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20 题号:547386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花瓷瓶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稳,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小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男孩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帽顶落满了积雪,使得男孩的脸更加瘦小。厚厚的积雪淹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他问。“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你到底要做什么?”一朵一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店说吧。”   

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你究竟来做什么呢?”“我,我妈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噢,不,不……”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妈病了,老咳嗽,天黑咳得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泅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从哪弄来的?”老板眼睛盯着男孩。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爸早就去世了。”“那,是你妈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不,不是,我妈妈不知道。”   

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瞒着你妈妈,来当这个青花瓷瓶的?”

“嗯。”

“就是说,这个青花瓷瓶,是你偷出来的?”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青花瓷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青花瓷瓶,又翻来覆去仔细地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青花瓷瓶走进柜台,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青花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把这青花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老板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青花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太阳光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男孩再也没来。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1.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当铺老板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当铺老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对于小说结尾,前文有几处伏笔,请你找出一处,并指出其作用。
4.青花瓷瓶到底是真是假,小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样的情节安排好吗?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17-18九年级上·广东江门·期末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麻雀的气性

①校园像个池塘。下课铃一打,学生涌到操场上玩,就是涨潮。上课铃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

②退潮的时候,食堂的师傅烧菜、门卫整理收发室信件,司机在车库冲洗校车。小罗背着他的修理箱走来走去,去修跑道的护栏,修花圃的zhàlán________,修领操台的台阶。偌大一个校园,每天总有东西坏,小罗总有东西要修。任何人都可以差遣他,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个灯泡、修个抽屉,只要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他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③其实小罗当时也已中年,但老师们大都比他年长些。后来,即便新分配来做老师的大学生也跟着叫。“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

④小罗没有办公室。平时忙完了,就在自行车棚里搭个椅子栖身。每逢周五有劳动课,高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校园,包括擦自行车棚。到了车棚,就是到了校园的背阴处,老师们管教不了,几个调皮的要去拔车棚里自行车的气门芯。

⑤小罗见状,紧张地起身,像驱赶瓜田里的猹一样“咻咻”挥手,要把我们赶走。但学生知道他的身份,并不因为他是成年人而畏惧。带头的孩子捡起石头敲着自行车棚的铁栏杆,大家浪潮一般有节奏地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小罗青着一张脸。

⑥我见过他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圃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但现在他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⑦老师们私下议论,说小罗也精得很。说他天天把校长的自行车擦得锃亮,说他打了木凳子木桌子送给管事的老师做笼络,说他这不就成功地把乡下的老婆也弄进校园做保洁了嘛。

⑧那年暮春时,我在校园的竹林里玩。看见一只受伤的麻雀在地上跳,双手一拢就抓住了。一时同学们都过来围观。扛着修理箱经过的小罗看到,也停下来看。他眼了一眼就断言“养不活的”。“我一定能养活。”兴头上的我,不高兴被一个修理工泼冷水。我百般抚慰麻雀褐色的羽毛,发誓会好吃好喝对待它。回到家里,父母帮着准备了大米又买来小米和玉米碎,但麻雀什么都不吃。折腾数日后,它飞到书橱底下躲藏,偶然传出几声哀鸣,但任凭我在外面撒米倒水地诱惑,它怎么也不出来。又如此几日,等到最终被找出来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鸟尸。

⑨回到学校,小罗见我,问:“麻雀呐?”我咬牙不响。小罗说:“麻雀气性大,你们城里人不懂的。”我瞪着他问,“什么气性不气性?”小罗本来扛着一扇碎了玻璃的窗。这时他放下窗,摸了摸我的头。我嫌他手脏,一溜烟跑了。

⑩过了暑假,再回校园。门卫还是门卫,食堂师傅还是食堂师傅,但却不见了小罗。他还在放假吗?我想问问老师。但老师们一脸茫然。我想了一想,我甚至不知道小罗的全名呢。

有一天放学,我在门卫处坐着避雨。听到门卫在聊天,小罗的名字忽然从门卫嘴里传出。“那个原来修东西的罗师傅啊,他带老婆回老家了。不来了。”“怎么了?”“好像说干得没意思,不如回家种地舒坦。”

忽然想起有过这么一个下午,我走过小罗身边,一迭声叫他“小罗,小罗,小罗”。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说:“你得叫我罗老师。”说完,拍了拍手上和衣襟上的灰,看着我的眼睛,“小罗,是他们才可以这样叫的。你是小孩子,你不可以,不然就是没规矩。”

