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0 题号:6034528

有一种嫉妒叫仰望

顾晓蕊

①那天的同学会上,苏小凡最后一个到场。她衣着光鲜,略施粉黛,举止谈吐间散发出优雅自信的气质,引得现场的同学们一片惊叹。连我这位昔日的舍友都感到意外,这是当年那个略显土气的羞涩女孩吗?我的思绪回到多年前。

②在班上,小凡是最勤奋的学生,她的日历上写着励志短语,每天换一句。晚上我们睡下后,她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早上醒来时,她已在宿舍走廊上诵读英语了。也因此,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她都遥遥领先。

③后来,分了文理班,宿舍里新来了两个女生。她们人长得俊俏,打扮得如花似玉。起初,她们半开玩笑地抗议说,小凡,你干吗这么用功啊?让我们觉得很有压力。小凡的脸红了,抱歉地朝她们笑笑。渐渐地,她们的话语变得刻薄起来,心里仿佛有一只叫“嫉妒”的小兽在跳跃,冷冷的话如无形的箭一般刺向她。

④可她从不辩解,继续做自己的事,失望之余,她们搞起了恶作剧。下了晚自习,回到寝室,她打开手电筒,没亮,仔细一看,少了一节电池。刚打回一瓶开水,转个身,里面的水被人给倒空了。她们一脸得意,捂着嘴哧哧地笑。小凡低头皱眉,轻咬着嘴唇,一言不发。

⑤这些恰好被我看在眼里。或许是我的心里也住着一只小兽,或许是怕受到她们的排挤,性情懦弱的我选择了缄默。我甚至将这一切归咎于她的争强好胜,也就有意地疏远了她。

⑥半年后的一天,小凡接到一个电话,匆匆离开了学校。过了一个多月,她回到宿舍,看上去消瘦憔悴了许多。随后的摸底考试,她的成绩并不理想,在别人放肆的嘲笑声中,她扭身跑开了。小凡站在一棵树下,单薄的肩膀轻轻地耸动着。一阵风吹过,片片花瓣如雨般簌簌落下。我想上前安慰她几句,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悄悄地转身离开。

⑦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不仅没有责备小凡,还对她提出表扬,大家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她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成了风雨中飘摇的小舟。体弱多病的母亲坚持打工供她读书,她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医生。前段时间,是妈妈的病又犯了,她在医院陪护。

⑧老师说,小凡很用心也很努力,这次没考好不要紧,我相信她很快会赶上来的。说完,老师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冲她点点头。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一阵掌声,我有些惭愧地扭头望去,只见她眼中泪光闪动。

⑨她的成绩果然很快升上来了,那年高考,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医学院。再后来,从同学那里陆续听到她的一些消息,她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上海的一所大医院工作,并把母亲接过去同住。日子如流水般缓缓淌过,岁月静好,安之若素。这次同学会,她请了假,专程坐飞机赶了回来。

⑩我正兀自想着,小凡不知何时走了过来。随意聊了一会儿后,我有些期期艾艾地说,你知道吗?那时你学习成绩那么好,让我们都很嫉妒。她说,我知道啊。我忽然一怔,原来,她心里如冰雪般透彻。

⑪沉默了片刻,我忍不住小声问她,你有没有责怨过我们?

⑫她摇了摇头说,妈妈告诉我,当你比别人强一些时,会遇到嘲讽和冷落,这时候不要被嫉妒的目光绊倒,只管向前奔跑。如果有一天,你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他们对你只有仰望。到那时你会发现,嘲讽也是一种激励。

⑬说罢,她轻轻地挽着我的手,一如当年。我浑身微微一震,心中多年的愧疚终于释然。

⑭这时,听到有人喊,快来合影了!同学们纷纷聚拢过来,她被众星拱月般簇拥在中间,一脸的笑,眼中满是灼灼光华。她是蚌,将一粒折磨心灵的沙子,磨成闪亮的珍珠。而我差一点,与这份美好擦肩而过。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7期)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她是蚌,将一粒折磨心灵的沙子,磨成闪亮的珍珠”的理解。
2.寝室的室友们嫉妒小凡,她们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3.为什么当“教室里骤然问响起一阵掌声”时,“我”却有些惭愧?
4.文中的苏小凡,除了面对苦难时的坚忍不拔的品质,还有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5.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6.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们一脸得意,捂着嘴哧哧地笑。小凡低头皱眉,轻咬着嘴唇,一言不发。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时候,你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李尚龙

