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6991159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美猴王,姓章

猴年,谁是中国“第一猴”?孙悟空。姓孙,猢狲的“孙”。

孙悟空,出自《西游记》,按通常的说法,作者是吴承恩,所以孙悟空又应该姓吴。但吴承恩的小说里孙悟空什么样?“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好像和我们脑海中的美猴王又不一样。

大家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从何而来?依我看,大家印象中的孙悟空恐怕不姓吴,而是姓章。靠着章姓人家的再创造,才演绎拼贴出今日千千万万中国人眼中面目清晰、活灵活现的——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孙悟空。

在章家之中,眼下名气最大的应该要数章金莱。也许你更熟悉他的艺名:六小龄童。

这四个字一出,恐怕在中国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民大圣”也不是一代人就能造就的。在“六小龄童”章金莱堪称出神入化的表演背后,是章氏家族作为“猴王世家”几代人的心血。

我国不少戏曲剧种中,都有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猴戏”桥段,章金莱的老家——绍兴的“绍剧”,也不例外。章金莱的曾祖父章廷椿、祖父章益生,都以猴戏闻名;而到了章金莱的父亲章宗义那里,更是因为在猴戏上造诣极深,被誉为“南派猴王”。章宗义从小痴迷戏曲,得家学真传,六岁从艺,因此得了个“六龄童”的艺名。章宗义还有一个擅演老生的哥哥叫章宗信,七岁从艺,艺名“七龄童”。有兄弟如此,家学渊源可见一斑。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六龄童饰演孙悟空,七龄童饰演猪八戒,一对兄弟分饰“大师兄”“二师兄”,一时传为趣事美谈。

六龄童章宗义一共有11个孩子,章宗义的后代当中,今天名气最大的自然是最小的儿子章金莱,但当初最先接受“南派猴王”衣钵的,却是他的二儿子章金星。章金星天分极高,三岁开始就随浙江绍剧团演出。章金星七岁时,浙江绍剧团在上海为周恩来总理和到访的外国宾客演出《大闹天宫》,章金星出演罗猴。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演员,还特别抱了抱小猴子章金星,叮嘱“六龄童”章宗义“多培养几个‘小六龄童’”。由此,章金星便得了“小六龄童”的艺名,而周总理抱着小六龄童的照片也成了绍兴人记忆中一个经典的瞬间。

然而,或许是天妒英才,小六龄童章金星因罹患白血病而早夭,年仅16岁。而他的小兄弟章金莱则接过了南派猴王的传承,为有别于哥哥,取艺名“六小龄童”。虽然有着父亲的亲传以及家学的渊源,但“猴四代”六小龄童的成长依然浸透了他个人努力的汗水。章金莱本人是个高度近视,眼光缺乏灵动和神采,这是演猴戏的大忌,为此他经常盯着日出时的太阳或者快速运动的乒乓球看,“强行矫正”自己的眼神,这才有了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永远灵目圆睁的生动表演,而最终造就了被许多观众奉为“不二经典”“无法超越”的美猴王形象。

而六龄童章宗义,虽然培养了六小龄童这样优秀的接班人,却依然未曾放弃自己的艺术人生,2012年,年近九旬的章宗义接受媒体采访,依旧时不时忍不住耍上一段猴戏,并留下了那段著名的感慨:“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登台演出。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但我知道我能演。”两年后,章老驾鹤西去,但他对艺术的追求、章家四代猴王对艺术的追求,依然在那句“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的自我告白中,在六小龄童依然活跃的身姿中,活灵活现,熠熠生辉。

1.下列对文中“六小龄童”艺名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六小龄童”是被誉为“南派猴王”章宗义的儿子章金莱的艺名.
B.“六小龄童”的艺名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在看了《大闹天宫》后亲自取的
C.“六小龄童”艺名与他的父亲“六龄童”和哥哥“小六龄童”有关联.
D.“六小龄童”属于“猴四代”,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美猴王的主演.
2.下列对章氏家族“猴王世家”的信息,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章氏家族祖籍绍兴,从曾祖父章廷椿开始,世世代代以演猴戏闻名.
B.“六小龄童”的伯伯章宗信,艺名“七龄童”,曾经演过猪八戒.
C.“六小龄童”章金莱在章氏家族中虽然名气最大,但年龄最小.
D.章氏家族中最先接受“南派猴王”衣钵的是章金莱的哥哥章金星.
3.下列对“美猴王,姓章”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章家几代人演绎的美猴王在国人眼中面目更加清晰,更加活灵活现.
B.章氏家族在吴承恩描述的美猴王基础上,花大量心血进行了再创造.
C.章氏家族是“南派猴王”的代表,家学有渊源,代代有传承,成就卓著.
D.章氏家族演绎美猴王的人最多,时间最长,年龄最大,名声最响亮,无法超越
【知识点】 记叙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 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 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 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 我竞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 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 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 ”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⑪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⑫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⑬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⑭“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⑮“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⑯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寒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⑰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品读第⑨段中画线语句,分析它所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2.“题好一半文”。请你说说本文标题“十毫升母爱”好在哪里?
3.结合上下文,你认为第②段中“我却犹豫了”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本文中的母亲形象,你对母爱有着怎样的理解?
2022-04-23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长征五号发射前

