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2274348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作为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用以指导农事,有春耕时宜之意;清明作为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甲】内涵。

图一

材料二

《逸周书·时训解》中说道: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駕(rú),又五日虹始见。也就是说,古人将清明节气的十五天划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清香四溢,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二候田鼠化为驾: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阳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美丽的彩虹才会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材料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春祭节日,民俗多样,但自古以来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扫墓祭祖缅怀祖先,弘扬中华孝道亲情;一是踏青郊游愉悦身心,欣赏山川青翠美景。有关清明节的诗词有很多。如唐代【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就代表了清明追思,本身就心情低落,更何况又遇到细雨纷纷,更加愁肠百结,也唯有借酒消愁了。又如唐代温庭筠的《清明日》: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xiǎn),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写一早外出踏青,看到各色花瓣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归来时,清风拂过那袅娜多姿的柔弱柳枝。这首诗风格明快,色彩艳丽,繁花带露,弱柳扶风,全诗充满诗情画意。清明时节自然界的和谐美景,让外出踏青的人们心情格外愉悦。

1.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及图一信息,可以看出文本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清明的相关知识。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甲】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又是表达追思的节日。
【乙】清明节气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天,而是分成三候,每五天算一候,共十五天。
【丙】清明节的习俗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扫墓祭祖,第二是踏青郊游。
3.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甲】人文和自然【乙】杜牧B.【甲】自然和人文【乙】李商隐
C.【甲】人文和自然【乙】李商隐D.【甲】自然和人文【乙】杜牧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圆满闭幕,留下许多精彩瞬间。由超过1亿人参与数字火炬传递汇聚成的“数字火炬手”,更是令人印象深刻。9月23日,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在万众瞩目中点燃,“数字火炬手”身披良渚文化图腾,踏浪而来,惊艳世界。闭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再次亮相,最终幻化为漫天星辰,为杭州亚运会画上浪漫句号。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在数字火炬手动画制作阶段,首先进行的是数字人动作复刻工作,多次动作捕捉效果测试,直至得到最准确真实的动捕数据。而后通过动捕演员身上设置的动作捕捉点,将数字火炬手模型进行骨骼绑定,用骨骼运动带动模型运动,让演员的动作轨迹能够实时传输到数字人身上,实现数字人与真实人的动作同步,使得正式直播中数字火炬手“弄潮儿”的姿态效果更加真实、流畅与同步。在数字火炬手AR效果呈现阶段,需要将开闭幕式场馆、数字火炬手、AR特效等内容进行后期合成,然后渲染成片。最后,利用实时虚拟视觉效果渲染合成的“虚拟演播室”,将数字火炬手放置于杭州钱塘江、大莲花体育馆等现实场景中,使虚拟效果与真实世界无缝融合。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数字人从定义上看,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于数字空间中,具有拟人或真人的外貌、行为和特点的虚拟人物。在分类上,数字人从商业和功能的纬度划分,主要包括内容/IP型数字人、功能服务型数字人和虚拟分身数字人三大类。数字人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图像渲染、AI等,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迭代,正推动数字人制作效能和智能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建模、渲染技术,可以让数字人具有人的相貌、形态等人物特征,使数字人做到“形似人”。动作捕捉和AI驱动技术,则让数字人具备人的行为,不仅具有语言和面部表情,还可以协调肢体动作,让数字人看上去更加形象逼真。在精心打磨“好看的皮囊”的同时,技术发展更赋予了数字人“有趣的灵魂”,让数字人具备智能可交互的能力,让用户感受到更具人格化的数字人。

(选自《扬子晚报》)

【材料四】

近年来,各行业领域数字人大量出现,在数字阅读、数字音乐、新闻播报、网络直播、数字文旅等多个领域和场景形成初步应用。数字人“穿梭”于现实生活的各类场景,而在这其中,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是应用数字人比较多的领域。如今,数字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演绎如火如荼。或在舞台上惊喜亮相,给观众带来沉浸式审美体验;或“入职”各大文博场馆,带领人们进行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或化身传统文化“推介官”,面向世界传递中国式浪漫。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数字人,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开了新的方式。

(选自《人民日报》)

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建模、渲染技术,不仅可以让数字人具有人的相貌、形态等人物特征,还可以协调肢体动作,让数字人看上去更加形象逼真。
B.材料三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数字人的定义和种类。
C.材料一中,“数字火炬手”身披良渚文化图腾,踏浪而来的场景,是经过动画制作和AR效果呈现两个阶段实现虚拟效果与真实世界无缝融合的。
D.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是应用数字人最多的领域,这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开了新的方式。
2.据了解,功能服务型数字人可以应用在不同领域,试结合上述材料以及你的个性化理解与想象,补全下面表格。

应用领域

职业身份

主要功能

电商

导购员

商品推介、购买咨询等


3.数字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智能化、个性化和人性化。随着数字人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数字人应用的利与弊的讨论越发激烈,沈阳市某中学九年一班为此举行了主题为“数字人应用的利与弊”的辩论会,请选出你支持的一方并写出你的理解。

【正方】我方认为:数字人应用利大于弊。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我方认为:数字人应用弊大于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感谢双方辩友的精彩陈词!的确,数字人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相信:随着相关科学技术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数字人技术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充分为人类所用!

