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6 题号:6067054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⑤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⑥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
(1)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2)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2.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请做简要解释。
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第⑥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17-18八年级上·安徽滁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威海的雪

周新堂

①冬天里的威海,雪是常客。

②时令一过了立冬,说不上哪一天,也无须跟谁打招呼,漫天大雪便会不期而至,就在你一愣神的当儿,大地已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红色的房顶染得银白,绿色的树木也换了素装……有时你在晚上睡觉前,还看到星星月亮,熟料早晨起床站到窗前一看,呀,什么时候又下了雪呢?!

③威海的雪是有温度的,尤其是初冬的雪,雪花大而圆满,在空中优雅地舞蹈,看上去都觉得暖洋洋的。一转眼,大地便盖上了一床软软的绒花被子,你忍不住拿手一握,便握成了一个漂亮的雪团;手握雪团走不上几步,雪团便化成了水从指间溜走了。碰巧你走在街上,雪花会飘落到你脸上来,你会感到有一股湿湿的暖,暖到瞬间就化成水珠淌下来。雪水淌过的感觉,就像谁的玉指在你脸上柔柔地划了一下,于是还仰着脸,希望有更多的雪花落到脸上来。谁知雪花却偏不向你脸上落,都落到了身边的树上。雪扑高山霜打洼。和人相比,街道两边的大树无疑就是“高山”了。威海街上的树,多是法国梧桐和松,松又分黑松和片松。到了冬天,法国梧桐早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树冠在空中发愣,自然也接不下几片雪花,只有松还在用它那生机盎然的深绿和繁茂的枝条,承接着一片又一片洁白无瑕的天上来客。黑松的枝干粗壮挺拔,娇弱的雪花在这里就像一个小女孩被宠她的父亲高高地擎在头顶;而片松的树冠繁茂,枝条纤细,雪花在这里又变成了一个淘气的小男孩,顽皮地攀着母亲的腰肢肩臂打坠溜。片松是有情的,枝杈压弯了也不抖落雪花;雪花是有意的,倾斜成了直角也舍不得离开片松。于是,你就会看到一棵棵雪松,一片片翠绿,紧拥着一坨坨抱成了团的茭白,在微风中轻轻柔柔地上下颤动,让人禁不住怀疑自己是否置身在一个水晶的世界。直到一伙打雪仗的孩子,把一个雪团扔过你身边,你才会蓦然回到现实里来。

④当然,初冬的雪是很容易化掉的,三两个冬日暖阳,房上、街上,厚厚的积雪便消失得无踪无影,好看的雪松也变回了深绿。就在你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惆怅的时候,时令的脚步已迈进了隆冬。因为有海,隆冬下的威海也不是特别的寒冷,但从高空翩翩舞来的雪花,却是夹带了许多的寒意。这时的雪花落到脸上、手上,那是彻骨的寒冷,而且还不会立即化掉,必定是慢腾腾地化成一个小水珠,然后小水珠还没来得及流淌,就已经凝成一个坚硬的小冰粒了。你若是还有心去片松的矮枝上抓一把积雪,则完全没有了那种湿湿的暖,擎在手心里的雪变得像沙子,任你怎么用力也握不成一个好看的雪团了。

⑤威海的海自古都是冻不住的,堆了积雪也冻不住。有大块的雪球,飘飘悠悠晃到大海中间,远远望去,像极了一只只静卧在海面上的海鸥。而海边的公园里,时不时就有一对身着火红情侣装的恋人,一边一个靠在银装素裹的雕像前合影留念。每每有从南方来的观光客见到这么大的雪便忍不住翻唱:冬季到威海来看雪……还真就有很多旅居南洋的华人华侨每到冬季,必做候鸟状飞上数千公里,跑到威海来住上那么十天半月的,看雪。他们说,一年不看上几回雪,就好像忘了四季一般失落。

⑥要问威海最寒冷的雪,那是要数立春以后的。那是一种在空中便已然凝成了颗粒的雪,是一种必是伴了朔风呼啸而来的雪。这种雪不但寒冷,而且还打得人脸生疼。好在它一般都下不长,往往是急风骤雨下一阵便偃旗息鼓了;有时看着天要放晴的样子,却冷不丁又下一阵。地面就像撒了一层米粒般被覆盖得严严实实,用脚一踩,却只是薄薄的一层,俗称狗蹄子雪。狗蹄子雪也是雪,染白了路面也染白了一辆辆小轿车顶。从过街天桥上看下去,长街就变成了一条缓缓流动的白色河流,绵绵不绝的。

