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620759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两双解放鞋

吴盈军

①父亲要上山捡柴,到处找不到鞋。最后在厨房一角落找到一双我高中穿过的回力运动鞋。黑乎乎的鞋面,开裂的鞋底,右脚那只前面还有个破洞。父亲穿上脚,满脸愠色:“这像什么,干活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母亲在一边料理柴火,一边歉疚地说:“哎,没空,有空到圩上是要买几双回来。现在的鞋质量也太差,找不到以前那种帆布鞋面的解放鞋。”我一下好像想起了什么:“你们不早说,我学校寝室有好几双那种绿色的帆布鞋面的解放鞋,都是我们军训穿过扔下的。”“那你下次回家记住把它带回来,上山下地可实用呢!”母亲面露喜色,高兴地叮嘱道。我满口答应,回到房间继续看我的电视。

②今年正月,在广东东莞的二姐一家由于小孩刚满月,车又挤,所以就没回家过年。母亲可耐不住了,一过完元宵节,我开学才两天,她就一个人提着满袋的年糕、腊肉、植物油等土特产,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急匆匆地看外甥去了。我二姐乐得合不拢嘴,打电话过来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③母亲在东莞呆了一个礼拜就呆不住了,说家里的猪鸡狗牛父亲照看不好,二姐盛情挽留也没用。可真的要回去,麻烦出现了,东莞没有直达我家的火车,要到广州去坐。而让母亲一人去广州转车姐姐又不放心,毕竟母亲是第一次出远门。看来只能坐大巴了,一听300多元的车票,母亲摇头了:“走铁路回去,我不坐大巴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姐夫想到了我这儿有一趟途经家乡小城的火车,就问我在赣州转车方不方便。我说没问题,因为这是起点站开出的车。再说我也想让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看一看我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④东莞到赣州,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在火车站见到母亲已是傍晚5点,而母亲要转的那趟车发车是每天下午4点。我早就想好了接母亲去学校的招待所住一夜。

⑤我的学校是新校区,在城郊,转了两次公交车才到。在校门口下了车,已是华灯初上。暮色笼罩之下,高大的教学楼,空旷的校园广场,整个学校沉浸在一种宁静之美中。母亲轻声叹道:“你们学校可真大啊!”

⑥母亲说:“先去你寝室看看吧。”我没异议。到了寝室,室友们都上自习去了。我一边给母亲倒上一杯水,一边跟她讲关于室友的一些情况。母亲没有坐,也没有应我的话,只是四处看,床底下,桌底下,阳台外,最后还拉开门看看有没有人进来。我感觉很惊讶:“妈,你丢了什么东西?”“咦,你不是说你寝室有好几双解放鞋吗,在哪儿?”母亲声音压得很低,一脸的热切。我内心不禁一震,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没想到年前自己随便的一句承诺,她竟记得这么牢。“哦,搬了寝室,有可能都扔了吧。”看看四处没有,我搪塞道。“要不,我再到床底下看看。”母亲失望的神色,又让我决定仔细找一找。毕竟敢确定的只是自己的那双嫌它脏,把它给扔了。

⑦我找来一根晾衣竿,趴在地上,头几乎贴到了地面,睁大眼睛,一下一下地左右拨弄着。母亲在一旁躬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专注的眼神充满期待。突然,竿子好像碰到了什么。我一阵窃喜,轻轻地拖出来,果然是解放鞋。两双连在一起,落满灰尘的鞋面依然泥渍斑斑,鞋带打着死结。翻开里面,一点一点的麻点。母亲一下子忘了旅途的疲劳,笑呵呵地翻来拣去,像在挑着几条鲜鱼:“这鞋好,这鞋结实,回去洗一下,像新买的一样。两双,刚好我和你爸一人一双。”我蹲在一边,心里酸楚得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也说不上来。

母亲小心地解着死结,拍掉鞋面上的灰尘,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裹好塞进包里

⑨陪母亲吃完饭,又带母亲在校园逛了一圈,最后送她到招待所,回来已晚上9点多。进门就看见室友在大嚼母亲留下的一堆零食,我无语:“他们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吗?”那晚,我半夜未眠。

