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杂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606993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自然——天赋资产

①田地、果园、森林、河渠等等,在它们的占有者眼里是财产——有一宗最宝贵的财产却不在他们眼里,也不属于他们,那就是由这些田地、果园、森林、河渠以及天空、云彩、旭日或夕阳组合而成的风景。

②要看见和拥有这宗最宝贵的财产,一个人必须保持孩童般的纯真,有诗人的心灵和眼光。爱默生指出:几乎没有几个成年人能够亲眼看见自然。原因很简单,只关心财产的人看不见风景。如果你有钱,你当然可以在乡村买地建别墅,甚至把远方的古树移植到自己的花园里,把每个房间塞满古董。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名利之徒,这一切归根结底不过是钱罢了,只是身价的张扬和虚荣的满足。一个以整个大自然为自己的领地的人,不会关心自己能够拥有值多少钱的房地产。

③其实,多余的物质带给人的只是负担和烦恼,自然的风景带给人的则永远是解脱和愉悦。

④爱默生说:大自然被贬,这就好像一个人看着海洋,却只能记得鱼的价格。我想到在今日中国大自然被贬的例子:看着田野,却只能记得开发房地产;看着名山,却只能记得发展旅游业;看着大川,却只能记得建水电站;看着丘陵,却只能记得挖矿;看着珍稀古树,却只能记得木雕市场。一言以蔽之,大自然被贬为了功用和金钱。

⑤其实,要说财产,大自然才是最宝贵的财产。正如爱默生所说:自然界是每个人的天赋资产。可是,大多数人宁愿自行剥夺自己的这宗资产,放弃自己的王国,所用的方法是——钻进一个角落。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多么有力的提醒。我们也许不得不每天上班,但是要记住,职场只是一个小角落,自然的疆界无比辽阔,那是你的天赋资产,是你的王国,始终在等着你去享用和巡游。一个心中装着自然的人,即使客观上不能经常亲近自然,他对生命的感悟也是更加深刻的。

⑥人的心灵与大自然是相通的,人心中最深刻的感悟反映了大自然的真理。人类最伟大的大师都首先是大自然的学生:因为他们直接师事大自然,所以有独创性;因为他们同出一个师门,所以不论具体学说有怎样的差异,基本的真理却是一致的。我们不是大师,但是仍可以也必须做大自然的学生,如此才能有自己的真实感悟,也才能与大师的感悟产生共鸣。

⑦从大自然回来,我们又过起平时的日子,但会有一种超脱的心情——就像一个自然之子暂时游历在人间,看淡一切争逐和得失。

1.阅读二至五段,说说多数人不能拥有大自然这个“天赋资产”的原因有哪两个
2.说说第四段中划线句子“大自然被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做大自然的学生,也能与大师的感悟产生共鸣?
4.纵观全文,说说置身大自然,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怎样的影响?
【知识点】 杂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生活中的减法

赵亚兴

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

③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

④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

⑤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⑥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又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1.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为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
2.结合②一③段有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生活的加法”,而“反其道而行之”是“生活的减法”。
3.文中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能品出其中做人的智慧吗?
2019-11-11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妖精为何总是得逞

聂辉华

要扬长避短而不是扬长补短

在一个创业团队中,团队领导是核心人物,应该是重点保护对象。但是在《西游记》中,唐僧这个取经团队的领导多次被妖精掠去,险些丧命。原因几乎是相同的,总是妖精调虎离山,支开孙悟空等人,然后杀个回马枪,把唐僧抓走。有趣的是,这招居然屡试不爽,好像孙悟空等人从来不长记性!

