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7285205
阅读小说《最后一堂语文课》,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⑾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⑿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___________
最后一课:__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⑩段的内容,并说说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一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内容简要说说产生问题的原因。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 完成小题。

题目       

梁柱生

①封四是村里的贫困,光棍,县博物馆对口帮扶他,联系人是馆长梁智。梁智在封里里外外察看时,发现墙角有只肮脏的青釉瓷碗,就习惯性地拿起来看,还两眼放光地用指甲刮掉上面的污垢仔细端详

这碗是干啥的?梁智问。封四说:喂狗的。”“狗呢?”“嘿嘿,吃了。封四不好意思道。同时想,文化人就是怪,对一只狗碗感兴趣。唉,自己霉,被清水衙门来帮扶,刚才送的都啥啊,一袋米,一桶油,两百块钱,跟打发讨饭的一样,哪像村里的潘七,被县财政局帮扶,一给就是两三万,养了一大群羊。

③转完后,梁智说:你屋后有片山林,可以发展芦花鸡养殖……”

说得轻巧,哪来的本钱!封四没好气道,好像梁智欠了他钱似的。

这样吧,你把这只喂狗碗卖给我,我给你一万块钱。你就用这钱买鸡苗发展养殖。

⑥啥,喂狗碗值一万块钱? 封四瞪大了眼睛,立马答应:行!可我上哪儿去买这么多鸡苗呀?

我帮你联系。梁智说着便打电话。一会儿,农业公司便送来了价值一万元的芦花鸡苗四百只。

⑧梁智把一摞一万元现金交给封四。封四从来没拿过这么多钱,手都有些发抖,可钱还没有拿热,就得交给送鸡人,封四不舍极了。

⑨梁智说:这些鸡,只要你好好养,五个月后就能长成四五斤重的成鸡,到时公司负责收购,两百一只。四百只就是八万,扣除各种成本,你至少能赚五万。

⑩梁智等人走后,满耳的鸡叫声。封四家没有喂鸡的东西,他只好扛上那把锈迹斑斑的铁锹,引上鸡群,到荒芜多时的坡地上挖蚯蚓喂鸡。

此后,封四天天上坡掘蚯蚓喂鸡。不知不觉,把自家的坡地翻了一遍。封四趁机种上玉米,玉米越长越高,芦花鸡也越长越大,很快就有两斤多重了,封四嘴馋,想吃鸡。

他逮鸡时,放羊的潘七见了,就过来跟他聊天。得知那只狗碗被梁智以一万元买走,潘七顿足道:你亏惨了。我看网上,有人也是到乡下买了一只喂狗的青釉瓷碗,结果咋样?值一个亿!

⑬“一亿是多少?封四问。

⑭“就是一万捆一万元哪!你有那只狗碗,就是亿万富翁了,还脱啥贫!

封四后悔不迭:可我已经卖掉了……”

⑯“反悔呀!梁智这哪是买,简直是抢,还打着帮扶的幌子!你把他电话给我,我给他打电话,咋能这样欺负乡下人!

封四把联系卡拿来,上面有梁智手机号。潘七拨通后说,他是封四的朋友,封四那只狗碗不卖了,想要回来。

⑱“已经成交了,咋能出尔反尔!梁智不悦道。

⑲“不好意思,那是人家的传家宝,虽说用来喂狗……”

⑳“好吧,他把一万块退我,我就把碗还他。

封四高兴地抢过手机说:梁馆长,一言为定,过两个月我把鸡卖了,就把钱还你!

如此一来,封四非但不敢吃鸡,还更悉心喂养。两月后,芦花鸡出栏。梁智和公司一块儿前来收购。封四卖了鸡,得了八万块,拿出其中的一万块交给梁智,梁智把狗碗还给他,说:其实,这只青釉资碗是建国初生产的,文物价值不大。

不是说值一亿吗?封四愣住了。

值一亿的那只青釉瓷碗,是明宣德年间的,当然值钱。

我这只碗,到底能值多少钱?”“几百吧。”“那你当初为啥要用一万买下?

梁智笑道:那一万,其实是我们单位给你的帮扶资金。如果直接给你,你肯定觉得钱来得太容易,用起来大手大脚。把它变成你卖文物所得,性质就不一样了。把鸡养到两斤多重,你馋嘴,想吃鸡,但这只碗把你卡住了,一举两得,哈哈!

