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3 题号:792269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扇轻摇的时光

(1)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2)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3)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4)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5)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6)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7)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8)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9)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10)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11)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12)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13)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14)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15)“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16)“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17)“人啊!”母亲叹一声。

(18)“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试着概括本文主要写了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哪些故事?
2.试赏析“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3.选文中加横线部分的有何作用?
4.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的理解。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流觞之水

朱以撒

①又一次在曲水边坐了下来,准备觞咏。几次来兰亭,都与流觞有关,做一个亲水的游戏。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曲水流觞却一直不被遗忘。旧日游戏今人为之,便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味道。

②遵照主人的美意,每个人都换了件晋时的长衫,一直延伸到脚下,有点徐徐舒展。试走几步,仿东晋文人的优雅从容,便觉得回去以后要依此仿制几件,穿起来古色古香。东晋人服食五石散多了,衣衫都裁剪得宽大,布料也柔和,便不会刮着细腻的皮肤,同时也使挥毫的动作更加婉转。忽然,我看到长衫下露出锃亮的皮鞋尖了,随着走动的摆幅,一伸一缩地探头探脑。显然是主人疏忽了,忘了为每个人配备一双晋履,便使足下有些异样。不过,让今人穿上晋履,会否在移步时踉跄不安?正思量,有人手机响起,是雄健的进行曲,镗镗嗒嗒汹汹而起。他急匆匆解开晋衫,从贴身口袋掏出手机,哇啦哇啦地叫嘁起来。眼看着伪造好的仿古气氛,一刹那冲荡得毫无影踪。还是黑格尔说得好: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环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③同样的暮春之初,同样的茂林修竹,不同的文人情怀,如同笔凋零乱的草书,已经不是魏晋时的章法。

④缤纷的花瓣从上游星星点点地飘了下来——春天就是这样,鲜花是她的容颜,灿烂地纹放,使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这些来此地做着觞咏游戏的人,已经日渐老大每次来反倒生出一些怀旧的感伤。花瓣过后,盛着黄酒的觞缓缓地飘了下来。按规定,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即兴腻诗,赋诗不成者则要罚酒了。

⑤我是作好被罚酒准备的,如果觞停在我的面前,那就看造化了,也许即兴就成了一首诗,博得众人喝彩;也许一时憋住,脸红耳赤,传了出去,说此人胸无点墨。可惜,觞到我跟前转了个弯,不愿停下,以至于不能让我的才华有所表现。注视着觞的动静,却见身边的人变戏法般地掏出笔记本,上边都有几首早早做好的诗,准备应对。

⑥天啊,怎么可以这样?

⑦公元353年暮春,那个觞咏的文人游戏中,雅集的四十二人,有二十六人诗才敏捷,把诗做出来了。在那个流连诗酒的时代,居然还有十六人未能成诗,从而罚酒三巨觥。当时,八九岁光景的王献之也跟了来,一路行走己是劳顿,觞到跟前一时乱了方寸,诗兴全无,只好喝酒,想必罚得天旋地转,还是几个兄长轮流背了回去。文人游戏就是这样,玩玩而已,情是雅集的基础,不可太认真了。自然而然是人的禀性中最实在的部分,没有矫饰,也没有污染,就如年幼的王献之,完全不会事先请求王羲之:“父亲大人,替我作诗二首,以备明日觞咏之需。”作为父亲的王羲之,也不牵挂这个小儿子是否能诗,是否当众出丑。雅玩就是随其情性,得其自然,倘若一切都在安排、预设之中,那真就谈不上名士风度了。

⑧想想如此自在的文人交游岁月,已经像走马灯一般过去了。觞还像当年那样自然地随水而下,人己不似那般的真率。有些燥热,我站了起来,走出摇头晃脑地吟诵的人群

⑨脱下晋人长衫,反而舒畅起来。旧日兰亭并不在这个地方,这里的一切都是后人仿制的,渗透了人工的痕迹,就连王羲之喜爱的白鹅,王徽之喜爱的修竹,都长得如此精致没有一点野性,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它们是在野的生命,却在人的修剪和圈养中,被改造得温顺起来。只有澄澈之水还是旧日模样,在迎来送往中潺湲无息,越来越多的人工匠意被卷入水底成为旧事,连同当时的诗篇,都已不知所终。只有那年兰亭雅集的诗文,依旧传诵。

