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其他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2 题号:2254487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被大风吹倒

亲爱的年轻朋友:

节日快乐!

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③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④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

⑤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⑥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⑦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

⑧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

⑨幸好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的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

⑩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

⑪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

⑫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而且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⑬一个人,是我的爷爷。

⑭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的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

⑮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⑯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

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⑱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

⑲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⑳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㉑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㉒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㉓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㉔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

㉕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㉖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㉗总之我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它的直达人的心灵的作用的时候。

莫言

2022年五四前夕

【对比分析演讲】
1.根据已学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以及上述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演讲者演讲目的演讲风格
(1)______悼念李公朴慷慨激昂
莫言(2)______(3)______

【感悟演讲开头】
2.关于演讲开头,有一个著名的“七秒法则”: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讲话之前,你只有七秒钟的时间可以利用。莫言的这篇演讲稿的开头是否体现了这一法则?请简要分析。
【揣摩演讲语言】
3.揣摩下列演讲语句,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2)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请从重读的角度进行演讲设计,并说明理由)
【梳理演讲思路】
4.结合演讲稿的内容,补充完成思维导图。

由公众号留言引起话题——①______→讲述自身经历:一本书,带来知识。一个人,②______→呼吁年轻朋友们:③______

【知识点】 其他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原来很少在线上看展,总觉得不如现场参观效果好。这次体验了多个平台的‘云展览’,感觉很惊喜,有的能看到比实地参观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赵旭曾多次参观天津博物馆,在他看来,天津博物馆的在线展览还原度很高,“进入后是贴心、科学的观展路线,随着引导箭头从前言过渡到各个展区,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放大,在手机上也能看清文物细节与文字解读。”

腾讯“博物官”小程序提供500家国内博物馆的线上展览,除了全景展厅、语音导览外,还能720度欣赏上百件精品文物,如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铜马车一号马、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丝缕玉衣等。“3D看文物的效果很棒,以山西博物院的鸟尊为例,除了能获得近乎全面的三维视角之外,还有凤鸟和象头等关键部位的放大展示,看完后还能生成分享卡片。”赵旭说。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2月11日第07版)

材料二

“云游博物馆”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为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对博物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观众反映,一些网上博物馆展示手段需要更丰富、设计需要更美观。还有观众表示,网上展览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

“闭馆不停服务”,敦煌研究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持续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开启“云游”莫高窟新模式,发布“‘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等一系列线上资源,为观众“零距离”感知敦煌文化搭建平台。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这次疫情对博物馆界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该广泛运用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输出更多精品数字传播内容,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4月05日第05版)

材料三

“博物馆的影响力不能只在场馆之内。”魏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博物馆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线上活动的互动性、知识性,或者和第三方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展览,“线上展览吸引了观众,也能反哺线下,撬动博物馆IP开发。”

魏峻认为,如果技术支持、内容展示等方面进一步成熟完善,今后线上展览、讲座和直播等都会逐渐变得常态化,“未来的话,可以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年03月24日)

1.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条概括出“云游博物馆”有哪些优势。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说一说“云游博物馆”的方式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请根据三则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参观展览“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建议。
2020-05-28更新 | 9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诗话两则

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

(选自许觊《彦周诗话》)

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选自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生灵涂(      )                  (2)社稷存亡(      )
(3)彦周未免错会(      )            (4)莺啼绿(      )
2.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C.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D.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3.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生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
4.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
2018-03-19更新 | 1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美】赛珍珠

这就是中国!

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堵临街的灰色高墙,气势森严,令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有合适的钥匙,你或许可以迈进那雅致的庭院。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几百年的脚踏足踩,砖面已被磨损了许多。一株盘根错节的松树,一池金鱼,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着一位鹤发长者,身着白色绸袍,宝相庄严,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苍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顶端镶银的黑木烟袋。倘若你们有交情的话,他便会站起身来,深鞠几躬,以无可挑剔的礼数陪你步入上房。二人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挂在墙上的丝绸卷轴古画会让你赞叹不已,空中那雕梁画栋,又诱你神游太虚。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著名中国现代画家的画室。看着那一幅幅广告画,一幅幅俗套的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图,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滥造的油画!但是在画室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我发现了幅小小的水彩画。那是一条村巷,在夏日的黄昏的阵雨中,弥漫着淡蓝色的雾,一些银灰色的斜线划过画面。从一座让人感到亲切的小屋的窗口,闪出微弱的烛火。一个孤零零的人手撑油伞踽踽独行,湿漉漉的石块上投下了他那摇晃的身影。

我转过身来,对画家说:“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

“你真这么看?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乡街巷,但是,”画家叹息一声,“这是我为消遣而画的,这画不能卖掉。”

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直都在为一口饭而终日辛劳,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

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对我的中国老师讲了,他随口讲了一句:“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想是这样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园丁昨晚美餐了一顿。当时,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则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一看,西天烧起了绚丽的晚霞,令我心驰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

“在那儿。看那颜色有多美!”

“哦,哪呀!”园丁却不胜厌恶地说,弯下腰去接着修整草坪,“你那样大声喊叫,我还以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爱美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国老师所说的那句话绝对正确,那我该怎样解释下列情况呢?那又老又聋的王妈妈,可怜的寡妇中更可怜的一个,整日里靠辛辛苦苦为人缝衣换碗饭吃,然而,她桌上那个有缺口的瓶子里,整个夏天都插有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我硬是送她一个碧绿的小花瓶时,她竟高兴地流出了眼泪。

还有那个小小的烟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齿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乐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农夫,让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长着。还有那些街头“小野孩儿”,也常常害羞地把脸贴在我门上,向我讨一束花儿。

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黄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1.“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作者对此却表示了怀疑,作者为什么会怀疑?请从正反两个
方面简要概括文中令作者产生怀疑的生活事例。
2.园丁的“快活”和“厌恶”反映出怎样的内心世界?
3.“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画家叹息一声”,画家先“明朗”而后“叹息”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美”有哪些思考?
2017-04-10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