例如,《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在陷空山无底洞,取经团队遭遇老鼠精。本来孙悟空与老鼠精对打,沙僧和八戒保护唐僧。沙僧似乎过意不去,劝说八戒一起帮忙打妖精。妖精致走,一看那里孤零零地留着个唐僧,就顺手牵羊搞走了唐僧。

为什么妖精的调虎离山之计屡试不爽?原因之一,是取经团队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对西天取经这条漫长的创业之路来说,班子是搭好了,但是还缺乏有效合作。怎么才能有效合作?让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这包括两个条件:第一,团队内部要有明确的分工,分工的依据是每个人的比较优势;第二,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A就取经团队而言,唐僧的优势是根正苗红、形象俊朗,因此应该主要负责外联,兼做取经团队的“形象代言人”。孙悟空的优势是神通广大、胆大心细,因此应该主要负责保护唐僧和降妖除魔。在“保护唐僧”和“降妖除魔”这两项任务之间,前者显然应该优先。猪八戒的优势是武功不错、功利心强(这有时也是一种优点),因此应该协助悟空降妖除魔。沙僧的优势是忠厚老实,因此应该主要负责后勤工作。根据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哪怕一个人什么都做得比别人好,也不应该什么都做。假设悟空降妖和化缘的本领都比沙僧强,也不应该什么都干。第一,如果悟空什么都自己干,那要沙僧干什么?第二,如果妖精来了,悟空不可能同时干两件事情,否则,要么丢了师父,要么没饭吃。第三,降妖是门技术活,含金量高,而化缘相对容易。B如果悟空去化缘,那就相当于做了机会成本更高的事情,好比“高射炮打蚊子”是错误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一定是做自己机会成本最低的事情,这样才能得到最高收益。

分工也要有A计划和B计划

取经团队的全部人员配齐之后,如果唐僧一开始就明确每个徒弟的主要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也许自己就不用经历那么多磨难了。但团队分工不是死的,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必须有多种方案。比如一旦遇到妖精,根据分工原则之A计划,应该先让八戒上,让悟空保护唐僧。这样做,一来可以试探妖精的实力,因为一般打前锋的都是小妖,大部分情况下八戒能够对付得了;二来避免中了妖精的调虎离山之计。如果碰到大妖精,那就让八戒和沙僧保护唐僧,悟空去打大妖精。此时,就算有小妖精想调虎离山

有八戒和沙僧在,也足以应付。沙僧干什么呢?看住行李,必要时协助八成。如果八戒不敌打前锋的小妖怎么办?那就角色对调,实行B计划,让悟空去对付妖精,而八戒和沙僧保护唐僧。

那如果三个徒弟一起上,都打不过妖精怎么办?例如,在火云洞碰到红孩儿时,三昧真火谁都挡不住,包括在太上老君炉子里炼过的孙悟空。那就“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C计划。让悟空先逃,赶紧去搬救兵。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是都被抓住了,取经团队就全军覆没了。这不是说悟空不仗义,拥下同门师兄弟不管,而是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先“战略撤退”,再“收复失地”。

分类考核才能促进团队合作

如来当初派观音去招募取经团队成员时,对大家都有承诺,而且业绩越好,回报越高。例如,《西游记》第八回,观音去长实的路上遇到仍在“服刑”的沙僧,跟他承诺“功成免罪,复你本职”。

怎么衡量业绩呢?虽然《西游记》中没有明说,但我推测,主要标准就是看打死多少个妖精。例如,第二十回,老虎精被八戒打死后,悟空说:“兄弟呀,这个功劳算你的。”实际上,取经团队完成取经、送经任务之后,回到西天,如来佛祖当场论功行赏。在第一百回,如来宣赏:“孙悟空……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这再次证明,打死的妖精数才是硬指标,直接决定了几个徒弟的功果和升迁。

问题是,如来的这种考核机制其实是有问题的。问题在哪?在于它“一刀切”,对所有人都一样。“一刀切”的考核方式的好处是一视同仁、简单易行,但坏处是大家只盯着一个目标,会忽视其他目标,从而损害团队的总体利益。这个团队总体利益,应该是取经团队取得真经,这个目标高于一切。如果不论悟空、八戒还是沙僧,都只管打杀妖精,却忽视了保护唐僧,一旦导致唐僧遇害,岂非功亏一篑?这样看来,妖精的调虎离山之计屡试不爽,其实背后是有制度设计缺陷的!