①我来自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是2016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的01指挥员,火箭发射前倒数3、2、1,点火!的那个人就是我。

②2016年11月3日上午10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已经完成液氧的加注工作,但是我们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助推器的排气管出现泄漏。当时我马上想到了2016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当时它也完成了液氧加注,并在做相关测试的时候发生爆炸。我很紧张,我们面临的情况比较类似,很可能发生相同的危险事故。我们安排了岗务人员去检查,他们冒着非常大的风险进入火箭,查看火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所幸,现场检查的结果出来之后,我们认定火箭是安全的。我们的发射窗口是当天下午6点,为了处理这个故障,消耗了一点儿时间。我们把发射窗口往后调整了1个小时,瞄准了晚上7点01分。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被很多人称为冰箭。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使用的是液氢、液氧这类低温推进剂,可以达到零下200多摄氏度,如果想让我们的火箭正常点火起飞,就必须提前把火箭发动机的温度降下来。

④但不幸的是,在我们给火箭退烧的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不下来。如果在晚上7点30分之前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发射就只能终止,数千人两个多月的辛勤劳动就会付诸东流。晚上7点28分,我们的岗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加注完毕的火箭周围,调整好火箭的参数之后,火箭终于退烧了。

⑤处理这个故障耗费了我们很多时间,发射窗口不得不瞄准晚上8点40分。平日我们给汽车加油时要用到油枪,火箭也有类似的装置,叫作连接器。在发射前负3分钟,连接器脱落口令已经发出去了,但是有一个连接器未反馈脱落完成信号。

⑥时间不等人,怎么办?我们临时决定再试一次。随着一阵冰碴喷射,连接器晃晃悠悠地从火箭上掉下来了!我们离发射成功又近了一步。

⑦时间来到发射前负1分钟。在这之前,在判断最后一个重要的参数合格之后,我跟我的老师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这下没问题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刚进入发射前负1分钟,控制系统就来了消息:请求中止发射!这应该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在程序进入发射前负1分钟的时候中止程序。经过十几秒的故障排查与分析,我们的程序正常了。我开始倒数:10、9、8、7……数到7的时候我的嗓音破了,当时感觉空气都凝固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一次倒数没有人再打断我,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再一次向成功前进了一步。

⑧火箭起飞之后,现场的欢呼声、掌声、哭声连成一片。真是太不容易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测试到发射,每一步都特别艰难。据统计,像长征五号这种大型运载火箭,首飞的成功率只有51%,但是我们成功了,我们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人做到了。这次首飞之前,我们进行了两次合练,为这次首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⑨在2015年进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合练的时候,液氢加注完毕后曾发生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当时,火箭氢箱的相关管路出现泄漏。一不小心就会被引燃并发生爆炸,一根针从一米高的地方下落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燃液氢。当时泄露的地方浓烟滚滚,氢气夹杂着白雾,从泄漏的地方喷射而出。我们的岗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徒手将凝结在泄漏处的冰碴去除,然后把泄漏的地方封堵住,火箭才转为安全状态。可以说,我们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人用九死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使命和担当,这些都是85后”“90后航天人的英雄事迹。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我们航天人的真实写照。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长征五号”发射前经历的困难。
困难一:助推器的排气管出现泄漏问题。
困难二:______________
困难三:______________
困难四:发射前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举美国“猎鹰9号”火箭的例子,其作用是________
3.第⑦段画线句子“我开始倒数:‘10、9、8、7……’数到7的时候我的嗓音破了,当时感觉空气都凝固了,脑子里一片空白”表现“我”当时_______的心理。
4.说说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据统计,像长征五号这种大型运载火箭,首飞的成功率只有51%,但是我们成功了,我们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人做到了。

5.文中可以读到航天人为中国航天事业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023-08-20更新 | 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在树上的国旗

①汽车在唐古拉山北侧的一个洼地里抛锚后,我鼓捣了近三个小时也没有排除故障。这时天近暮晚,四周山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涂上了一层绚丽的晚霞,天地间罩着一天中最后的灿烂。我这才很不情愿地从汽车底盘下钻出来,搓掉了两手的油腻。我看到山根下的某一个角落,耸立着两尊雕塑般还未归去的野牦牛,沉隐,厚重,如同一幅藏区的油画。

②我对还趴在引擎上苦苦修车的助手昝义成说:“别折腾了,省些力气今晚当山大王吧!”(昝zǎn 姓氏)

