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2881688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B.屋舍俨             不动
C.答之                 情态
D.此中人        如有所
2.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有何作用?
3.本文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桃花源”,试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名       ,字             时期著名的诗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溪行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3)便还家                                          (4)处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后,为什么“皆叹惋”?
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2016-11-18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渊明《桃花源记》)

【乙】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
(2)不知有汉       __________
(3)日入从所       __________
(4)斑白欢游诣       斑白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世外桃源”有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2023-04-24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文本一】

诗第十二

陶渊明,浔阳柴桑人,做了几回小官,觉得做官不自由,终于回到田园,躬耕自活。他也是老、庄的信徒,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他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的躬耕免祸的哲学也许不是新得,可都是他从实际生活里体验得来的,与口头的玄理不同,所以亲切有味。诗也不妨说理,但须有理趣,他的诗能够作到这一步。他作诗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

(朱自清《经典常谈》节选)

【文本二】

归去来兮辞(节选)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没有。③风波:军阀混战。④彭泽:小县名。⑤交病:身心痛苦。⑥一稔:公田收获一次。⑦敛:收拾。⑧奚:为什么。⑨乃瞻衡宇:刚看到自己家的房子。⑩眄庭柯:看院子里的树木。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家贫
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归
④引壶觞自酌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3)《归去来兮辞》于陶渊明而言是一场展现内心真正追求的宣言,结合文中相关经历谈谈对这场宣言的理解。
(4)《经典常谈》介绍许多文化经典,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读者兴趣,如果对 ________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这也是采用 __________的阅读策略进行合理布局。正如上述选文,朱自清在 _________的语言特色中讲述经典,生动传神。
(5)湖州某乡村正筹备开设名为“世外桃源”的民宿,在民宿外墙已画了陶渊明的画像,目前还缺一段150字左右的文案。店主希望通过这段文案使顾客了解陶渊明,并阐明民宿的设计理念。请结合上面两则文本以及《桃花源记》帮助店主。
2023-05-28更新 | 2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