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27 题号:5713100

山水云月一沙鸥

◆田宗伟

①在幽默机趣的对句中抒发性灵、体悟人生,是典型中国文人的特殊生命情调。这是楹联不同于一般名胜联语,或是寄兴托志,或是咏事抒怀,总要表达一种内在情绪。它往往只是借助对联这种形式,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②在昆明昙华寺院子里两殿门上各有一块匾,前匾是“听鸟说甚”,后匾是“问花笑谁”。两匾相对,正好组成一副绝妙的对联。寥寥八字,机趣洋溢,禅味深长。河北作家雪泥在欣赏此联时说:“仅于艺术而言,窃以为,(A)穿行于红尘,能够停下来,听鸟说甚,问花笑谁,为初窥艺术之门境;(B)处山水间,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在艺术的道路上苦苦追寻,深得艺术之精髓,为第二境界;(C)在千山鸟飞,万花盛开的时候,能够把“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改为诘问句,不执著于物象,飘然而过,才是艺术最高境界。

③“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此为杭州西湖孤山竹素园一联,为清人吴恒所题。寥寥十字,山水之清幽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此联最有味者乃在“读”“谈”二字。谈天,本为人事难及鸟也;读月,于人少有而况鱼乎?然虽近荒唐,细思则殊为有趣,似是作者在代鱼“读月”,代鸟“谈天”,又似水清月现鱼真可读之,山静无声鸟真可谈天。此乃奇趣,反常合道,妙不可言。

④“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此联挂于扬州廋西湖小金山月观亭内“月观”匾额之下,为清人郑燮所书。小金山乃瘦西湖中一小岛,岛上东端之“月观亭”系清初所建,坐西朝东,四面皆为格扇,推窗赏月,天上水中两月同收,实乃赏月佳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新奇空灵,机趣洋溢。寥寥十字,两幅画面:                                                                        。如此凝练概括又如此生动新奇,实非大手笔难出此语。

⑤“无怪倏尔而秦,倏尔而汉,到此地小坐片时,便成旦暮;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与诸君清谈半晌,即是神仙。”此联见与吴恭亨《对联话》,“小坐片时便是旦暮”,几近桃花源人之“不知有汉”;“清谈半晌即是神仙”,仿佛人人皆可为神仙矣。吴恭亨言此联机趣洋溢,有化堆垛为烟云之妙,洵不诬也。

⑥这类楹联非关情感,非关寓意,只关乎生命情调,于物我同化,神超理得中显示了中国文人生命中那种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山水云月一沙鸥——在这类对联中,作者是自由愉快的,从不带任何沾滞。

1.幽默机趣类对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雪妮在欣赏对联时所提到的艺术“三境界”,与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到过的人生“三境界”,大有意趣相通之处,若以艺术观人生,请将雪妮的“三境界”与王国维的“三境界”对应填空。(只填序号)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3.请找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
4.细读第④自然段,用散文化的语言,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成两幅画面。
5.文中哪一句话最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文人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
6.积累链接: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你默写出描写春夏之景的一组对偶句。
2017·湖北宜昌·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墙上的春天

张金凤

①年是一团火焰,把隆冬的坚冰融化;年是一枝红梅,把素淡的雪野妆点;年是大红大绿的喜庆年画,把腊月的土墙扮成了花旦,扮成了新娘,扮成了永恒的春天。

②日头偏过正中,爹从集上归来。他把别的物品交代完毕,慢慢地展开画卷,孩子们的眼睛里瞬间放出异样的光彩。经过一年烟呛火燎的土屋,此刻被年画这一轮太阳照得亮堂堂的。娘轻抿微笑,画卷被隆重地重新卷起,放在棚子上。

③日子该怎么忙活还怎么忙活,只是棚子上的年画让一家人的忙碌有了希望。“日子会像画上一样好的。”每年贴年画的时候,娘总是这样说,爹就憨憨地笑。

④贴年画是最隆重的。腊月的最后一天,屋子已经扫过尘,四壁也干净了。娘用小锅煮了糨糊,爹开始糊墙。他用旧报纸把卧室四壁糊好,独留下贴年画的地方。年画要最后贴,就像戏台上的高潮,总要留在吊足胃口的时刻。爹比量好上下左右的位置,用铅笔在土墙上将画的四角位置描上四个点,然后把画取下来,放在小桌子上,用小刷子在画的背面均匀地涂满薄薄的糨糊。而后,将崭新的画轻轻稳稳地贴上去,用新的希冀翻过旧的光阴。贴年画的时候爹甚是小心,轻轻抻着,用力大了,半湿的年画容易破,抻得轻了容易起褶。糊了一上午墙爹都不说累,贴年画的时候鼻尖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贴上新年画,爹用一把新笤帚仔细将年画扫一遍,被扫过的年画,就像被熨斗熨过的衣裳,平展得一点纹都没有。