⑩第二天送母亲去火车站,临上火车,她还拉开包看看,笑着对我说:“以后你们不要的鞋或衣服什么的,你把它带回去,家里可用得着呢!”我努力装出平静的样子说道:“好的。”

这一回,相信我比什么都记得牢

(选自2017年9月22日《南方周末》)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年前,母亲满心欢喜要“我”带回宿舍里丢弃的解放鞋,“我”当时很______地“满口答应”。年后,“我”接母亲到学校看看,听到母亲急于找到那些解放鞋,内心_______,想方设法还是一起找到了鞋子。看着母亲小心地收拾好已经破旧的鞋子,“我”深受触动,心中可谓_______,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划线句并说说其作用。
(1)母亲没有坐,也没有应我的话,只是四处看,床底下,桌底下,阳台外,最后还拉开门看看有没有人进来。
(2)母亲小心地解着死结,拍掉鞋面上的灰尘,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裹好塞进包里。
3.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这一回,相信我比什么都记得牢。”请联系全文,说说“我”都牢记了些什么。
4.有人认为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5.文章以“两双解放鞋”为题,有何作用?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会飞的太阳

①去一个老房子找人。

②这些平房,蹲在几幢高楼后。房顶的瓦片上,生满了岁月的绿苔。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也跑来凑热闹,聚集在房屋顶上。春天绿着,秋天黄着。墙壁上涂抹的白石灰,已斑驳成印象画了。前面的高楼挡着,老房子终年难得见到阳光。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们,早已羽翼丰满,飞了。留守在这儿的,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③我去时是冬天。冬天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___(A.洒   B.漏)下一点两点来。我看到几个老妇人,从老房子里捧了被子出来,高兴地追着阳光走。阳光走到哪儿,她们就把被子晾到哪儿,一边拍打着被子上阳光的羽毛,一边闲闲地说话。她们看到诧异的我,笑着对我说,我们在赶太阳呢。脸上是一派的安详。

④赶太阳?多好的一个词语!我在这个词语前驻足,从此铭记在心。每当我觉得寒冷的时候,觉得灰心失望的时候,我就把这个词语掏出来,暖一暖,因为            

⑤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是潮乎乎的了。南方的梅雨天,总是让人难耐。

⑥小孩子却照旧玩得兴高采烈的。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乐得他们哈哈笑。五岁的小侄儿,也跟着别的孩子,去踩洼地的积水玩。孩子的快乐,简单透明,无关天气。

⑦又一阵雨来,他被“捉”回家。他四下里看看,突然问我:“姑姑,你有彩笔吗?我想画画。” 我赶忙找了纸笔来,他握笔在手,大刀阔斧地作画。

⑧他先画一幢房,房子歪歪扭扭的,上面开满门和窗。

⑨我问,为什么画这么多的门和窗啊?

⑩小侄儿答,是为了让小猫小狗进来呀,还有小鸟进来呀,还有小兔子小熊进来呀……我失笑不已,小侄儿大概准备开动物园了。

他又开始画树和花,树们很不成规矩地挤在一起,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弯着长的,有斜着站的,一律是山花插满头,花朵儿小果子似的挂着。

后来,他画了一个大太阳,光芒长得恨不得拖到地上。又刷刷几笔,给大太阳加上了一对硕大的翅膀。

我说,太阳怎么长了翅膀呢?

小侄儿头也不抬地说,太阳本来就有翅膀啊,下雨的时候,它飞出去玩了,一会儿,它还会飞回来的。

感动。我发现,原来,无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的,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长了一对会飞的翅膀。

1.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小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
(2)
2020-07-02更新 | 31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同桌是女生

①上学第一天,老师上上下下打量着我,面露难色。这时,她从教室外走进来,大声说:“老师,请让我跟他做同桌吧,我来教他。”

②教室里响起一片哄笑声。我觉得很丢人,垂下头,用眼角偷偷看她。她的脸也涨得通红,不过,她马上昂首挺胸,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

③就这样,她和我成了同桌。

④她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而我是成绩最差的,老师们走进教室时,总会轻轻地皱起眉头,其他学生也会不时地扭头看着我们,或捂嘴偷笑,或窃窃私语。我握紧拳头,无数次想冲出教室一走了之,她却紧紧地抓着我、帮我拿出书本摊在面前又把削好的铅笔塞进我手里。看着她鼓励的目光,我烦躁的心终于慢慢平静下来。

