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90 题号:229249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闪烁的星光

朱宜尧

①车辆段没搬时,还在车站的后身。车辆段空间不大,有点憋闷。我每次去办完事,就一刻不停地往回赶。我去段里的任务就是写写新闻稿。我笔下的职工不都是劳模,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人。

②我从气割岗位路过,看见火花四溅,想着拍出来的效果肯定不错。于是我就站在那个岗位边上,挺远,是安全地带,靠着长焦镜头能拍到师傅。可当时的光线条件,要么照片太黑,人看不清;要么照片太亮,飞溅的火花不突出。没办法,经验告诉我,只能等了。

③夏天实在太闷热,我蹲在不通风的角落里出了一身的汗。而气割师傅更是辛苦。除了要面对枪焰这个近在眼前的高温热源,他还得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袖口、领口都扎得牢牢的,不透气。胸前的纽扣,也都要如数扣好。再热的天,再闷的天,气割岗位的师傅们穿戴都是规规矩矩的。他们还要戴上安全帽,穿上又长又厚的过肘皮手套,特别笨重,且热。热是最大的问题。

④我用镜头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直到他停下来,走到逆光处的水池边,水哗哗地冲出水龙头。他解开了衣襟,我忽然看见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衣襟上动。衣服上有什么吗?我起身三步并成两步走到水池边,装作洗手的样子。可是,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消失了。我赶紧又回到刚才的位置,用镜头再次拉近,那些光亮再次出现。真是奇怪了,这些小光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⑤我站在那里,忽然对师傅说:“别动,感觉你工作服上有光点,怎么靠近了就没了?”那位师傅看我这身行头,真就定在那里一动不动,挺配合我。我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他却好像明白了,敞开衣襟让我看个清楚。我再次回到刚才的位置,顺着小小的光亮一点一点靠近,发现他衣襟上竟然有许多小小的孔洞。原来那些亮光是太阳的光芒,因为逆光,那个深蓝近乎黑黢黢的衣襟,透出的点点光亮竟然格外显眼。

⑥我兴奋起来,感觉灵感来了。那天整整一个下午,我就看他切割。

⑦大热天难熬。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反反复复。持火枪的师傅被工友们称作“火枪手”。我很怕那个火枪,“呼呼呼”的声音像凛冽的风、咆哮的风,要撕开阻挡它的一切,飞溅出的火花更是让我心生畏惧。这之前我只接触过电焊,那时我还在学校实习,电焊产生的火花把我的袜子烫出了窟窿眼儿,尽管捂得很严实,又在脚面上挡了一个帆布垫,也无济于事,以至于我现在都惧怕这些火花。

⑧此刻,我眼前的气割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切割的部件,但面对火花又十分气定神闲,没有一丝一毫要躲避的意思。其实,即便真的被烫到了,他也不会改变切割的姿势,除非切割结束。后来我知道了,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在无数次烫伤中练就的。因为他知道他手上那把火枪的厉害程度,也知道车辆的零部件很多、很复杂,人一躲,火枪一歪,就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害。即便要调整切割角度,也要先调节火焰或者关火,然后才收回专注力,再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切割。这一串稳定连贯的手法,没有几年时间是练不出来的。

⑨这位气割师傅姓陈。我仔细看了他的工作服,两只袖子,两片衣襟,到处都是细细密密的孔洞,让人有些心疼。新建设的车辆段,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那时我还去看望过老陈,他自豪地说,他赶上了新段的建设,满院这些“大部头”都是他一手切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他还说他把我之前发表的那篇“豆腐块”——《“火枪手”老陈》一直留着,他要做个纪念。

⑩后来几年,我没再去车辆段。知道老陈退休了,偶尔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他爱上了甩铁鞭运动。我会给他甩铁鞭的视频点个赞,聊上几句。我发表文章,写了工友之间的事儿,他看到后也点个赞,除此之外再无更多往来。直到有一天,我从同事那里惊闻:老陈“走”了。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⑪此后,不知为什么,老陈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尤其是和同事聊到气割或者电焊岗位时,抑或是谁谁退休了,谁谁喜欢上了什么运动,老陈总是最先冲进我的脑海。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⑫我想起老陈,就会想起老陈身上星星点点的瘢痕,就会想起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它们像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布满他的衣襟、他的胸口、他的心上。

(选自《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5日 07,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表格。

