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50 题号:4472239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并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A.脊梁。自信力的有无,B.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2.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敌论点犯了怎样的逻辑错误?
3.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AB两处词语的含义。
A.脊梁                           
B.状元宰相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民族的脊梁”又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一例说明。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①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②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功效,乃至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③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造出高纯度的器具。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即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与最高的相符,而这种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吗?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名匠和作品。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雕细琢,在很小的桃核上雕出各色各样的人物景观,而且形神毕肖,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④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高风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风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级。顾秋光作为一名坪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批战极限,成地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⑤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需要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当,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段③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先用俗语引出观点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再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强调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2.在文段⑤空白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A.荣氏集团的奠基人荣德先生从一名学徒做起,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实业巨子,拥有亿万财富,而在他的居室里却挂着一幅亲书的横幅: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B.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曾说过: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苦力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就是二十年,怎么着也能够弄点东西出来。
C.法拉第要求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无味,久就离开了。凭着强大的决心和毅力,法拉第却矢志不移地坚持了10年,最终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有了重大的发现。
D.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整整翻译了6年。他一生始终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结合选文,谈谈如何养成一颗“匠心”。
2022-08-25更新 | 7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表情包沟通,尽在不言中

①最近,一项调查发现,超过70%的大学生会借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情绪,60%以上受访者认为表情包便于表示友好并且习惯通过表情包缓解尴尬。

②网络提供了多媒体运用的技术基础,让图片甚至动图传播变得简单、容易,人类整体正在步入读图时代。在此基础上,表情包作为副语言的扩张是合理甚至必然的。它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但随着各类表情包层出不穷,其潜台词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难以琢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表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有了一层更隐晦的表达。

③比如,“微笑”这个表情包最为大众接受的解释是,既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又不夸张大笑。但有人解读认为,“如果你仔细看此表情的眼睛,眼轮匝(眼角附近的肌肉)没有动,口轮匝肌(嘴附近的肌肉)变紧,这是在挤出微笑的信号”。所以这个表情包在长辈眼里,是微笑、鼓励,到了年轻人眼里,是“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或者“鄙视、嘲笑、甚至是讨厌”。

④同理,那个“微笑挥手”的表情包,表面意思是“微笑着说再见”,但在年轻人眼里,是“再见,不送,请快走开”的意思。

⑤知道了实情的中年人,谁不大呼“原来如此”!并附上一个翻白眼的表情包。

⑥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表情包是表达感性的最好方式,是跨语言和纯粹的。有了表情包,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成了上下翻飞的线上社交小蝴蝶,有时营造了人狠话不多的气场,有时又成为复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道面具,通过自潮和解嘲,宣泄负向情感,实现自我疗愈。

⑦表情包发展至今,已通过符号拼贴、嫁接、挪用等在社会语境中重新赋意。表情包的可解释性、隐晦性和不确定性,成为人们愿意使用表情的原因之一。最常用的表情,恰是模糊的,而确定的表意符号,人们并不常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对既有语言环境的一个反抗,是亚文化对主流文化表达的不在乎、不屑,甚至是无法或不愿与之合流的态度的流露。

⑧更进一步,藉由网络技术为青年群体赋权,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表情包的生产与分享之中。图文符号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严肃的话语方式,为年轻群体的表达带来更大的自主性。这种在表达中的反客为主,是年轻一代所乐在其中的。

⑨年轻人的表达值得理解。但我们也需看到,在大规模使用表情包表达情绪的今天,语言组织能力的退化也值得警醒。若李白面对奔腾的瀑布,只是甩出几个“给力”的表情包,我们又怎能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若苏轼面对妻子的早逝,只是打上“流泪”的表情包,又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词。

⑩字斟句酌,是一种训练。由图像信号传达语义,较之更加抽象的文字符号,有便捷、直接的优势,但是正如文字脱胎于图像一样,对复杂事物、细腻情感、深邃思想,图像力有未逮。图像为代表的表情包终究只能是正常文字表达在特定圈层的一种补充。互联网把原有的语言生活圈层拉平了,导致原本不相干的语言行为同处一室。年轻人更应重塑语体意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有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

⑪当表情包已经强势地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警惕与反思显然不能缺失。

1.下列说法与文本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会借用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B.在年轻人眼里,表情包“微笑”更多的是表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C.事实表明,人们更常用模糊的表意符号。
D.表情包在互联网的交流中更有助于人们表述复杂的事物,传递丰富的情感,交流深邃的思想。
2.根据文本内容,归纳出人们喜欢使用表情包的原因。(写两点即可)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加点字的作用。
4.文末写道,“当表情包已经强势地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警惕与反思显然不能缺失。”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经验,你认为要“警惕与反思”的是什么?
2023-02-12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

①人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人稍微遇到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开始消极对待生活。他们就像一副慢性毒药,把潘多拉盒子打开,把不满的情绪释放出来,在世界散播自己的黑暗与不满。实际上,悲观又消极的态度,除了让一个人变得更糟糕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②其实,许多时候,换一个思维去思考,也许生活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当我们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一座美丽的奇幻花园。

③凡事都往好处想,是一种好习惯。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另一个卖草帽。老太太终日愁眉苦脸,对生活发愁不已。一位大师路过,就问她:“老人家,你为何愁眉不展呢?”老太太伤心地说:“天晴的时候,我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一到下雨,我又怕卖草帽的女儿帽子卖不出去,所以天天都为她们俩发愁啊!”大师说:“老人家,你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如果下大雨的时候,你就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如果出太阳,就为卖草帽的女儿高兴。因为不管下大雨还是出太阳,你总有一个女儿可以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啊!”老太太听后,眉开眼笑起来。

④事情还是没有改变,但是当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向改变了,心态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就像我认识的一个乐观的女孩,她总是记不清老人说的到底说左眼跳财,还是右眼跳财,总之只要每次她的眼皮一跳,就会觉得自己的好运气要来了。古语常说:“否极泰来。”万事万物,发展到达了一个极端,一定会反弹过来。

⑤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失去了期待,就会过得心如死灰,度日如年。当一个人倒霉的时候应该去想,自己已经把所有的坏运气都花完了,人生的低谷快要走完了,接下来要走的将会是上坡路,那些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幸运的人,会越来越幸运,而那些总觉得自己很倒霉的人,就会越来越倒霉。因为吸引力法则是这样说的:“你所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吸引来什么。”

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心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即使生活虐我们一万遍,我们也可以对待生活如初恋,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内心更容易得到平安喜乐。记住罗曼·罗兰说的话:“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把它写在标题处作为文章的标题。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C.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2-02-21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