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1 题号:7205025
阅读《爱之寻》,完成下面小题

爱之寻

朱成玉

①母亲这一生,似乎已习惯了寻找。

②小时候,母亲总是做好饭后开始寻找,寻找我们回家吃饭,因为她的嗓门不够响亮,不像左邻张大妈声如洪钟响彻云霄,也不像右舍李阿姨京韵十足绕梁三日,在我印象里,母亲很少大声说过话,所以她不喊,只是去寻找。她大致可以知道我们玩耍的地方,所以,每次也都可以很顺利地找到我们。

③可是也有例外,因为我顽劣,有时候故意和母亲“藏猫猫”,让她我不到我,她只好一声高过一声地唤我,直到我的耳膜受不了,才跑出来扑进她的怀里。她嗔怪我,照我的屁股打几下,却一点都不疼,反而有些痒。不过,我还是看到母亲额头的汗水,感受到了她的焦急,所以,从此也就不再故意藏起来了。

④有一次我要出一趟远差,母亲当成天大的事一般,不一会就惊呼一声“对了”,然后就小跑着去了附近的店铺,买了东西回来就往我的包里塞。不一会儿又跑出去了,直到把包塞得满满,可还是觉得缺少什么似的。车子马上要开了,她又惊呼了一声“对了”,我说:“妈,够了,啥都不缺了,包都要爆炸啦。”她还是小跑着去了,很快回来。她竟然为我寻来了一块带指南针的手表,她说我总是爱迷路,带着这块手表,总会有些用处的。

⑤母亲算好了时间,我那边刚一下车,电话就打过来了。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

⑥我知道,有母亲在,一颗心,就永远不会迷路。即便真的迷路了,天涯海角,母亲也会把我寻回来!

⑦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母亲在寻我们,可是有一天,母亲忽然失踪了,换成了我们去寻找她。母亲患有间歇性的失忆症,某个时间段,就忽然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可急坏了我们,我们满大街去找也没找到,没办法,只好去派出所求助。到了派出所,正好看到母亲坐在椅子上,焦急地向外张望。原来是遇到好心人了,没办法问出来母亲的住址,只好送到了派出所。

⑧我们不禁埋怨起母亲来,明知道自己有间歇性失忆症,还自己一个人走。恢复记忆的母亲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不停地搓着手,喃喃地说:“我只是想去买点儿荞麦,知道你们今天要回来,想给你们做荞麦蒸饺。”

⑨我们一时无语,母亲无时无刻想的不是我们啊。

⑩每次别离,母亲都会在门前送我,一直送到我拐了弯儿看不见为止,每一次,我都不回头,也不和她招手,我知道,那祥母亲的心会更难过,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了一下。母亲不是闪电,闪电不会弯不会旧,不会枯萎不会生锈,可是母亲,闪一下就衰老一截。

现在,母亲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是每次离开,母亲还是坚持在门口看着我走。她就那么扶着门框,寻着我远去的方向,好像能看见我一样。其实,她寻到的只是一个越来越小的影子。

这一次,我却不停地回头。我和她招手,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也在同时向我挥着手,好像和她的儿子感应到了一样!

有爱,天涯不远;有爱,寒冬尚暖。寻找,只是母爱的一个小小注解,是母亲浩瀚的爱里的一朵浪花,是母亲盘根错节的爱里的一绺根须。但就是这一个小小注解,解开了爱的千古之谜;就是这一朵浪花,泄露了大海的古道热肠;就是这一绺根须,缠绕着我们一生,让我们的心,一寸一寸,生出古朴的根。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

1.概括本文围绕“爱之寻”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了一下。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
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
3.联系全文说说第13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说明文《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回答问题。

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最近,中国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使得日本、美国叫苦不迭。稀土到底为何物,能如此牵动日、美的神经?

稀土其实是一系列元素的统称,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如果将石油比作“工业血液”的话,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别看总需求量不大,但离了它,合金、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激光设备等众多高科技产品都将成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这些合金和电子产品除了民用销售外,更多是为军用而开发,能够为武器带来革命性突破。

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可以用来制造一些处于极恶劣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冷战时期,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1000多米深处海水的巨大压力(相当于100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惊人的1250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也只有800米。所以美军当时对前苏联核潜艇是“听”得见、打不着,只能“望艇”兴叹,一筹莫展。

不光是在深海,天空中也有稀土合金的身影。在海湾战争中因多次成功截获“飞毛腿”导弹而崭露头角的“爱国者”导弹,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中短距离防空武器,也是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后一道“保险”。“爱国者”能获得如此显赫的地位,全靠自身出色的性能。要知道,导弹在空中直接击中以3倍至4倍音速高速飞行的敌方导弹,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就好比要求用子弹来拦截子弹一样困难。而“爱国者”导弹不仅做到了,而且干得漂亮,这还主要得益于其精确制导系统。“爱国者”的制导系统使用了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导弹,直到锁定。

