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6809278
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A)汤姆重新又开始刷墙,漫不经心地说:“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我只知道这对汤姆·索亚来说倒是很得劲。”

“哦,得了吧!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干这事?”

刷子还在不停地刷着。

“喜欢干?哎,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要不喜欢干,哪个男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墙?”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仔细地观看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说:“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不——不行,本——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尽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波莉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

(B)汤姆突然想出个主意。附近有许多叉路口,与其在这里闲等着急人,不如去闯几条碰碰运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系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然后和蓓姬一起上了路。汤姆头里走,边走边放线。大约走出有二十步远,通道往下到了尽头。汤姆跪了下来,往下摸着,顺手摸到拐角处,他又使劲尽量往左边一点摸。这时,不到二十码的地方,有只手,拿着蜡烛,从石头后面出来了。汤姆大喝一声,那只手的主人——印第安·乔的身体立即露了出来。汤姆吓瘫了,他动弹不得。紧接着就见那西班牙人拔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真是谢天谢地。汤姆在想乔没听出他是谁,否则会过来杀了他,以报他在法庭上作证之仇。山洞里的回音让人无法辨出谁是谁。毫无疑问这就是乔没能认出他的原因,汤姆这样合计着。汤姆被吓得浑身无力。他自言自语道,他要是还有力气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想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他很谨慎,不想对蓓姬说出看到了什么。他讲他大喝一声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均节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1.A选段中汤姆为什么不肯让本帮他刷墙?B选段中汤姆为什么把风筝线系在石头上?
2.结合A、B选段说说汤姆的性格特点。
3.原著中有许多精彩的情节,你最喜欢哪一段故事?请简述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友们来看雪吧

迟子建

①先说胡达老人吧。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是狍皮做成的,又轻便又暖和。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达老人赶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他七十多岁,终日穿着一件山羊皮大衣,胸口处老是鼓鼓的,一个酒葫芦就掖在里面。我到达乌回镇的当夜,他就醉醺醺地来敲门。

②胡达老人来找我的目的是为了看我那只栗色皮箱。我想起来他接我的时候就对皮箱产生了兴趣。我就把皮箱从炕上搬到火炉旁,嗒嗒按下锁鼻子,将箱子打开。那嗒嗒两声响起的时候,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地颤动着。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照相机、微型录音机。他看东西的时候表情格外丰富,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扫兴,一会儿又是愤怒(他不满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认为这是要闷死她)。我把耳机塞进他的双耳,放了一段音乐给他。他最初听到音乐的时候吓得一跳老高,“哎哟”叫着,酒葫芦也被甩在地上。他说:“这音打哪儿来?”不过他听了一会儿就习惯了,当我帮他摘下耳机,他嘟嘟囔囔地说:“这音不好,闹。”

③胡达老人看够了我的皮箱,又问我在乌回镇住多久,一个人怕不怕。我说要呆到开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个人住,没什么害怕的。他便对我说,你要是害怕,我就唤鱼纹来跟你做伴。对了,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大儿媳刚死),一大群孙儿。他最喜欢的是二儿子家七岁的鱼纹。

④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发现了这双毡靴。我不知道是谁悄悄送来的。问邻居大嫂,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

⑤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它是鱼纹送给我的。记得是某一个中午,我刚吃完饭,一个小孩子推门进来了(我像当地人一样不锁门),他就是鱼纹。他穿件蓝布棉袄,脸蛋冻得通红。他进了门口被热气给熏了个激灵。他说:“我能换你的东西吗?”我问:“你是谁?”“鱼纹呀。”他挺骄傲地说着,仿佛我到了乌回镇没听说过他,是大逆不道的。我便笑了。鱼纹从怀中取出一串草编的铜钱,对我说:“它不能当真的钱用,可是比真的钱好看。”我问他想换我的什么东西,他挺老练地说他得先看看我的货。我便把一些零碎东西拿给他。

⑥鱼纹留下的那串草编铜钱被我当成装饰挂在墙上。

⑦我告诉你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吧。他们一进腊月就开始忙年,屠宰家禽、做新衣、蒸干粮、除尘,一直忙到除夕的早上才罢休。无论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换上新衣。老人们挂灯笼,家庭主妇忙着祭祖,小孩子则将兜里装满瓜子到处跑。应邻居大嫂的热情邀请,我是在邻居大嫂家过的除夕,刚回到家里,门就被撞开了。一股白炽的寒气中“嘀”地跌下一个小人,不住地给我磕头,磕得真响啊,鱼纹来讨压岁钱来了。我给了他五十元钱,鱼纹将钱拿在手中,说是要买几个小礼花留待正月十五拿到他爷爷的院子里放。我便问他爷爷在哪过年。鱼纹一梗脖子笑着说:“还不是跟往年一样?爷爷在每个儿子家的炕沿都沾沾屁股,然后就背着手回他自己住的房子。”

