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5 题号:703923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雪之韵

①春节过后几天内连降两场瑞雪,洋洋洒洒飘然而至。

②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未等雪停便大呼小叫般涌到广场的小花园,打雪仗、堆雪人,肆意狂欢。也难怪乎,久旱的城市空气干燥,尘土飞扬,一场大雪犹如甘霖滋润着大地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③天已放晴,逐渐转蓝,远处的天际透着暖而柔的阳光,金丝般地洒落在乡野城镇。白的雪,金的光,如画般美丽。晶莹洁白的雪驱却了冬日里的雾霾,荡涤着人们心头的干涸和焦躁。天地之间是那样的亮丽清新。

④随着瑞雪的纷飞,似乎听到了春的声音。花园一角少有的几株梅树,静静地任雪花抚弄和亲吻脸颊。遥望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她是个不争荣宠的角色,悄悄地退隐一隅,微笑地注视着漫天飘洒的雪花,静静地迎候着春天的到来。玉兰树的枝头已鼓出胖乎乎的花苞,花苞的顶尖上已吐出细的绒毛,青色泛银,饱含着生命力,似瞬间要吐出春色。垂柳枝条已然柔软而婀娜,泛着浅青色,随风摇曳。春的脚步透着润润的气息悄然而至。

⑤雪孕育着春色、生命,乃至万物。她有冰洁的品格、深邃的睿智,给人启迪。难怪乎人们那么爱雪、爱颂雪。雪亦是心灵和境界的映衬和写照。古今先哲文人对雪的咏叹、称颂俯首皆是。秦汉时多有壮景抒怀的边塞诗词,唐宋则多为表述闲情逸致和赞美雪景的诗词。叹为观止者莫过于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一首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彰显了词人广阔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指点着不可逆转的人间正道沧桑。

⑥雪虽不大,但却温文尔雅、慢悠悠地下了一昼夜。原野城郊似被浸染和洗涤了,四处升腾飘荡着湿气、润气、瑞气。人们如同沐浴了一场春雨,身心格外清爽。

⑦孩子们蹚着没过脚面的雪,四处奔跑忙着在堆雪人。铲雪、运雪、堆雪。花园中堆起的小雪人,有的翘着嘴角,一副恶作剧的模样;有的下弦月般地弯着双眼,一脸笑嘻嘻的憨态;有的                            还有的倒扣着方便面的盒子,俨然绅士般颇有风度。小家伙们创意极佳,把公园装扮成了童话世界。环视四周,满院子都是狂欢的孩子们,嬉笑追逐打闹,弄得满身都是雪渍,头发、眉毛、脸蛋都沾着雪花。特别是那通红的小脸蛋、清澈明亮的双眸、清脆悦耳的笑声,活灵活现的一群春娃娃。

1.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几幅美丽的画面?请补充概括。
亮丽清新的晴雪图——__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看,“人们那么爱雪、爱颂雪”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请仿照文中画曲线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有的翘着嘴角,一副恶作剧的模样;有的下弦月般地弯着双眼,一脸笑嘻嘻的憨态;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雪之韵”的含义是什么,全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父亲归来那一天

①在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一样不可思议。父亲是做天文望远镜的工程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许多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远镜就是他设计的。运往各地的组装好的望远镜,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通常,他一出差就会有一个月左右。而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②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他带回了6个硕大的石榴。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

③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带的居然是新疆的棉花,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父亲说,他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便向棉宋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他: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只厚棉帽,这点棉花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们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那天,这些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空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饰品。父亲让我从掉落的小棉枝中扯出棉花,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棉花,质量很好,做一床棉胎,用20年都不会扁塌。

④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前去调试望远镜,我正冲刺高考。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再出长差。但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40天后,父亲回来时竟带着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令人疑惑的是,白玫瑰花的上面,还放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父亲说: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红枣莲子等配料熬煮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汤中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

⑤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的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可喜的高考成绩。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赏,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⑥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福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不够远。

结尾一: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结尾二: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小小的一个石榴、一枝棉花、一碗甜甜的昙花汤和那架望远镜,成了我记忆里最亮丽、最温暖的色彩!

