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汉字 > 字音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2288168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赓续历史传统、守护文化宝。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故宫跑、京剧、敦煌美、诗词热【甲】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越来越有时代风尚,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乙】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更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新时代,我们追随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里的文字就都能够活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定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瑰宝(     )             (2)古jí(     )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赓续历史传统”中的“传统”都是名词。
B.“文化瑰宝”“国粹艺术”“精神动力”都是并列短语。
C.□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不仅……而且……”。
D.“激活其生命力”中的“其”指的是“新时代”。
4.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秋天的原野是沉静的。一棵树,它历经风雨的暗后,呈现出一种祥和;一茎芦苇,它经历河水歇斯底里的冲击后,摇出了一种舒缓的节奏。这些不正与秋天的静美契合吗

②我时常在秋天的原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是沉寂的。远处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dài     )色,河边的柳丝如美人飘逸的秀发,散开在风中。稻禾的气味,杂在空气里,让心变得空旷起来,也变得怅起来。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hán     )养在记忆里了。现在,偶尔会想起春天的那个清晨,鸟儿站在高高的树枝上练习唱歌,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也会想起某个夏日的午后,各色花儿争先开放,妖ráo     )动人。也许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才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是张扬的、哗众取宠的。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huì)暗B.摇( yì )C.(chān)杂D.怅(wǎng)
2.根据第②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深dài(     )        hán(     )            妖rá(     )
3.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歇斯底里B.飘逸C.沉寂D.可望而不可即
4.依此填入文段“口”处的标点符号,最合理的一项是(     
A.?             B.!         
C.?             D.!         
2023-01-05更新 | 151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小题。

“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寥数语,而在小说中却演绎出如此生动折的故事来。诸葛亮虽躬耕隆中,但心怀天下,孜孜不倦地取知识,满腹【甲】,在当时已是【乙】。越是顾而不见,便越增添了【丙】,刘备而不舍,终于如愿,日后二人的配合可谓【丁】

1.上面文段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①liǎo       ②qǔ            ③xí       ④qiè
B.①liáo       ②qū            ③jí       ④qiè
C.①liǎo       ②qū            ③jí       ④qì
D.①liáo       ②qǔ            ③xí       ④qì
2.上面文段【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纶       如雷惯耳       神秘感        相得益彰
B.经伦       如雷惯耳       神密感        相得益章
C.经伦       如雷贯耳       神密感        相得益章
D.经纶       如雷贯耳       神秘感        相得益彰
2022-11-21更新 | 159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3】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信手( )来,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相得益zhāng(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A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信手(      )相得益zhāng(      )
2.下列依序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段横线A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趺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2021-06-16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