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1 题号:7864133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怀念山西

胡柱明

在电视剧《走西口》中又听到了山西民歌《走西口》。凄婉的乐曲在耳边飘过,苍凉的黄土高原便在脑海里无垠地铺展开来,沟沟坎坎里的风萧萧索索地吹拂着我层层叠叠的思绪。三十年过去了,山西,我的山西,你好吗?那大漠的风沙还在拍打着你皱皱折折的面孔,黄河的浊浪还在撞击着你肋骨袒露的胸膛吗?

1969年的冬天,从南国的泉州来到山西,我在山西生活了差不多十年。1974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和湖南老乡许天雄同志漫步于迎泽公园的崎岖小道,天雄用他沙哑的歌喉给我唱起了《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也实在难留,

手拉着那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泪水扑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早回家门口。

……

我呆了,泪水滚滚而流。我仿佛看见一对小夫妻泪眼婆娑、依依不舍地流连在黄土垒成的院墙门口,一挂新衣还散发着昨夜新婚的温馨,口外凄厉的寒风已裹着黄沙扑面而来。前面,灰蒙蒙的土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远方有一线微弱而渺茫的希望。那希望是什么?在这首缠缠绵绵、凄凉婉转的山西民歌中,凝聚了多少多情男女依依不舍而又不得不舍的离愁别恨,多少牵肠挂肚、含血带泪的期盼?出去的路是那么渺茫,回来的路也是那么渺茫,有多少人从此就漂泊甚至葬身在塞外的凄风苦雨中,只留下土墙柴扉下婆姨们一年又一年以至地老天荒的翘望。走西口,为的是开拓,进取,创业,发家。为此他们割断了身前身后的一切羁绊,一代又一代勇敢地走向迷茫的远方,将山西人雄伟粗旷的情感演化成石缝里淙淙流出的清泉,于是就有了这另一种极致的幽雅。

平遥古老的城楼,祁县乔家大院长长的石铺甬道,灵石旧县衙大院里耸立着的那块乌黑的陨石,运城安邑镇上那座坼裂了几百年还依然耸立着的古塔,还有盐湖上成群飞起的野鸭和天鹅……找看见山西汉子一大早就从土炕上的旧被窝里爬出来,用布带扎上宽大的裤头,光脊梁裹上黑乎乎的破棉袄,取一个又冷又硬的馍馍从中掰开,夹上一些盐和辣椒面塞进破棉袄里,然后再用粗毛巾沾上水擦把脸,便提上镢头上工去了。

生活是粗砺的,生命是粗砺的,就象粗砺的矿石,蕴含着的却是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走西口》把山西深深地刻在我的生命里,时不时从心底出来撩拨我一下,把我平静的情感撩拨起层层涟漪。我的山西老乡啊,你们可知道,几十年过去了,你们还深深地藏在那个湖南青年军人的生命里?

尽管我相信,今天的山西已经不会再是往日的模样,但我更相信山西人的坚毅、顽强、奋发、开拓的精神本质不会改变,忠贞、朴实、率直、爽朗的文化品格不会改变,他们那从历史深处凝视未来的目光和于荒原之巅一揽江海的胸怀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亘古长流的黄河和巍然耸立的黄土高原赋予他们的秉性,是一时的花花世界所不能改变的。

回头再想电视剧《走西口》,我忽然就明白了它显得那么浅薄的原因:我们的编剧和导演都没有深切理解和把握“走西口”的生命内涵,那荒原上崛起的愿望和沟壑里流淌的辛酸。

山西,我该去看看你了……

(有删改)


在“读美文•学写作”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阅读散文《怀念山西》。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
1.者胡柱明是一个仅在山西生活了不到十年、离开山西已有三十年之久的湖南人,为什么会把山西称为“我的山西”?山西的什么让他难以忘怀?
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你从以下问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写下来。
①文章由一首民歌起笔,又由这首民歌收笔,在结构上和主题上有怎样的作用?
②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山西浓浓的情感,请分析作品语言的特点。
③文章感情基调深沉压抑,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写作提示: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写,也可以将其中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写;②如果自己有新的角度,也可以自己命题写作;③不少于100字;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汪氏父子

汪朗是汪曾祺先生的大公子,资深媒体人,烧一勺子好菜,写一手好散文。我和他的交往可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那时候汪曾祺老先生住在蒲黄榆,我被借调到《文艺报》工作,因为孤单,节假日隔三差五地到老头家蹭饭。

汪曾祺在文坛的美食大名,跟他的厨艺有关。据汪朗统计,除了汪先生的家人,我是尝汪先生的厨艺最多的人。因为吃多了,总结老头的美食经如下:一是量小。汪先生请人吃饭,菜的品种很少,但很精,不凑合。量也不多,基本够吃,或不够吃。这和他的作品相似,精练,味儿却不一般。二是杂。这可能与汪先生的阅历有关,他年轻时四处漂泊,口味自然杂了,不像很多的江浙作家只爱淮扬菜。我第一次吃鸡,就是1986年在他家里,炸酱面拌油鸡,味道仙绝。