③小昝笑着回敬我:“今晚还真轮不到我们当山大王,你没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

④我顺着小昝指的方向望去,不足百米处的路边,类似小方桌一样的石头堆上,端端地放着一个铁皮暖水瓶。啊,格桑旺姆阿妈的拥军爱民茶水站!汽车抛锚后,我只是急头巴脑地顾着修车,竟然没有留意到了什么地方!格桑旺姆阿妈,一提到她的名字,高原军人滚烫的心就仿佛回到了故乡!这时,我再抬头望了望稍远处的山坡下,一棵不算很高的白杨树举着一面红旗,卷着高原的风一声高过一声地飘荡着。对于来往唐古拉山的人,特别是军车的司机们而言,那面红旗是插在他们心中的锁眼上的呀!

⑤往事引我回望,那是故事的起点……

⑥从山中延伸至公路边的那条并无野草掩盖、只有砂石蹭脚的崎岖小路上,一老一少两位藏家妇女背着一大一小两个酥油桶,心急腿慢地匆匆而来。格桑旺姆和她的女儿卓玛每天都会数次往返于这条路。公路边终年厚积着冻雪冰碴,然而却坦露出一块光溜溜的地面,那就是母女俩放置酥油桶及她们容身的露天茶水站。当然,有时候遇上风雪天,或是盛夏烈日的曝晒,她们的头顶也会撑起一把伞,那是汽车兵心疼母女俩,留下来的一块无风无雨的天地。过后,她们总会千寻万找地把伞捎给主人。有什么办法呢,领了情绝不欠债,她们祖辈都是从风风雨雨中走出走进的硬硬朗朗的实诚人!

⑦公路在茶水站旁突然变得平缓,前面不远处便是下山的陡坡了。司机们总是会在这里停车检查一下车辆,尤其要看看刹车灵不灵,才能放心下山。这也是母女俩将茶水站设在此处的因由。一杯酥油茶,甚或一杯白开水,都会让人品味到人间的温馨,大大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⑧这么多年来,子弟兵给边疆的亲人创造着安宁幸福的生活,格桑旺姆和女儿每送别一个挥着手向她们告别的亲人,心里就像植入了子弟兵军帽上那颗鲜亮的红五星,亮堂堂的。格桑旺姆记得很清楚,那天是藏历年的清晨,阳光少有的丰沛,她家的院子、水缸以及帐篷前的草场,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美好,汽车连的那位沈连长带着两个兵,把一面国旗送到了她和女儿手中。连长对她们说:“高原上有战士的家,家中有亲人。战士和牧民都是国家的好儿女。”随后,两个战士在帐篷前挖了个坑,将他们带来的一根木杆栽下,足有10米高。于是,那面国旗就神采飞扬地飘在了木杆顶端。

⑨奇迹发生在第二年夏天。那根旗杆原本是战士们从昆仑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挖来的一棵正在蓬勃生长的白杨树,把一棵好不容易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成活的树,移到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想成活?太难太难了!然而,天意遂人愿,白杨树旗杆在格桑旺姆摇着转经筒默念着“六字真言”的诵经声中,在卓玛勤快的浇水施肥中,居然抽出了嫩芽,一瓣、两瓣、三瓣……抽出了春天!好个有生命力的白杨树旗杆!霎时,整个唐古拉山都变得鲜亮鲜活起来!

⑩国旗长在树上,树根深深扎入大地。杨树之根亦是国旗之根、人心之根。这不是一种艺术表达,而是军人对边疆藏族同胞的满腔热爱,是祖国对藏地神圣疆土的深情信赖!它传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妙!

(作者:王宗仁 摘自《光明日报》)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2.文章第⑤—⑨小节属于什么手法?这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有什么办法呢,领了情绝不欠债,她们祖辈都是从风风雨雨中走出走进的硬硬朗朗的实诚人!”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2)“……居然抽出了嫩芽,一瓣、两瓣、三瓣……抽出了春天!”赏析句中“抽出了春天”。
4.文章以“长在树上的国旗”为题有什么好处?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④小节中“一棵不算很高的白杨树举着一面红旗,卷着高原的风一声高过一声地飘荡着。”句中“举”字化静为动,富有表现力。
B.第⑧小节中“格桑旺姆和女儿每送别一个挥着手向她们告别的亲人,心里就像植入了子弟兵军帽上那颗鲜亮的红五星,亮堂堂的。”运用比喻手法把“亮堂堂的心里”比作“红五星”表现了子弟兵带给藏民充分的安全感,表达了娘俩的感激之情。
C.格桑旺姆阿妈感恩心疼她们母女的汽车兵,设立了露天茶水站,所以司机们正好可以在这里停下来休息一下,检修汽车。
D.文章在创作上追求一种新的文体——“大特写”“大散文”,用散文的笔法表现出青藏高原上的人情美、境界美、自然美……
2019-11-19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