情节概述

站在气割岗位边上

老陈工作时火花飞溅火花给身体留下许多深色的细小瘢痕惊闻老陈“走”了

感受或情感

闷热

兴奋

畏惧

心疼


2.批注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请结合选文给下面句子作批注。
(1)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反反复复。(修辞角度)
(2)我眼前的气割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切割的部件,但面对火花又十分气定神闲,没有一丝一毫要躲避的意思。(描写角度)
3.选文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杏花盛开

胡容尔

①“杏花”一词自带画面感,与木与口与草与人,都有关系。人在干吗?人在杏花下站着,占一小块侧面位置,抬头看花呢。人并不闲着,赏花的同时,随身携带着一张口,垂涎着日后杏子的美味。

②沉睡的杏花是被什么东西惊醒的。什么东西呢?也许是一阵风,也许是一阵雨。它隐约听到一个声音对它说:“醒醒,咱们是同乡。”——春风也好,春雨也罢,杏花对它们都有好感,信赖它们。于是它睁开蒙眬的眼睛,伸伸胳膊伸伸腿,打开五瓣花朵,像摇曳 在绢帛上的绣品——十分美好的事物,总是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存有疑虑和警惕,仿佛是一个虚构的不真实的比喻。但实际上,它真的存在,富有生机,以活生生水灵灵的生命样式存活着,轻盈而坚韧。

③杏花粉桃花红梨花白,作为春天的代言人,三芳中,杏花是开路的先锋,需要它在 料峭春寒中适时地挺身而出,奋力撕破黎明前的黑暗,让光亮照进来。它是探索者,它献出的淡粉和粉白的花朵,就是让温暖的光亮照进来的一道口子。它是柔软的,也是坚硬的。它像火种,以一己之力,点燃花木的春天,势如燎原。

④杏花一开,春天就有底气了,得寸进尺,一朵接一朵,停不下来的样子。光秃秃的枝丫相继失陷,被喧闹的花团锦簇占领了。“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随着杏花消息的传播,日渐深浓的春光,才有了跟温煦的阳光一比高下的信心。

⑤盛放的杏花,穿戴一新。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清秀,典雅,大方。底部的花蒂呈深红色,像唇红点染的樱桃小口,把吐出的花瓣衬托得愈发素净。花开枝满,一层层,一叠叠,堆砌成壮观的花帘,从顶峰倾泻而下,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花瀑,声势浩大,独占春风

⑥“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古往今来,杏花是守村花,家常花。在乡村人家的墙里墙外,时常可见安静的杏花,鲜少见到热烈的桃花。杏花是内敛的懂事的。即便“一枝红杏出墙来”,它的心也没走远,在墙外探头探脑地替主人看家呢。杏花树下,常会看到一条摇头摆尾的看门狗。它们彼此懂得,彼此欣赏。因为杏与“幸”谐音,也因为杏花又叫“及第花”(古时一年一度的进士考试,恰逢农历二月杏花开 放时),所以人们愿意相信它是幸运花,能给居家带来幸福吉祥。

⑦桃花则不同,长相妖娆多情。桃花离人家远。它的心是野性的,热情奔放,不喜欢被拘禁,追逐随心所欲。赏桃花,得专门出去看。许多人认为桃花生性不安分,浮花浪蕊。房前屋后,门里门外,通常不养桃花,免得家门出风流浪荡子孙,随了桃花的心性。杏花神韵,从字词中跃出,生动逼真地浮现在眼前,清晰地摇曳在春风中,多么迷人。

⑧看来,人有人相,树有树相。杏花因品相端庄,倾慕者众多。人们把感受和意识倾 注其中,赋予它一些象征意义。比如杏坛、杏林之说。杏坛,因为曾是孔子聚众讲学之地,从而引申为教育的代称。《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圣人也以幽芳自持的杏花为友,观照内心,清心养性。杏林,则因 为三国时期“董仙杏林”的典故而闻名。据说,吴国名医董奉治病救人,从不收取报酬,只要求被治好的病人在其园中栽杏,久而汇聚成林。凝结医者仁心的杏林,后来成为中医的别称。

⑨在我读过的古诗词中,没人比宋徽宗描写杏花更细致的了。“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富有画家敏锐的审美。词中的杏花,俨然有工笔画感,由近及远,被画帝一遍遍精细地勾线、敷色、渲染。前面细腻地刻画近处花瓣的白绸质地、重叠姿态和胭脂色泽,后面则精巧地整体表现杏花飘逸清香的衣饰容貌,犹如赛过仙女的美人。如此一来,超凡脱俗的杏花神韵,从字词中跃出,生动逼真地浮现在眼前,清晰地摇曳在春风中,多么迷人。

