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6 题号:497123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当爱抵达深处

安宁

①父亲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说好话听,别人给他送的东西,他瞅一眼成色,便说,值不了多少钱。甚至有一年,因为与他吵架,为了弥补自己心内的愧疚,我用攒下的钱,从小摊上给他买了一件衬衫。回家后以为他至少会给我一个宽容的微笑,却是没想,他只淡淡瞥一眼,便下结论道:“一看就是地摊货。”我当时便眼泪哗哗涌了出来,与他大吵了一通,且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给他买任何东西。

②尽管为了父亲的这张刻薄嘴,母亲没有少跟他发脾气,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从来不顾及别人的颜面。所以我最初工作的两年里,每次回家,从没有单独给他捎过什么礼物,只将钱打到他的卡里,便算尽了孝心。母亲便私下里小心翼翼地开导我,说,如果有时间,记得给你爸买件衣服;要不,只给我买,穿得时候,在你爸面前会觉得不好意思的。我听了便笑,说,即便是把一个城市,给他买回去,怕也得不到他一句好,不如不买,给钱省心。母亲听完便叹气道:“可是你爸他其实不缺钱呢。”

③尽管心底不太情愿,但还是不想让母亲太过伤心,便去了茶叶市场,买了半斤可以养胃的上等普洱茶。回家后一样样地将给家人买的东西拿出来,父亲习以为常地在分发礼物的时候,到阳台上去吸烟赏花。等母亲将一袋包装精美的普洱茶,递到他的面前时,他稍稍诧异了片刻,随即便疑惑地问道:这是女儿专门给我买的么?母亲笑道:“咱家谁的胃最不好,当然这普洱茶就是送给谁的。”隔了阳台的门,我看见躺椅上的父亲,没吱声,却是眯起眼,对了阳光,将那上面的说明文字,凝神看了许久。

④第二天吃过午饭,一家人泡茶喝。我看见父亲很小心地将自己的专有茶叶拿出来,捏了一些到茶杯里,便又细心地封好口,放进了抽屉。几分钟后,我听见父亲端着茶杯,一脸惊喜地赞道:“果真是好茶呢,喝到胃里像是熨烫过一样舒服。”我假装没听见,继续看自己的电视,小弟却是突然叫道:“爸,你端错茶杯了耶!那是我泡的绿茶,都喝好几遍了,你的普洱还在桌上放着呢!”

⑤那一刻,全家人的眼光,都聚焦到父亲身上。而父亲,就这样尴尬地端着那杯已经喝乏了的绿茶,不知如何进退。是母亲出来打圆场,说,你爸那是因为心里美,所以喝什么都觉得香,心情不好的时候,万元的茶叶他都不一定喜欢呢。父亲这才忙不迭地附和:“可不是么,今天心情出奇地好呢。”本以为他的面子,就这样保住了,一旁的小弟,却是嘻嘻笑道:“爸爸是在说谎呢,他平时最讨厌喝绿茶了,怎么今天就这么特别,喝到口中都觉不出是什么味道来?还不是因为我姐今天终于给他买了礼物,他才这样圆滑地说好话,来讨好姐姐嘛。”

⑥父亲的脸,在小弟直白的解释里,终于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最终,将手中那杯绿茶啪地放到桌上,转身去了阳台。我看着他瘦削的脊背,还有颤抖着点烟的手指,一颗心,突然地就软下去。默默端起那杯还没有品过的普洱茶,走到烟雾缭绕的阳台上去,柔声说道:“爸,尝尝我买的普洱,好不好喝,如果真的好,以后每次来,我都买给你。”

⑦父亲终于转过身来,接过茶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而我,则没有听他的评语,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开去。我知道这个始终不肯向任何人妥协的男人,当他“糊涂”到分不清绿茶与普洱的时候,那只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女儿,爱得太深。

⑧而每一份爱,抵达最深处的时候,当都是这样地不辨是非与对错吧。

1.根据①②段的内容回答,为什么我与母亲会和父亲发生争吵、闹脾气,并且“父亲习以为常地在分发礼物的时候,到阳台上去吸烟赏花”?(温馨提示:此处有两问。)
2.赏析下列画横线的句子。
隔了阳台的门,我看见躺椅上的父亲,没吱声,却是眯起眼,对了阳光,将那上面的说明文字,凝神看了许久。
3.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人物的心理。
(1)父亲的脸,在小弟直白的解释里,终于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2)而我,则没有听他的评语,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开去。
4.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请你试着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5.当爱抵达深处,你的父母也一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片段吧,请你描写一个让你感动的细节,50字左右。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雨

