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1 题号:549204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给雅各布神父的信

阿 遥 (缩写)

①女囚蕾拉坐在典狱长对面,一脸漠然。

②“服刑12年没有外出,也不曾申请外出,也没有家人前来探望,要是能离开,蕾拉,你准备去哪儿?” 典狱长说。

③“我以为会被关一辈子。”


       ④“你被假释了,”典狱长拿出一封信,“雅各布神父在寻找助手,而你需要住的地方。你能去哪儿?难道去你姐姐家?”听到这句话,蕾拉神色黯然。
  ⑤几天后,蕾拉提着小皮箱来到雅各布神父住处,这是一所坐落在乡间的破旧大宅。神父早早准备了下午茶。蕾拉发现,雅各布神父是个年已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的盲人。
  ⑥每天中午,邮差都会骑着自行车前来,喊着:“给雅各布神父的信!”神父总是按时走到门口,从他手里接过一叠信。然后他和蕾拉来到后花园,坐在藤椅上开始工作。蕾拉拆开信,面无表情地朗读,“亲爱的雅各布神父,我的孙子快退伍了,不知他是否能找到工作和志向,我总是担忧,请为他祈祷。”神父背诵圣经里的段落,请蕾拉抄写在信笺上,作为回信。之后,蕾拉把来信叠好放到神父床底下,那里已经塞满了信,之后把回信贴上邮票,交给邮差。
  ⑦蕾拉不能理解神父对这些来信的热情,她追问神父保释自己是否只是为了显示权利,神父淡淡地说,自己只是上帝行善的工具。

⑧时间慢慢过去,蕾拉对工作越来越消极。有时收到信后,她将其中的一大半扔进院子里的水井。神父有些失落,“就这么几封?”蕾拉不耐烦地读着信,并故意隐去写信者的信息,可神父常常准确无误地说出写信人的名字和地址,“有些人只写一次信,有些人写好几次,还有些人……他们的信从未间断。”他意味深长地说。

⑨“最后一封。”蕾拉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信封里有一叠钱,她吃惊地睁大眼睛。“亲爱的雅各布神父,我已安然抵达北方,孩子们正在跟外婆玩耍,他们再度展现笑容,因为不用再担惊受怕……谢谢您对我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这么多钱我用不了。我知道就算我没有要求,您也会为我们祷告。”神父含着泪笑了,他告诉蕾拉,为了帮助这个饱受家庭暴力的女人,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借给了她。把钱放回储蓄罐时,蕾拉犹豫了许久。

⑩又是几周过去,邮差带来的信越来越少,好几次他都故意绕开神父的房子,他们再也听不到悠扬的喊声,“给雅各布神父的信!”

神父一天比一天失落。蕾拉反而十分坦然,“就算没收到信,也没人会死。”她只是无法理解,神父为什么要住在这个一下雨就到处漏水的旧房子里。“政府给我安排住宅,但是我担心……担心这些信不能及时转到我手里。”神父说。


  天终于放晴,蕾拉跟着盛装的神父穿过林荫小道,来到乡里的教堂,里面空无一人,只有高高的穹顶和斑驳的精美壁画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神父是不能迟到的,等一下新郎新娘就要来了,你去门口看一下,告诉他们我到了。”蕾拉注视着激动的神父,默默走出教堂。

过了许久,蕾拉进来告诉雅各布神父,根本没人,也没有婚礼。“是啊,谁会需要一个瞎了眼的神父呢?没人需要。现在都没人愿意写信给我了,当人们不再求助,意味着上帝……哦,是我不再被需要了,或许事实就是如此。你可以带我回家吗?”

“家?”听着神父的喃喃自语,蕾拉似乎被激怒了,她大步流星走出教堂,全然不顾身后神父无助的喊声。


  蕾拉回到神父家,将衣物塞进小皮箱,从储蓄罐里拿了几张钞票,打电话给出租车公司要了一辆车。而此时,神父在熟悉的教堂里四处摸索,像是在缅怀曾经的一切,在暴雨声中,他慢慢躺到地上,等待死亡来临。

出租车来了,蕾拉坐进去,却怎么也想不出自己能去哪儿。最终,她还是回到房间,摘下枝形吊灯,想要自缢。这时,清醒过来的神父慢慢摸进家门,他的喊声唤回了已经绝望的蕾拉。


