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08 题号:2874578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A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B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划线句子A说想起抓住一位剪纸老人双手时,脊背“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突出强调了“我”对窗花艺术的倾倒以及心灵的受到震撼。
B.文中第③段写陕北人钟爱贴窗花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
C.第④段画线句子“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半癫状态”写出了剪纸艺人剪纸时的入神与痴迷。
D.第⑤段首句中“勾魂的俗物”指的是不高雅的物品,含贬义。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句中“像侍弄土地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说说第⑦段“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这句话的含义。
4.阅读上文第②段中划线句B“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和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陆蠡《囚绿记》)


《窗花》中第②段中说“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而陆蠡在囚绿后说“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请联系两篇文章,分别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感受?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想飞的男人

申赋渔

巴黎封城之前,我囤积了一批水饺。昨天雅克跟我打电话时,我顺口说可以给他一些。他的反应很灵敏,立即问我:“你确定吗?”然后今天就开车来拿了。

雅克对中国的爱简直有点偏执,学了好些年的汉语,越挫越勇。几年前我在巴黎南戴尔大学做了一次有关中国文化的讲座,他跟我加了微信,之后隔上十天半个月就跟我联络一下。有时候发一句莫名其妙的格言,问我是孔子说的还是老子说的。有时候发一句似是而非的诗,问我是唐诗还是宋词。

我们联系的中断是去年9月。他一下子就消失了。我跟他一向不是特别热络,过了两个月才想起问候他一声:“最近好吗?”一般来说,对方会回信说:“挺好的,你怎么样?”这样就又可以恢复联系。雅克很快就给我回信:“不怎么好。”雅克在法国道达尔公司做高管,酷爱飞行,几乎每周都要上天一趟。他已经飞了22年。今年9月,飞行俱乐部新到了一种新型的小飞机,建议他试一试。雅克很兴奋,跨上去驾机起飞。飞机上天只有3秒钟,就一头栽下来。雅克被送到医院,二十天后才醒过来。现在已经出院了,在家中休养。

“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还不错。让我难受的是腿受伤了,这会妨碍我运动和长途旅行。我必须赶快进行锻炼。”

“锻炼不着急。出了这么大的事故,能这样已经很幸运了。”我安慰他。

“我过几天就去中国了,这是很早就跟朋友订好的旅行计划。不能告诉我的医生。他会阻止我。”

雅克回巴黎后告诉我,中国之行太棒了。今年春天他要在法国接待他的中国朋友。他说他刚刚考了新的驾照,这样就可以带他们从法国一直开车到东欧。

“你为什么要重新考驾照?”

“不是跟你说我的腿受伤了嘛。考个残疾人驾照,我就可以享受停车的方便了。”雅克笑着说。

巴黎封城后,雅克跟我的联系就更频繁了。他说他在阳台上给鸟儿建了一个食堂。“每天都有不同的鸟儿来吃,我的生意很兴隆。”然后发一段视频给我。他在阳台上挂着一个葫芦一样的东西,里面装着食物,在底部伸出一个小嘴,让鸟儿啄食。房屋前面的几棵树都已经开满了花,许多鸟儿飞来飞去,鸣啭婉转动听。春天已经十分喧闹了。

昨天给我打电话,一向快快活活的雅克突然发了脾气:“天天晚上8点钟在阳台上拍手有什么用?我们缺口罩,所有人都缺口罩,好好想想办法吧。”雅克把母亲的缝纫机搬出来,开始做口罩:“我一天能做二十几个呢。

雅克把自制的口罩送给附近的邻居、扫地的清洁工、送快递的投递员,还有他的家庭医生。“我多了一条出门的理由。”雅克笑着说:“我在出门单下面自己写上一条,送口罩。如果警察拦住我,我正好把口罩给他。”

我想,巴黎警察一定不会难为他。昨天晚上,法国内政部把应该给警察的FFP2口罩给了医护人员,然后什么口罩也没有给警察。警察工会愤怒地警告内政部说:“如果再没有口罩,警察们将暂停戒严检查。”已经有257名警察被感染。

雅克把车停在路边上,坐在巷口梨树底下的长椅上等我。我把一袋水饺给他,他给我几只自己做的口罩。为了安全,我们都离得很远,东西放在椅子上自取。几只口罩的布料都不一样,灰的、白的、红的、蓝的,很好看,大概是他特意挑的。他是个极端爱美的人。

雅克站起身,原本高高大大的一个人,小了一圈。脸上的笑容还是很灿烂,目光也一样诚恳。他拄着两根拐杖往车子走过去。他的一条腿齐膝盖被截掉了,裤腿空空荡荡。

(选自《读者》2020年第23期,有改动)

1.作者以“想飞的男人”为题,有哪些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雅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二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5.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受到的启示。
2022-02-17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忆儿时》(节选)

1)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2)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

3)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喜欢蟹脚。

4)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

5)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才能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

6)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7)蟹的储藏所,就在天井角落里的缸里,经常总养着十来只。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

8)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大家谈笑,看月亮,他们――父亲和诸姐――直到月落明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姐不分而散。

9)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不仅限于中秋,有蟹的季节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

10)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而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

11)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12)然而这一剧的题材,仍是生灵的杀虐!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节选自丰子恺《忆儿时》)


注释:①茹素;指不沾油荤、吃素的行为。
1.请结合文本梳理故事情节,并将空格补充完整。
难忘中秋赏月吃蟹之乐——(1)_________——(2)_________——回忆吃蟹好滋味和永远不再品的失落——(3)________
2.请借助【示例】,选择其中的一句设计朗读,并简述设计理由。
【示例】
朗读设计: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理由:“咱娘儿俩”后面停顿,突出母子生死相依的深情;重读和延长“好好儿活”,蕴含着母亲对儿子重拾信心的恳求,也是对自己的鼓励。

(1)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究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
(2)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细揣摩句中三处“滋味”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

4.丰子恺的文章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诗心、佛心、童心”三味俱全,他不仅散文随笔写的有特点,漫画也是充满童趣,请你选择符合这篇文章情感的一幅画。(     
A.B.
C.D.
2021-04-02更新 | 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文章依次写了父亲的哪些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题,有什么好处?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2020-01-06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