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22891020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八年语文《桃花源记》)

【乙】

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

(节选自元邓牧《雪窦游志》,有删改)

【注释】①雪窦: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②信宿:古文书面语,表示连住两夜,也代指两夜。③壑:山谷,深沟。④牧竖:即牧童。⑤舆夫:轿夫。⑥率:大致,大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渔人甚       异:______       (2)遂小溪       缘:______
(3)如外人       悉:______       (4)或强       然: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欲 问 地 所 历 名 则 舆 夫 朴 野 不 深 解 吴 语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4.【乙】文中的雪窦山村落颇有【甲】文中桃花源的意趣,从选文看二者有何共同之处?
【知识点】 陶渊明(365-427)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     太丘
B.欲其林     子子孙孙无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举酒
D.问今何世     陋室
3.翻译句子。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
2016-11-18更新 | 10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便       俨然                 退避三
B.怡然自   好之者不如之者   知足常
C.处处   吾十有五而于学   雄心壮
D.郡下       鲁肃过寻阳          力所能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播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4.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链接材料中的理想社会各有怎样的特点。

【链接材料】

(一)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二)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节选自《庄子·马蹄》)


【注释】①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十倍,百倍。②重死:以死为重。③舆:车。④陈,通“阵”,列阵。⑤蹊隧:小径和穴道。⑥连属其乡:指居所相连。⑦羁:拴住。⑧同:混同。⑨族:聚集。
2023-02-25更新 | 1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外人道也/宫室、器皿、人物
B.不可久居,记之而去/见渔人,大惊
C.便扶向路,处处之/寻向所,遂迷
D.便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俨然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做了铺垫。
B.文章第②③段是全文的重点,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章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文章以渔人行踪即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为线索展开故事。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20-05-21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