原来,梁智在帮扶前,就从表弟潘七那儿知道封四就是因懒和馋才致贫,便想了个法让他养鸡,要把几百只鸡养大,人哪懒得起来,鸡一饿,那叫声铺天盖地,还能坐得住? 只好给鸡找吃的,慢慢地,再懒的人,也会变得勤快。至于封四嘴馋的毛病,同时用狗碗也给治住了。

说完,梁智把那一万元重新拍到封四手上。

封四眼睛有些潮,把六万元拍到收鸡人手里:你再给我拉六万元的鸡苗来,我现在养出经验了,要扩大规模。虽然脱了贫,但咱还要奔小康呢

(选自2021年《第十九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小说·梳理】
1.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请按提示完成填空。
(1)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

(2)按照“悬念一结局”的小说写作技巧来梳理。

【小说•情节】
2.小说情节往往环环相扣,设计巧妙。小语和小文读完本文后就此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对话,并谈谈小语所说情节的作用。

小语:我觉得很蹊跷,为什么潘七在封四要逮鸡吃时,告诉他那个碗值一个亿?

小文:我觉得这里潘七就是和他表哥梁智事先约好的,是为了______小语所说情节的作用是:__________

【小说·人物】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本文除了运用大量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也有不少神态和动作描写。如小说第①段,为什么梁智看到一只肮脏的青釉瓷碗,会“两眼放光”,还“仔细端详”?
(1)请以本文中“潘七”和以下选项中的一篇课文里的配角为例,谈谈小说中配角的作用。
A《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船长
【小说•细节】
4.优秀的小说常会精于细节。请参照示例,对第段画线句做朗读重音设计,并说说设计理由。
【示例】行!可我上哪儿去买这么多鸡苗呀!
朗读设计:重读“哪儿”或者“这么多”。
设计理由:这样可以突出封四不想养鸡,但是又想要一万块钱,表现出封四的懒惰和想不劳而获的心态,也反衬出扶贫工作人员梁智为帮助封四脱贫的用心良苦。
虽然脱了贫,但咱还要奔小康呢!
朗读设计:_________
设计理由:__________
【小说·文题】
5.你觉得下面哪项作为文章题目最合适?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A扶贫            B值钱的文物             C狗碗
2024-04-18更新 | 2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好游戏玩不长

卡尔维诺

①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玩打仗的游戏。

②那里有一处干涸的溪流,岸边全是芦竹,河床上都是些灰黄的磐石。乔瓦尼诺在一片流着沙的河滩上做出扑到前面去袭击敌军的动作,然后手捂着胸口就地倒下来。

红十字!他叫道。你是红十字的!快过来!没看见我受伤了吗?

④到那时为止一直扮演敌方机关枪的赛来内拉,跑向他去,在他的额头上碾压上一张薄荷的树叶,充作膏药。

⑤乔瓦尼诺猛地蹦起来,横向拿着芦竹跳开了,胳膊伸得老开。轰炸机!轰炸机对准目标了!嗖……轰隆!然后就把一手的白砾石撒到赛来内拉的身上来。

你是正在行进中的敌军汽车纵队!我炸了你!

那我,该干什么呀?赛来内拉问。

你要在地上匍匐前进,还要接到炸弹。嗖……轰隆!不,现在你要撤到开阔地上!

⑨赛来内拉就在芦竹间跑了起来,但乔瓦尼诺又大嚷着叫起她来:

狙击!你是敌方的狙击!现在你在攻击我!

⑪但赛来内拉不明白这个狙击要做什么,于是乔瓦尼诺就决定由自己来扮演敌方狙击,让赛来内拉来充当那个轰炸小队。我是一个掉在火堆中的飞行员,你看!乔瓦尼诺说。

那我呢?我呢?赛来内拉问。

你嘛,你就是那个拥抱阵亡者的女人。

谁啊?

对,就是那个,格洛丽亚!你得像天使一样地过来,然后跪在我身边。赛来内拉   就试着当起了格洛丽亚,做得很不错。

⑯然后,他们又玩起了骑兵巡逻队的交锋。要来个骑兵冲锋,还得需要个喇叭,乔瓦尼诺于是就撕开了他芦竹上的叶鞘,攥在合拢的双手里,并发出一种刺耳的嘶嘶声。正是那嘶嘶声作响时,出现了三个真正的士兵。

⑰两个孩子,大气不敢出一声地,拖着芦竹尖,靠到一名战士身边。他正躺在草地上,举着 步枪,而头盔,肩包,干粮袋,行军水壶,手榴弹,防毒面具是一个压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在他身上,就像是一场由不同物件构成的雪崩,把他给埋没了。那个士兵,从地上把脸转向孩子,他的眼睛是灰色的,忧郁,唇间含着一片樱桃叶。孩子们蹲伏在他身边,芦竹被他们戳在前面,和战士的步枪平行。乔瓦尼诺说:你们在打仗吗?