⑩宋徽宗对杏花的钟爱,还体现在他的设色绢本《五色鹦鹉图》中。配衬五色鹦鹉的,正是杏花。从卷上的题诗中可知,这只来自岭表的珍禽贡品,趁春光明媚,侧立在御花园盛放的杏花间。赵佶见此“非凡质”的异种鹦鹉,龙颜大悦,认为是预示江山社稷稳固的 吉兆,因而彩绘并赋诗其上。杏花先勾后染,层次分明。在华丽的绢质画本中,花鸟搭配,两枝盛开的杏花比气定神闲的鹦鹉占据着更多的比重,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但又恰到好处地传达了欣欣向荣的春信,正是人间好时节啊。只可惜,这位极有艺术天赋和造诣的帝王,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实在糟糕,最终成为受尽屈辱的亡国之君。但杏花和鹦鹉,却因他高超的绘画才能,得以传世,备受赞誉。

五色鹦鹉图

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或许,历史是借杏花之口告诉我们,人生天地间,并没有真正的赢家或输家。

⑿农历二月是杏月。杏花是二月封面的花魁。杏花开了,天地间仿佛发出一声响亮的指令,打破田野的寂静。麦苗神采飞扬,相互追赶着拔节生长。歇了一个正月的农人,开始在田间耕耘,忙碌,浑身是劲儿。沉闷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吹着柳笛,你追我赶,在田埂上踩出杂乱的一长串脚印。春日的生命河流,在他们幼小的体内涨起,欢快地流淌。

(选自《散文》2020年2期,有删改)

1.本文②到⑾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请简要分析。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花开枝满,一层层,一叠叠,堆砌成壮观的花帘,从顶峰倾泻而下,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花瀑,声势浩大,独占春风。
(2)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⑩段中加点词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花鸟搭配,两枝盛开的杏花比气定神闲的鹦鹉占据着更多的比重,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但又恰到好处地传达了欣欣向荣的春信,正是人间好时节啊。
3.第⑦段写桃花,有什么作用?
4.有人觉得最后一段可去掉,用⑾段结尾。你觉得的呢?请说说理由。
5.怎样理解“人生天地间,并没有真正的赢家或输家”这句话的含义?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例,谈谈你的认识。
2020-09-17更新 | 2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欣赏下文,完成小题。

一个人的演讲

①十岁那年,班主任陈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得知消息,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虽然作文写得好,但对演讲却是一窍不通,至于登上那高高讲台,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②放学回家,父亲看我心神不宁,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把演讲比赛的事说了带着哭腔恳请父亲:“爸,我不想去演讲。你跟老师说说,让其他同学去吧。”父亲先是劝我参加演讲,可我就是不愿去。看我耍赖的样子,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到陈老师家去一趟,答应与不答应,你都要准备。”

③父亲很晚才回来,冲我摇了摇头。我瞬间明白了,陈老师没有答应父亲的请求。看着父亲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转过身去,心想这么点事都帮不了我,实在不行,只好自己应付了。

④因为这件事,我很生父亲的气。第二天放学回到家,我也没理他。晚饭后,我一个人做完作业,就在我收拾作业本的时候,一直在旁边的父亲对我说:“拿着要演讲的那篇文章,跟我来一下。”

⑤我和父亲趁着夜色出了村。走着走着,父亲竟把我带到了学校操场里。满天的星光下,校园里空无一人,除了蟋蟀的鸣叫声,四周静悄悄的。父亲带着我走上操场边的主席台,拿出一个手电筒,对我说:“你站在这里,讲一讲那篇文章。”父亲的话里充满了鼓励,让我无法拒绝。我接过手电筒,父亲搬了块石头坐到台下。

⑥站在主席台上,我的脸涨得通红。银白的月光倾泻下来,我只能看到父亲黑魅魆的身影。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我硬着头皮开始演讲,没讲几句,我就忘了后面的文字,开始结巴。我抬头看看父亲,他依然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像个忠实的听众。

⑦停顿片刻后,我再次从头开始演讲。一遍,两遍,起初我感觉很不自然,有时候连话语也不连贯。说着说着,我心中的恐惧感渐渐消失了,演讲也变得逐渐通顺起来,到了精彩之处,父亲还为我鼓掌加油。那天晚上,朴实的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⑧“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一次,人生要学会面对。”回来的路上,父亲这样告诫我。我记着父亲的教诲,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训练,我登上了演讲台,获得了全校第二名。

⑨这一次获奖,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每当人生中遇到艰难曲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人生要学会面对。