①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它的发生会让你感叹时光流逝,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长大了。我的朋友小虎是个动作演员,年轻时从来不怕做任何动作,导演让他从什么地方跳,他总会照做,为此还不小心摔骨折过,半个月没能下床。他的大胆在影视围也是出了名的。直到有一天,导演让他从一个烂尾楼的二层往下疏,他站在窗户上迟迟不动。导演诧异地把他叫到一旁问怎么回事,他说:我不敢跳了。导演问为什么,他一下子哭了。后来他告诉我,他当时站在窗户上往下看,突然就不敢跳了。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青春结束了。

②年轻时,我们无所畏惧,放肆大胆,觉得拥有青春就拥有一切。后来,我们发现,一切悲欢离合只存在于我们的主观情绪里。当得到的信息开始增多时,我们逐渐学会了计算得失、衡量利弊,学会了用数字代替情感。也就是那一刻,我们知道自己长大了。

③老实说,虽然我现在是30多岁的年纪,但我还保留着一点儿孩子气。有时候一个人走在街头,看见马路牙子,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伸开双臂练习一下平衡感。但大多数时间,我必须承认自己找不回年少的纯真了。很多事情我会先衡量值不值得做,我再也不会回到那个无所畏惧的状态了。现在的我,跳起来的时候都会想一想:这样做,会不会踩到别人的脚?会不会弄伤自己?别人看到会怎么想?

④我理解的长大就是从学会计算得失开始的。我们都喜欢《小王子》,因为小王子永远是少年。但是,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小王子生活在童话故事里。比起《小王子》,我更推荐大家读一读冯·法兰兹的《永恒少年》。冯·法兰兹博士是杰出的心理学家,她在《永恒少年》中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视角。她告诉我们,小王子一直存在很严重的亲密关系危机,比如,他无法跟玫瑰花说我爱你,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他之所以否定作家画的羊,不过是这些羊画得太具体了,不符合他心中完美的羊的形象。

⑤其实小王子就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本人,也是永恒少年的人格化身,他们都遭遇到了永恒少年的危机,也就是个人成长的危机。一个人如果不成长,也就没了下文。所以,永恒少年并不全然是好事。怎么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荣格给了一个答案,非常经典。他说:去工作,去受苦,去把双脚踩在地麺上。不要害怕长大,而要实实在在地去做事情。如果哪吒没有闹海屠龙。反抗父权,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哪吒;如果悉达多没有走出家门去经历磨难,他永远只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富贵公子,成不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⑥青春时,燦爛的少年感炫彩夺目,长大后我们可以在内心保留这种绚丽的底色,但要学着用成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要遵守一些成人世界的规则。

⑦勿忘初心,不等于一成不变,而是你要努力去探索、去改受、去成长,同时相信那些底色的美好,比如善良、温暖、美丽……长大意味着承担和改变,也意味着独立。这个过程中,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我们每一个人都孤零零地来,孤零零地走,没有谁能陪谁走完全程。与此同时,成长很多时候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你要跟社会联结,跟世界碰撞,从老师、朋友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但他们终归只是你的支持。

⑧成长这件事,要靠自己完成。

1.读第①段划线句子“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青春结束了”,我的朋友小虎青春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结合第②③段内容,概括“年轻时”和“长大了”各有什么特征。
3.读第⑤段划线句子,作者为什么说“永恒少年并不全然是好事”?以小王子为例概括原因。
4.第⑧段“成长这件事,要靠自己完成”,结合⑤⑥⑦段内容,说说怎样完成“成长这件事”。
2023-11-09更新 | 18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父亲的“城池”》,完成下面各题。

①我大学毕业留在了三十里外的省城,其他弟弟几个则继承了母亲经商的天分,在县城营生,都已经与种地不相干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尽孝,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被各家抢着邀请,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但父亲一直拒绝我们的供奉,仿佛我们拿给他的吃穿用品,是偷来的抢来的。此外,他也不愿意和我们多交流。濉河中的卵石被父亲一块块地挖出,堆砌在河滩地的四周,圈起了一座“城池”。

②日晒雨淋,寒暑易节,他始终把自己圈在里面,像绣花一样走针引线。几乎到他去世,父亲都在努力表明他是在靠他的土地生活。不仅如此,父亲还想努力表明他在种地养活着我们。地里的油菜碾成了菜油,玉米长成了棒子。他满城奔走,挨门挨户给我们送来他的“劳动成果”,放下东西后擦把汗,便转身扬长而去。