⑤我家的年画是分主题的。手执莲花在水中嬉戏的“荷花娃娃”,骑着小金马的“美好前程娃娃”,背依硕大金元宝摇拨浪鼓的“富贵娃娃”;不管背景如何,主角永远是一个穿红肚兜、胳膊像嫩藕一样的栩栩如生的俏丽娃娃。炕头能贴两张大画,另一张必定是戏曲画。炕尾的墙是爹的园地,他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布置。

⑥年画打开了我的眼界,我很早就认识了北方乡村没有的花儿,牡丹、荷花、菊花、山茶、梅花、兰花,还认识了佛手、枇杷、香蕉等南国水果,认识了如意等普通老百姓绝没有机会认识的物件。年画这本教科书,给了我美好的想象,还给了我那么多故事。《岳母刺字》《连环计》《西游记》《卧冰求鲤》等,幅幅生动鲜活。我看这些有故事的年画时,总是央求主人给读一下画的题目,讲一下画里面的故事,那些民间故事他们讲得无比生动,给了我最早的文学启蒙。

⑦我家炕尾曾贴过一张美人图,一个钗环简素着紫红衣衫的少女手挽一只竹篮,婀娜地行走在乡间路上,身边有绿树挺拔,背后是一条似乎听得见哗哗流水的河。那张画太美了,惹我遐思颇多。我听娘讲过仙女的故事,我总觉得那个女子就是仙女下凡。画的右下角标有“西施浣纱”四个字。我那时刚刚上学,不认识“浣”,一直读成“完”,也不知西施是谁。后来有一天,读过不少书的小舅来我家,我才得知“浣”的读音,也认识了叫作“浣溪沙”的词牌名。

⑧年画是年最鲜艳的花朵,人们把它擎在炕头上,擎在心里最高的地方。每年到了除夕这天,家家都换了新年画,我最快乐的事就是逐家去看年画,逐一检阅他们的喜庆。爷爷的炕头贴的是《松鹤延年》《太极仙翁》;八爷爷是个老党员,他家的年画是《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六奶奶读过学堂,她家的画有《梁红玉》《文姬归汉》等。

⑨“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就是我们家家户户墙上的年画啊!你承载着村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承载着走进城市的村里人对故乡的思念,你是我们墙上永不老去的春天。

(选自《光明日报》2021 年 2 月 19 日,有删改)


(1)选文中的年画寄托了人们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经过一年烟呛火燎的土屋,此刻被年画这一轮太阳照得亮堂堂的。(任选角度)
糊了一上午墙爹都不说累,贴年画的时候鼻尖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描写角度)
(3)选文先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最后一段转换为第二人称“你”叙述,这样行文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4)选文以“墙上的春天”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春天”的含义的?
2023-02-03更新 | 1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厉彦林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

1.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内容,分别概括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与土地间的事情与所表达的感情。
人物事件感情
爷爷当作命根
父亲父亲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
童年时的“我”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

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芳香”一词的理解。
4.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在谈论这篇文章时,两位读者对“是否支持作者回到故乡生活”这个问题产生分歧,你支持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读者1:作者热爱自己的故乡,我支持他回到故乡生活。
读者2:我不支持,虽然他热爱故乡,但异乡的生活更好。
2022-02-23更新 | 1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   

葛闪

①以前,冬天是瘦的,年是肥的。

②小时候,我们盼年,不亚于旱地之于甘霖,蜜蜂之于花朵。母亲去采购年货,带着我们的目光而去,带着我们的目光而回。琳琅满目的年货里,我们最喜欢的无外乎吃了。母亲置办好年货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抖落身上的风雪,刚一进屋,在一片欢呼声中,每个人都口中生津,眼里火热,众星拱月般把母亲围在了中间。晚上做饭时,母亲在一片热气氤氲中忙来忙去,身影被投射在土墙上,随着灯光摇曳不定。我们在旁一边假装着做作业,一边急着想把目光穿透锅盖上的热气,想把锅盖下面的每一个谜底都揭开。而母亲,总是早已识破了我们的小心思,一边笑,一边却不忍戳破我们的面具。