2024-01-15更新 | 8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由要以邻为伴

①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要以邻为伴。

②邻者,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对社会,要融合;对自然,要敬畏。自由要以邻为伴的意思就是,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树立视邻为朋友,视邻为伙伴的观念。古人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朋友)”,今人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让个人的自由成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器”。

④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陶潜有诗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意思是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既然是邻曲、朋友,就要“时时来”,就要“谈在昔”。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只有“谈在昔”,多沟通,才能求同存异。无数事实都证明:合作、沟通,使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共享自由。

⑤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爱惜自然,敬畏自然。爱惜自然,我们就能尽享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不敬畏自然,自然就可能反噬我们。风景秀丽的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内,列车行驶在标准铁路上,而大象、长颈鹿等动物从桥梁式动物通道下悠然通过。人与动物,独乐、共乐,其乐融融。与之相反,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人类不理性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只有心怀爱惜和敬畏之情,才能与自然和谐相融,真正体验到自由的真谛。

⑥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由只有做到了以邻为伴,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助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实现我们伟大的强国梦。

(选文有改动)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不能独善其身,而应该兼济天下”。面对全球化困境与安全威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为解决今天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周易》的“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强调要达到“太和”境界,赋予作为天下之大道的“和”以普遍的必然性与规律性;《中庸》的“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把“和”作为通达天下之“道”;《论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则蕴含着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美好期许。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唯有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必须秉承“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价值理念。


【材料三】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这样和谐的邻里关系,在面对城市这稍显特殊的人居格局时,“水土不服”的现象则尤为明显——同住一小区,彼此不认识;同住一层楼,见面竟陌路。

近日,在记者随机走访了20位市民中,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问题回答占比
你觉得现在邻里关系怎样?70%感觉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30%变化不大
你知道同一楼层邻居的名字吗?15%知道邻居的姓,但不清楚邻居全名,85%完全不知道邻居的姓名
你觉得邻里关系僵化的最大原因90%认为缺少沟通的时间和空间,10%认为是家庭差异造成

大部分受访市民坦言,城市邻居已成为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新近建成入住的商品房小区,居住在老小区、单位大院里的居民与邻居的关系更融洽,而住在新建商品房小区的居民则极少与邻居有交集。


【材料四】

御景园小区业主微信群聊天记录部分截图:

会飞的鱼:午睡时间,楼上装修的冲击钻吵得人无法休息,物业要管管啊!

物业老陈:收到,马上协调解决!

四楼阿夜:搬来新家半年了,没有看到我们小区搞点什么活动,邻居间好陌生。以前我住工厂家属大院,大院里的住户都很熟。

明明白白:的确,现在住的商品房比我家老房子大得多,但是小区里人情味很淡,大家见面都不说一句话。

快乐猫:我表妹借搬家的机会,邀请新邻居们来自己家里聚餐,大家很快就认识了。我认为“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不会过时的。


【材料五】

一段时间以来,云南野象群离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游荡。它们沿途破坏,啃食庄稼……使当地财产遭受损失,人民生命受到威胁。

当地政府积极采取行动,“盯住象”,“管住人”。他们采取地面人员监守与无人机跟踪相结合的方式,24小时不间断地对象群进行监测,确保每头象都在监控范围内。同时,他们投入大量人力,出动各类车辆,适时择地设障堵截、投放象食……尽最大努力避免人象遭遇,确保人象安全。


【材料六】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CBD)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公约》有三大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及公平公正地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简称ABS)。2020年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右图为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图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地阐述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的道理。
B.材料一提到“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材料二提到“协和万邦”,这两句中的“和”字是相同的意思。
C.根据材料四可知,某小区邻里间如有生活小矛盾纠纷,大都要找物业管理会协调解决。
D.从材料三的调查数据可知,多数人认为邻里关系越来越不好,不知道邻居的名字只是因为没有时间去了解。
2.简要分析材料一《自由要以邻为伴》的论证思路。
3.说说材料二与材料一的第⑤段画线句在论证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4.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请针对邻里关系的改善问题向御景园小区所在居委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5.阅读材料五,结合材料一,谈谈你是怎么看待当野象群“自由”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干扰了我们的自由时,我们人类的措施与做法的(陈述观点和理由)。
6.请用简洁的语言对材料六的图案进行解说。
2023-12-20更新 | 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空间站”的专题阅读

【材料一】

中国空间站工程于2010年9月批准实施,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可长期在轨稳定运行。其中,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三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并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按照此前公布的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我国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材料二】

进入“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航天员的“技术技能”也将发生很大变化。过去航天员“上天”做的大部分是舱内实验,将来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大量的工作可能要在舱外空间进行,这对航天员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未来,我国空间站将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8个研究方向、30多个研究主题上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材料三】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说,去年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中安装了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和高微重力实验柜,目前已开展了测试试验。今年将升空的“问天”“梦天”实验舱中的实验柜以及舱外的暴露实验平台,能够支持空间生命、流体、空间材料、基础物理、燃烧等方向的科学实验研究。“在‘问天’实验舱中将开展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等十多项生命科学实验,包括一个由小鱼、微生物、水藻组成的小密闭生态系统。”张伟说。此前中国科学家曾在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实现了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的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钟。目前中国科学家在地面冷原子钟实验的精确度已经超过天宫二号的冷原子钟。发展空间高精度冷原子钟技术有助于实现更高精度的卫星定位导航,并可用于暗物质、引力波探测等基础物理研究。

【材料四】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160余天的太空飞行中,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梦天实验舱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B.进入“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将大大延长,“技术技能”也会提高。
C.发展空间高精度冷原子钟技术有利于实现更高精度的卫星定位导航,但不可用于暗物质的研究。
D.翟志刚等3名航天员,在160余天中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结合材料,说说进入“空间站时代”后,航天员将迎来哪些任务与挑战。
②自天宫一号开设太空授课以来,太空备受大家的喜爱。请结合材料,并联系自己观看的太空授课,谈谈太空授课所具有的特色,它对青少年的影响。
2023-04-03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