⑱士兵在地上蹭了蹭下巴,张开嘴唇,吹走了那片樱桃叶,什么也没说。

对不起,我们能到那下头去吗?乔瓦尼诺壮着胆子问。那个士兵应该是做了个类似于耸肩膀的动作。孩子们赶紧踮着脚尖地跑掉了。

⑳在一段斜坡上,一棵桑树投下阴翳,桑树底下,一把折叠椅上,坐着一位将军。那是个臃肿的男人,只穿着衬衫,没罩外套,把墨镜抬到额头上,用望远镜看着什么。他在膝盖上一张摊开的地形图上指指画画的,喘着粗气地跟他的参谋部长说着什么,还有一些军官曲着双腿,坐在他脚下的草丛里。

㉑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一动不动地待在将军背后,使芦竹直挺挺地立正着。

啊呀……敌人的炮火,将军说,全部击中了我们的人……啊呀……然后其他一些话他们就听不懂了。他长满红毛的短小手指在地图上摩挲着,就像是肥大的毛虫。失去一些弟兄是很痛心的,但是……啊呀……位置……

㉓参谋部长的军官们在将军周围表现出很活跃的模样,远处那些掩护得糟糕士兵总是会时不时地从周围冒出来,顺从而无动于衷。

自然,什么时候能看到葡萄园了,你们看见敌军的侦察所没有?将军说。

这在地图上标出来了,将军先生,一位军官热情地说,‘农居区’……

㉖但将军没有看地图,而是继续指着一个土丘,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知道,那是老头保洛的家,那个养蚕人的房子。

这是第一个要轰掉的目标,将军说。一个摆弄测角器的军官就报了一串数据。

㉘此时,将军在地图上画上一个叉。忽然,远处响起一声爆炸。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惊跳起来。

这两个家伙在这里干什么?一个声音说道,同时孩子们感到自己的领子被揪了起来。

是谁把这些孩子丢在作战区的?

㉛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用猫一般的一跳,逃脱了那些手掌,直到他们气喘不过来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他们来到一个地方,那里的芦竹丛围出了一种又长又密的屏障,芦竹丛间,里头鲜绿外头淡绿的叶鞘随着漾起的风窸窣作响。

这里,乔瓦尼诺说,我们有用来做武器的了。但是,回到他们心中的愉悦感却被稍稍遮蔽住一些。

㉝他们扔掉了陈旧的武器。在芦竹地里走起来。你看我的多漂亮啊……”“但我的更     高……但好像没有一根能跟以前的比,就算把它们想成长矛,想成冲锋枪,或者是飞机都不能带来任何满足感了。

㉞芦竹地倏地到了头。过了芦竹地后,是天空和大海。岸上是陡峭的狭窄田地,那里有笔直的席子,接着就是海边滚圆的石头,海西又一浪接一浪地升了起来,一直涌到天边。

㉟他们坐在地上,头垂着,缓缓地扯起一簇簇的草。先前玩打仗的游戏很有意思,但现在,他们的脑袋里总想起那个唇间含着叶子的士兵那忧伤的眼神,想起了将军抹掉了农舍的那毛茸茸的手指。

㊱乔瓦尼诺尽量去想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游戏,他有了个主意。一个新游戏!他跳起来……

(节选自《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集》,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瓦尼诺要求另一个孩子扮演拥抱战争阵亡者的女人,暗示他见过这样战争的场面。
B.将军与激动活跃的参谋部军官们,热情讨论战斗情况,表现他们面对战争态度认真。
C.小说的最后,乔瓦尼诺跳起来说想到一个新游戏,是想淡忘战争场面带给他的冲击。
D.小说极少描写残酷的战斗情景,在儿童视野里的世界,有美好也有破坏,引人深思。
(2)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他正躺在草地上,举着步枪,而头盔,肩包,干粮袋,行军水壶,手榴弹,防毒面具是一个压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在他身上,就像是一场由不同物件构成的雪崩,把他给埋没了。(从修辞的角度)
②他长满红毛的短小手指在地图上摩挲着,就像是肥大的毛虫。“失去一些弟兄是很痛心的,但是……啊呀……位置……”(从描写的角度)
(3)芦竹地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叙事环境。请联系文中描写芦竹地的句子,谈谈作用。
(4)小说题目为“好游戏玩不长”,雅文觉得用“好游戏”来形容战争很不好。但你觉得很不错,你打算联系初中学过课文,给雅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3-02-12更新 | 3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章《宋云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