⑧“你爷爷年年都这样?”我问。

⑨“年年是这样。”鱼纹说,“他就喜欢我,每年正月十五我都去给他放花。”

⑩正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还躺在炕上借着炉火的余温续懒觉,邻居大嫂忽然慌慌张张地进来告诉我,胡达老人没了。

⑪我在胡达老人的家里见到了鱼纹。他通身披孝,也许因为泪水的浸润,眼睛更显明亮。他见了我,现出一种大人才有的凄凉表情。正月十五的夜里有许多人为胡达老人守灵,长明灯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鱼纹点燃了那几簇礼花。他每放一个都要说话:

⑫“爷爷,快看,这个花像菊花!”

⑬“爷爷,这花跟冰凌花一样白!”

⑭“爷爷,这个花像是在泼水!”

⑮仿佛胡达老人真的用另外的眼睛看到了似的。

⑯胡达老人的死,使乌回镇失去了一个有光彩的人物。我几乎天天都穿着他送我的狍皮靴,用温暖的心境来怀念他。他的手艺真是好,所有的针码都压在靴帮里了,靴口还轧着一圈花边。葬礼过后,雪一场比一场大,人们几乎足不出户在家“猫冬”,只有鱼纹常常到我这里来。他通常是雪住后的早晨来,他带着一条黄狗,狗脖颈处的项圈是胡达老人最后的手艺。

⑰我真希望你们能来乌回镇看看,虽然见不到胡达老人了,但他的坟还在,也能看到鱼纹。当然,如果这些人物都意外错过的话,雪是绝对不会拒绝你们的。因为漫长的冬天还未结束,雪三天两头就来一场,你们来看雪吧。只是如果你们也被雪意外围在冰城,胡达老人再也不能赶着雪爬犁接你们去了。

(选自《朋友们来看雪吧/小说六家新作丛书》,有删改)

1.小说以“朋友们来看雪吧”为题有什么好处?
2.请概括鱼纹的性格特点。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
4.小说在叙述人称的运用上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2024-01-09更新 | 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主角

刘立勤

①没有不想当主角的演员。

②谭四的梦想就是在舞台上当主角。

③为了当主角,谭四真是吃够了苦。唱腔表演的那份苦先不说,我们说说练功吧。练毯子功时,他翻、腾、扑、跌、滚、摔,经常弄得鼻青眼肿;练把子功时,刀、枪、剑、戟、斧、钩、叉、棍,有几次差点儿被对练戳瞎眼睛。苦尽甘来,他终于练出一身好本事,小快枪、大快枪、小五套、大刀枪、双刀枪、十八棍等,每一样都精益求精、炉火纯青。

④这样的好苗子自然是担当主角的人物。但他到了剧团后,一直都在跑龙套,连个有分量的配角都没扮演过。

⑤这事怨不得老团长,老团长是真心喜欢他、欣赏他,也安排他担任了几个大戏的主角,可惜他都不适应,老团长又安排他担任有分量的配角,他还是不适应。怎么说呢,在舞台下他的表演收放自如潇潇洒洒,可一登台就完了,一招一式一本正经,程式古板缺少灵动,硬腔硬斗做功难受。老团长爱戏如命,只好狠下心让他去跑龙套。心想,跑跑龙套练练胆,兴许就好了。谭四也毫无怨言,台上跑龙套,台下练主角。台下的主角练得倒是很有特色人人叫好,待到带彩走台时铜器一响,他就乱了阵法,连个龙套也跑得叫人不敢恭维。用他的话说,他终于没有辜负老团长的失望,彻底失去了登台唱主角的机会。