⑩人自古亲于水,筑巢于水湄,枕涛声于梦中;击楫于中流,凌万顷之茫然,却越来越不能如水这般的自然。这也是生而为人的一个缺憾吧。


【注释】①流觞: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三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聚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就喝下,叫作流觞。
1.【任务一】小慈在阅读文章后,发现作者从最初换上晋人衣衫到后来脱下晋人衣衫,其间经历了许多情感变化。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①换上晋人长衫,模仿晋人的动作,心中感受到了晋人般的___,甚至想做几件——②____,内心略感异样——③____,内心感到“燥热”——④最后脱掉长衫,回到真我内心变得____
2.【任务二】在朗读文章时,小慈和小溪对文中划线句的重音处理产生了分歧,你更赞同谁的处理方式,并阐述理由。

3.【任务三】小慈和小溪在阅读本文之后,分别找到了以下链接材料。请结合文本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选择文中能体现“刚柔相济”特点的内容,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2)请谈谈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怎样才能使我们“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______

【链接材料】朱艾萨克,1953年生于福建泉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他的散文风格融汇了刚柔相济的书法特点。——百度百科

【链接材料】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朱以撤《绝版的暮春》

2021-05-17更新 | 1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九(2)班同学阅读了《艾青诗选》后,举行了“太阳和光明的歌者”学习活动,以下是小雨同学摘抄的诗篇和搜集的文章。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一】

诗歌甄选

A.太阳吟(节选)

太阳啊,也是我的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B.太阳的话(节选)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C.太阳礼赞(节选)

太阳哟!我背立在大海边紧觑着你。

太阳哟!你不把我照得个通明,我不回去!

太阳哟!你请永远照在我的面前,不使退转!

太阳哟!我眼光背开了你时,四面都是黑暗!

太阳哟!我心海中的云岛也已笑得来火一样鲜明了!

太阳哟!你请永远倾听着,倾听着,我心海中的怒涛!

【二】

艾青对“太阳”系列意象的抒写,呈现了特殊年代的社会面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揭示了民族命运与历史发展之规律。此前,从郭沫若的《日出》,到闻一多的《晴朝》,现代新诗中的太阳意象与国家立场和民族前途始终发生着若即若离的联系。但直至艾青《太阳》《向太阳》《给太阳》,太阳意象才以原始、浑厚的生命形象出现,其民族向心力亦逐步生成。至此,为太阳等意象赋予一种民族性格也成为诗人的责任。继艾青之后,“七月派”诗人田间的诗集《太阳和花》就多用红日、旭日、新的太阳等意象来赞美过去的革命斗争,描写人民公社的灿烂图景,歌颂祖国的光辉成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战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艾青认为:“只有在诗人的世界里,自然与生命才有了契合,旷野与山岳能日夜宣谈,岩石能沉思,河流能絮语……风,土地,树木,都有了性格。”于是,诗人在几十年的创作中执著地讴歌着太阳、光芒、火焰和黎明,实现了他对光明的不懈追求。简言之,对太阳意象的抒写、反思和理性的批判,是艾青为宣扬和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价值体系所作出的努力。其中无论是对太阳原始生命力的探究,还是对国家命运与民族未来的揭示,都是诗人对太阳意象文化意蕴的拓展和丰富。

【三】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A艾老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拉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大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告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这房子,是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艾青用他的稿费购置的。1957年“反右”后,诗人带着家眷离开北京,去北大荒的南横林子,又去新疆的八连等地“改造”,经过21年的颠沛流离,在王震将军的关照下,才又重新回到这里。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秉承了我们胶东人的性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著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 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B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教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 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青老果然满足了我们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青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疱,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选自《文汇报》,有删减)