③和父亲一样的还有大哥。我家祖辈在山里务农,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搬进了城。搬家时,大哥留在了山上,不想进城。他的想法与父亲一样:城里有什么好,城里有地种?大哥偶尔探望父亲,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当然,说的都是扬穗拔节,春种秋收的事。

④但父亲的脊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三年前的春夏之交,大哥骑着摩托车去乡里买化肥,因之前抢收麦子劳累过度,昏沉之中连人带车栽下了悬崖。大哥去世之后,父亲花白的头发变成雪白……他更长时间地把自己圈在“城池”里加倍劳作,固守着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⑤时间长了我们都很担心。初秋的一天,天气炎热,我们放下手里的事,约好一起到“城池”看父亲。但当我们靠近“城池”时,他竟像发现了异族的入侵,朝我们暴怒地吼道:“滚得远远的!”我们全都停步侍立。随后我们第一次真切地观察到了父亲在“城池”中形单影只躬耕劳作的情形,我的心中涌起丝丝寒意。父亲的“城池”近在眼前,作为子女,我们却都从未走进去过,我的心中寒意更浓了。父亲依然自顾自地在“城池”中劳作,而站立在“城地”之外的我们却相视默然。我,不寒而栗

⑥不多久,父亲便病倒了。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所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

⑦一年过去了。昨夜幽梦,父亲飘忽在他的“城池”里,汗流浃背地将堆砌的卵石一块块地移除,举止笨拙,但往来不绝……我们蹑步而前,他竟然对大家灿灿地笑了……


【注】①濉(suī)河,发源于安徽,流入江苏。②不寒而栗,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1.文章题目中“城池”一词既指_______,又指_________
2.赏析第②小节中加点的词语。
3.细读第⑤段,分析“我”“不寒而栗”的原因。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季羡林的《幽径悲剧》)
本文中第⑦小节的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的划线句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写的各自的用心。
2018-06-27更新 | 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鸡毛掸子

汪涵

有一次,我突然厌倦了开车,便立在夜晚街头,静静回想我忙碌的一天,思考自己如此繁忙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知道,我的父母现在都为我骄傲,而我最快乐的时光是他们赐给我的。直到现在,童年生活仍是我灵感的源泉,走得再远,那段日子我也不曾放下。

记得那时,我的内心始终对父亲是有点躲闪的,我更喜欢母亲,我喜欢母亲在家里忙碌的样子。她总是安详地收起我桌子上凌乱的印章,还有到处乱摆的作业本和课外书,她用鸡毛掸子轻轻拂去桌子上的灰尘,动作优雅沉静。我好几次发誓要是将来学会油画的话,肯定将母亲这劳动的样子画下来,要用明黄的色调,再给我的母亲谱上一首钢琴曲。

但父亲却非如此,对我来说,他像竖立的一道墙,很多时候有点生硬。每次父亲回来,假如看到我的桌子没有收拾整齐,他就会大喝一声:“建刚,你看你的桌子咯,自己去搞整齐。”然后他会拿起鸡毛掸子吓唬我一下,那个鸡毛掸子在他手里好像立马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它不再温顺,而是变得面目狰狞,如同一只血脉偾张的公鸡。然而他还真是舍不得打我,他还是会把鸡毛掸子放回它应该在的地方。放下了那个鸡毛掸子,也不多看我一眼,就回到厨房,用菜刀乒乒乓乓地剁肉馅。

幼小的我并不了解,那时候父亲的压力有多大,他要努力负担三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当中最小的就是我。我并不明白这些事情和我有多大关系,我只关心自己今天是否玩开心了,是否在做完作业之后还有空来刻图章玩。我有时候会很恨那个鸡毛掸子,它模样温顺、颜色艳丽,它怎么可以成为打人的工具呢?

想起父亲,我好几次把那个鸡毛掸子拿起来,狠狠地盯着它,就好像它是邪恶的化身,想一把把它撅成两段,但即使撅成两段又能怎样呢?父亲或许还可以找到新的吓唬我的工具,扫帚啊,或者是拖把啊,它们会变得比鸡毛掸子更为可恨。

父亲是个建筑师,本来我对这个职业没有多少印象,除了他严厉的眼神,他到底每天做些什么,有多操心好像都与我无关,他就是个沉默而严厉的父亲。

一天下午,学校工地边的砖头突然没有了,我和小伙伴们四处乱找,百无聊赖,我看见不远处有一座楼房正在施工,我就对小朋友喊:“那里肯定有,我们一起跑过去咯。”