1.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家人带来了哪些生活的“浪漫”?请联系全文概括。
品临潼硕大石榴、____________、送母亲白玫瑰、____________、送我迷你望远镜。
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将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红枣莲子等配料熬煮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的理解。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作者称父亲“回来”为“归来”,你认为能否把“归来”替换成“回来”?
5.这篇小说有两个不同的结尾,通读全文以后,你更喜欢哪个结尾?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3-06-06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孙道临的小字典

赵家耀

①上海徐家汇三角街30号,40多年前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小录音棚。那天,棚内外的灯箱上醒目的“实录”二字红灯闪亮,即刻要录音的铃声大作,厚重的铁门“砰”地关闭,所有参加配音、录音的演职人员全部停止走动(以免发出噪声),准备为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并修改的大型艺术性纪录片《大庆战歌》作后期配录解说。可是,配录开始不久,正当人们几乎要屏住呼吸时,有人提出解说词中有个字的读音还有待商榷和推敲,于是配音工作不得不中断,现场的录音师、放映员以及其他剧务人员面面相觑、无所适从。究竟是什么字有问题呢?原来,有人说“大庆石油会战标兵”铁人王进喜从钻台、从地层深处几千米提起的“钻杆”以及手握的“把杆”(又称“刹把”)的“杆”字该读三声,发“敢”(gǎn)音,而该片总导演张骏祥特邀前来配音的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却读成了第一声,发“甘”(gān)音。一时配音现场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尴尬和沉闷。

②出于相沿几十年的读字习惯,我也觉得“钻杆”的“杆”字应读三声。在此之前,包括在大庆油田拍片前后的一年半许,作为该片导演组成员、张骏祥的助手,我也是这么读的,现场绝大多数演职人员也都这么认为。但为了确保解说词准确无误,录音工作只得暂停。这时,孙道临老师当然是绝对少数,或者说,只他一人。为了说服大家,他立即从有些老化、用得很旧的人造革拎包里取出一本翻得很旧有些卷边儿的《新华字典》。走近有工作灯的调音控制台前,他很快翻到有“杆”字的那一页。于调音台前的工作灯下,我发现道临老师手中的字典在该字页间夹有一张小纸条。紧接着,他对围拢过来的人说,较长的木棍,如旗杆、电线杆、把杆、栏杆等,“杆”字应该读一声;较小的圆木条、较短的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如笔杆儿、烟袋杆儿等才读三声。

③我当时就想,这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家在配音之前,肯定认真地做过功课,了解大庆石油会战,熟读解说词,否则不会很快就从680多页的《新华字典》中,翻到那个“杆”字,况且配音间灯光昏暗,只有亮度很低的一两盏工作用灯。道临老师耐心平实、毫无张扬地给大家即席上了一课,人们对老艺术家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肃然起敬。更使我钦佩和折服的是,道临老师在证明读字准确无误之后,绝无半点自满得意、沾沾自喜,自始至终淡然处之。我旁观了此事的全过程,道临老师像是在说,这有什么,这是演员配音必须做到的。一定要熟读剧本、对白、解说词,这是最基本的,对那些没把握的字词必须查字典、词典,否则奢谈什么声情并茂,隍论其他。

④记得我读中学时,全然是个影迷,有时会省下早点钱,于周六或周日下午连看两三部电影。等我看完电影走出影院时,夜幕早已降临。此时虽然难辨东西南北,但电影中的人物和对白却依旧清晰地在脑海中重现,我是看着这些电影大家的作品长大的。而今与孙道临老师面对面接触,进行配音工作,更觉得他是那么敬业。他的品格优秀、表演到位,处事也不张扬。现在追忆起这个令我难忘的细节,我想,这也是道临老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艺术成就的缘由吧。难怪由他配音的角色如《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至今仍是电影学院、戏剧学院、广播传媒大学、影视艺校等学校语言技巧和台词课的经典教材,至今无人逾越。

⑤当时,录音棚里除了调音台的工作灯,一片昏暗,我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感到脸上发烫。因为如果演员读了错字、别字、病句等,导演是负有直接责任的。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张骏祥导演并没有说什么,还是挺高兴的。他用赞赏的目光望着道临老师,似乎是在说,选道临老师来配音绝对是选对了人。

从此以后,我在为影视片配录对白或解说词时,总是随身携带字典。但凡遇到读不准、吃不准的字,求教这位无言的老师。除了经常翻查《新华字典》,我还备有《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唐诗宋词鉴赏词典》《音乐圣经》《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词典》《辞海》等十多种工具书,我从中获益良多。它们是我几十年来难以分离的好伙伴、好朋友。而每每翻阅工具书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道临老师的音容笑貌与谦谦姿态。他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后来在我任教影视艺术表演课的十余年中,也以道临老师为榜样,从严要求所有学员,表演莫要装腔作势,要读准每一个字。

⑦道临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可我觉得他一生创造的众多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是按照艺术规律的诗意表达。他那儒雅的表演基调更为他所塑造的人物平添了难以言传的魅力。时至今日,他那正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品格,依然如明灯般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读者》2020.5)