强大的“陆战之王”坦克,也需要稀土科技的武装才能在现代战场上更好地战斗和生存。美军M1坦克目前是全球最先进的坦克之一,它在伊拉克战争中做到先敌发现和先敌开火,是因为它拥有比伊军坦克更先进的火控系统。M1坦克装备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铝的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近4000米的瞄准距离,而伊军装备的前苏联T-72坦克激光测距只有2000多米,在战斗中很多T-72还没有瞄准M1就已经被对方摧毁。另外,M1坦克也是夜战好手,它装备了含有稀土镧元素的夜视仪,伊军坦克到了夜里就一摸黑,被动挨打。

不过,美军这些先进装备再厉害,没有了稀土,就无法被制造出来。这些装备中的很多零件,是由日本为美军生产的。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控制,会令美国人为自己使用的高科技武器支付更多的美元。而日本人失去的不仅仅是相当一部分销售高端电子产品的利润,或许还有美国人的保护伞。在丧失巨大利润的同时,也丧失了对邻国说“不”的资格。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2.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文中写美国M1坦克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是为了说明以稀土科技武装的军事装备才能在现代战场上更好地战斗和生存,突出了稀土对军事的重要性。
B.稀土元素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
C.文章多处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D.文章中的“1000多米”“近4000米”中的“多”、“近”字都可删除。
3.稀土为什么能“扼住日、美咽喉”?请结合全文回答,至少答出三点。
2022-01-07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外婆的温度

杜若冰

①小时候,我最喜欢土豆了,外婆也最爱土豆,我们的不同就是我喜欢吃土豆,而外婆喜欢种土豆。

②外婆将土豆当个宝,土地还未收获时,她就时不时来看看,拂起这片叶,翻翻那边土。我常想如果土是透明的,外婆恐怕就得天天趴在那儿看了吧。每每这时,我就站在外婆身后,痴痴地笑她。身后一阵风吹过,土豆的叶随着夕阳的旋律轻轻摇摆。

③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土豆时,外婆便经常带着我去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掏累了,外婆就站在田埂上,她身上的衣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要起飞一样。每当看到这个场景,我都会觉得外婆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我蹲下身,拿着一个小木棒,细细地抠着土豆边缘的土,待看到土豆那浅黄色的薄皮了,我便开心地扔掉木棍,抓住土豆白色的茎,用尽力气猛地向上一拔。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我跌坐在田塍,手中还死死捏着一片大大的叶子。

④A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外婆拿起土豆,轻轻一抖,土块便纷纷落了下来。外婆又挖了几颗,然后将土豆递给我,领着我回家去。

⑤风有点凉,但手中的土豆却散发着暖意。我低着头想,土豆长在土地里,被大地呵护看,土豆是温暖的那大地的温度会是多少呢?

⑥到了家,土豆被外婆切成了细丝,经过油与火的双重作用,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我趴在桌子上,不停地晃着够不到地的腿,深吸一口土豆丝散发出来的香气,外婆只吃一点点,便将一整盘土豆丝推到我面前,宠溺地看着我将一盘土豆丝消灭干净。

⑦饭后,外婆在小溪边洗衣服,我就趴在草坪上看着她,有一搭没一搭地找着话题。“外婆,土豆为什么叫土豆呢?”我好奇地问。

⑧“土豆啊,就是土疙瘩,土里生长出来的豆子,”外婆洗衣服的手顿了一下,她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加了一句,“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孩子。”【B】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

⑨外婆用辛勤种植出的土豆,将我喂养成结结实实的人,我看着自己微微发黄的皮肤,觉得自己就像是大地的外孙女,大地就是我的外婆。外婆曾对我说过,长在地里的都是好东西,因为它们聆听着大地的脉搏,所以它们懂得大地的快乐与痛苦

⑩现在我搬到了城里,菜市场就在楼底下,外婆却还要坚持每月给我送土豆。她说,外面的土豆都是人给催产出来的,不好吃。我摸了摸外婆刚刚送来的土豆,依旧透着几分暖意。我闭上双眼,感受着从土豆表皮传来的温度。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

(节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事件补充完整。
看土豆——________——________—一送土豆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A】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从描写角度)
【B】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从修辞角度)
3.请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4.本文以“外婆的温度”为题有什么妙处?
2019-03-13更新 | 1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

楼宇烈

①中国文人的志向有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张载的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就是文人的志向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文人的一种志向。 

②《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强调了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要求知识分子不要孤立,不要墨守陈规,要跟大众打成一片,要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纲领是人应该达到的目标。“明明德”就是把美好的、光明的、能够照耀天下的品德发扬出来,“亲民”也可以解释为新民或近民,不管哪种解释,都是文人的一种志向。知识分子不是孤立的,不是不变的,是在永远前进的,是要跟大众打成一片的。然后是要达到“至善”,这是人生最高的理想追求。 

③《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圣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的功夫。中国知识分子不能仅仅提升自己的修养,对外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上,把家齐好,把国治好,把天下平了,这才说明文人的修养有用。“八条目”是一个内圣外王的功夫,目的是达到前面的“三纲领”,这也可以说是文人的一种志向。 

④中国文人常有的一种忧患意识,总是看到社会方方面面和人类本性中恶劣的方面、不完美之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造社会,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天下情怀。

1.第①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请概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020-01-11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