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物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94 引用次数:227 题号:7343165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理念包括创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文化性和景观性。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造型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东西人工岛汲取“蚝贝”元素,寓意珠海横琴岛盛产蚝贝。香港口岸的整体设计富于创新,且美观、符合能源效益。旅检大楼采用波浪形的顶篷设计,为了支撑顶篷,旅检大楼的支柱呈树状,下方为圆锥形,上方为枝杈状展开。最靠近珠海市的收费站设计成弧形,前面是一个钢柱,后面有几根钢索拉住,就像一个巨大的锚。大桥水上和水下部分的高差近100米,既有横向曲线又有纵向高低,整体如一条丝带一样纤细、轻盈,把多个节点串起来,寓意“珠联璧合”。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的苛刻要求,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1.下列不属于本文介绍内容的一项是(        
A.建造过程B.设计理念C.建筑规模D.价值意义
2.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港珠澳大桥文化性理念的一项是(        
A.青州航道桥塔顶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这里吸收了“中国结”的文化元素。
B.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这种造型设计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
C.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
D.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
3.下列关于港珠澳大桥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港珠澳大桥由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构成,每座斜拉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
B.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满足了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的苛刻要求。
C.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D.港珠澳大桥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知识点】 事物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1】人脸识别,且行且改善

冬 雪

①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全部宿舍楼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无论何人进门,都得刷脸才能放行;杭州一家餐厅也推出了刷脸支付,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不知不觉,人脸识别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技术的大特征是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那么,人脸识别可以应用到哪些场合,具看什么优势,有什么漏洞呢?

②人脸识别首先可以应用于安全监控。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清摄像头部署在各种公共场所,如机场、地铁、火车站、汽车站,这些摄像头中就可以安装人脸识别软件,可以自动侦测视频画面中的人脸,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数据进行一一比对,从而发现和追捕犯罪潜逃者。

③除此之外,人脸识别还可以应用到从门禁、设备登录到个体识别等广泛领域。对于个体身份辨认,人脸识别可以用于验证身份证、驾照、护照、签证、选票等;可以用于控制设备存取、车辆访问、智能ATM 等;也能用于智能卡用户验证、人脸数据库人脸检索、人脸分类以及人机交互式游戏等。

④人脸识别广受欢迎并得到推广应用,是因其优势巨大,人脸识别具有简易性。人脸识别的简易性体现在非接触性和非强制性,获取被识别的人脸图像信息时而不被个体察觉。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不同于指纹识别或者虹膜识别,这些采集方式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扫描仪等,容易被人察觉,因而有可能伪装和欺骗。

⑤此外,人脸识别效率更高,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和识别。

⑥尽管如此,人脸识别也有漏洞。例如小米8手机就是采用了人脸识别解锁技术,但是有人经过试验后发现,骗过小米8手机的人脸识别易如反掌:只要有主人的红外照片,而且照片不反光,就可以解锁手机。

⑦所以,尽管人脸识别有高效、快速和无侵害性等优点,但人脸识别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双胞胎、整容前后、人突然变瘦变胖、年龄增长产生的相貌变化等,人脸识别技术也未必有效,要么无法识别,要么造成错误识别。更重要的是,不法之徒和犯罪分子还可以很轻松地进行伪造,以欺骗人脸识别技术。

⑧不可否认,人脸识别的应用会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生活,但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各公司在推广人脸识别技术之前应把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解决,且行且改善。

(选自《百科知识》 2018 年第17期,略有删改)

1.下面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的新技术。
B.人脸识别不能自动侦测视频画面中的人脸,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数据进行一一比对。
C.人脸识别效率更高,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和识别。
D.人脸识别的应用会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生活,但其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直接点明了说明对象且生动形象有趣地点明了本文说明的具体内容。
B.第①段中的加点的“最”字,限制了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⑥段用打比方、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人脸识别也有漏洞。
D.全文按照逻辑顺序对“人脸识别”应用、优势和漏洞进行了清晰明了的解说。
3.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对于个体身份辨认,人脸识别可以用于验证身份证、学生证、护照、签证、车票等。
B.人脸识别采集方式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扫描仪等,因而不存在伪装和欺骗。
C.人脸识别的简易性体现在非接触性和非强制性,获取人脸图像信息会被个体察觉。
D.人脸识别有高效、快速和无侵害性等优点,但是人脸识别的缺点也是不言而喻的。
2023-03-21更新 | 8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绚丽的珍珠是如何形成的?

①古人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珍珠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珠宝,深受人们喜爱。珍珠绚丽多彩、晶莹夺目,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珍贵的装饰品。此外,珍珠还可入药,《本草汇言》中就记载珍珠有“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等功效。

②珍珠集外秀与内涵于一身,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③具体来说,珍珠的形成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

④外因包括两种形成机制。一种是当珍珠贝的外套膜被异物(如沙粒、寄生虫等)侵入时,在贝体的自保机制下,受刺激处的外套膜表皮细胞会以异物为中心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一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会不断分裂、包裹,形成以异物为核的囊状结构,也就是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并持续包裹异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质加厚,最终就形成了以异物为核的坚硬宝石——珍珠。这种因异物侵入并以其为核的珍珠,称为“有核珍珠”。而另一种机制是,当珍珠贝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受到外来刺激时,表皮细胞发生非正常增殖,并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表皮细胞持续分裂后形成多个珍珠囊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这种没有异物核的珍珠被称为“无核珍珠”。

⑤内因形成机制与珍珠贝内部发生的病变有关。珍珠贝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因发生病理变化而产生有效刺激,受刺激的一部分表皮细胞分裂并游离出去,包裹自身分泌的有机质(角质蛋白)并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表皮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珍珠囊,并分泌珍珠质,持续覆盖后形成珍珠。这种因病变而形成的珍珠没有异物核,也属于“无核珍珠”。

⑥人们常说“珠光宝气”,这也反映出珍珠具有一定光泽的特性,那么珍珠为何能如此光彩照人呢?这主要是因为珍珠的构造非常精妙。珍珠90%以上的成分是无色透明的霰石,呈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是双光轴晶体,在光的激发下才能发出磷光。而珍珠是由多重薄层组成的,由于霰石具有双折射能力,从珍珠内核和各层反射出来的光,会产生双折射效应,产生无数光束,这些光束在互相干涉下形成了珍珠彩虹,再加上珍珠的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和光磷光效应,所含水分和具旋光性的多种氨基酸,使珍珠光泽加倍,在灯光下则更加耀眼。

1.下列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珍珠集外秀与内涵于一体的具体表现。
B.珍珠的形成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C.珍珠的形成过程及其光彩照人的原因。
D.珍珠的光泽特性及其内部构造。
2.对文章第④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分类别;作比较B.举例子;打比方
C.作比较;打比方D.分类别;举例子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①段简单地介绍了珍珠珍贵以及可入药的特点,其与“绚丽的珍珠是如何形成的”没有关联,可以删去。
B.第②段中“它是如何形成的呢”中的“它”指的是这一段开头提到过的“珍珠”。
C.第⑥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其按照逻辑顺序向读者普及了关于珍珠的一些知识。
2021-04-12更新 | 39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的演变

①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②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③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

④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⑤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1.结合③④两段内容说说“小篆”的使用和“隶书”的盛行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2.第⑤段“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中“基本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选文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汉字的演变?请简要说明。
2022-08-13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