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227849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情怀(冯骥才)

①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时光是留不住的,不管我们怎么珍惜它,它还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烟消云散。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所以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②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记得有人说:过年不就是一顿鸡鸭鱼肉的年夜饭吗?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年还用过吗?其实过年并不是为了那一顿美餐,而是团圆。只不过先前中国人太穷,便把平时稀罕的美食当做一种幸福,加入到这个人间难得的团聚中。现在鸡鸭鱼肉司空见惯了,团圆却依然是人们的愿望年的主题。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不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

③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

④一年除夕,家里筹备年夜饭,妻子忽说:哎哟,还没有酒呢。我说:我忙得都是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

⑤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围上围巾,蹬上自行车去买酒。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萄酒哪怕是果酒也行。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年夜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哗哗啪啪点响鞭炮。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无处买到酒,我却不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车子一路骑下去,一直骑到百货大楼后边那条小街上,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铺。我忙跳下车,过去扒窗一瞧,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几瓶红红的果酒,大概是玫瑰酒吧。踏破铁鞋终于找到它了!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不卖了,过年了。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羞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了一下,开小小的窗子,里边热乎乎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

⑥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光溜溜的酒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

⑦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扰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那位老汉把酒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

⑧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⑨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大门上斗大的福字,诉说着对幸福的祝愿:屋檐下火红的灯笼,映照着对平安的向往;餐桌上晶莹的饺子,包裹着对团圆的渴盼;以及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共同组成了这除夕最深切的记忆。

⑩除夕是中国人用共同的生活理想创造出来——并以各自的努力实现的现实。

1.作者围绕除夕的习俗抒写了不同的情怀:写守岁,表现了人们__________;写团圆,表现了人们__________;作者浓墨重彩描写老汉卖给我果酒和__________两件事,则表现了人们__________
2.作者用词特别细致传神,请你为第⑤段画线句加点字作批注。
3.文章对小杂货铺老板和站台工作人员的描写,在内容、语言方面有共同的地方,虽着墨不多,但很传神,请结合⑤⑧两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的分析。
4.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些散文编入民俗单元,作为拓展阅读。你觉得本文可以编入这一单元吗?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文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选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饶,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补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请把选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选文第④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请写三个以 上的词)
3.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虽” 字和“却”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2019-01-15更新 | 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追赶春天的烈马可以不懂顿挫》,完成下面小题

追赶春天的烈马可以不懂顿挫

作者:李丹崖

①她是个爱美的孩子。

②春天来的时候,她总会从田野里采来好多鲜花,装点在自己的房间里,土坯做的墙壁在她的妆扮下,显得比一切皇宫都要华丽;夏天来了,她会在花丛中捕捉许多花蝴蝶,夹在笔记本里做成标本,闲暇时翻开来笑嘻嘻地看;秋天,她还会到自家后面的园子里捡拾枫树上凋零的落叶,那些枫叶火红一片,像一个个写满梦想的青春请柬;冬天如约而至,她会和弟弟一起,在自家篱笆围成的院子里堆一个雪人,还会用菜窖里的胡萝卜赋予雪人一个刘德华一样的鹰钩鼻子。

③这些,都是上小学时候的她。上了中学以后,家里人开始发现她变了,以前那个天真无瑕的“小燕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林妹妹”性格一样的女孩。可能是青春期的缘故吧,爸妈们只有这样设想。

④从农村突然到了县城上学。和同学们逛过几次街以后,她再也没有去过任何一条街道,除非不得已路过,她也会尽量强迫自己,目视前方,从不左顾右盼。其实,她并不是害羞,而是怕街道两旁橱窗里的时尚服装伤了自己的自尊。

⑤周末回到家的时候,她向父母索要生活费时,逐渐加重了“砝码”。由一开始的30,变成了现在的70,甚至还嫌不够。父母问她,怎么了,孩子?食堂里的伙食涨价了吗?

