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0 题号:6263546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背后那双眼

尤今

那一年,我读中学二年级。

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辟有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囚禁于文字的十四岁女孩,既爱读、也爱写。握在手中那管笔,仿佛藏着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有着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一日,鼓起勇气,以“漪佩”为笔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两周过后的一个早上,才迈出房门,便听到爸爸喊道:“过来。”

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漪佩,是你吗?”

爸爸那张脸,好像“发霉面包”,我本能地起着战栗性的惧怕,不敢否认,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是。”

接着下来那一周,信件惊人地多,不是一封一封地飞来的,而是一叠一叠地涌来的,信箱几乎都被撑破了。

爸爸坐在桌边,拆信、读信,然后,成堆成堆地用橡皮筋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

倔强的我,死死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信从十多层楼的垃圾桶掉下去时,发出了闷闷的声音,我明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股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

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的一道伤痕,连同生命里许多不快乐的事儿,被深深地收藏在记忆的底层里。

事隔多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我当时老是担心她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的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

1.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的这件往事。
2.第三自然段可否删去?说说理由。
3.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4.读完全文,你认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对“爸爸”的做法怎么看?请说说理由。
17-18七年级下·江西抚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4]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15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
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泌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______________。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第二段中“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句中“短短”和“无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面两段文字中选择一段填入文中横线处,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只需填写序号A或B)
【A】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B】木莲藤结的莲房似的果实,可以用井水揉搓,做成凉粉一类的东西,叫做木莲豆腐,不过容易坏肚,所以不大有人敢吃。《野菜博录》中说何首乌可以救荒,以竹刀切成片,米泔浸经宿,换水煮去苦味,大抵也只当土豆吃罢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07-15更新 | 58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村医生

①一个春雨潇潇的早上,我们驱车来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波洲镇柳寨村,拜访退休乡村医生吴玉华。

②七十五岁的吴医生,和我们聊起他五十多年来行医的故事。那年他二十出头,大女儿刚刚出生,经常发烧咳嗽。当时村里医疗条件有限,住在邻乡的岳父是医生,他就常常向岳父讨教,也向邻寨的民间医师们请教。看到乡亲们缺医少药,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应该做点什么。于是,他又到卫生学校学习了几个月,在大队做了赤脚医生,从此走上了为乡亲行医治病的道路。

③吴医生行医五十多年,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只要有人敲门喊医,他都起身出诊。一个冬天的晚上,他去本乡廖溪村出诊。天黑路滑,他骑着自行车不小心摔下路坎,左脸磕破了一块皮。他只简单处理一下,继续赶路。那时乡亲们手头普遍不宽裕,他在同等药效下尽量选用便宜药,想方设法为乡亲们减轻负担。家里确实困难的,免费看诊;一时手头紧的,赊着,从不去催讨。

④罩子溪村的吴江南,是吴医生的老患者了。她二十多岁就得了胃病,吴医生知道她家里困难,经常给她免费送药,直到她胃病康复。她无以为报,给吴医生做了双布鞋,表达感激之情。现在她六十多岁了,出门赶场,还常来看望吴医生。青山口村的龙希来,风湿瘫痪在床一个多月,吴医生骑着摩托,每天跑一两次,来回两个多小时,给他扎银针、开药吃,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他终于能站起来行走了……几十年来,吴医生治好的患者数不胜数。

⑤药品紧缺的年代里,长满草药的青山成了吴医生眼中的聚宝盆。他经常上山去采草药,有时还喊上亲戚朋友帮忙,一脚泥一身汗。凡有来家里看病的,他和妻子都热情接待,到了饭点,还要留人家吃饭。最多的一天,他们家为患者煮了五次饭。当年交通不便,天色晚了,患者回不去,吴医生还留他们住宿。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患者多是车来车回,但吴医生家一楼仍然留出两间房,铺上几张床,为需留宿的患者准备着。

⑥吴医生拿出一本笔记给我们看,上面工工整整记录着许多药方。都是我这么多年整理的,这个是治疱疹的,这个是治痛风的,他一边给我指着,一边介绍,这些方子都可公开,有需要的,都可以手抄或手机拍照拿去。

⑦从岳父那代算起,吴医生一家四代行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民吴水清想拜吴医生为师。吴医生看他人踏实,就同意了。吴水清学了医术,在附近乡村设立了几处诊疗点,方便求医问药的乡亲。二十多年前,从卫校毕业的儿媳张荷珍嫁进吴家,又跟吴医生学中医。后来张荷珍到医学院进修后,成了柳寨村的一名村医。

⑧我们来到柳寨村卫生室找张荷珍,她刚好外出为一位老人测血压回来。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张荷珍说起柳寨村的情况头头是道。她说,现在的柳寨村是由原柳寨村和廖溪村合并的,除外出务工人员,在村居住的有八百六十多人,全村有七十二个高血压、二十个糖尿病患者。除了关注这些慢性病患者,还要做好日常的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等。工作内容蛮多的,但还顾得过来。张荷珍每两周上门一次,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量血压、测血糖,询问病情,嘱咐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村里患病的老人,提起张荷珍都满面笑容:荷珍天天操心我们的病情,比自家孩子还细心呢!

