮莲人老珠黄,打捞净了,趁着赶圩的时候买来一担箩装的薸子,放在塘里不几天便长成绿茸茸的地毯,猪爱吃,池塘便一年四季也不感到寂寞。

⑤中午的池塘最是热。半大小子脱个精光在水里扑腾,除了眼白和牙齿,全身比烧炭的还黑。害羞的便在边上的小树林里用蜘蛛网捕蝉。蹑手蹑脚地进了树林,蝉憋足了劲儿嘶鸣,绞满蛛网的树杈谨慎地一点点靠近,猛地一罩,蝉便只能徒劳挣扎。撕去翅膀扔到袋子里,理好蛛网再瞄下一只。大约蝉太专注歌唱,往往一中午能捕上十来只,架在火上烤了吃,色味都比瘦肉要好得远。

⑥笼罩在晚霞里的池塘是蜻蜓的天堂。鼓着无辜的大眼,迅捷地在空中盘旋、起降,远远地停靠在刚露出水面的小荷上、紫得像梦一般的水葫芦花上,轻轻颤动的翅膀变幻着五色。“从来不曾忘记晚霞中的你,踏过青青草地夕阳在心里……”若干年后,当我听到这首《晚霞中的红蜻蜓》,一种莫名的情愫升腾起来,那些绮丽的图景一一展开。

⑦暑热渐渐消散,池塘边上凉风习习。三三两两地来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拍着蒲扇拖了竹椅乘凉来了,稻花香里说说年成,谈谈孩子,在青蛙和虫子们的欢唱声中,孩子倚在大人膝上蒙昽欲睡,又突然被一阵嘈杂的骂声惊醒。支棱起耳朵一听,总是边上的马金家。她家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子,靠着几丘薄田,自然生活拮据,哪个孩子稍不注意便会招来打骂,而其他孩子竟能充耳不闻地在昏黄的灯下苦读。平日里见那几个孩子,都长也得高而瘦,衣服明显窄小破旧,低头疾走,口里念念有词,一只裤脚高一只裤脚低,唤他们半天才呆呆地回过神来。不料几年后,这五个孩子先后考上重点大学,轰动一时。远近的人聚到那座土房前后仔细查看,终于恍然大悟:“你们看看,马金家前有池塘,有活水,这是财运、家运呀!”

⑧走走停停,到过不少村庄,见过不少池塘,有些污浊不堪,完全失去神采;有些被各式楼房推挤得瑟缩在角落,早没有了活力;有些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犹如戴上“美瞳”,失却“村气”野趣,反而俗艳失真。故乡的眼啊,我暗自庆幸又隐隐担心,暮霭中为你深深祈祷,我愿用一生期许换你永远澄澈清明!

夏日池塘(节选)羊白

①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池塘是村庄的眼睛。

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俯卧在村庄一旁。

③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

④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但有野生的菱角。我们小孩不等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会挂在脖子上当装饰。

⑤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生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

⑥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寻猪草累了,就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阴里乘凉,打扑克牌,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或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⑦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在树后或是伏在草丛里,等待着它的到来,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的叮咬,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要的天性

⑧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但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稀里哗啦的笑。彼此对峙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而我们会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

⑨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

⑩如今,每到炎炎夏日,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子。

1.这两篇文章都围绕池塘写了不少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每篇不少于两件)
2.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理解甲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命好是装出来的,谁不会痒?反正都是要干的活,忍忍,再难也就过去了”
(2)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但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稀里哗啦的笑。
3.这两篇文章都认为池塘是故乡(村庄)的眼,甲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只有池塘才是故乡的眼”?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原因。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甲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也写了人们的家事,意在表现故乡池塘充满活力和“村气”野趣、承载了村庄的酸甜苦辣。这些“家事”并非闲笔,它们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主旨更鲜明,更具现实意义。
B.乙文作者引用朱熹的诗句,既形象地说明了池塘的清澈,又说明池塘四周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还丰富了行文的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
C.甲乙两文为了引出写作对象——池塘,将其与河流进行对比,用河流的匆促、疏远突出池塘和村庄联系的紧密以及不流动的特点。
D.甲乙两文为写景散文,写景是为了抒情,两文都写到作者由现实情况反思到现实池塘的污浊以及遭到破坏,让作者厌恶现实,对美好池塘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E.甲乙两文写景层次清晰,文脉流畅,将池塘比作“眼睛”,那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实际上是通过池塘来表达了对充满活力和“村气”野趣、承载了村庄的酸甜苦辣的故乡池塘的怀念、祈祷。
2023-11-24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