⑦雪,是威海的常客。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雪还是要不时地赶来叨扰;过了二月二,还可能有雪客造访;到了清明节,雪还可能来一阵,因为威海老早就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断雪不断雪。

1.文中描写了威海的哪几种雪?他们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请分别概括。
2.为什么说“威海的雪是有温度的,尤其是初冬的雪”?
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清明断雪不断雪”一句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2017-09-29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紧紧握住那只指戳过他的手

张丽钧

①1858年8月18日夜,月辉遍洒巴黎。

②一辆出租马车,将维克多·雨果先生送到了博永区福蒂内林阴大道14号。雨果轻叩门扉,被擎着蜡烛的女仆迎进了门。哭泣的女仆告知雨果:“他已经奄奄一息。夫人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医生从昨天起就撒手不管他了……教士来过了,给他做了临终涂油礼……他过不了今夜了……”

③穿过陈设富丽的厅堂与铺着名贵红毯的走廊,雨果来到了卧房,看到了躺在桃花心木病床上的巴尔扎克。

④他眼中的巴尔扎克已然变成了这等模样——“脸呈紫色,近乎变黑,向右边耷拉,眼神呆滞。”这个被心脏病、哮喘百般折磨的病人,此时已双目失明,左腿也出现了坏疽,脓水不断地从伤口冒出。房间里弥漫着令人难以忍受的腐臭气息。

⑤【A】雨果俯到床前,掀开毯子,握住巴尔扎克的手。他发现,这只手布满了汗液。他紧捏这只手,但它对挤压没有任何反应。然而,握住它的人并没有马上放开它。

⑥就是这只布满汗液的手,曾经恶意指戳过握它的人。

⑦那时的巴尔扎克,是法国文坛一颗崭露头角的新星——这个曾在一尊拿破仑石膏像底座上写下“他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我将用笔来完成”的狂傲自负之徒,目空一切,恃才放旷。他曾捕风捉影,在大庭广众之下信口评说雨果的私生活;他曾在报纸上尖刻地批评过雨果的剧本《欧那尼》;他还曾当面指责雨果放弃法国贵族院议员的头衔是哗众取宠……这位现实主义首领对那位浪漫主义领袖所表现出的不屑一顾甚至敌意,令整个法国文坛为之咋舌。

⑧巴尔扎克对奢华有着近乎病态的迷恋——他狂热地添置贝雕床具、名贵地毯、中国瓷器等家当。除此之外,他还常常把钱花在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例如,购买黄手套——不知为什么,他特别钟情黄手套,曾经一次购买过12副黄手套;他购买手杖,金手杖、镶嵌着宝石的手杖,都是他的最爱,一时间,“巴尔扎克的手杖”竟成为了巴黎人的谈资甚至笑柄。

⑨巴尔扎克的粗鄙无礼、不可一世以及他令人妒忌的日渐飙升的名气,必然地将他推到了一场可怕围剿的中心——出版界巨头布洛兹发动法国作家们发表联合声明,群起谴责巴尔扎克。连大仲马和欧仁·苏都在联合声明上签了字。只有两位文坛巨匠保持了可贵的缄默,一位是维克多·雨果,一位乔治·桑。

⑩在雨果探视巴尔扎克两个钟头之后,巴尔扎克走了。

⑪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先生沉痛地宣读了著名的《巴尔扎克葬词》。他称巴尔扎克为“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B】他说:“德·巴尔扎克先生在最伟大的人物中名列前茅,是最优秀的人物中的佼佼者。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

⑫雨果,用善心拥抱了世界。他博大的怀抱里有苦役犯冉·阿让,有敲钟人夸西莫多,有笑面人格温普兰,有对他睥睨不敬的巴尔扎克,更有被他的法兰西同胞“大肆劫掠、纵火焚烧”的中国圆明园……

⑬雨果说过:“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的太阳,穿百载,越万里,慷慨照耀那些心中落了霜雪的人;身心暖透的时候,让我们也幸福地折射太阳的光芒吧。

(选自《文苑》,2014年第11期)

1.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2.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任选文中一处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从全文来看,第⑦—⑨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其写作意图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的理解。
2019-12-17更新 | 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你的眼泪是一条河》,完成后面小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三件事。
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请分析“我”此时流泪的原因。
3.按要求品析句子。
① 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到我的床头,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品析加点词)
② 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这句话 )
4.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17-09-29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