  第二天,蕾拉在半路上拦住邮差,要他在经过神父家门时像往常一样喊。“没有信我怎么喊?”“总之你喊就是了。”回到家,蕾拉试图将井里的那些信打捞起来,却无功而返。

邮差如期经过,大喊“给雅各布神父的信”,可递到蕾拉手中的只是一本邮购目录。


       “开始工作吧。”她对衣衫不整就跑出房间的神父说。

来到后院,他们照常坐在藤椅上,蕾拉撕开目录,随口瞎编起来,神父微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口述回信。他起身想要回房间,“还有一封……亲爱的雅各布神父……”,蕾拉流着泪说起尘封许久的往事,从小她都是在姐姐的庇护下长大,为了保护她,姐姐挨了母亲许多打,长大成人后,姐姐嫁给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在一次亲眼目睹姐姐被毒打后,愤怒的蕾拉用刀刺死姐夫,并为此获刑,姐姐因为失去了丈夫,生活变得一团糟。


  雅各布神父倾听蕾拉的诉说,颤抖着双手站起来,他走进房间,拿出厚厚一叠信交给蕾拉,那是她的姐姐多年来不间断写给他的,也正是因为此,他为蕾拉申请假释,并为她提供这份工作。而此刻,他确信,蕾拉已经得到了救赎。

“你慢慢看,我去泡茶,还有咖啡!”神父激动地走进屋子,却再也没有出来。蕾拉走进客厅,发现神父倒在地上……

雅各布神父的尸体被警察抬走,蕾拉站在门口,紧紧捏着姐姐的信,信封后面写着地址和电话。                                                          

                                                                             (摘自《文学报》2011年10月13日)

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及人物的态度变化。
                         情 节 蕾拉的态度 神父的态度
假释后蕾拉每天跟神父在后花园里拆信、读信、回信。       不解       热情
慢慢地,蕾拉把收到一大半的信扔进水井里,信越来越少。 不耐烦、消极        
                                      暴怒        
蕾拉拦住邮差假装给神父送信,向神父述说自己的往事。                 激动
2.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
根据划线句子“把钱放回储蓄罐时,蕾拉犹豫了许久”,结合上下文,你觉得蕾拉当时在想什么?请用第一人称把她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你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最后一段“蕾拉站在门口,紧紧捏着姐姐的信”中运用的描写及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蕾拉听到神父说“你可以带我回家吗”暴怒起来,请结合全文作分析。
4.神父确信,蕾拉最后得到了救赎,文中哪几件事能表现蕾拉得到了救赎。
5.文章结尾饶有余味,请发挥想像,以“蕾拉”开头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交代蕾拉选择去向的原因及最终选择的去向。
2014·广东广州·中考模拟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人证

①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

②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去。

③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④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格一样吗?”

⑤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列车员当当然知道。她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⑥“我是残疾人。”

⑦“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⑧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⑨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⑩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11)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是残联盖的钢印!”

(12)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13)列车长闻讯而来,询问情况。

(14)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儿童票……

(15)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16)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说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17)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18)中年人一下子蔫了。

(19)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20)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21)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22)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23)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

(24)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25)“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26)“我当然是男人!”

(27)“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28)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29)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有假不成?”

(30)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31)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32)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33)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34)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35)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36)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37)只有一个人没笑,就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知何时,眼里蓄满了泪水……

1.请你用筒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4.你认为文章中的这位老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5.从老同志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2012-02-25更新 | 5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周进发迹(节选)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官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生进场?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著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

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果然中了。众人个个喜欢,一齐回到汶上县拜见父母、学师。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

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到广州上了任。

(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有删节)

1.请你根据这段文字概括一下周进发迹的过程。
①进贡院自杀 ③众客人捐考 ⑤众乡人拜会          
2.周进为什么在贡院里做出自杀行为?这种行为说明周进是个什么样的人?
3.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这句话表现了当时社会一种怎样的现状?
4.试分析周进和范进两人的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0-09-17更新 | 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他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含混不清。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的摔坏了。他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我爹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②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面。我按住了他的身体,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了茶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

③李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④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⑦“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的媳妇儿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

⑧“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役,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部队走了。”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⑪我“扑哧”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⑫“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⑮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⑯“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⑰“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

⑱“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这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⑲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剩了个破片片。

⑳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㉑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㉒我决定带李响走,亲自开车。

㉓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㉔“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应该去办我的大事了……

㉕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㉖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弄丢了他,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给我带孩子。

㉗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㉘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有删改)


蔡楠的微型小说《十八岁的李响》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2年度好小说榜单”,在小说荐读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品读。
1.请你结合语境,把下面的三个问句填到文中画横线处相应的位置上,并说说三个问句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②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③那你打仗了吗?
2.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十八岁的李响》这篇小说做了点评。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小说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李响是个平凡却又不凡的人。
这个故事动人心弦,这是一个人的青春,同时也是一代人的青春。
2024-03-25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