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理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7801083
阅读说明文《人类会越来越高吗?》,完成小题。   

①在过去的100年间,除了一些非洲国家,大多数国家国民的平均身高都有所在增长,在1914年到2014年的100年间,中国男性和女性分别长高11厘米和10厘米。那么,人类会越来越高吗?

②对于人类的身高而言,基因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据统计,一个人的身高有70%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一般来讲,个子高的父母生的宝宝也是高个儿,个子矮的父母生的宝宝也是矮个儿,但是遗传对身高的影响不超过80%。除此之外,健康与营养对身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③历史一再证明了身高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始于1352年暴发的黑死病夺去了60%的人口,幸存者们发现,他们的食物和居住空间一下子变得绰绰有余,因此,人们长得相对较高,那时的英国人只比如今的英国人矮4厘米。但在17世纪的欧洲,人类的身高又降至历史的低点。法国人的平均身高不超过162厘米,主要是由于“小冰期”导致冬天非常寒冷,粮食产量大幅减少,而且那时内战频发,包括从1642年至1651年间的英国内战、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起的各种战争,德国也被战火蹂躏了30年。

④然而,到了19世纪晚期,社会剧变,农作物产量提高、自来水出现、城市的卫生条件大幅改善,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西欧国家人们的身高也随之开始猛蹿。

⑤身高与健康之间的关联现在仍然可见。远的不说,我们就以邻邦朝鲜和韩国为例。韩国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一个衡量人的寿命、收入和教育的指标)的195个国家中排名第15位,朝鲜成年男性的身高比韩国同龄男性的身高普遍矮3到8厘米,在HDI排名中排第188位。

⑥身高与营养也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儿童阶段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营养不良,在成人阶段,他们很难长到潜在的最大高度。从1950年到2010年的60年间,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增长了12厘米,其中男性的平均身高达到170厘米,女性的平均身高达到160厘米。这与日本政府在二战以后为学生增加营养餐有关。二战之后,日本励精图治,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提升。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国人的身高,政府给正在长身高的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让他们在学校免费喝牛奶。此外,政府对于日本孩子的身体素质同样重视,开展中小学体育活动。在学校里给孩子们充足的锻炼时间和营养补给,这些政策为日本人身体条件的改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⑦有研究表明,人类或许已经到达了身高最高极限,也就是说,人类身高似乎出现了一个平坦期。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的让·弗朗索瓦·图桑教授领导了一支跨学科团队,他们回顾了横跨120年的160项研究,考查了人类的寿命、体能、身高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在整个20世纪,人类的寿命、体能、身高均稳步增长;但大约从1980年起,这3项指标趋于稳定,30多年来没怎么发生变化。尽管营养在加强、医学、科学在不断进步,但人类的寿命、体能、身高却不再增长了。这意味着,现代社会已使人类物种发展到了极限。

⑧另一项研究表明,日本人身高已经达到了顶峰,不会再长高。研究罗列了近十多年17岁日本青年男性身高变化趋势,发现其变化很小(1998年170.9厘米,2011年170.7厘米);并认为目前日本环境因素(营养、生活方式等)已经达到比较好的状态,因此能影响身高的外界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再比如,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的身高超出其他发达国家。如今,美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6厘米,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3厘米,远远落后于荷兰。目前美国人的平均身高与20世纪70年代末甚至60年代末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⑨我们以坚硬的岩石为例:一座花岗岩构成的山能够无限增高吗?计算表明,在地球上,山的临界高度是11千米,如果超过此极限就难以“稳如泰山”了。巨大的剪应力会突破岩石的强度极限,导致山体的沉陷和崩塌。事实上,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只有不到9千米高。如果把跳蚤原模原样放大10倍,它们将无法跳上大树;燕子如果增大10倍,将再不能翔舞自如;老鼠如果增大10倍,从高楼上跌下来便不会安然无恙。假如真有童话中身高数丈、力大无穷的巨人,我们姑且算他们比普通人高大10倍吧,其体重将达到80吨,即正常人的1000倍,而骨骼的截面积却只能增加100倍。于是这些可怜的巨人便会被自身体重压得举步维艰,甚至筋断骨折,哪里还谈得上去拔山举鼎,力扫千军呢?

