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71 题号:4683366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1)人牧猪 ( )
(2)门下生共禁,止( )
2.翻译: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3.理解古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特点。
4.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知识点】 初中语文综合库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元嘉初武陵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蛮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行人翱翔,亦不以怪。此蛮于路砍树为记,其后茫然,无复仿佛。

(节选自刘敬叔《异苑》)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全部说出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语段(一)中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语段(一)和语段(二)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在写法上又有何不同?
2019-04-18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东坡逸事》)


【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东坡钱塘守时                                        悉偿所负
2.翻译句子。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苏轼“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的行为和《孟子》三章中的观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无关联,请你简要阐述。
2024-03-01更新 | 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游小盘谷记(节选)

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注释】①卢龙山:即狮子山,在南京西北约二十里处。②熟五斗米顷:大约煮熟五斗米的时间。③陂(pō)陀:绵延起伏的样子。④謦(qǐng)欬:咳嗽。轻的称为“謦”,重的称为“欬”。⑤摩荡:摇曳动荡。
1.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惟大竹          蔽:遮蔽,遮挡
B.土人曰无有       或:有时,有时候
C.探之不可          穷:尽头,穷尽
D.近之矣             殆:大概,几乎
2.下列各项加点字和“乃登山循城而归”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B.成礼C.潭西南D.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
4.作者开篇写了发现小盘谷之前的所见、所闻、所行,其作用是什么?
2022-05-20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