⑩后来有一天,我去拜访陈老师,无意中说起那次演讲比赛的事,陈老师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你父亲来找过我,聊了一下你学习上的事,但他没有说过让你退出比赛。

⑪回家后,我问起父亲。父亲笑笑说:“                       

⑫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心意。他鼓励我学会了如何面对第一次,就像第一次试飞的燕子。他在背后默默鼓励我慢慢学会高飞, 让我飞出一个崭新的人生。

(选自《润·文摘》)


在学校的征文比赛中,《一个人的演讲》一文脱颖而出。
(1)请想象父亲当时说的话,将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写在下面。(不少于50字)
(2)此文作为获奖作品,将发表在学校的《文苑》杂志上,需要配上一段评论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或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2024-01-26更新 | 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沙漠中的胡杨树

许宝镇

沙漠中的胡杨树,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树!一棵胡杨树,能牢固一亩沙地,成片的胡杨林,则能挡住狂风飞沙。狂风漫卷的时节,飞扬的黄沙被胡杨树的柔枝嫩叶慢拨轻扫,便散落于树下,脚下的黄沙愈积愈高,胡杨树却益发向上,傲视身旁的沙丘……胡杨树给荒凉的沙漠,印证生命,带来希望。在有胡杨树的沙漠地带,芨芨草、骆驼刺、旱芦苇、红柳树会相继前来投靠,交织出一片翠绿,洋溢着生命的欢欣!

杨树的根扎得很深很深,透过干燥的沙层扎根于热土,那热土层有水分,有养分,胡杨树吸收,善于利用,因此,经历风沙冰雪的考验,便更加道劲苍挺,直指云霄……

胡杨树苍挺粗壮的树干显得刚正不阿,枝桠曲折向上,纤纤细枝如杨枝钻天……树叶却易变,幼时细长如线,年少如柳叶,壮年如小扇,面底同色,绿翠翠,密匝匝。在寂寂的荒漠里,株株胡杨树疏而不密地分头站立着,姿态各异,如炬,如伞,如盖,如云,俨似哨兵、煞像卫士,年年月月,日日夜夜,守护着沙漠。那份热诚,那份坚贞,那份毅力,令人肃然起敬!

英雄也会落泪。胡杨树如果被折断,将会树汁直溅,人们又称其为“眼泪树”,那眼泪是喷射式的,那是无声无息的紧急劝告,是气愤的抗争,不是哀伤的表露!因此人们不敢也不愿轻易地折挠胡杨树。

胡杨树是二千五百万年前由热带、亚热带辗转来到新疆一带的,它是如何移居新疆的呢?那时还没有人类,可以肯定是由禽兽移植:一种是由飞禽叼籽播种;一种是由走兽衔枝移植。

胡杨树有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御风沙魄力、耐盐碱恒力,生长繁殖于沙漠之中,与土地生死相酬,令风沙难肆虐,使沙漠变绿洲。

人们热爱胡杨树,呵护胡杨树,不折挠它,不砍伐它,任其生长,使其尽忠千年职守……悠悠一千年,胡杨树矫矫挺挺,郁郁苍苍,人们衷心赞美它:“生而不死一千年!”

当胡杨树颐养天年后含笑长逝,尽管叶已零散落尽,躯体枯干成柴,但仍以一份执着,一缕幽思,化成千年精灵“死而不倒一千年!”

活着站一千年并不难,那是生命的旺盛、茁壮;生命萎蔫了,失去绿叶,失去风采,随着时间的推移,枯枝逐渐干裂、败落,树干也渐皲裂,但仍昂然屹立一千年!谈何容易?

当胡杨树的根基断裂,树干失去支持而轰然倒地时,虽然身已干枯,但停止跳动一千年的心仍有温热,它要伴随保护过它的热土再度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胡杨树与沙漠脉脉相依,息息相关,生在沙漠,死在沙漠,倒在沙漠,纵使叶已尽,身已枯,也要献给沙漠,那是“装点此关山”缠缠绵绵的痴爱,也是轰轰烈烈的爱恋,更是坦坦荡荡的忠诚!

1.“胡杨树的三千年情怀”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2.为什么说“沙漠中的胡杨树,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树”?
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语句。
(1)树叶却易变,幼时细长如线,年少如柳叶,壮年如小扇;面底同色,绿翠翠,密匝匝。
(2)当胡杨树颐养天年后含笑长逝,尽管叶已零散落尽,躯体枯干成柴,但仍以一份执着,一缕幽思,化成千年精灵“死而不倒一千年!”
4.在作者笔下,胡杨树仅仅是沙漠中的一种树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019-08-18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