因为周末汪朗带媳妇和孩子看老爷子,我们就认识了。汪朗一来,汪先生就不下厨了,说:“汪朗会做。”老头便和我海阔天空地聊天,当然我开始是聆听,时间长了,话也多起来。汪朗则在厨房里忙这忙那,到十二点就吆喝一声:“开饭了。”汪朗做的饭菜好像量要大一些,我也更敢下筷子,味道更接近北京家常菜,不像老头那么爱尝试新鲜。

老头走了,我们都很难受。之后看到汪朗怀念父亲的文字,不禁惊喜:文字的美感也会遗传吗?又看到他谈美食的文章,就更加亲切了。因为我也写关于吃喝的文章,但基本是借题发挥,和他的“食本主义”比起来,我像个外行,以致他发现我文章中的常识性错误——将麻豆腐误作豆汁儿。对于食物的历史渊源和掌故,他更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当代文人,鲜有其格。

他也有不及的时候。有一次,我说到汪先生送我朝鲜泡菜的事,他很惊讶,他不知道老头儿居然还会做泡菜,他自己都没有尝过。我很是得意。

我到北京十余年,与汪朗的往来也慢慢多了些,时不时地还在一起切磋食经。他的嘴巴很刁,我推荐的饭店他总能品出其中的最好味道。我写的一些小文,他时不时鼓励一下。

前不久,他电话邀我吃北京的爆肚儿,我说:“好啊。”那一天,他还从家里拿来茅台酒。酒过半巡,他说出原委:“我的书重版,你写个序吧。”哈哈,原来是“鸿门宴”。我们都乐了,其实还是想找个理由在一起喝酒聊天。那天喝得很高兴,手拉手兄弟般畅谈。

汪家人厚道、实在,汪朗犹胜。我一直视他为兄长,但他的一次举动让我感到意外。2011年5月,我女儿结婚,汪朗自然要作为座上宾。宴毕,众人散去,汪朗还在电梯口。我说:“你还没走啊?”他说:“我帮你送客人呢。”我说:“都走了。”他说:“我得等他们都走了,我才走。我虽然比你大,但你和我父亲是一辈儿的,你家里有事,晚辈我该最后走。”

家风如此,文风自然。

1.汪氏父子的厨艺各有特色,请写出他们给作者留下的不同印象。
2.请写出第二段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隔三差五地到老头家蹭饭
3.第六段划线处此刻汪朗除了惊讶,心里还会想写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他的心理。
4.请写出第10段的作用。
2019-03-01更新 | 10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深处的老屋

梁惠媂

①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②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③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园田,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种稻田,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④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伸出无数绿手臂,长袖善舞,与清风共舞一段动人的舞蹈。竹林一年四季都是蓊郁翠绿的,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竹图。到了夏天,竹林间筛下一片响脆的蝉唱,堪比天籁。夏夜,打着手电筒到竹林里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捉到竹竿上蜕壳的蝉儿。后来念书时知悉,大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才知道竹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有着如此高尚的地位。于是跑回来审视了一番我那绿竹掩映下的老屋,才发现它是堪与古人媲美的“雅居”了。

⑤老屋门前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菠萝树,菠萝树的叶子光滑明亮,母亲常摘来包花生糯米糍粑,那是童年的味道。到了夏季,树上结了,我就天天盼着它们快快成熟,憧憬着吃那甜美的黄色果肉。

⑥老屋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

⑦犹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关了灯,屋内是密仄仄的黑暗,我害怕得经常睡不着,后来学会了在黑暗中望屋顶的“天窗”。那“天窗”是夜晚唯一的光亮。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天窗口垂落下来,给屋里盖上一层梦幻般的乳白色。每晚我望着“天窗”,遥想着天上宫阙,嫦娥玉兔,桂花树与桂花酒……我就这样慢慢沉入梦乡。

⑧最喜欢下雨的日子。

⑨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上的瓦片流下来,形成珠帘。我常常站在屋檐下看雨帘,看得如痴如醉。有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躲到屋檐下避雨,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这幅老屋“雨中即景”水墨画让人感觉如此安乐祥和。更喜欢的是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听雨。瓦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接踵而来,瓦的声音就叮叮的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⑩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经年行走,越走越远,老屋成了我心灵深处的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沉浮的我们,在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的“四子棋”中迷了局,疲于奔命,失眠症、偏头痛症就是这样缠上了我。在异乡,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做梦也想回到故乡的老屋里睡一觉,寻找雨敲屋顶下香甜的美梦。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故乡的老屋的?请简要概括,任选3点回答。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4.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5.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从古人的居所引出抒情对象,故乡的老屋,记叙了老屋给自己留下的温暖回忆,请分享一下你心里的老屋吧!
2020-12-25更新 | 2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为人生编织一道花的篱笆

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公路狭窄,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房屋低矮,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

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姑娘,闹着,笑着。

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是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他含笑看花的眼神里,全是温和与欣喜,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⑦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

⑨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的善良和执著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⑩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但我们可以为自己,也为路过我们生命的人编织一道花的篱笆。

1.通读全文,概括“我”回忆的三个片段。   
2.根据要求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姑娘,闹着,笑着。(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
(2)他含笑看花的眼神里,全是温和与欣喜,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⑧自然段的作用。     
4.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宗璞《紫藤萝瀑布》)
【乙】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但我们可以为自己,也为路过我们生命的人编织一道花的篱笆。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谈谈你对甲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2)本文内容,请你说说对乙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2021-08-24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