我说:“对老师才讲规矩呢。”

他说:“我和他们一样的,也是你的老师。我在这里工作,也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1.(1)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àlán
(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本文第⑥段。
2.(1)请根据全文内容填写下表。
身份对小罗的态度和行为小罗的反映和表现
学校老师差遣
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多、小罗”
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新分配来的
大学生
跟着老教师叫“小罗”
“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
孩子们青着一张脸
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2)“小罗”最终因“干得没意思”而离开学校,从对以上表格分析可知,“没意思”的含义是:
3.对小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门见山,交代了记叙要素之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家熟悉的学校。
B.以“池塘”“潮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校园时而喧闹时而宁静的特点。
C.以“池塘”“潮水”为喻,暗示校园的不平静,为下文故事发展作铺垫。
D.自然过渡,引出下文对上课后校园情况的交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小罗。
4.请说说文章第⑧⑨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文以我对“小罗”的一段回忆结尾(第-段),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19-01-24更新 | 2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里含着一把刀

(1)16岁的蓝勤学,是中四班的学生。名字唤作“蓝勤学”,真是名副其实啊!安静得像一堵不问世事的墙,用功得像一头耕耘不休的牛。她在学校里是个独行侠,当同学们聚在一起嘻哈大笑时,她却捧着书,与自己灰黑单薄的影子长相伴。

(2)在家长会上,我见到了她的母亲——满脸都是要融化的棉花糖,然而,圆圆大大的眸子却不自觉地藏着一对又尖又锐的爪子。温柔与跋扈,就如此奇异地融合在她那一张五官精致的瓜子脸上。我注意到,每回她看蓝勤学时,眸子里的爪子便收起来了,流泻出来的,是一片爱的清辉,坦坦荡荡,无遮无拦。当她俯首细看蓝勤学的成绩单时,脸上好像开了千百盏灯,流光溢彩。

(3)我心想,蓝勤学有这样一个全心全意地爱着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的母亲,难怪能心无旁骛地学习,年年鳌头独占啦!

(4)这年的年尾考试,蓝勤学由于物理那科考得不很理想,拉低了总分,退居全班第二名。

(5)当她从我手中接过成绩册时,一脸的栖栖遑遑,仿佛有祸事迎头砸下。我心想:成绩进入前三甲,原是值得敲锣打鼓大肆庆贺的啊,然而,蓝勤学只要第一,不要第二,未免太好胜了。我必须找个时间好好辅导她,学习应该注重过程,不要过于计较名次的高低;否则,一天到晚患得患失的,最终必然得不偿失。实际上,只要尽力而为,便无愧于心了。

(6)放学后,归心似箭的学生们鱼贯地离开校门,我留在学校写报告,一个多小时后,我去找校工,想请他帮我搬动一些桌椅。此时静谧的校园已完全被暮色吞噬,空中绚丽的晚霞变成灰褐色,好像被什么人撕成碎片,一条条,一缕缕地占满了西边的天空。行经校园一个偏僻的角落时,突然听到啜泣的声音,循声望去,赫然看到蓝勤学坐在石阶上,把头埋在双膝间,双肩不断地抖动着。我蹲下来,把手搭在她肩膀上,她吓了一大跳,猛然抬头,脸上斑斑驳驳的,全是泪水。

(7)“勤学,为什么哭啊?”我明知故问。她忙着拭擦眼泪,可是,遏制不了的泪水却在她五脏六腑无序地爬动着。

(8)“你是为了考第二名而哭吗?”我这一问,又勾出了她汹涌澎湃的泪水,泪水里,有着让人费解的痛楚。教学多年,可从来也没有看过一个考获优异成绩却伤心如斯的学生。然而,此刻,不是讲道理以让她开窍的最好时机。我伸手拉她,温和地说:“勤学,来,我载你回家吧!你母亲可能在家等急了呀!”

(9)没有想到,她居然猛猛地摇头说道:“不,我不想回家。”我耐心地劝她:“你母亲肯定会为你考获优异的成绩而高兴的呀!她这么爱你,你这样哭,会让她伤心的。”她垂下头,神情抑郁地说道:“老师,您不了解我的母亲。我就是知道她会发脾气,才不敢回家的。不管是读书还是参加比赛,她样样都要我争第一。上回您派我参加校际作文比赛,我拿到第三名,她大发雷霆,连晚饭也不许我吃。”说着说着,忍不住又哭了起来,而两句惊心动魄的话也憋不住地从她嘴里蹿了出来:“我妈妈给我的爱,是含着刀子的!”

