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15 题号:2846003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③ 。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 小;吾禄益厚,吾施 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孙叔敖 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先苦其心志(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子知之乎                 )(4)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可以免于患乎?
3.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4.从【甲文】看一个国家应具备什么条件才使国家不灭亡呢?(4分)
【知识点】 初中语文综合库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乙】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丙】

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   ②晏元献:晏殊,字元献   ③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   ④顾:难道   ⑤遽:立刻   ⑥放:排斥   ⑦相失:不和睦
1.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忧畏讥(说坏话)B.暮冥冥(迫近)
C.国怀乡(到)D.连月不(天空放晴)
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物喜       属予作文记之
B.而长烟一空        异二者之为
C.若淫雨霏霏        不可夺志也
D.先天下忧而忧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对《乙》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节选第一、二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B.“斯人”从文字上看是指古仁人,实际上也指滕子京和作者。
C.末段体现了全文写作的主旨,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洁姿态。
D.本文句式骈散结合,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下列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概写自己谪守巴陵,度尽劫难的经历。
B.颔联借典寄慨,今昔异貌,耐人寻味。
C.颈联以无比凄凉的景象寄寓诗人破国亡家的无奈与愤慨。
D.尾联回应标题,点明酬答之意,藉以振奋精神。
5.下面对【丙】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荆公因读晏殊的小词提出了质疑:堂堂宰相哪能作小词?
B.王安国认为凡有得意之时,必写小词才能表达。故赞同晏殊作小词。
C.吕惠卿认为为政之人必排斥郑国音乐,更何况这种没志气的词。
D.王安国否定吕惠卿的说法,认为对于朝政,小人比音乐、小词更有害。
6.请将下面的句子用“/”线断开。(断两处)
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
7.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2-10-10更新 | 1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太丘舍        (         ) (2)尊君在(          )
(3)华捉而掷去(        ) (4)宁读书如(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和管宁分别是怎样的人?
元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2-16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请简要分析。
2.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2018-04-26更新 | 4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