①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终于,你来了。

一睁眼,你晶莹莹的身影已晃动在我的窗前,你脆生生的喉音正叩响着我的窗纸。是怎样急迫地披上衣,推开门!我迎接你。

③看着你,我的目光不能有一瞬转移;听着你,我的耳膜不放过一个音节。从遥远的天际到漠漠的平川,每分每秒你都在诞生与消亡里挣扎。生的喜悦死的恐惧欢唱与呐喊的一声:丁丁冬冬。我实在是贪婪的,贪婪地想挽住你,拥有你。于是,我便嗅着你,闻着你,用我干裂的唇抚慰你。多少日子等候的焦躁,在吻你的时候,平平润润了。

④来吧,亲爱的你。和我一起望穿时光,看一看十年前的听雨少年。四月的西湖,黄色的柳眉落了,在浅蓝浅蓝的天色湖光里缤纷。那一天,燕子矶上,我倚着“红楼”梦见六朝故都的脂香粉浓。你挹我以满颊的清凉,淋淋漓漓的,真的欲说还休吗?北上的车厢里,有一篮满满的轻愁,是你送的。从苏州到宾州,只有收音机里还说“江淮”,还说“黄梅雨”。

⑤十年了,看了十年的塞外风景。北国的味道只在白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白的枝条,白的山石,白的冰河,胡城关山的骠悍强健就尽在其中了。东北喜欢用红砖瓦盖房子,鲜艳中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浮华。住了十年,我一直不习惯,只好在窗外挂一个风铃,夜里在软软柔柔的昆曲中逛一逛寒山寺,想一想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江南都喜欢青砖,素素淡淡地立在田野里,间或有一阵雨滴答在瓦上,漾起一片灰色的温柔。

⑥风铃声可以权充作我故乡的雨声吗?今夜的梦境也可以和听雨少年的一样吗?暖流从那边飘过来……

⑦来吧,亲爱的你!给我丝丝毫毫南方的气息。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眼波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吧。

⑧盼望了三千六百多个日子,仍不能定下归期。

⑨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剔透的你从故乡的云际落下,落在我的发梢、唇上、心底……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你”指的是春雨,由此我们可判断这篇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东北与江南风味不尽相同,东北喜欢用红砖瓦盖房子,鲜艳中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浮华,而江南都喜欢青砖,很素淡。
C.文章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我”与所写对象——春雨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D.这篇文章通过对春雨细腻传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对春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第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睁眼,你晶莹莹的身影已晃动在我的窗前,你脆生生的喉音正叩响着我的窗纸。

于是,我便嗅着你,闻着你,用我干裂的唇抚慰你。(从动词使用角度解答)


(4)如何理解第五段中,作者“在窗外挂一个风铃”的行为?
(5)本文标题“春雨”有什么作用?
2024-03-19更新 | 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不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在笑我”或“哦,她在骂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 

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家里也请女先生教读书。她不但新旧小说都能看,还擅长女红。我出生那年,爸爸为她买了一台胜家名牌的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在缝衣机上缝,一会儿就做出一套衣裤。妈妈缝纫之余,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她看了冰心的作品后说,她是名牌女作家,但不如谁谁谁。我觉得都恰当。 

妈妈每晚记账,有时记不起这笔钱怎么花的,爸爸就夺过笔来,写“糊涂账”,不许她多费心思了。但据爸爸说,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她是个忙人,每天当家过日子就够忙的。我家因爸爸的工作没固定的地方,常常调动,从上海调苏州,苏州调杭州,杭州调回北京,北京又调回上海。 

我爸爸厌于这类工作,改行做律师了。做律师要有个事务所,就买下了一所破旧的大房子。妈妈当然更忙了。接下来日寇侵华,妈妈随爸爸避居乡间,妈妈得了恶疾,一病不起,我们的妈妈从此没有了。 

我想念妈妈,忽想到怎么我没写一篇《回忆我的母亲》啊? 