②他的字有体,有格,庄里人公认。他写春联,红纸一铺,墨水一蘸,笔在纸上,就听话一般起落。颜体字点横撇捺、每笔每画、他都写得到位。写福字,多用粗笔,有气势,深含寓意,庄里人喜欢。写的春联和福字,宋云樵全部送人。“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说.宋云樵在庄里转悠,随便到哪,都能看到自己的字,他的脸上会露出浅浅的笑来。

③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决心,贴在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宋云樵也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提笔书写:

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

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

④一副长联,红底金字,特别扎眼。“云樵的字,比县书协的书法家都写得好!留在宋庄,真可惜了。”县文化局的干部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真不算好字。”宋云樵浅浅一笑,回一句。

⑤镇里新来一位镇长,姓铁。庄里人传言铁镇长做完这一届镇长,就退居二线。宋云樵只听,不传,谁做镇长,他不关注.铁镇长在宋庄检查完工作,听村主任讲宋云樵,讲他有体更有格调的字铁镇长坐不住了,非得要见宋云樵。

⑥宋云樵的院子里,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宋云樵手握一本书,在读。见铁镇长来,宋云樵很随意地加放了一把凳,很随意地加泡了一杯茶,很随意地跟他说过几句话.“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道。“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宋云樵说。

⑦“云樵先生会写的。”铁镇长说这句话时,底气非常足.铁镇长临走,喝了宋云樵泡的茶,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不含糊。没几天,庄里议论起宋云樵给铁镇长写字送字的事:“只要送他字,往后,镇长对宋云樵的关照肯定不会少。”说什么的都有。

⑧宋庄乡村小学校舍墙体开裂,成了危房。每到乡村检查工作,铁镇长就担心校舍垮塌,伤着老师和学生,他向上级打了申请修建宋庄小学校舍的报告。很快,老校舍拆掉,宋云樵看见铁镇长钢材运来亲自押车,看见他红砖运来,亲自押车,看见他施工现场,亲自督工。不久,宋庄小学新校舍建成。铁镇长出席宋庄小学开学典礼,在典礼上,他说了建校的经过,也讲了办学的希望,台下的师生不停地鼓掌。

⑨铁镇长要走时,被宋云樵拦住。“给你看一样东西!”宋云樵说.“啥东西?”铁镇长问,宋云樵欣然地把写好的一幅字拿出来.“你要的一幅字!”宋云樵说。“我要过字?啥时要过字?”铁镇长疑惑。“你要过的。”宋云樵肯定。那幅字展开来,铁镇长看得很真切;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的颜体字。

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

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

⑩给铁镇长送字一个月后,宋云樵突然中风,手不能正常写字。有人劝宋云樵把中风的事告诉铁镇长.“不麻烦他,不麻烦他,人家铁镇长忙。”宋云樵断断续续地说。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9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材独特,以脱贫攻坚、拆旧盖新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新农村建设中发生的变化,塑造了农村干部敢为民办实事的形象。
B.县文化局干部感叹,庄里人的议论,表现了人们喜欢讨好、仰重权势的心态。
C.开头部分描述宋云樵写字以及庄里人喜欢他的字、为下文写对联、铁镇长求字等情节作了铺垫。
D.结尾“宋云樵突然中风,手不能正常写字。”情节设计出乎意料,又使人物形象更出彩。
2.阅读文章第5—9小节、简要概述其中与宋云樵相关的两个情节,要求能体现宋云樵的情感或态度变化。
谁做镇长不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拦镇长欣然送字
3.结合上下文内容回答:
(1)看见铁镇长钢材运来亲自押车,看见他红砖运来,亲自押车,看见他施工现场,亲自督工。(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分析本句在文中的作用)
4.为何宋云椎先前在铁镇长求字时不含糊地拒绝,后面却主动为他写字?
5.文中第⑨节划线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6.“他的字有体,有格”,人们认为宋云樵“字如其人”,你赞同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2022-04-23更新 | 1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