⑤她是班上听讲最认真的学生,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她都用笔记下来,不会写的就用拼音代替、有不懂的地方,她就会拦住老师,要求老师再讲一遍。一个月不到,她的笔记本就写得满满当当。

⑥下课后、她就学着老师的样子,把那些知识要点重新讲给我听,一遍,两遍,三遍,连旁边的同学都听烦了,她依然讲得眉飞色舞。

⑦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怂恿我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在她再三催促下,我终于试着举起手来。尽管我回答得一点都不靠谱,老师和同学都摇头说听不懂,她还是很有成就感地握了握我的手,眼里居然还闪着点点泪花。唉,没办法,女生就是容易激动。

⑧除了帮我搞好学习,她还热心肠地接送我上下学,夏天40摄氏度的高温,太阳火辣辣的晒着,她把我背在背上,一把小阳伞,遮住我的身体,她的头和臂露在太阳下面,汗水像撒豆子一样掉了一路。冬天呵气成冰,她一大早背我上路,小心翼翼地踩在冰雪上,有好几次,她脚下打滑,重重地摔在地上。

⑨每天,她忍着各种诧异地目光,背着我穿过一条条小巷。作为男生,让女生背着是件不光彩地事情,我强烈要求她放我下来,她却说什么也不听。

⑩星期天,同学们要么在家睡懒觉,要么出去疯玩、要么就上各种补习班。她穿上旧衣服,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市场里卖水果和蔬菜。收摊时,她会给我买一只烤鸭,再买一箱纯牛奶。

自从和我同桌,她学会了很多东西、经常拿着烹饪书做美食给我吃,还自学了针灸按摩,并且收集了许多益智小游戏,一有空余的时间就陪着我玩。

当我终于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她捂着脸,哭了;当我终于能够在课堂上流利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哭了:当同学们终于伸出手,愿意和我做朋友时,她一把将我揽在怀里,哭了……

她总是这么喜欢哭,尽管她已经46岁,为了找一所接纳我的学校,她在烈日下四处奔走时不曾掉一滴眼泪;她每天照顾我的饮食起居、累得筋疲力尽也不曾掉一滴眼泪;她46岁重新入学,和一群小孩子挤在一年级的教室,被人嘲笑时不曾掉一滴眼泪;可是我一点小小的进步,却让她一次又一次泪水滂沱。

我无奈地白了她一眼,说:“妈妈,虽然我是残疾孩子,但有你的陪伴,我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对了,我们母子已经同桌5年了。

1.细读第①—⑥段,完成表格。
同学的反应妈妈的神态
第一天上学,同学一片哄笑          
          投来鼓励的目光
下课后,同学都听烦了          

2.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她却紧紧地抓着我,帮我拿出书本摊在面前,又把削好的铅笔塞进我手里。
3.文章在最后才点出同桌“她”是“我”的妈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3-11-24更新 | 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阅读小小说《歌唱家》,从讽刺手法的角度探究其主题。

歌唱家

张超山

①有一次,歌唱家去到外地演出。

②他登上舞台,配乐准时奏响了,歌唱家慢条斯理地摆好姿势,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准备投入演唱。

③然而,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

④歌唱家怔了一下,就把歌给误了。他往后面挥动了一下手臂,不知是要放弃还是示意重来,下面却立即响起了更大的掌声。

⑤很快,各种尖叫声、欢呼声、喝彩声也及时而热烈地响了起来,会场顿时沸腾了。歌唱家忽然受到了感动,也鼓起了掌。气氛更加热烈了。

⑥有人开始跑上台来,他赶紧走过去,热情地与来人握起了手。一会儿,又上来了好几个人,他一一握手。他握手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接着,上来的人越来越多,歌唱家一只手都握不过来了,他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歌唱家的手与善男信女们的手亲密接触的时候,他感到更加激动了,热烈的拥抱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有好几次,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他大声喘息着,人们只知道他实在太激动了。

⑦配乐在继续奏响,没有歌声。其时,台下的人一群紧接一群,汹涌而上,好在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他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会场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后来,音乐结束了,歌唱家的握手拥抱却还没结束——台下一个人也没有……

(选自《北京文学》)

2023-06-19更新 | 6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