我早已无父无母,姊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


【核心提示】102岁的杨绛又发新文章!昨日,文汇报副刊《笔会》刊登了杨绛新作《忆孩时(五则)》,五篇短文分别为《回忆我的母亲》《三姊姊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太先生》《五四运动》《张勋复辟》,文中重温了自己孩时的记忆。她说:“人生四苦:生、老、病、死,可是'生’有什么可怕呢?我至今该说我还没懂呢。”记者看到,文汇报上这五篇短文最后落款是“2013年8~9月”。
1.文章回忆母亲具体写了哪些事?
2.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写法上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3.说说你自己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2020-02-25更新 | 1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泰山魂

李复成

①我珍藏着一张已经发黄的、边沿破损的照片。那是四位中年农民,他们肩扛着用床板临时搭就的担架,裸露的上半身发着黝黑的光,微微驼弯的背上淌去条条汗水……每当我翻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感觉心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那是我经受的一次灵魂的洗礼。

②那一天,我和学校的老师们赴泰山旅游。我们背着大包小袋兴致勃勃地开始登山。我仗着年轻力强一路小跑,把同事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没几个回合下来,我已经累得蹲在路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喘起来。一回头,发现后面上来一队挑着担子的农民。他们赤裸着上身,脊背弯曲,他们挑着各种各样的砖瓦石料,每登一级,都会发出闷闷的“嗨哟”声。

③等到了南天门,我的胸膛已闷涨得仿佛要爆炸一般,双腿一步也挪不动了。我坐在路边休息时,挑夫们又不紧不慢地赶了上来。走在最头里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身板结实,目光有神,脸上是凸凹的皱纹。

④老汉对我说:“小伙子,不能像你这样爬山。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的爬。”于是我们便攀谈了起来。爬着爬着,我感觉自己带的物品都成了累赘,老汉似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力不从心。他示意我把背包水壶放到他的担子上。

⑤我问他:“要多少钱?”他瞪了我一眼,一言不发。

⑥过了一阵子,他把我的东西“抢”了过去。我太累了,就半推半就地把行李交给他。

⑦我跟在他们后面艰难地爬登着,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来之前听说泰山上做小买卖的,心可黑了,漫天要价,我真怕人家狮子大开口。

⑧好不容易捱到了山顶上南天门的聚集地,我长长地好了一口气。老汉喘着大气把背包水壶交给我。我还没来得给钱,他人影就不见了。A我不可思议地傻站在原地

⑨大家刚刚安顿下来,突然传来同行的一位老师得急病的消息。山顶宾馆医务室的大夫让我们赶紧往山下的大医院送。一听说要下山,B大家全傻了。刚艰难地爬上山,如何下山?搀?抬?抱?扛?

⑩我灵机一动,三步并两步去找跟我同行的老汉。我很快就在啃着大饼的民工人群中发现了他,把紧急的情况向他说明,请求援助。我话音未落,他噌地站了起来,“带路,救人要紧!”并约了三个同件,借来一个床板和两床被子。他们让患病的老师盖着被子躺在床板上,用头上的布带连成长绳,把人紧紧地捆绑在床板上,防止下山时床板倾斜人会滑落。四位民工每人把住一个角扛在肩上,准备出发。

四个民工出力,这工钱肯定不会少要。我拿去一小叠钞票找到老汉。“大叔,这一趟要多少工钱?“老汉严肃起来,紧绷着脸,说了几个字:救人要紧!

我紧追他不放,把一沓钱塞在他手中,他瞪了我一眼,快速地抽出几张钱币,余下的一股脑儿塞在我上衣口袋里:“俺们留下一顿大饼钱,够了。”

迎着扑面的热浪,他们急匆匆出发了。骄阳下,他们裸露的微驼的背上的汗水,像黑夜里的光,晃得我心神微动。咔嚓!我快速把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我仰天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只见蔚蓝的天际,已经透出一抹殷红的夕霞……

(《光明日报》2020年01月10日有删改)

1.请归纳登泰山过程中几件事,并填在下列横线上。
“我”登山途中偶遇泰山挑夫,并与之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下列词句。
(1)你如何理解⑧⑨段画线句中两个“傻”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泰山魂》为题,有什么好处?
4.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单概括。
5.结合选文说说“我”经历了怎样的灵魂洗礼?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021-07-21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