(10)“含着刀子的爱!”

(11)这话,重重地在我耳膜上撞出了一个窟窿。

(12)蓝勤学长年长日被这一份阴阴地闪着刀光的爱包裹着,就算赢取了整个世界,依然还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13)这样的爱,对于不管处在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都沉重得难以负荷。

1.文章开篇说这个学生名字唤作“蓝勤学”,为什么是名副其实呢?
2.结合上下文,完成下列两个题目。
(1)“勤学,为什么哭啊?”我明知故问。(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这话,重重地在我耳膜上撞出了一个窟窿。(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
3.第(6)段中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读过全文,请说说你对标题“爱里含着一把刀”的理解。
2022-02-06更新 | 1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文学类文本阅读
妈妈和房客
美国 凯·福布斯
①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
②“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来,还有我的书。”他顺顺当当地住进了我家。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我爸爸也喜欢他。爸爸喜好回忆迁居美国前住过的挪威。海德去过挪威,他能与爸爸起劲地聊在那儿钓鱼的野趣。
③只有开客栈的杰妮大婶不欣赏我们的房客。她问:“他什么时候交房租呢?”“向人要钱总难开口,他会很快付清的。”妈妈答道。但杰妮大婶只是哼了两声,“这种人我以前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收回来还是好的。”妈妈笑笑:“兴许你说得对。”她递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婶的嘟囔。
④雷雨天里,妈妈担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让爸爸邀请他到暖和的厨房和我们一起坐。我的两个姐姐、哥哥尼尔斯、还有我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和海德靠着炉子叨着烟斗,妈妈在洗盘子或是在小桌上静静地工作。
⑤海德能辅导尼尔斯的高中课程,有时还帮他学拉丁文。尼尔斯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不再求爸爸让他停学做工了。当我们做完了作业,妈妈坐在摇椅上拿起针线时,海德就给我们讲他的旅游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历史和地理,便随他走入我们的屋子和生活。
⑥有天晚上,他给我们读狄更斯的书,很快,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好作业,海德就夹一本书来高声朗读,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向我们洞开。
⑦妈妈也像我们孩子一样爱听古挪威侠士传奇:“太好听了!”海德还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他悦耳的男低音,听起来像是大演员。即使在天气暖和的晚上,我们也不再出去玩耍。妈妈对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欢我们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尼尔斯几乎不再混到街头的野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们在街上闯了祸,而尼尔斯正和我们一起听《孤星血泪》的最后一章。
⑧就在我们急于听完一个骑士的传奇时,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第二天一早,他告诉妈妈要离开。“我得走了,”他说,“我把这些书留给尼尔斯和其他孩子。这是一张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对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谢意。”我们再也不能听他读完那个故事了。
⑨我们伤感地看着海德先生离开了,同时,又为能在厨房继续读书感到兴奋。那么多的书啊!妈妈精心地整理了书堆:“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尼尔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读书,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来,这使尼尔斯很自豪。
⑩就在这一天,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⑾几天后,开面包铺的克瑞波先生来我家,怒气冲天地喊道:“那个海德是个骗子,瞧他给我的支票,全是假货。银行的人告诉我,他早把款兑光了。”在一旁的杰妮大婶得意地点着头,那神态分明是说:“看,我不是提醒过你们了吗?你们不听嘛。”“我敢打赌,他也欠了你们家许多钱,是不是?”克瑞波不无希望地探问道。
⑿妈妈转过身向着我们,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尼尔斯身上,然后走到炉子边,把支票投入炉火。
⒀“不!”她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有改动)
1.小说主要刻画了妈妈和海德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结合内容分析。
2.第⑾段克瑞波的出场,在情节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作答。
3.语言品读。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但杰妮大婶只了两声:“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收回来还是好的。”
(2)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 ,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4.在妈妈不了解海德先生的背景与人品,海德先生也没有交房租的情况下,妈妈还是把房子租给了海德先生,后来,妈妈将假支票烧毁并说海德先生什么也不欠,你认为妈妈作出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016-06-20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