⑩看看现实生活中的“巨人”步履蹒跚、行动迟缓的样子,便会明白高大的体态足以使人类的灵活机敏大打折扣。皮肤面积不能和体重按同样比例增长,自然带来了热量散发的困难,这便是躯体庞大者特别怕热的原因。

⑾问题还远远不止于此。我们知道,长颈鹿需要我们人类3倍的血压才能把血液送到头部,身材高大的人无疑也需要较高的血压和更坚韧的血管才能避免脑供血不足。但是肢体过长则会带来静脉回流不畅和末梢循环不良,更何况庞大的躯体要求更多的供血量。这样,身材高大的人就不得不以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为代价了。其实,同时增加负担的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其他一切系统。以神经系统为例,恐龙以小小的脑袋管理几十吨重的身躯,使它成为生物史上典型的管理失败者。我们的脑袋如果负担一个比例过大的身躯,无疑也会导致自身管理水平的全面下降。身材高大引起的生理上的困难还可以一直列举下去。详实的统计数字指出,人类寿命和身高有着确定的函数关系,而且寿星老人并不钟情于高个子,倒是常常垂青于身材矮小的人。湖北省对88名百岁老人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43厘米,体重为38千克。调查报告把“瘦小的体形”列为长寿的第一要素,这个结论和世界各地学者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

⑿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最理想的身高是168厘米,上下变动的范围可在167厘米至170厘米之间。研究指出,人类的身高每增加10厘米,体重就增加16%。机体的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比,而体表面积与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体表面积相应地增加10%,则身体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身材高大的人血液循环路线较长,心脏负担也较重,因此可能会对寿命有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2018.04)

1.以下是对选文②至⑿段逻辑顺序的说明,请补充完整。
文章首先说明 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人类身高已达顶峰,然后说明 __________,最后说明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全文说说人类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4.选文第⑦段“但大约从1980年起,这3项指标趋于稳定”中“大约”为何不能删去?
5.阅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子矮的父母生的宝宝也是矮个儿,遗传对身高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B.目前日本环境因素比较好,能影响身高的外界因素已经不复存在。
C.躯体庞大者特别怕热。
D.身材高大的人心脏负担也较重。
【知识点】 事理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鸠占鹊巢识杜鹃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中有两种鸟——鸠和鹊,其中的鸠,所指的不是鸠鸽类中的斑鸠,而是大杜鹃,古称鸤鸠。

②而喜鹊属于鸦科,可以说是鸟类动物中筑巢的高手。它们筑的巢呈球形,直径较大,个别的甚至可达100厘米,而且结构非常巧妙,还懂得将其出入口开在侧边,易守难攻,连那些鹰鹞们有时也难以得手。喜鹊的体型要比杜鹃大,而且生性较为凶猛,大杜鹃们根本就不是喜鹊的对手,很难有机会,更没有胆量去靠近鹊巢。敢于打它们巢穴主意的,只能是那些比它们更为强势的鸟类。

③在野外的科学观察中,杜鹃科类的这些鸟儿,它们一不筑巢,二不孵蛋,更不会去哺育雏鸟,这倒是动物界中的一个公认事实,属于典型的托蛋寄生鸟类。

④根据鸟类学家们的观察,鸠占鹊巢中的鸠,的确是杜鹃家族中的成员。鸟类学家说,杜鹃喜欢将自己的雏鸟寄养给一些莺、雀、鹛之类体型上比它要小得多的鸟,未曾发现杜鹃把自己的蛋寄生到鹊巢里去的证据。

⑤因此上文鸠占鹊巢的说法,似乎有点违反自然界的规律,很难做到自圆其说。于是有学者就提出另外的一种见解,是不是古人可能把当成了同音假借字,以至于使鸠占雀巢,偷梁换柱成了鸠占鹊巢

⑥其实,从动物学角度来看,托蛋寄生类的鸟儿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这样一种独特生态,也是十分有趣的。春夏之交,各种不同种类的雌杜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存本能,开始用心地去寻找,继而蹲守在那些符合自身要求的钩嘴鹛、苇莺之类小鸟的巢穴旁,伺机作案

⑦例如鹰鹃,它的飞翔姿势有点儿像猛禽雀鹰。在下蛋之前,它就会选定目标,然后充分利用自己在形态、大小及体色上和雀鹰之类猛禽大致相似的特点,巧妙地在苇丛树林之间穿梭飞行。同时,它快速地鼓动拍打着翅膀,拍打的声音很响,还边飞边叫,用来恫吓那些正在孵蛋的钩嘴鹛之类的小鸟。正在孵蛋的小鸟们看见低空翱翔而来的猛禽,吓得弃家逃命,鹰鹃自然有了产房

⑧有了产房,它们就堂而皇之地直接在宿主鸟的巢穴中产蛋,如果产房太小或难以钻入,它们就会先产下蛋,然后用喙小心翼翼地把蛋挪到宿主鸟的那堆蛋中间去。而且,在放置自己的蛋之前,会把宿主鸟的蛋从巢中弄走一颗(吃掉或扔掉),整个过程速度快到令人惊讶,只有十几秒。虽然杜鹃们的体型比钩嘴鹛之类的小鸟要大得多,但是它们产下的蛋却与宿主鸟的蛋在大小、形状、色彩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可以来个鱼目混珠,不明底细的宿主鸟往往难辨真假。

