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226580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大江东去,浪涛腾跃。唯有奋进,才能在历史浪潮中获得笃定前行的勇气。____。

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艰难探索中,几经曲折反复。面对苦难,先进的中国人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数中华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③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距离强国目标的实现,还有不到30年的时间,广大青年生逢其时,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共命运,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那么,当代青年该如何做新时代奋进者呢?

⑤新时代奋进者坚定爱党爱国信念。从近些年的世界政局可以看到,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正被激活和强化,而非走向消亡。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新时代青年的铮铮誓言。无论是在边疆建设、乡村振兴的前沿,还是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的一线,无数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无悔无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站得出、顶得住。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⑥新时代奋进者勇担创新创造使命。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在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青年和集体中,有的为国立,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AR领城创新的领跑者有的传承罗阳精神,致力于急难险重新的任务攻关,托举起航空强国的梦想。数据显示,北斗卫星、量子科学、中国天眼FAST等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青年人才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在各种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书写了亮眼的青春答卷。

⑦新时代奋进者传承艰苦奋斗品格。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以来,一批批学生来到农业生产一线,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正是对自找苦吃的遵循与实践。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奋进征程上,只有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练就才干本领,才能在火热的实践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⑧新时代奋进者恪守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密联系群众,是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广大青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走到产业发展一线,才能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了解国情民情扎根于人民群众,才是青年奋斗的正确方向。

⑨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让我们不畏一切艰难险阻,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骄傲和辉煌

1.根据全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勇于前行的历程说明奋进才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B.当代青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主力的事实表明新时代奋进者要勇担创新使命。
C.农大学生的事例证明新时代奋进者要坚定爱党爱国信念。
D.广大青年走进一线的事例强调新时代奋进者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3.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是如何推进本文论证的。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谁是你的偶像?岁月流转,掠过满天星斗。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再到“四大天王”和周杰伦……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到了思想观念多元的90后、00后一代,你了解他们的偶像观吗?

②有的人曾认为90后、00后沦于英雄虚无主义,把偶像看作是娱乐明星的代名词。的确,这种现象曾经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之中,他们对偶像的关注更倾向于颜值而忽略其内在品质。但是,随着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情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③2019年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农业大学演讲,学生们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袁老九十大寿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青少年网友纷纷送上祝福。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经济学家陈平等知名学者的视频纷纷在B站获得了年轻人的追捧。军事专家张召忠工作室的几千万“小橘子”(张召忠粉丝自称“小橘子”)中,70%是90后、00后。无论是“追星现场”还是各种媒体的数据和报道,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年轻的粉丝群体将追星对象指向了共和国最闪亮的星,指向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屠呦呦、孙家栋、钟南山……当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有了更积极的正能量目标。

④更有事实证明,他们不仅善于选择闪光的偶像,       。不久前,“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他因在疫情中讲真话、金句频出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中学生文文在朋友圈接连转发张文宏的演讲视频:“张文宏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医生。他专业素养高,这是医生职业精神最动人的地方。”媒体人黄帅说:“不少90后、00后会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洒下热泪,在面对这些偶像人物时,他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高二学生张晓宇在“粉”上刘慈欣后,连带“粉”上了托勒密和哥白尼,一幅爱因斯坦的照片,被他挂在了卧室的墙上。他已经立志将来考取天体物理专业。“我要成为他那样的人”。偶像既是年轻人心中的道德标杆,也是他们的领航员。

⑤从“颜值即王道”到“追最闪亮的星”“见贤思齐,为我所用”,当代青少年的偶像观正走向成熟。其中,“贡献者”“中国赞”“人民英雄”等词语成为关键标签。当代青少年,成长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国家强盛使他们有着更高的奋斗起点,共和国闪亮的星将是他们奋斗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

1.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从不同时代偶像的更迭引出90后、00后的偶像观这一话题。
B.文章第③段列举青少年对袁隆平等偶像的崇拜论述了媒体的正能量宣传对青少年所起的作用。
C.文章在结尾段得出观点:当代青少年的偶像观正走向成熟。
2.根据你对段落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班里的小A把当红影视明星视为偶像,搜集他们的照片、八卦新闻等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请你向小A推荐一位“明星”,并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简要说明追这样“明星”的原因和意义。
2020-06-26更新 | 1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象

①“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

②《论语·雍也》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意思是说:聪明的人性情好动,才思敏捷,就像水一样不停地流动,所以借水来比喻;仁厚的人性情好静,仁慈宽容,就像山一样稳重不动,所以借山来比喻。这也是中国古代美学中注重自然与人格相融合的“比德说”的源头。