⑥每当听到父母的“盘问”,她总会莫名地对着父母发火。

⑦她开始打扮自己,把自己侍弄得像一盆太阳花般招展。几个室友谈及她,总说她变了,别的室友围了一条苏格兰格子的围巾,她也会买一条;别的室友新添了一双长筒的靴子,她也会给自己添一双;别的同学定做了一条连衣裙,为了买到相同的款式,她会跑遍好几条街。

⑧她最怕别人喊她“土包子”,而她却不知道,她从一个“土包子”蜕变成一个“水晶包”,她的父母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父亲在镇上的建筑工地上做瓦工,磕磕碰碰的,身上常年不断伤痕,她的母亲在饮片厂给人洗药材,遇见一些过敏的药材,往往两只眼睛都能肿得眯成一条线……可以说,她是用父母的心血编织了自己的虚荣。

⑨更可怕的是,她的成绩也一落千丈,由当初进班时的第一名,滑落到中等偏下。英语测试已经两次考试不及格了。

⑩一个午后,班主任王老师把她喊到了自己家里。聊起她的成绩时,她低下了头。

王老师给她讲了这样一则寓言:

从前,有一只匹小马,从小立下志愿,要做一匹驰骋天下的千里马。做千里马的第一条就是要比速度,然而,这匹小马始终落在别人的后面。几次失败以后的小马泪流满面跑到妈妈那里,把自己的苦衷说给了妈妈听。

妈妈让小马按照比赛时候的样子跑一遍给自己看,小马准备了一个漂亮的起跑姿势,然后有规律地“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妈妈笑得前仰后合,妈妈说:“孩子,一匹太在乎自己奔跑姿势的马是跑不快的。若想成为千里马,你必须抛弃那些俏皮的姿势,奋力奔跑,这样才行!”

后来,小马按照妈妈的吩咐,终于成为一匹迅如疾风的千里马。

王老师的寓言讲完了,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大叠零钱给她说,这是你的父亲给你送来的生活费,你不在寝室,我替你代收了,我闻了一下,上面充满了扑鼻的砖瓦的味道和药材的香味……

她趴在父亲送来的一大叠零钱上,第一次哭得泪雨滂沱。

后来,女孩谨记着王老师的寓言,一改往常的陋习,考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10年后,她成了某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她给自己的学生们讲的第一堂语言修辞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一匹正在忙着追赶春天的烈马,哪顾得上其蹄声是否抑扬顿挫呢?不管是华尔兹、伦巴,还是探戈,所有的节拍对于它来说都将是沉重的枷锁。因此,最先到达春天的烈马,在前进的路上,他们都是“乐盲”!

1.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请在下面的括号内用原文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小学,她是一个(       )的孩子→中学,变成了一个(       )的女孩→听了王老师的寓言故事,她(       )→上了大学,成了导师,勉励学生。
2.女孩上了中学以后,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3.“我闻了一下,上面充满了扑鼻的砖瓦的味道和药材的香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分析下列语句,体会人物心理。
她趴在父亲送来的一大叠零钱上,第一次哭得泪雨滂沱。
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最先到达春天的烈马,在前进的路上,他们都是‘乐盲’”这句话的理解。
2021-02-20更新 | 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土地的誓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②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九一八”十周年写。

1.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后却改用第二人称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有何好处?
2.文章第二段说“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细致品味字句能使我们更加贴近作者,请试着揣摩下列句子,品析加点词语。
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4.将下列句子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并谈谈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唤我回去。
5.每个人的记忆中都留存着故乡的美好,它们体现在各种具体的小细节中。作者故乡的美好是田垄上的欢笑,是稻棵上的蚱蜢,是镐头上的手印,是春天东风里的土壤香气和河流柳烟里的鸟鸣,是秋天牛角上的蛛丝和吃厌粮食的麻雀……那么,你记忆里的故乡是什么呢?请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摹出来 (不少于150字)。
2020-05-23更新 | 2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