2017年,英国生物学家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布谷鸟(大杜鹃)十分狡猾,竟然会在移花接木后,逗留在苇莺巢穴的附近,明目张胆地用它那近乎苇莺的天敌——雀鹰般的叫声,去干扰归巢的苇莺对巢中鸟蛋的注意力,从而降低苇莺发现巢中其他异类鸟蛋混入的风险。

⑩杜鹃的蛋虽然小,但它的孵化期却比钩嘴鹛、苇莺们的要短,而且雏鸟的发育特别快。杜鹃的雏鸟一破壳,在它孵化出来的几小时以后,就会实施排外策略,它会将巢中宿主鸟的鸟蛋、雏鸟都往外拱。达到目的后的这个小恶霸,就会肆无忌惮地张嘴向养父母索要吃的,意图独享养父母的抚育。养母捕食归来,这个巢中唯一剩下的残忍的异己幼雏,居然成了它的宠儿,继续用母爱精心地哺育这只小杜鹃。倒是这只小杜鹃会在羽翼丰满后不辞而别,远走高飞了。

(选自《科学24小时》2018年01期,有删改)

1.填空:选文第②段中,作者根据喜鹊巢的巧妙设计、____________等来判断“鸠占鹊巢”的不可能性。
2.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蹲守在那些符合自身要求的钩嘴鹛、苇莺之类小鸟的巢穴旁,“伺机作案”。
(2)但是它们产下的蛋却与宿主鸟的蛋在大小、形状、色彩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可以来个鱼目混珠
3.选文第⑦段叙述了鹰鹃占领“产房”的过程,请分析这部分文字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第⑩段中画线句子中的“小恶霸”和“养父母”分别代指什么?
5.为什么说托蛋寄生类的鸟儿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这样一种独特生态,是十分有趣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2-09-07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踩踏为何会发生?》,完成下题。

踩踏为何会发生?

林森

①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大多是年轻女性。当得知36个原本鲜活的生命将永远无法再看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时,人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而此时此刻,亡羊补牢将是对他们最好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最好救赎,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年轻生命在今后有安全保障地迎接精彩的人生。

②人多、爱扎堆和凑热闹固然是这次上海外滩灾难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首要原因,甚至不是重要原因。因为,人类群居的天性决定了人们喜欢聚会和举办庆祝活动,而且会千方百计找出各种理由来狂欢。如果事先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人群在理性轨道内流动,这种欢聚本不会造成可怕的灾难。

③那究竟为何会发生踩踏事故呢?当大量人群汇聚在一起庆贺和狂欢时,毫无疑问会形成人流。人流如果朝一个方向行进,是正常的人流流动,但是,有时人流也会出现异常流动,产生冲突、碰撞、挤压,然后在相互抗衡的力量之间打开一个缺口以释放压力,最常见的是力量小的一方退缩或倒下,然后力量大的一方趁势跟进,这就会造成踩踏和挤压,使人受伤或因窒息而死亡。

④人流出现异常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环境狭小,容纳不下太多的人群,产生瓶颈效应。一篇研究踩踏事故的论文指出,人流密度安全值室内为1平方米1人,室外为0.75平方米1人,也即1平方米1.3人。二是人流没有向一个方向统一移动而产生紊流。紊流通常是在人流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即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改变,如转弯、上下台阶和前后冲撞,这就会造成无序、混乱,此时就会有一方倒下或被挤压,受到伤害。

⑤要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人流。控制人流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要限制人数,谨防发生瓶颈效应;二是要让人流有序流动,不受干扰,避免形成紊流。多项研究表明,紊流最容易造成人流的冲突,从而产生跌倒和踩踏伤害。

⑥在控制人流的问题上,美国纽约的跨年辞旧迎新集会为我们提供了范例。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可谓全球最著名的跨年活动,近百年来每逢12月31日,上百万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以朝圣的心态在寒风中等上数小时,只为目睹那颗水晶球零点准时降落。每年的12月31日下午15点,纽约警方就开始忙碌起来,用防护栅栏将广场从中心起分片隔离,游客陆续进入每片隔离区,当每片隔离区容纳的游客达到一定数量后,便预留出紧急通道,封锁该片区,只出不进。于是,每片隔离区顺序排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满足所有游客在广场的跨年庆祝活动。

