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44 题号:22820222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一

东风渐暖,百花渐开,春天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又到了放风筝的美好时节。我国是风筝的故乡,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风筝有着不同的称呼,一般南方称鹞,北方称鸢,故有“南鹞北鸢”之说,此外,还有风琴、木鸢、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等称谓。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风筝是木制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唐代《渚宫旧事》也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汉代发明造纸术后,出现了以竹篾扎成鸟禽状骨架、上糊以纸的风筝。隋唐随着造纸业的快速发展,民间更多地使用纸来裱糊风筝,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称为“纸鸢”。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明清时期,人们热衷于在春天放风筝,当时的文人还喜欢以风筝为题材吟诗作画。清代高鼎那首《村居》,为我们描绘了春天放风筝的场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成为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现如今,放风筝仍然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娱乐活动。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2024年3月26日8版)

资料二   

北京风筝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形成了造型丰富、图案吉祥的艺术面貌,各种元素组合成具有形式美和吉祥寓意的风筝。其中,沙燕风筝(图1)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风筝。

沙燕又称“扎燕”或“京燕”,其形状源于北京城中一种名为“麻燕”的鸟。这类风筝的造型被设计成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并夸张强调了它舒展的双翅和剪形尾翼,整体呈“大”字形。风筝的描绘着重刻画沙燕的眉眼,眉梢上挑,两眼有神,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沙燕造型具有样式化的特点,可以细分为雏燕、肥燕、瘦燕和比翼燕等。其中,肥燕象征成年男子,头近似肥燕但结构不同,其比例短而胖,表现出儿童圆润憨态可掬的样子;比翼燕又称夫妻燕,其造型的特点是两个头共用一个身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现的是夫妻恩爱的情形。北京沙燕风筝以拟人化的处理,使沙燕变成了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大家族,更大程度上寄托并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景。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妮妮”(图2)的造型,就提取于中国传统风筝元素,灵感来自北京的沙燕风筝。

(摘编自《北京观察》2023年第3期)

资料三   

风筝从唐宋时期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风筝制作技术及风筝文化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娱乐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1752年,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利用风筝放线成功引入雷电;1794年,英国天文学家阿莱克斯·威尔逊用风筝运载天文仪器,成功测量空中温度、湿度和风力;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受风筝飞行原理启示制作的飞机试飞成功。1907年,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制作的巨型载人风筝成功升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一块牌子上醒目地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大英博物馆也将风筝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一幅名为《制作风筝》的绘画印刷品,描绘了一位欧洲的男孩正在屋内制作一只风筝,可见中国风筝的制作工艺也随着文化传播和交流活动传入了欧洲。

(摘编自《中国艺术》2023年04期)

1.阅读资料一,完成卡片。
汉代到五代时期的“风筝”是指__________
2.下列是根据上述资料所做的读书笔记,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鲁班造“木鸢”的根本目的是用于军事侦察,而不是娱乐。
B.沙燕家族成员众多,其中,比翼燕象征成年男子,憨态可掬。
C.美国的莱特兄弟引进了中国风筝的科学技术来制造飞机,试飞成功。
D.美国国会图书馆之所以要收藏《制作风筝》,表明风筝还没有传入美国。
3.阅读资料二,回复知乎里的问题。

4.整理上述资料,填报申请。
世界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中国风筝
遗产类别非物质文遗产
所在地中国
遗产价值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情况统计一览表

已应用没应用不确定
北上广深67.18%18.80%14.02%
省会城市等二线城市67.92%20.15%11.90%
其他城市56.58%21.53%22.99%
非城市地区46.45%22.40%31.15%
材料二:

随着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日前宣判,人脸数据信息保护问题再一次引发关注和讨论。11月20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因强制刷脸入园,被判赔偿当事人郭先生1038元。紧随其后的21日,合肥市公安局也在政务平台上答复了市民对刷脸门禁是否会泄露信息的担忧。与快速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共同发展起来的,是人们隐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选自《搜狐焦点》2020年11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三:

据江苏卫视报道,江苏常州警方,破获一起高科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伪造人脸识别认证案件,抓获8人,涉案金额120万元。他们利用系统、算法漏洞,搞一些软件,用手机或者电脑、电视机屏幕冒充本人,实施换头,眨眼,张嘴、转一转啥的,从而实现其非法注册、非法挂靠、办理资质的目的。

(选自《网易新闻》2021年12月24日、有删改)

1.从材料一图表中,你读出哪些信息?
2.请为材料三拟写一句话新闻。
3.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利与弊。
2022-02-04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感到自己在读书吗?


[材料二]

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人群分布特征


[材料三]

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用户人均接触量与平均阅读时长


[材料四]

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成年人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显示,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的人群中,18~29周岁的人群占比最大。
B.网络阅读克服了传统印刷纸张的束缚,把阅读学习简单化,是比纸质阅读更好的方式。
C.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内容,所以很难从中获得人类理性的洞察力。
D.朱永新认为唯有通过书籍阅读,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2)材料三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发现在当前成年国民中存在怎样的阅读现象?
2022-10-26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材料四: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原本以盗猎和杀戮为焦点的人象冲突,也发生了变化。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材料四中提到“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处的“中国智慧”如何理解?请你结合材料,做出回答。
3.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024-01-23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