好的制度设计,应该能使团队总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光激励团队成员个人。在唐僧这个创业团队中,取得真经是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应该针对团队成员的能力差异,制定分类考核指标。例如,考核孙悟空的主要指标首先是保护唐僧,其次才是打死妖怪的数量,而且妖怪的能力不同,权重也应该不同。对猪八戒,应该主要考核打死妖精的数量。对沙僧,应该是考核其对大师兄和二师兄的协作程度,然后才是后勤工作。对唐僧,应该只有一个指标,就是取得真经。

(摘自人民大学出版社《跟<西游记>学创业》)

1.下列选项中与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悟空不该去化缘,好比“高射炮打蚊子”,是错误的选择,就相当于做了机会成本更高的事情。
B.作者提出,如果来了大妖精,那就角色对调,实行B计划,让悟空去对付妖精,而八戒和沙僧保护唐僧。
C.虽然《西游记》中没有明说,但作者猜想衡量业绩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打死多少个妖精。
D.为了实现“取得真经”这个总目标,作者认为应该针对团队成员的能力差异,制定分类考核指标。
2.纵观全文,分析妖精调虎离山的计策总是屡试不爽的原因。
3.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请从文中画线句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合适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4.文章从西天取经途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入手,提出了“有分工”“定计划”“重考核”策略。请从这三方面谈谈下面的事例中,如何使唐僧化险为夷并提高他们取经的积极性?

在黄风岭,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在路上遇到一股妖风,撞上了正在巡山的黄风大王部下的前路先锋(老虎精)。八戒立功心切,追打妖精;悟空也不示弱,前往相助。结果就留下可怜的唐僧在原地等候,只能战战兢就地念《多心经》。妖精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伪装了个化身在前方等候悟空和八戒追赶,真身却跑回来,将唐僧抓进了黄风洞。

2019-06-08更新 | 1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一14题。
“乐读”与“苦读”   李继安
⑴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有两种:一曰“苦”,二曰“乐”。苦读的代表是孙敬和苏秦,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刺股。乐读的倡导者是孔子,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种方法本互为补充,不过现代人多认同后者而不愿效法前者。
⑵这种选择自有其道理,这道理用一句最流行的名言来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确会精神集中,心无杂念,所以感受深,记忆牢,联想也丰富,所谓“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在对所读之书有浓厚的兴趣时发生的。既沉醉其中,也就不以为苦,自然会多用时间,并且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然而,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幼时酷嗜小说”,后来回忆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中多淫书……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但既经选择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曰:也不尽然。一个人兴趣广泛还好说,如果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这样“偏食”的结果极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呈畸形发展。欲除此病,当多吃“五谷杂粮”,即所读的书应驳杂些。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论、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弃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⑶既然要读自己“厌恶”的书,当然不免觉得“苦”。但是如果不放弃,“苦”上一阵子,自然会有所收获。朱光潜谈及有志于做学问的人才时说:“也有些初年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久了他还可以啃出滋味来。”有了滋味也便有了兴趣的萌芽,再“啃”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可见兴趣并非凭空而来,也是可以培养的。这培养的途径就是“硬啃”,先“苦”上一阵子。
(4)然而林语堂却极不赞成“苦读”,他在《论读书》中对苏秦锥刺股的做法批判道:“读书无兴味,昏昏欲睡,始拿锥子在股上刺一下,这是愚不可当。”接着指明利害:“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书的精彩来。”林氏之言并非毫无道理,但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这位“苦读”的代表苏秦最后并非一无所成,而是“终以酬壮志,功名传千古”了;“苦读”的另一位代表孙敬最终也学有所成。由此可见,“苦读”并非要不得。苏秦和孙敬的做法或不可取,但精神却值得学习。
(5)其实,对于一个有志于学的人来说,乐读固然好,苦读也没什么。“读书莫畏难”,只要不是冥顽透顶的人,他从“苦”中是一定可以读出快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偏食”“营养不良”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第③自然段中引用朱光潜的话有什么作用?
4..文末说“从‘苦’中是一定可以读出快乐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简要阐述你的看法。
2011-12-09更新 | 5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