③《礼记·聘义》中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这算是“比德说”的正式得名。“君子比德于玉”的“玉”就是玉石,“仁者乐山”的“山”就是山石。用石头来比喻人,既有温润的一面,也有沉稳的一面。除了“比德于玉”,《孔子集语》中还记载了孔子“比德于水”的说法。卷三《荀子·宥坐》中,孔子在回答子贡“为什么君子都喜欢看水”这个问题时是这么说的:这水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细细观察。在孔子看来,君子看水何尝不是在观照自身呢。

④除了孔子外,老子对水同样大加赞赏,不吝溢美之词。《老子》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水是至善至美的东西,圣人具有近似于水的特性。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圣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没有过失。

⑤由此可见,“山水”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化身、德的极致,它所承载的是大美大德的精神内涵。所以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比德”于“山水”,每有闲暇,必亲近自然,寄情山水。

⑥儒家、道家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对人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都有着深刻的认识,特别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自然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最终归于人,天要为人所用,强调一整套伦理道德规范。道家的“天人合一”观最终归于自然,强调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完全融合的理想境界。禅宗强调人性即佛性,这与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几种“天人合一”观都对中国山水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又以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影响尤为显著。《老子》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就是“天道”“天性”,“天人合一”就是回归“天道”,与“天性”相合,最终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纷纷投向到自然界的山水之中,通过与自然山水的接触,去真切领略蕴含在山水胜境之中“道”的真谛。

(基于命题需要,选文有改动)

1.下列有关“比德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德说”的正式得名,来自《论语·雍也》中借山、水喻人的记载。
B.“比德说”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注重自然与人格相融合的特点。
C.“比德说”多用山、水来“比德”,即以山、水的特性来比喻君子的道德修养。
D.“比德说”对中国人的影响很深,所以千百年来中国人都喜欢亲近自然,寄情山水。
2.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最终归于人,提倡人要利用“天道”,强调的是伦理道德规范。
B.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强调人要回归“天道”,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完全融合的理想境界。
C.佛家的“天人合一”观,强调人要顺应自然,最终修炼成佛。这一目标与道家完全一致。
D.在儒、道、佛三家中,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山水理念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3.下列有关“山水的意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具有沉稳、稳重的特性,所以有“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之说。
B.水具有滋润万物而无偏私的特性,所以古人常用水来比喻品德高尚的君子。
C.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以可以用来比喻至善至美的圣人。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的意象是美的化身,即大美;水的意象是德的极致,即大德。
2021-03-03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以严苛教人,以快乐化人》,回答问题。

以严苛教人,以快乐化人

①许多专家呼吁,教育应当快乐。一位清华教授却称此观点是“带坏”教育的祸根。如何摆脱困境?我们迫切需要探寻一条出路。

②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中国人只要生得多,成不成才不重要。生他的人从不教他负做人的责任。”中国教育难,与偌大的人口基数不可分割。每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达上百万。“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严酷氛围,教育选拔必然是严苛的。这是就外部环境而言。从人才成长内部而言,教育的严苛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带来痛苦,使被教育者须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才。

③对尚且雅气未脱的儿童来说,学习的艰辛是成熟的途径;对热血心中燃的少年而言,学习的艰辛是对心智最好的打磨;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学习的艰辛提前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人生。人学习的艰辛使人如在烈火中炙烤,让人能够不惧烈焰。(一)

④但同时,接受教育的人终究只是些孩子,仍旧有着追求快乐的天性与纯真,值得被守护。

⑤也许当你多年后回忆起校园生活时,更多的是运动会上的肆意,是课外活动课的欢笑,是校园歌声中的陶醉。而没有这样欢乐记忆的人是失败的。这不仅是个人的失败,也是社会的失败。比如,鲁迅先生回忆起少年的学习时光,更多的是停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快乐。(二)学习不应该只是逼迫、埋头苦读,更应该是拥抱这个世界的美好。

雨果说:“极端的痛苦与极端的快乐一样,难以长久延续。”(三)教育所带来的不应该是死板的低气压,不应该是一味的笑闹,而应当是苦与乐并存。从一方中汲取另一方缺失的东西,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生,让每一个自我都有光感。

⑦以严苛教人,以快乐化人。在学习的旅途中,收获耕耘的艰辛与成长的快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的原因有哪些?
3.请依次指出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一)人学习的艰辛如在烈火中炙烤,让人能够不惧烈焰。(     )
(二)比如,鲁迅先生回忆起少年的学习时光,更多的是停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欢乐。(     )
(三)雨果说“极端的痛苦与极端的快乐一样,难以长久延续。”(     )
4.第⑥段中“低气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21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