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杂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7285206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知止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   A   (教训、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   B   (制衡、制约),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两处。
A:_________     B:__________
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文中的“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知止”有不同的理解
年幼时,“知止”就是不能“吃个不停”;
中年时,“知止”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
如今,“知止”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本文观点,补写一个自己生活实际的事实论据。
【知识点】 杂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不忘初心是一辈子的事》一文,回答小题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了总结,但守初心永远不能画句号。习主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

②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难就难在一辈子坚守、一以贯之坚持。毛泽东受万民爱戴,是因为他初心不改,“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周恩来令人敬仰,是因为他“用一生诠释信仰”;邓小平受人尊敬,是因为他“我一生问心无愧”。“初”是万物之源,却与“终”相生相伴。定初心只需一时,守初心需要一世。对初心一心,才是对初心真心。

③“初心是一束光,聚焦才夺目,坚持才有力。”杨善洲化初心为恒心,用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作了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从“我要老老实实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王进喜到“让我一辈子守着这面旗”的王继才,从“只要国家好,我宁愿一辈子不出名”的于敏到“当一辈子军人就要训练一辈子”的杨业功,我党我军之所以取得“当惊世界殊”的成就,关键就在于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对初心始终如一。

④“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应该看到,不忘初心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宣誓入党不代表灵魂入党,职务提升不代表觉悟提高,党龄长不代表党性强。那些在忏悔录中写道“起初,我也心怀理想”的落马者,那些在悔过书中写下“刚开始我始终坚守纪律的底线”的阶下囚,那些没有“用劲撑”而“退千寻”的人,那些人到顶峰却思想先“下了山”的人,人生轨迹由平缓上升变成大起大落的抛物线,就是因为没有一辈子守初心。

⑤守初心需有定力。坚定的初心,是人生的底火,是奋进的动力。对初心有了定力,就能在磨难面前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挫折面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在质疑面前任尔东西南北风。“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唯有对初心虔诚而执着,才能初心如磐,对初心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否则,就可能变心,成为“两面人”“摇摆人”“半路人”。

⑥守初心需常正心。人生路上,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至关重要。要永葆初心,就须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在正心中对初心“风雨不动安如山”。

⑦守初心需怀戒惧。“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湔jiān:洗)。”点墨之染往往会产生破窗效应。一辈子不忘初心,就需对“不成敬意”敬而远之,对“糖衣炮弹”时刻提防,一念之非即远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只有始终保持“守初”的心态、“如初”的状态,才能不断在自我革命中砥砺初心,在知重负重中践行初心,在防微杜渐中永葆初心。

⑧“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广大党员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把初心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一辈子不忘初心、践行初心,强军伟业定能征途如虹。

(选自《解放军报》2020年1月13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坚守初心?
2020-05-15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文明理念

①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少一些在黑暗中的摸索。

②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引领者,是民族前进的灯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许多有价值的理念和精神,值得挖掘和弘扬。

③首先是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春秋时期的晏子曾说,“和”就像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高低、长短、徐疾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组成一首完整和谐的乐曲。孔子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君子以“和”为准则,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独立思考,加以判断。“和”不是争,而是在相互影响中使事物得到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是“和而不同”的具体体现。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相互尊重,共享和谐生活。

④不可或缺的是勇于担当的精神。孟子讲“以天下为己任”,“己任”就是责任担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对他人、对国家,甚至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我们今天讲的担当精神,可以从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中获得不竭的动力。我们今天讲勇于担当,就是要直面问题、知难而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担负起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

⑤还有经世致用的胸怀。中国思想文化史告诉我们,做人和做学问这二者应当统一,而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将学问用在匡时济世上,首先要有高尚的人品,要有气节和操守,如果做不到,所谓“经世致用”就失去了灵魂。经世致用也是端正优良的学风。《论语》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有两个含义:一是温习,一是践行。儒家倡导“行胜于言”,强调知来源于行,行高于知。当然,我们更应该把知识和行动联系起来,就像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做到慎思笃行、行以致知、学以致用。