没有想到,工地边上有一群工人正在干活,他们嘿嘿地喊着号子,拖着沉重的板车,到处都是灰尘。我有些后悔来了个人这么多的地方,还有几个人正站在那里看图纸,一边对着楼房指点,一顶黄色的安全帽突然摘了下来,那个人喊了一声:“小朋友都跑过来干么子?”我看见了,那竟然是我的父亲。

我呆在那里,突然觉得很不安。这座楼房相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刹那间时间有点凝固了,我担心地想,父亲可能会厉声呵斥我回去,哪想到,他微微笑了笑,说:“那是我的仔嘞。”

那几个人也纷纷抬起头来,也摘下了安全帽。他们围了过来,说:“老汪,想不到你还有长得这么乖的仔。”父亲笑得更加得意了,说:“要下雨了,你得早点回去找你娘。”

我怀着万般幸的心理,带着小朋友们赶紧撤退。我很庆幸这次和父亲的意外遭遇,他竟然很温和。走了大约一百米远,父亲突然又喊了起来,要我慢点,然后他匆匆跑过来,塞给我一个塑料袋,说:“这是我同事自己钓的鱼,要你妈妈今天莫买鱼哒。”那条鱼沉甸甸地拎在我的手里,我一路小跑,不敢回头,心里突突乱跳,我不知道,我的背后是父亲什么样的目光。

那时候我们住的是平房,有的人家会在门外放几个腌菜坛子,做榨菜、辣椒、萝卜之类。有一次,我们几个小朋友打赌,说能不能在这腌菜坛子里放个鞭炮,也许坛子就会像鱼雷一样炸开。果真有一个胆大的,把一个鞭炮点燃了扔进去,我们马上四散而逃,背后传来“嘭”的一声闷响。

因为我的过往劣迹斑斑,父亲本能地把总账算到我的头上。他拿起鸡毛掸子,让我背过身去,一直打到气喘吁,问是不是我点的,我说不是。他又打,一直打到我的头上来,直到鸡毛掸子变成了竹棍,鸡毛掉得满地都是。母亲吓得靠着门,一直在喊:“莫打,莫打,莫让建刚明天上不得课。”

夜里,我在浑身火烧般的疼痛中睡着了,迷迷糊糊到黎明。被人摇醒了,睁开眼睛一看,父亲居然就坐在我的床边,那晚他可能根本没有睡着。他摸了下我的头,问:“真的不是你?”我无力地点了下头,他就叹了口气,坐在我的桌子边上说:“人家都说看见你最后跑开。其实,我晚上想了好久,也许真不是你点的。”父亲说完沉默了好久,我也没有什么想说的。他默默收拾起我的书包来,对着窗外的夜空看了好久,说:“今天干脆早点去学校,爸爸和你一起走。”

我们后来顶着清晨的薄雾,一路走向学校。父亲走得像个移动的雕塑,他不知道该和我说什么,更不要说道歉了。在学校的门口,我头也不回地和他说了声再见,然后自己就进去了。当然,我知道他并没有马上走,他一定还站在那里,或许一直看我走进二楼的教室。

这就是我的父亲,他总有这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一回学校搞活动,要求我们穿白衣、蓝裤、白球鞋,我穿戴整齐,刚走到门口,就被父亲叫住。我思量:自己又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洗脸水又没有倒?父亲说:“别老顾着前面穿整齐,后面也得拉平。”于是,走到我身后拉平了衣服,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表现。”我回头看着父亲,眼里满了泪水。

父亲因为近视,没有看到我眼里连挨打时都没有过的泪水,而我却透过父亲两鬓看到过去不曾看到的白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的训斥和责罚都已经不再那么可怕。而那根被打坏的鸡毛掸子,又被我母亲拿到杂货店里让人给嵌上了新的鸡毛。

这就是我的鸡毛掸子的故事,我一直希望我能讲得更好一点,但对于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叙述总是如此力不从心。

(选自汪涵《有味》,有删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气喘(      )   (      )
2.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欣赏下面句子。
那个鸡毛掸子在他手里好像立马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它不再温顺,而是变得面目狰狞,如同一只血脉偾张的公鸡。
3.“鸡毛掸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手里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
4.早前在接受采访时,汪涵曾回忆,父子之间的关系在上学时,因为一个细节而发生变化。你知道是哪个细节吗?这个细节让文中的“我”有了怎样的感受?
5.在文中,作者以“鸡毛掸子”为载体,回顾了成长历程中父子间的诸多片段。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来分析父亲的形象。
2018-10-16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