⑥但他还是想在舞台当主角。

⑦剧团红火几年后,他就很少演戏了,不说演主角,就连跑龙套的机会也没有了。老团长带人外出跑歌舞团时,他干脆请了长假不上班了。

⑧谭四能吃苦,和媳妇在县政府对面开了一间凉皮店。谭四勤快,店面收拾得清清亮亮,很是干净。他家面皮子蒸得软和又筋道,吃凉皮的人很多,我也常常去他店里吃凉皮。每次去了,都是他亲自制作,他把一撮儿豆芽、一撮儿黄瓜丝、一把油光发亮的面皮,放在一个油润润的水瓢里,“唰唰唰”三勺盐、“唰唰唰”三勺醋,然后把水瓢凑近那个硕大的辣子碗,捞起三根面皮在辣子碗里一蘸,辣子油便跟着跳进水瓢,接着再舀一勺辣子倾入水瓢,再掂起水瓢抖几抖,一盘美味可口的凉皮就做好了。

⑨我说:“凉皮你都能玩儿得像行为艺术,舞台上咋就……咋就……”

⑩谭四说:“我也说不清呀,我也劝自己要好好表演,添光彩。可铜器一响,我的手脚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不听使唤。”

⑪我说:“不过也好,主角也没戏演了,咱在生活里当主角。”

⑫谭四说:“我还是喜欢在舞台上演主角。”

⑬他真的还想在舞台上当主角。买煤、买米,磨米浆、蒸皮子,切皮子、拌皮子,擦桌子、抹板凳……一天忙到晚浑身疲倦,而谭四还要继续练功,唱功、毯子功、把子功……他每一项都不偷懒,总想着有朝一日再上舞台唱主角。

⑭谭四又回到剧团,继续实现他的主角梦想。可是再有机会上台时,他还是当不了主角,本身的毛病没有克服不说,现在的舞台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玩的都是颠覆传统的那一套。偶尔轮着他上台跑回龙套,不说别人,连他自己都觉得难受不自在。

⑮妻子让他调到文化馆。他不,他说:“我是演员,我到文化馆弄啥?”他仍然做着当主角的梦,继续在剧团跑龙套,也在凉皮店跑龙套——给妻子打下手。

⑯待到剧团又招来一批小演员时,别说当主角,连龙套都不要他跑了,新团长让他带薪离职。谭四心有不甘,看看漂亮的女儿,他想让女儿考艺校,将来代替自己在舞台上当主角。妻子怎么会答应呢,他就和妻子闹,谁劝都不听。

⑰后来听说谭四离开了瓮城,从此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⑱十几年过去,在人们都快忘记他的时候,谭四突然出名了,省报用半个版的版面介绍了他的事迹。我们才知道他离开瓮城后,被省城一个有名的艺校聘请当了艺术指导,他在那里不仅培养了几百名的戏剧艺术人才,还培养出两个“梅花奖”得主、五个“戏剧新秀”得主,培养出无数个主角……报道说他是“主角背后的主角”。

⑲当我在省城一家茶馆见到谭四时,他惋惜而又自豪地说:“               。”

⑳那一刻,他的眼里迸发出了一束光。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第2期)

1.请结合全文,补全谭四追梦图。

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文章第⑱段一晃跳到十几年后,谭四突然出名,成为“主角背后的主角”,通过另一个途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结局虽然有点出人意料,但其实上文“        ”(用原文答)这句话已经埋下了伏笔。
②请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此刻的心理,在第⑲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3.有同学建议把本文作为初中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觉得放在七下第三单元还是八上第二单元合适?请根据表格提示,并结合本文,说说理由。
教材单元单元导语摘录课文
七下第三单元“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一样可以活的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10.阿长与《山海经》
11.老王
12.台阶
13.卖油翁
八上第二单元“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5.藤野先生
6.回忆我的母亲
7.列夫•托尔斯泰
8.美丽的颜色

4.小说中的“谭四”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都有自己的梦想,并能为之奋斗,但结局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本文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情节,完成下表。
姓名谭四保尔•柯察金
梦想当红军战士,与反革命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
结局及原因成为一名作家。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只要肯奋斗,都有个人发挥作用的地方;保尔的坚定信仰和与病魔顽强抗争、坚持创作的钢铁意志。
人生启示:③
2024-03-20更新 | 1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前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收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形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我们又陷入巨大的迷茫。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

⑥那天早上,班里的一位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顿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的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儿。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儿开心,又有点儿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的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近视了,镜片也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儿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自律,你们就长大了。”

⑨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醒悟了,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起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找出“我们”心理变化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内。
恹恹—(     )—无法接受—(     )
2.第⑥段“我有点儿开心,又有点儿难过”中“开心”指什么?“难过”指什么?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展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4.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出“青春迷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1-03-25更新 | 2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