⑥习主席曾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所以,我们要用优秀文化引领人们的生活,不断挖掘和弘扬其积淀的文明理念和民族精神,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注:①“经世致用”本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后发展为要有远大理想抱负,胸怀天下,并将“学用结合”,脚踏实地,做有成效。

链接一: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终目标主要是要达到第一种和谐,而佛教、道家则侧重于后两种和谐。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尤有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还认为,要达到上述的三种和谐,就必须坚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反对走极端。

链接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链接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挠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链接四: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这使得我国古代在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术、数,他把礼放在首位,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繁荣的文化。
B.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C.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出发,勇于担当的精神指的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D.如果没有高尚的人品,没有气节和操守,很难将学问用在匡时济世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勇于担当”精神的一项是(       
A.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使他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B.东晋诗人陶渊明,性格耿直,看不惯官场的污浊与黑暗,便辞官归家,过着隐居生活。
C.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在战争年代拍案而起,激情演讲,奋不顾身地为真理而斗争。
D.邓稼先在艰苦的年代里,毅然回国,积极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3.结合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的文明理念,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挖掘文明理念和精神,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和而不同的理念主要告诉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君子主“和”,小人主“同”。
C.自强不息不仅是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精神推动力量。
D.古代经世致用的胸怀主要强调“行”而不重“知”,今天我们要强调二者的结合。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引领者,是民族前进的灯塔
5.“链接一”中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结合文本,请你谈谈如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019-05-19更新 | 1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悟道比求知更重要

①十年寒窗苦。大学生经过多年学习和无数次考试,才跨进大学校门。大家需要学习,但更要掌握学习的真谛。悟出学习的道理比学习具体知识更为重要,惟有如此,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②学习为了什么?首先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也为了个人的发展。其实远不止于此,我们为探索未知而学习,宇宙中藏有太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求。探索未知的神秘世界,这是青年人的使命所在;为了生命的过程而学习,我们要在学习中成长。更进一步,要“无为而学习”。教育家杜威有言:教育本身并无目的。意义恐怕就在于此,真正的“无为”是无所不为。

③大学生学什么?除了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人文历史外,还有很多需要掌握。

④学习社会。学校是求知的殿堂,但视野相对有限,不要忘记更为广阔的社会。学习社会,我们会充满希望和激情,坚定信仰和方向,可以登高和远行。学习情感。我们都需要健康的情感。责任是一种情感,青年人对家庭、集体和社会,以及全人类应怀有责任;同情是一种情感,对身处困境者应抱有同情,施以援手;爱是一种情感,社会充满爱将更加美好,人们奉献爱将更具魅力。学习和谐。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需要和谐。季羡林先生提出内心和谐,没有自身的和谐,就很难为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做出贡献。没有自身和谐,大家可能迷失自我,陷入茫然。

⑤怎样学习?我们习惯于在课堂、书本和实验室里学习,这远远不够。

⑥在集体中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爱因斯坦学生时期曾和几位好友自发组织“奥林匹亚学院”,从中受益匪浅。我们一生将身处许多不同的环境和集体,学习之源无穷无尽要做有心人,在集体中向他人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杜威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最丰富的学习源泉。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一般可以在书本里找到,能力的提高需要融入社会;在理想和志向的情景中学习。要设计一个美好的人生“图景”,将其逐步化为现实。在主动中学习。真正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逐渐发掘自己的潜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未知世界中寻找兴趣,我们就能乐于学习。要懂得感悟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需要感悟。日常生活和世间万物都蕴涵很多哲理,要理解它们,更需要感悟。在质疑中学习。社会和科技总是“不完美的”,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要善于发现问题,问题中往往孕育机遇。养成质疑的习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质疑的基础上。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第③④段内容说说大学生应当学习什么?
3.第⑥段画线句子所举事例有何作用?
4.结合第⑥段的内容,就其中的一种学习方法谈谈你的理解。
2019-11-19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