③年夜饭上桌了,我们再度感叹母亲真是一个神奇的导演——豆角、猪肉、白菜、丸子、鸡蛋、羊排、鱼、香菜等,它们在母亲眼中不分主角配角,生旦净末丑,统统都上台,母亲把它们安置在一起,总能让它们活色生香,上演了一出别样的饭桌上的春晚。

④有时候,谁家的餐桌上遗漏了一道鱼,或是一盘肉,抑或一碗羹汤……千万别担心,串食在等着我们哩。那时的邻居们就是热情,有的甚至提前打好招呼——我家鱼买得多了,你家今年就别做鱼了。张家牛肉买得过剩了,李家就在年夜饭的节目单上撤了牛肉,因为张家保管会准时地送过来。没有硬性规定,只是存在于乡邻们内心的最柔软处——记忆里的乡村,有很多东西,不经约定,自在人心。

其实,将新年充实得如此饱满肥硕的,又何止于简单的吃喝呢?

⑥要压岁钱的时候,老家里讲究晚辈双膝着地,面对长辈咚咚咚磕几个响头,在年初中磕出个吉祥和祝福。我们大多数人都讨厌繁文缛节,觉得太隆重反而显得见外。但这样的隆重,繁杂一点又何妨?若是简单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未免太过寒碜直白。拜年拜年,不拜如何成年?

⑦以前,外出打工者在未知具体归期时,用一纸家书告知会在某个日子左右回家。于是,家的团圆,便是在两地的互相盼望中展开行程。不知道儿女何时出发,亦不知经过了多少站,更不知道具体几时几分到家。于是,赶年的人在急躁中望眼欲穿,盼归的家人在急躁中急切等候。虽是急躁,但却是温暖。细细思忖,年在翘首以盼中,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企盼、重逢、归属、投怀等温暖的字眼时,路程漫漫,归途迢迢,那又如何?而现在呢,科技早已给我们规划好行程,始发时间到站时间一目了然,一切都早已有安排。所有的时间都变得飞快,但却又有很多的东西在不断的丢失。

⑧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春节到来的时候,恭喜发财被红包所代替,给逝去的亲人烧一刀火纸,被扫一下二维码寄托哀思而代替,亲手操刀的年夜饭完全被美团、百度糯米所代替。更害怕,以前年是不厚此薄彼的,公平的在男女老少的头顶上绽放出一顶又一顶烟花,而后来,却变成头顶一团又一团的苍凉。

我们并不想否认现代科技带来的文明给予人的便捷和享受,但却总觉得年相比较于以前,味道淡了,温度冷了,形体瘦了。

⑩以前,冬天是瘦的,年却是肥的。现在,冬天越来越肥,年却瘦了。冬天与城市的灯红酒绿结了盟,而年却与冬天撕毁了几千年的契约。我多想穿梭到以前,若是有幸能生得一双回春妙手,为年把一把脉,触手温热,脉搏强劲。而现在呢,我们把手伸出去,摸到的却是瘦骨嶙峋般的年的臂膀,脉息微弱,触手薄凉。

(有删改)

1.悦读坊近期开展了“经典散文阅读周”活动,同学们对散文的阅读策略进行了讨论与总结。
(1)【扣“文眼”梳内容】
文章围绕“年的肥瘦”展开,其中围绕“年肥”回忆了诸多内容,请将空格补充完整。

(2)【抓“句子”明结构】
读懂散文结构,我们要关注文中独立成段的句子,它们常常在结构和内容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请选择其中一个划线段落,说说它的作用。
(3)【品“细节”探情感】
A.刚一进屋,在一片欢呼声中,每个人都口中生津,眼里火热,众星拱月般把母亲围在了中间。(从重音的角度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
B.我们把手伸出去,摸到的却是瘦骨嶙峋般的年的臂膀,脉息微弱,触手薄凉。(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同学们将所读的文章进行精选,编成一本《悦读·经典散文》,分成以下几个栏目。你认为《年瘦》一文放在哪个栏目最适合?请简述理由。
(1)风俗画卷   (2)尘世小暖   (3)人生感怀   (4)生活雅趣
2023-12-02更新 | 4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