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0 题号:7174951
阅读《最后的枫叶》,完成题目。

最后的枫叶

纽约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珍妮和露丝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露丝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一天早晨,医生对珍妮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医生走后,珍妮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露丝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珍妮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珍妮快步走到床边,露丝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

珍妮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的院子,一堵空墙,一颗老极的枫树,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

“6”露丝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

“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露丝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掉下,我也就去了。”“露丝。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珍妮说。露丝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

“你睡会儿,我去把鲍威尔叫来,给我当那副‘老矿工’的模特儿。”

鲍威尔是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副杰作了,可到现在也


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珍妮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珍妮把露丝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枫树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露丝睡着了。他们不由得瞅着窗外那棵枫树,都默默无言。鲍威尔当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露丝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珍妮。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枫叶。它是枫树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茎部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 树枝上。“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露丝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中,那片孤零零的枫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 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露丝就吩咐珍妮拉开窗帘。那片枫叶仍在那里。露丝躺着,盯着看了许久。 “珍妮,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枫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来吧!”她突然喊道。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珍妮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鲍威尔,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露丝平静地靠着床织着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珍妮走过来抱着露丝说:“鲍威尔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 一块涂抹着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枫叶。再想想,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鲍威尔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1.本篇小说主要以露丝的行为展开故事情节,请据此在横线上补全故事情节。
①年轻画家露丝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②___________ ——③看到不落的枫叶,露丝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④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的鲍威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1)露丝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从修辞角度)
(2)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从描写角度)
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高邻

郑益民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②当时,我们所在的江南小城没有高层和小高层。经过千番比较万番排除之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满心欢喜地搬进了运河边一幢六层楼房的第五层——白天能纵情鸟瞰千年运河,夜晚能枕着运河悠悠的风声和水声而眠,该多么惬意啊。

③远亲不如近邻。初来乍到,免不了要去拜访列位高邻。六楼住的是一对新婚不久的高校教师,男的文质彬彬,女的温文尔雅,家中窗明几净,地板一尘不染。能有这样的高邻,我们暗暗喜在心里。

④然而,我们的喜悦很快便被一个烂桔子击碎了。

⑤一个美丽的黄昏,微风习习,汩汩的运河水将红艳艳的夕阳揉碎在波纹间,幻化出一片梦一般绚丽的景观。我凭栏而立,正自心醉神迷,忽听“砰”的一声,一个球状的橙色物体重重地击打在晾衣架上,酸臭的味儿炸裂开来,逼得我直往后退。

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探出脑袋,发现女主人姿态婀娜地倚在阳台上,翘着兰花指儿,正优雅地嗑着瓜子,瓜子壳儿天女散花般向下飘飞。我的心也紧跟着直往下坠。

⑦休完年假回家,打开阳台的窗子,我不觉愣住了:一条八成新的薄棉絮斜斜地挂在晾衣架上。这肯定是楼上高邻的!我二话不说,拎起棉絮径直敲开了实在不想敲开的门。好一会儿,门被打开了一道缝缝,缝缝里探出了男主人的脑袋:“哦,这棉絮是我们扔掉的。你直接扔掉好了,不用拿上来的。”我当时的感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一字:晕。

⑧有了这样的高邻,入住才一年,我们便开始考虑换房了。

⑨周日清晨,妻子正准备晾衣服,突然惊叫起来。我跑过去一看,只见一个比初升的太阳更耀眼的红色的塑料袋,装了大半袋的桔子皮和香蕉皮,高挂在晾衣架上,正耀武扬威地在我们面前晃悠。盛怒之下,我抱定得罪高邻的决心,不顾妻子的劝阻,奋笔疾书:

招领启事

今日,本人在自家晾衣架上捡到垃圾一袋,请失主自觉领回。此致

敬礼!

