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6 题号:5722010
【2017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2.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2017·湖北随州·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5]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

秋词(其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①深红:红叶。②浅黄:枯叶。③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古代文人骨子里便有一种“悲秋”情怀,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歌不胜枚举。
小逸:但唯独刘禹锡特立独行,别出心裁地写下了甲诗。此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______,这在古典诗词中是不常见的。尤其是对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虽然因支持变法而遭受打压,但仍然具有______的精神。
小文:乙诗和甲诗一样,也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在乙诗中,诗人通过描绘“______”的清冷,点明深秋时节使人心境澄明、神清气爽,而不像那繁华浓艳的“______”,教人轻浮,让人轻狂。
小逸:“嗾人狂”这三个字,背后蕴藏了智慧——“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只有保持虚静之心,不狂躁,才能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或许就是深藏在霜降背后的季节哲理。
2024-01-22更新 | 26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认识贬谪文化的代表人物

A.韩愈:因京畿大旱,上奏要求停征赋税被贬连州,后调回京。又因谏皇帝迎佛骨进京被贬潮州。

B.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后又被贬连州。

C.苏轼:新旧两党围绕王安石变法展开激烈讨论,苏轼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狱,贬黄州。第二次被贬惠州,第三次被贬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D.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太守。

1.贬谪类型(请从以上ABCD中选择,只填序号):
①志大才高,因小人谗毁而被贬,代表文人有:屈原、贾谊;
②革除弊政,因斗争失败而被贬,代表文人有:(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③直言强谏,因触怒龙颜而被贬,代表文人有:(3)_________________
④党争激烈,因政敌打击而被贬,代表文人有:(4)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写作背景思考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为什么以“不系之舟”比喻自己?
2021-06-05更新 | 74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从军行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注释】①喧喧:喧闹,形容人多、嘈杂。②笳:胡筋,一种管状吹奏乐器。③名王:指匈奴首领。
1.【甲】【乙】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表现了战争的激烈,且描写角度相同。请简要分析。
2.【甲】【乙】同为边塞诗,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2023-12-11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