1.小雨整理摘抄【一】ABC三首诗时,忘记标注作者,将作对比阅读用的诗篇弄混了,请你阅读诗歌后,借助选文二,判断哪一篇是艾青的作品,并将序号写入下面表格里的横线上。
A.太阳吟       B.太阳的话       C.太阳礼赞
土地系列田野类《手推车》《水牛》《旷野》《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山峦类《斜坡》《山毛榉》《矮小的松木林》……
村舍类《浮桥》《农家》《村庄》……
太阳系列光芒类《阳光在远处》《向太阳》____《给太阳》《月光》《光的赞歌》……
火焰类《火把》《篝火》《野火》……
黎明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黎明》《晨歌》《黎明的通知》……
2.请根据示例,将《阳光在远处》中划线的诗句进行朗诵设计,并说明理由。
【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朗读设计】抓住重音“常含”“土地”“爱”,用舒缓的语气,深沉的语调,读出深沉的情感。其中,“爱”字,可以重音轻读,凸显出这份爱是来自内心,表现了艾青对祖国的爱至死不渝,让人感慨万分。
【诗句】阳光嬉笑地射在沙溪的远处。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阅读小诗《黎明穿上了白衣》,联系所学的诗歌阅读策略,进行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小贴士:诗歌阅读策略


(1)品读诗歌意象(2)关注反复语句用意(3)联系创作背景(4)品析陌生化的语言
4.阅读《献给艾青的红玫瑰》,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苦涩的趣谈”这一短语的理解。
5.阅读《献给艾青的红玫瑰》,请从【A】【B】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当做《艾青诗选》的腰封,并结合《艾青诗选》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2022-09-23更新 | 3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①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让我开始背诵古诗。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

②再然后,应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在我当时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完全不明白,杜少府,肯定是姓杜名少府了,但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换油人?……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到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③大概是我十一岁那年吧,父亲到外地出差,给我带了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就是一张张书法的黑白照片。其实很简陋,但是我爱不释手,天天拿着看,翻来覆去地看。其中有一张是我没有背过的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记得是用一种“奇怪”的字体写的,后来知道是隶书。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这个杜牧到底想说什么。但是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自己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当时母亲在我对面批改学生的作业,我没有打扰她,而是一个人安静地体会那种无声无息从天而降的幸福。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什么要人上进的意思?还是理解错了?

④等到再见到父亲,我忘了问这个问题,等到我可以天天见到他,我已经不需要问了,我自己明白了: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了。诗不一定是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⑤十二岁时,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从父亲的书架上很方便地可以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学问大家。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面对竖排书那种奇异的说不清来由的肃然起敬的感觉。

⑥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作了各种记号,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比如《乐府诗选》中,在第18页的《猛虎行》的注释部分,父亲在“双起单承”四字的旁边用红笔划了双线,于是我第一次读这首诗就知道了古诗中的这种手法。《白头吟》有“沟水东西流”之句。我顿住了:水怎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流呢?正觉得不好理解,看到父亲批注“‘东西’是偏义复词,偏用东字的意义”这一句。哦哦,原来如此!《子夜歌》中有“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父亲在“期”字旁边注一“棋”字,还用一个拉长的箭头标到上句的“空局”处,使我更明确地理解了“‘期’与‘棋’同音双关”的注释——眼前是一个空局,就是“未有棋”,同音双关成“未有期”,思念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写来多么婉转,又自然又含蓄。当时的我,还远远不能说出“蕴藉”、“风调”,但是已经模糊感受到了单纯里的匠心独具与浑然无痕。

⑦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划圈。若是句子好,先划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让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顿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地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你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⑧于是我只能用也在书上点点划划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我喜欢的诗,有时和父亲不一样,比如我在28页的《西门行》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四句上重重地划了线,加了圈。父亲却说:“好是好,不过三个圈太多了,两个圈还差不多。”父亲大概觉得最好的诗是不能这样说穿道破,直截了当的。而我觉得:一说说到了底,多么痛快!也难怪,我读这些诗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加上八十年代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时代氛围,明明是无边无际的忧愁和苦闷,我也读成了明快铿锵。

⑨有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观点。你给我五分钟。”父亲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一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说的好像比我当年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的老师,而且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啊!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了。

⑩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1.文章记叙了“我”在不同时期跟着父亲读古诗的体验,请根据提示,补写相应的内容。
⑴学龄前跟着父亲读古诗,很多地方不明白。
       
⑶到上海后,读父亲的评点批注,感受诗人的匠心。
             
2.本文的标题是“跟着父亲读古诗”。有同学认为不太适合,因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较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3.这篇文章很多词句充满了孩子的童真,请结合下句加点词语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观点。你给我五分钟。”
4.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如:大量背诵、联想画面、圈点批注、请教名师等,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你的学诗经历,阐述理由。
5.读完本文后,你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
2020-10-04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