⑦纽约时代广场人群的行进方向也要保证不产生紊流,人们只能横进纵出。跨年活动结束后,则按照先外围后中心的原则有序逐步疏散人群。如此一来,就减小了人流,也避免了人流方向上的紊乱。

⑧当然,参加集会活动的个人也要有防灾自救的意识。首先,要能预判出踩踏危险,观察好集会场地情况,注意避让拥挤的人群,一旦人流的速度、流向突然发生了变化,要特别警觉。其次,如果不幸被卷入人流,也不要慌张,注意不要采取身体前倾的姿势,一定不要逆着人流前进,即使鞋子被踩掉或贵重物品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低头寻拾物品,而应迅速寻找身边一些比较坚固牢靠的东西,比如路边的灯柱之类抓紧抓牢,等待人群过去之后再赶快离开现场。再有如果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要大声呼喊,也要鼓励旁边的人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这个时候带着孩子,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尽量稳住双脚,不要被绊倒。在拥挤的人群中前进时,两手伸在胸部互抱,形成一个三角形,给肺部呼吸留出一个空间,这可以避免长时间胸部受挤压而出现窒息。如果不幸在拥挤的人流中摔倒,应该马上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两手食指交叉相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避免脊椎、脑部受到踩踏,同时利用胳膊和双腿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避免被踩踏后窒息而亡。

⑨总之,要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踩踏事件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体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看似偶然发生的踩踏事件其中存在着必然的科学道理。我们对踩踏事件的成因做出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就不仅能做到亡羊补牢,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4期,有删改)

1.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文章第①段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说起,有哪些作用?
2.根据文意,在第⑨段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________。
【甲】有关部门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场地的问题,合理控制人流,更重要的是,参加集会的个人必须要有相关的防灾自救意识。
【乙】参加集会的个人应该要有相关的防灾自救意识,而有关部门要注意处理好场地的问题,合理控制人流则更为重要。
2016-03-01更新 | 1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人体细胞如何发“电报”

①“滴……滴滴……”,寂静的深夜里,情报人员在聚精会神地发报,把紧急军情传递给战友。这种谍战片中的场景,也在我们的身体中发生——数以亿计的细胞,通过传递信号使构成人体的60万亿个细胞团结一心。

②细胞们是如何“发报”的呢?

③细胞间传递的竟然也是电。不同于发报机发出的无线电波,这是一种微弱的可通过细胞膜传导的生物电。早在18世纪,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就发现了生物电。但生物体产生电流的原理过了一百多年才逐渐被科学家知晓。20世纪50年代,英国生理学家霍奇金等人通过枪乌贼实验发现了静息电位。霍奇金将直径为0.1毫米、内部充满海水的毛细玻璃管,纵向插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突,作为细胞内电极,将另一电极置于浸泡细胞的海水中,通过电压钳在毛细玻璃管尖端和细胞外电极之间记录到约60毫伏的电位差,细胞内为负电位。霍奇金的发现为电生理的研究打下基础。

④过了20多年,科学家才确认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的跨膜流动引起的。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即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很小。因此,钾离子会顺着浓度差向细胞外流动,从而形成一种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带正电荷的钾离子流动会形成一种阻碍其流动的电场力,使电位差在负60毫伏左右达到平衡。

⑤当细胞受到刺激——其他细胞传来的电流,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就会开放。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内,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通过通道流入细胞内,使细胞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波动。如果通过仪器来观察,它就像一个尖峰,好比发报机传出的那一声短促的“滴”声。接下来,它可以传遍整个细胞膜,再通过细胞间的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细胞。该电位因其接受刺激的大小而表现为不同的频率,即产生每秒钟次数不等的电信号,形成一连串类似摩尔斯电码的“滴……滴滴……滴滴滴……”将信号不断传递开去。

⑥并非所有细胞都具有发“电报”功能,比如血细胞、骨细胞、表皮细胞、毛发细胞都不会产生生物电,也就无法发“电报”。人体中具有发报功能的是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它们是非常活跃的“情报员”,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机体的内外环境,忠实执行着“情报工作”。如果说神经细胞是消息灵通的“高级特工”,那么肌细胞和腺细胞这些“基层特工”除了收发情报还要执行任务,也就是收到电信号再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引起肌肉运动和腺体分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心跳、呼吸、走路、说话、思考问题和新陈代谢,等等。

⑦如果有机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我们就知道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把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可以做出各种行为、执行各种功能的生命有机物的物质,就是肉眼看不见的永不消逝的电活动。

(选自《科普时报》2021.8.10,有删改)

1.文章为我们介绍了细胞发“电报”的哪几方面的知识?
2.本文第①段描写谍战片中发电报的场景,有何作用?
3.本文第③段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2-07-01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