501室

某年某月某日

⑩书写完毕,我立即将招领启事贴到一楼楼梯口,并找来榔头和钉子,将装满垃圾的袋子挂在招领启事旁边。

⑪傍晚,垃圾不见了,招领启事也被撕掉了。

⑫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动过搬家的念头。

1.试分析第⑤段中“一个美丽的黄昏,微风习习,汩汩的运河水将红艳艳的夕阳揉碎在波纹间,幻化出一片梦一般绚丽的景观”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⑥段“我的心也紧跟着直往下坠”一句中的“坠”能否换成“落”,为什么?
3.在第⑦段中,作者写道:“我当时的感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一字:晕”请揣摩“我”此时的心理,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心理描写。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高邻”的作用。
2018-09-26更新 | 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穿过风雪的音乐盒

张翔

①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初入校门的那一天,白雪飘飘,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②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有的孩子来上学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三千米的雪山。那个住得最远的孩子,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还有两团高原红。据说,他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家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A】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村里,老人孩子的眼神都一样,单一而纯净,唯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内容。

③雪大的时候,白茫茫一片,淹没了路。有几个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的宿舍里。那个晚上,孩子们在翻看老师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着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的生日礼物。大学毕业前他和女友已经分手,但他一直保存着这个音乐盒。来西藏之后的日子,他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着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他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

④也措抚摸着音乐盒,眼神还是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不。也措的话总是很少。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是谁送给你的?也措问。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然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那一夜的雪很大,学校后山的树木被雪折断发出可怕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⑤第二天晚上,也措便开始想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不由得把也措搂在怀里问:想妈妈了,是吗?”“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他鼓励孩子: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你也不哭了好吗?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

⑥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宿舍门口,接走了也措。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能回去。

⑦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游客。路,看来是通了,他却没有时间回家,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

⑧【B】也措也来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有种说不出的欢快,看着他,总忍不住想笑。也措依旧不爱说话,总是偷偷地看他。

⑨四月初,到了生日那天,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三天后,他收到了一个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原来那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融化了……这是一个陌生人寄来的,信中说,他在一个月前来了西藏八宿,碰到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这个小男孩只有一个心愿:请他回去之后,给老师寄一个音乐盒当作生日礼物。老师的音乐盒坏了,是老师的妈妈送的,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着妈妈了。

⑩原本,他只需在西藏支教两年,但是他整整待了六年才回去。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贵的、曾经穿过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大孩子。

(选自《读者》2022年第8期,有删改)

1.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情节“他”的表现
(1)泪眼模糊
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着远方的白雪(2)
那一年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时雪已封路(3)
(4)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融化了


2.文中【A】【B】两处的划线句子描写也措的眼神,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请结合文段内容作分析 。
3.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以“穿过风雪的音乐盒”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2022-08-10更新 | 1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如雪

肖复兴

1)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她们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汽车把树拉来,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正是春天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的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枝叶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

2)几乎每天下楼,我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彼此寒暄之后,渐渐熟络了起来。我问她们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告诉我是杏树。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候,便好奇地请教她们娘儿俩。

3)母亲很耐心地告诉我: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然后,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

4)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5)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农村长大。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母亲望着女儿,又笑了起来。

6)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像是女孩的父亲,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

7)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8)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

9)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我爸爸前不久去世了,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孩子她爸爸说到沈阳住,我就对孩子他爸爸说,这些年,你做生意挣了钱,不差这点儿钱,老太太就想去北京,就满足老太太的愿望吧!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

10)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门前的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杏花开了!

11)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难得有这样孝顺贴心的孩子。我不由得冲她,也冲她的男人竖起了大拇指。

12)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开花了。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好像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13)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房门还是紧锁着。

14)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雪。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

15)一地杏花,那么得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似乎不急了,静静地等候着来年春天再开花的时候迎接主人。

16)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几乎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渐行渐远的春天。对面一楼那座房子还是空着,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曳在门前和窗前。

17)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看见对面一楼房子的灯亮了。主人回来了。尽管没有赶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忽然,心里高兴起来,为那个孝顺的女人,为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老太太。

18)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女人,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着黑纱。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进了医院,盼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京。

19)她有些伤感地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房子卖了。母亲不来住了,房子没有意义了。

20)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我”对面一楼的房子从易主到再次易主,“我”和文中的“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内心的变化
我和“母亲”的初次见面
我和“母亲”再次相见遗憾
2.“我”始终无法分清杏花、山桃花和梨花,为什么文中的“母亲”却能分得清桃杏梨花?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的结尾句“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的理解。
4.在那个杏花如雪的季节,“我”对文中的“母亲”有怎样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从她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2023-12-18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