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名句名篇默写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9 题号:3196001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庭下如空明积水,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E.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F.衔远山,吞长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呜呼!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碧云天,黄叶地,________,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⑥水是眼波横,________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自古以来,诗歌总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游兴盎然,流连忘返时有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好友相聚,言谈甚欢时有酒:①“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思家难归时,将士借酒消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失意孤寂时,“诗仙”邀月同饮:②“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可谓诗中有酒,酒中寄情。
【知识点】 名句名篇默写

相似题推荐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1】【文创蕴微光】人们围绕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开展了文创设计,请参照A图,给B图添加一个背景元素,并结合古诗文,阐述理由。
卡片正面背景元素:青山、迎春花、翠竹。卡片正面背景元素:雪花、_______(备选:苍松、梅花、荷花)
添加说明竹子:让人联想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意盎然,象征着生命永恒。添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08更新 | 186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相应任务。

我们徜徉在一幅幅新奇而美妙的民俗风情画卷里,感受着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彩的地域文化。【A】鲁迅的《社戏》带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民风民俗。戏台上的戏固然热闹,但那(1jiǎo        洁月光下一路嬉闹玩耍的情谊才是迅哥儿真正怀念的。【B】贺敬之的《回延安》信天游的形式,展现了陕北特色的景观与人情,情感表达含蓄而(2yùn         藉。刘成章笔下的那场安塞腰鼓则击打得气势磅(3        震撼人心。

我们也通过一篇篇古诗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见识他们的智慧,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C】阅读《桃花源记》我们通过武陵渔人的眼睛,看到了芳草鲜美,            的美好自然环境。这个(4tián       静和谐的世界,在陶渊明亦真亦幻、精妙凝练的笔触下,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我们还诵读了《诗经》学习了比兴手法,比如《关雎》中的诗句         ,在河之洲。就用了这一手法,引起下文的同时,也将自然景物与全诗情感巧妙融合。《子衿》里纵我不往,③            ?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式微》中微君之故,④           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                    ”,在写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同时,也运用了比兴手法,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了铺垫。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看到王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吟唱出           ,⑧            的名句,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小石潭记》,感受到佁然不动,⑨          ,⑩          ,似与游者相乐的景象也为柳宗元带来些许慰藉。

(1)【任务一】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拼音,写出(1)-(4)对应的汉字。
(2)【任务二】完成①-⑩的古诗文填空。
(3)【任务三】上述文字中【A】、【B】、【C】三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B.BC.C
2024-05-04更新 | 44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甲】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烧炭的辛苦和生活的艰难。

【乙】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通过写耕种、衣着等,强调了桃花源人和外人的相同之处;又通过写老人与小孩的精神状态,突出了桃花源人与外人的不同之处。

【丙】清晨,漫步山林,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怎能不引起人们的遐思呢?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语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使我们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段文字会让我们联想到常建的古诗《_______________》。
2023-08-03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