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2250498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B.委而去     去:离开
C.寡助之     至:到
D.亲戚     畔:同“叛”,背叛
3.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本文开篇就提出了“①________,②________”的论点。接着举例论证,运用战例,分别从攻和守的角度论证观点,突出了“③________”的重要性。又运用了④________的论证方法,将“得道者多助”与“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与“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进行对比,强调了“⑤________”的重要性。所以,在孟子看来,治理国家的关键是⑥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注】①固:使……稳固。②浚(jùn):疏通,深挖。③下愚:愚蠢。④明哲:这里指聪明的人。⑤当:主持,掌握。⑥神器:这里指国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益其所不能                 (               )
(2)臣求木之长者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甲】文还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12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
(2)人恒,然后能改     过:______
(3)困于心,于虑       衡:______
(4)与百姓同其       劳: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女忘会籍之耻邪?
3.【甲】文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①______的道理,其中心是②______,【乙】文的故事可以用成语③“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4.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022-07-23更新 | 1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有删改)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球,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选自《宋史》,有删改)


【背景链接】

时元军气盛,南宋已至危亡之际,文天祥、张世杰等忠臣拥立赵需、赵为王,进行流亡式抗争。忽必烈命张弘范征讨他们。宋军寡不敌众,文天祥于潮州被俘。


【注释】①捍:保卫。②泫然:水滴落的样子。③球:同“救”。④乡:同“向”。
1.本学期,我们了解了不少文言语法知识,请完成下表。
文言文语法知识梳理
通假字往之家:(1)______
词类活用威武不能(2)______
一词多义往送之门,之曰:告诫     必敬必(3)______
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写       使为招张世杰:(4)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4.孟子认为“大丈夫”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你认为文天祥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联系乙文具体分析。
2022-07-27更新 | 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