⑨医家环境的熏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吴医生的两个孙子对学医也产生了兴趣。大孙子两年前从长沙医学院毕业后,成了一名针灸康复医生。正在读高二的小孙子,也立志要报考医科院校。吴医生目光看得更远,他拿出部分精力,整理各类医方,归纳总结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打印了两本资料册子,留给需要的医疗单位和医者参研。

⑩吴医生说:以前虽然也叫卫生室,但没有专门场地,就拿间自家木房来做卫生室,门口挂块牌子,条件简陋,药品稀缺。现在不同了,新修的村部,专门划出四间房,用作诊疗室、留观室、治疗室和药房,配备了相应设备,条件好多了。

⑪吴医生六十岁那年退休,但乡亲们遇到什么健康问题,还是想听听吴医生的意见。因吴医生年事渐高,后来又因腰病住院做了两次手术,家人不许他再跑远路,他便在家里接受乡亲们的咨询。他说:我要一直在柳寨为乡亲们的健康工作,直到干不动的那天为止。

(作者:舒维秀。有删改)

1.作为村医,吴医生行医中的哪些事能够体现他的“心怀村民”?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进行概括。
2.做批注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提疑问等。请你阅读摘抄的内容,解答批注的问题。
摘抄批注
天黑路滑,他骑着自行车不小心摔下路坎,左脸磕破了一块皮。他只简单处理一下,继续赶路。(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做赏析式批注。
除外出务工人员,在村居住的有八百六十多人,全村有七十二个高血压、二十个糖尿病患者。(2)这里为什么要写具体的数字?
3.本文主要是写吴医生,为什么还要写小村医生吴水清、张荷珍以及吴医生的两个孙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4.正值校园艺术节,校刊《繁星》特设的“凡人不凡”“赤子初心”两个栏目面向全校征集美文,你打算将这篇文章推荐至校刊,请你任选一个栏目,为此篇文章写段推荐理由。
2024-02-23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父亲的年画

嵇绍波

①”贴年画了 !贴年画了 !”父亲的声音好像一记春雷,把还埋在被窝里的我炸醒了。哦!今天是大年三十!我连忙爬起来——帮助父亲贴年画,是我每年的必修课。对于我们家来说,贴年画是一件重大而严肃的事情。

②父亲贴年画很讲究,先掲去陈年的旧画,再用干布把墙上的灰尘擦拭干净,随后沿着用砖头角做成的重锤,在墙上拉出一条竖直的线,最后在墙上涂上糨糊,才贴上年画。

③年画贴好后,父亲又叫我拿来干布,擦去两边的灰尘。看到墙上灰暗、斑驳的陈年旧奖状,摆放在刚贴上的年画旁边,就像过年时一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中间,突然跑出了一个穿着破衣破鞋的流浪儿,非常不协调。我忍不住说,把旧奖状也揭去吧,太旧了,不好看!父亲笑了,弯下身子,认真地说,旧奖状怎么啦,这都是我和你母亲努力的结果!我还要看看你们兄妹几个得的奖状,什么时候能把这两面墙贴得满满的呢。

④父亲的声音响亮干脆,不容置疑,还扭过脸去痴痴地盯着墙看,眼睛似乎熠熠地发着光。我仿佛得到了某种暗示,兴冲冲地跑到房间里打开箱子,从里面捧出一沓整整齐齐的奖状,有两个姐姐的,也有大哥的,还有我的。这些奖状一进入家门,就像珍宝一样被父亲收好入库,小心地保存着。在父亲注视的目光里,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爬到凳子上,把一张张奖状平平整整贴到墙上,仿佛是把一枚枚勋章别在凯旋的战士胸前。

⑤奖状贴到了墙上,也贴到了父亲脸上,这是父亲最大的荣光和骄傲。新年里,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到我们家,父亲都会自豪地把话题引向满墙的奖状,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叙述,说到高兴处,父亲甚至还从我们的书包里翻出试卷……好像每一张奖状里都藏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父亲陶醉于他们的惊讶和感叹,每次讲完之后似乎意犹未尽,仿佛还遗漏了许多精彩的细节。

⑥然而,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迷上了小说,并完全失去了控制,日看夜看,上课时看下课时看,明着看躲着看。一直对我的学习放心的父母,并没有注意到,只以为我学习更加认真刻苦了。我的成绩开始直线下滑,遭遇到了读书以来第一次“滑铁卢”,试卷上布满了红红的叉,我直接从优等生变成了差生。过年时,我没有拿到奖状。当我背着书包空着手回家时,父亲震怒了,他咆哮着、怒吼着,直到罚我跪下,他才摔门而去。空荡荡的堂屋里,在哥哥姐姐通红的新奖状中间,那块留给我贴奖状的灰白墙面,像一只空洞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我。我有些不明白,一张薄薄的奖状而已,墙上有那么多了,为何那么在乎少了我这一张?

⑦那年春节,天空似乎一直下着雪,特别的冷,过年热闹的气氛好像也被冻结了。父亲的脸始终阴沉着,看不到一丝过年兴奋的样子。慑于父亲的威严,我把小说捆扎起来放到了床底下,努力把自己从对小说的沉迷中拔了出来,默默地拾起课本……我的成绩开始回升,年底的时候我又拿到了奖状,父亲例外地把正面墙上应该贴年画的地方空了下来,贴上了我的奖状。看着父亲一脸陶醉的样子,我忽然明白,原来,奖状才是父亲最好的年画。

(选自《意林》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将主要情节补充完整(每处12个字以内)。
我和父亲贴年画→_____________→我未得奖状被惩罚→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⑥段的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在哥哥姐姐通红的新奖状中间,那块留给我贴奖状的灰白墙面,像一只空洞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我。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本文第①段的作用。
4.“奖状才是父亲最好的年画”,请结合这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2020-03-17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