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杂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645170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让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永流传(作者:吴剑)

①近日,74岁的陈彼得先生和南宋词人辛弃疾合作的一曲《青玉案·元夕》,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播出,赢得满堂喝彩。中华古诗词文化和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足以让心灵感到震撼的经典表演,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释放。

②笔者自小就喜欢古诗词,十分热爱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置身于中华古诗词的宝库中,经常被“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情怀中学会勤苦                                 

③然而,在陈彼得先生面前,我好像只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小学生,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只是喜爱,仅此而已。节目中,陈彼得先生袒露心声,这三十年来,他慢慢感受到,那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诗词经典,一直在遥远的地方等待我们去发觉它、寻找它。他说,他似乎听到远古的呼唤,那些古诗词,希望我们为它们作曲、编曲,子子孙孙这么传下去。

④所以,陈彼得先生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他用自己的才华,让中华古诗词以新的形式广为流传,让传统文化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在新的时代重焕光彩。更重要的是,他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首首古诗词,他已经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自信从容、坚忍不拔等优秀的内涵化为一言一行,影响着当下每一位青年,当他用浑厚苍劲且铿锵有力的声音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他所念出的每一个声音,都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定要继承好、发扬好。《经典咏流传》是央视一套的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开播以来好评如潮,掀起了全民“诗词热”,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等许多经典创作令人耳目一新,屡屡在朋友圈刷屏。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是传承发扬的关键一步,和去年走红的《中国诗词大会》一样,《经典咏流传》又一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到舞台中心,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古典与现代的相互交融,演绎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

⑦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的卫视节目都能像《经典咏流传》一样,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深层力量,积极传扬陈彼得先生这样用生命在传承的“工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的艺术风貌,那么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1.请仿照第②段划线句的形式仿写两句话。
2.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软实力”一词的理解。
3.第⑥段中提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是传承发扬的关键一步”,“活起来、热起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你应该怎样做?
【知识点】 杂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耶路撒冷的演讲

村上春树

①今天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来到耶路撒冷,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职业撒谎者。

②当然,并不只有小说家才撒谎。政治家也做这个,我们都知道。外交官和军人有时也说他们自己的那种谎,二手车销售员、肉贩和建筑商也是。但小说家的谎言与其他人的不同,因为没有人会批评小说家说谎不道德。甚至,他说的谎言越好、越大、制造谎言的方式越有独创性,他就越有可能受到公众和评论家的表扬。

③不过,今天我不打算撒谎。我会努力尽可能地诚实。一年里有几天我不说谎,今天碰巧就是其中之一。

④请你们允许我发表一条非常私人的信息。这是我写小说时一直记在心里的东西。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而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它大约如此。

⑤“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⑥这个隐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些情况下,它实在太简单明白了。轰炸机、坦克、火箭和白磷炮弹是那坚硬的高墙。蛋是那些被碾碎、被烧焦、被射杀的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是该隐喻的含义之一。可这不是全部,它有更深刻的含义。这样来想,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个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在一个脆弱的壳里。我是如此,你们每一个人也是。而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面对着一堵坚硬的高墙。这堵墙有个名字:它叫体制(The System),体制应该保护我们,但有时,它不再受任何人所控,然后它开始杀害我们,及令我们杀害他人——无情地,高效地,系统地。

⑦我的父亲去年去世,享年九十,他是一位退休教师,兼佛教僧人,读研究院时,他应征入伍,被派去中国打仗,我是战后出生的孩子,经常看见他每日早餐前,在家里的佛坛前长时间度诚地祈祷,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告诉我他是在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祈祷。

⑧他说,他为所有死去的人祈祷,无论敌友,我凝视着他跪在祭坛前的背影,似乎感到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

⑨今天我只希望向你们传达一件事。我们都是人类,都是超越国籍、种族、宗教的个体,都是脆弱的蛋,面对着一堵叫作“体制”的坚硬的墙。显然,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这堵墙太高,太强,也太冷。假如我们有任何赢的希望,那一定来自我们对于自身及他人灵魂绝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信任,来自我们灵魂聚集一处获得的温暖。

⑩花点时间想一想这个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真实的、活着的灵魂。体制没有这种东西。我们一定不能让体制来利用我们。我们一定不能让体制完全失去控制。

⑪这就是所有我要对你们说的话。

(选文有删改)


【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得了2009年度的耶路撒冷文学奖,本文是作者领奖时的演讲。耶路撒冷文学奖创办于463年,每两年颁发一次,意在表彰其作品涉及人类自由、人与社会和政治间关系的作家。
1.作者在演讲的一开头就说自己是一个“职业撒谎者”,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一句话鲜明地体现了作者这次演讲的主旨,请把它写下来。
3.请赏析文中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裹在一个脆弱的壳里。
4.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父亲的故事,有何目的?
2019-08-13更新 | 1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2】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君子的担当。
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2.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②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3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学会与自己相处》,完成下列小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顾伯冲

①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②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相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⑤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⑥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选自201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1.本文思路清晰,首先用曼德拉的事例引出论述的对象,然后第②段从反面论述了 a ,接下来第③段从正面论述了 b ,第④段在结构上起 c 的作用,最后指明了如何与自己相处的方法。
2.仔细阅读第⑤段,作者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与自己相处?请分条概括。
3.第③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作为初三的学生,紧张的复习备考也是一个与自己相处的过程,请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该怎么做?
2019-01-31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