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0 题号:5715781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雕作品:水墨船家

【材料一】

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收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给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人民日报》

【材料二】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阅读》

【材料三】

20151月,M.Y.L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个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中西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C.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许多正能量。
D.从刘政的“叶雕世界”到贝式建筑,再到木艺作品,我们看到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可贵。
2.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
叶雕艺术,变的是叶片颜色,不变的是______;贝式建筑,变的是建筑风格,不变的是______;木艺作品,变的是创作方式,不变的是______
2017·辽宁沈阳·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6]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学校“舌尖上的美食”评比活动正如火如荼,小慈和小姚搜索到三则有关“梁弄大糕”的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申遗卡片

美食名梁弄大糕
别号藏在山沟里的皇帝玉玺
所在地余姚梁弄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梁弄境内多森林、湖泊,物产丰富。
遗产类别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概述梁弄大糕,当地人也称叫方糕”“软糕,以其用料讲究、外形美观、香甜柔糯、百尝不厌,赢得了四方口碑。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曾到梁弄采风用餐时,看到制作方正精美的艳红大糕,感叹道:真没有想到,梁弄山区小地方,竟然藏着皇帝老子的‘方正玉玺’!
梁弄大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传统上,大糕只在农历三月至五月才生产。平时颜色是白色的,当地人作为早餐或点心。端午节时,做成喜庆的红色。大糕还作为结婚双方馈赠亲友的佳品。
小小梁弄大糕,融合了千年古镇浓厚的饮食文化、端午文化、婚俗文化。

【材料二】


1.筛粉。用筛子把拌好的米粉筛到框里。

2.雕空。把大糕框里的粉刮平,雕空。

3.加馅。在十六个格子内,填入豆馅,摇匀。

4.盖粉。用筛子轻洒盖面粉,再用工具刮平。

5.加印。在印板模子里抹一层红粉,再用小锤子敲印在大糕上,使红粉完全落下。

6.切糕。用利刀把大糕割开。

7.上蒸。脱框,把大糕放入三脚架上蒸,蒸上十五分钟,出笼。

8.加青箬。把整盘大糕用翻布翻转,放熟青箬垫底,再掀开翻布,就做好了。

【材料三】梁弄大糕口感甚佳,源于用料的讲究和颇为复杂的工艺,制作梁弄大糕需要十多道工序。首先要选当地产上等赤豆、豇豆蒸熟,放适量糖,手工捣浆做成豆沙馅子,再把一定比例粳米、糯米浸水后碾成细粉,经放模、筛粉挖孔、放馅上粉、抹平等复杂环节蒸制而成。做糕需要专门木制模具,由于干粉极其松软,这是一个技术活,用力稍重或稍轻,干粉形状就变形了,没有一年半载的功力还真不行。接着用木刻印花板印上福禄寿禧”“自力更生”“春夏秋冬等红色字样,再用刀割开,把模具拆开拿掉,放入蒸笼内蒸熟。熟透后的大糕一块块翻出,放在青箬上(青箬即是煮过的青竹叶)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吃时,食客用青竹叶托着热气腾腾莹白软糯的大糕,边吹着热气边吃;如果凉了则口感软滑爽嫩,口味也很不错。


【美食由来】
1.梁弄大糕为什么被称为“藏在山沟里的皇帝玉玺”?请结合相关材料加以回答。
【美食制作】
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班级在评选“舌尖上的美食”时收到的两篇短文,你觉得哪一篇更适合推荐给游客,为什么?请结合相关材料加以回答。
【美食传人】
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梁弄镇只有谢大妈夫妻一户在做大糕,九十年代中期余姚电视台记者偶尔闻之,对这种濒于失传的非物质工艺做了专题采访,拍摄了谢大妈做大糕的整个过程。元旦伊始,小慈和小姚去采访谢大妈,设计了这样一份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2021.1.1梁弄镇大糕店
采访对象谢大妈
采访目的a.
采访方式深度采访,照片拍摄
采访器材相机、纸、笔
采访问题b.

(1)上面是小慈和小姚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为采访目的填上恰当的内容。
采访目的:
(2)请你根据上面的相关信息,就采访目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2023-02-10更新 | 1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1世纪以来,叫卖声是城市声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渐成共识。各地越来越多的叫卖声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收录了300多种来自老北京胡同的声音;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沉浸式展陈,将日夜晨昏、四季流转间不同时段的姑苏叫卖声带到参观者耳旁;广州声音博物馆尝试开发声音遗产保护与教育新模式。另外,得益于数字化保护和全媒体传播,现实生活中消失的叫卖声还在社交媒体、短视频中得以重现。有的吆喝声还被申请为声音商标,以数字音频的载体模式,广泛运用于文旅文创产品的研发。

叫卖声,见证着文明迭代、城乡变迁,书写和记述了中华民族朴素、积极、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哲学。善用巧用创新型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视角、融媒体平台及虚拟视听技术,才能让叫卖声所代表的声音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与国家文化安全紧密相关,全面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守护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

既要保护物质性的文物、建筑以及完整景观,还要传承非物质的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社区活动等传统生活方式。为恢复古城风貌,河北正定统筹考虑古城范围与周边区域,使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为不伤害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景观,杭州转移开发重心,在钱塘江两侧建起新城,实现梁思成先生当年提出的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相映生辉的主张正是这些全方位的努力,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清楚认识长城现存的真实状态,才能够保存长城遗产的真实感染力。今天的长城已不再具有修建之初的军事防御功能,为什么人们依然热爱它?它真实又沧桑壮美的物质存在,唤起了人们与过往的联系,这即是长城的存在意义。