1.根据具体语境回答,第①自然段中“一时配音现场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尴尬和沉闷”中的“尴尬”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一时配音现场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尴尬和沉闷。
2.结合对加点语词的表达作用理解,谈谈你对第②段中交代“我”也觉得“钻杆”中的“杆”应该读第三声的叙写用意理解。
出于相沿几十年的读字习惯,我也觉得“钻杆”的“杆”字应读三声。
3.结合对语境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为了说服大家,他立即从有些老化、用得很旧的人造革拎包里取出一本翻得很旧有些卷边儿的《新华字典》。
4.结合对全文内容理解,第④自然段划线部分写“我”是“看着这些电影大家的作品长大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5.结合文章阅读,阐释第④段中“这个令我难忘的细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6.结合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赏析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从此以后,我在为影视片配录对白或解说词时,总是随身携带字典。但凡遇到读不准、吃不准的字,求教这位无言的老师。
2021-08-20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行当     积雪草

①上了点年纪的人,大多会记得那一声响亮的喊声,那喊声拐着弯儿拖着长长的尾声:锔锅,锔碗,锔瓷器……

②锔活也分粗和细,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干的自然都是粗活。那些专门修补古董瓷器的匠人,干的自然是细活儿。母亲没有什么古董瓷器,甚至没有一只像样的花瓶,母亲有一只已碎成两瓣的蓝花粗碗,她一直没有舍得丢掉,就是等着锔碗的手艺人来了,帮她修补好。她小心翼翼地找出碗来,捧在手心里,捧到锔碗的手艺人那里,看着他用锔子把碗钉补好。补好后的碗,盛上水,居然是滴水不漏。

③乡村最常见的手艺人,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的,当然也能听到那声长长的、带着尾音的,而且响亮非凡的“磨剪子戗菜刀了”,谁家的剪子菜刀不快了,自然就会奔出来。

④那时候,最常见的是一个老人家,慈眉善目,见有人来,就放下个长条凳子,凳子上放一块磨石,在磨石上淋上水,然后就“哗哗”地磨起来,一下一下,不是十分用力,但很认真。那个苍老的背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有沧桑的诗意。剪子或者是刀磨好后,会在一块布条上试一下,轻松地铰下来一块布,就说明手艺人的手艺很到家。

⑤第一次看到人家绞脸,还是村里的一个姑娘出嫁。那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是哪儿热闹往哪儿挤,有姑娘出嫁这样的喜事儿,自然是跑在最前面,也好看个真切,于是看到一个有了些年纪的女人给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绞脸。

⑥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术,也叫开脸,是一个女孩子的成人礼。大多是有了年纪的女人,用一根结实的丝线,一端咬在嘴里,另外两端绕在手指上,只见两只手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脸上的汗毛全部拔光了。被开过脸的姑娘,会变得白皙美丽,容光焕发。可是那时节,我看不到姑娘漂亮与否,我心里一直担心的是,那些汗毛被绞掉了,会不会很疼?据说疼与不疼,完全要看开脸的手艺人手上的功夫。

时光如流水一样,带走很多东西,那些记忆里的符号,大多已消失在光阴里,偶尔会被提及,却再也不会出现在生活里。比如走街串巷的货郎,那是外祖母的最爱,只要听到一声长长的吆喝,外祖母便会踮着一双小脚,去买她的针头线脑。比如吹糖人的师傅,那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最爱,只要吹糖人的手艺人一来,不用吆喝,隔老远,闻着糖稀甜丝丝的气味,便围拢过去,看着糖人师傅用一双巧手做出各种造型的糖人,那种时刻,比过节还快乐。

⑧时光不会老,天地恒久远,但是人会老,传统的行当也会老,而且最终老到消失,仿佛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然后渐渐被人们淡忘,心中除了遗憾,真的别无他法。那些老行当,现在的孩子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我们怎样要求他们去记住?像钟表匠,掌萝匠,剃头匠,修钢笔的师傅等等,很多都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且愈走愈远,最终渺不可见。

⑨想起那些消失在时光里的记忆符号,心中总会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很多东西都留不住。不管你多么迫切地想,那种时刻,会觉得自己的两只手,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母亲锔一个已碎成两瓣的蓝花粗碗,是为了重点表现母亲对蓝花粗碗的喜爱。
B.第④段“那个苍老的背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有沧桑的诗意”中“苍老”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C.选文材料安排得当,详写钟表匠,掌萝匠,剃头匠,略写走街串巷的货郎、吹糖人的师傅。
D.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抒发感情的方式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2.品析语言。
(1)当然也能听到那声长长的、带着尾音的,而且响亮非凡的“磨剪子戗菜刀了”。(加点词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是有了年纪的女人,用一根结实的丝线,一端咬在嘴里,另外两端绕在手指上,只见两只手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脸上的汗毛全部拔光了。(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段划线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4.第⑧段中“那些老行当,现在的孩子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我们怎样要求他们去记住?”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情感?
5.文章以“老行当”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2018-08-11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