长城保护工程逐步走向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新道路。近些年,北京箭扣长城、河北喜峰口长城保护工程和北京长城抢险工程抢救了一批濒危塌毁的明代砖石长城点段。这些工程改变了维修的方式,以排除险情、最小扰动为原则,特别是将研究性工作渗入保护工程全周期,探索了适合不同环境、不同材质、不同病害的长城排险工程方法。其中,考古清理工作前期介入、全过程数字化跟踪纠正过度干扰、保护环境和珍稀物种、传统材料与加固材料的检测试验、随形就势等方面的经验,得到逐步推广。

长城保护工作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法,经常维护而不是过多干预,更妥善和精心保留这些真实的历史信息。从遗产真实性保存角度出发,只要没有险情,大部分长城段落可以不扰动。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责无旁贷。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应当在守正创新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全面展示党的百年奋斗和伟大精神,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用心用情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许多革命旧址通过实施活化利用提升工程,使珍存的旧址会说话、陈列的文物会发声,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京、苏州、广州等地重视城市声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B.“福州三坊七巷引人民间手工艺,推动老字号回归”可以作为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事例。
C.从遗产“真实性”保存角度出发,遵循最小扰动的原则,大部分长城段落可以不扰动。
D.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2.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与时俱进地保护文化遗产。
2023-07-31更新 | 4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小明同学发现最近大街小巷飘浮着大量飞絮,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请你阅读他搜集的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飞絮是杨树和柳树等植物种子成熟炸裂的自然现象。

杨树、柳树分雄株和雌株。雄株不飞絮。雄株的杨树在早春就开花,花序大多呈褐色或深红色,很像毛毛虫,开完就掉落,不转化成絮。雄株的柳树情况与杨树类似。漫天的飞絮,都来自雌株。春天,正是雌株繁衍后代的好时机,它们生长出的花序上有很多小球,小球长大变圆后胀破,露出棉絮状的“絮”。这些“絮”都是种子,借助风力及昆虫,被传播出去,完成繁衍。

每年春天的“繁育盛宴”,一棵雌树能产生一公斤的飞絮,临街数以百万计的雌树群几乎同时飞絮,虽然无毒,但也让整座城市“疯狂”。

飞絮的飘散首先威胁的是人们的健康,尤其是敏感体质人群。飞絮接触人的皮肤,可能会造成皮肤过敏,瘙痒,眼睛红肿;若不幸进入呼吸道,可能引发咳嗽和呼吸道水肿,更严重者可能会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飞絮还可携带病菌,产生交叉性传染。其次,威胁公共安全。飞絮含有大量油脂,体轻易燃,影响范围大,10平方米的飞絮遇到明火能在2秒内烧完。此外,飞絮还会遮挡行人、车辆出行视线,影响交通安全;堵塞汽车水箱散热片,导致汽车熄火引发交通事故等。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材料二   

据悉,河南省的飞絮主要源于杨树。杨絮爆发,原因是雌株数量太多,几乎占到了所栽植杨树的90%以上。

作为全省的主力树种,杨树在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长”目标中担当“主角”。根据2018年全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杨树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7.91%、森林蓄积量的30.31%、林木总生长量的45.58%。

杨树是速生的高大乔木用材及农田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成林成材快,生态功能好,固碳能力强,对于改善平原地区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杨树和柳树均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生态功能。研究表明,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胸径20厘米的柳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三   

全国范围来看,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于3月底就已经开始飘絮,进入4月以后,北京、天津、山东半岛、河北中部、山西南部等地将自南向北陆续出现飞絮,4月中下旬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等地才会开始飘絮。

空气中密集的飞絮带给不少人困扰,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近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在对杨柳飞絮进行系统和精准的治理。例如,山东德州将杨树进行雌雄鉴别,并对部分雌株注射飞絮抑制剂;山西太原采取树冠喷淋的方法,在杨柳飞絮高发期,早上9点开始进行喷淋喷到11点,下午是从2点喷到4点,对于比较严重的地段,采取树干注射抑花药剂来进行处理,另外还通过选择栽植无性系或雄性品种来控制飞絮。

既然杨柳飞絮既扰民,又要投入财力物力治理,那为什么不能砍了换成其他树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杨树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树种,生长得特别快,两三年便能起到防护作用。柳树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却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风景。如果大量伐除,会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和绿地景观的下降,造成更严重的生态损失。尽管目前杨柳飞絮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但还是有多种有效手段来逐步改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所长提出:第一个就是选育,选育雄的良种栽培,少栽雌的良种;第二项就是淘汰衰败的树苗,进行更新换代;第三条技术就是培育新的少毛和无毛的杨树品种,用上遗传改良的少毛和无毛的杨树品种,可能还得五到十年。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春日里,大街小巷中的飞絮是杨树和柳树等雌株植物种子为完成繁衍,成熟炸裂后,借助风力传播出去的。
B.河南省90%以上的飞絮主要是杨树引起的,柳树所引起的飞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C.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杨柳树在释氧固碳方面的生态功能。
D.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可推断,杨柳树在早上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有飞絮现象,只需在该时间段注意防护即可。
E.材料一中加点的“几乎”和材料二中加点的“研究表明”均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提到了飞絮,但选用的材料不同,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你所在的值日小组负责清扫的校园卫生区恰好是飞絮积聚的角落,小组成员小飞抱怨清扫不方便,提议用燃烧的方式进行清理。他的提议是否合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原因。
2024-04-21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