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评论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01 题号:8258222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 年01月30日18版)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2.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钱锺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3.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知识点】 评论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青少年应正确认识流行文化》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介绍,现在拍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要请到当红“小鲜肉”,片酬基本在七八千万之间,只有两三千万留给导演、编剧、团队和后期制作。代表委员们对“小鲜肉”在文化市场很热的现象,频频提出批评。

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流行文化经历了悄然兴起、快速传播发展的过程。流行文化为青少年搭建了展现自我个性的平台,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提供了自我扩展的途径。

③但是,一些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低格调的流行文化,因为其自身价值取向的偏离、迷失,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冲击力,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流行文化的利弊,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陶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重要课题。

④那么,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流行文化呢?

⑤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探求行之有效的“攻守方略”,是应对流行文化的良方。首先,要守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这里集中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守住饱含爱国情怀的校园文化味道,让青少年接受灵魂洗礼,塑造崇高、独立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更不可忽视的是,要守住法律道德底线。这样,流行文化中那些不健康的因素就无机可乘。

⑥大力弘扬主旋律,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自觉地与流行文化“对接”。流行文化灵活多样、不断翻新的表现形式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我们可以留其形式、换其内容,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的新的有效载体。近期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就是在传播经典的基础上,吸引大众对文化经典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对这样的流行文化,青少年自然张开双臂拥抱。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3月19日,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应对流行文化的“攻守方略”。。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请概括出选文的论证思路。
2017-06-01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大行当顾细谨

①瑞士手表之所以能享誉世界,靠的是精工细作。细,往往被看得微不足道,但光芒总是在细处释放的。《鸿门宴》说:“大行不顾细谨。”后人视作箴言,我觉得很不着调。班超所云“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更是误人子弟。樊哙够英雄,能全身而退,凭的却是运气--对方是不可教的项羽。

②细谨,并非小事,需要细心完成,慢慢研,慢慢磨。画家作画,也许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可想过腹稿?小节稍一疏虞,就是一个瑕疵。那些所谓的气度不凡的人,大体看,过得去。小处深究,问题就出来了。小处没做好,很可能误了大事,小“疵”而掩大“瑜”。成功的作品,细节处理得必定好。

③大人物的成功,也不一定就在于他们的才能,而在于深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刘备认识得很清楚,给儿子留了两句遗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说的“祸患常积于乎微”也是有道理的。

④韩非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大行”必定有原则,若有违原则,即使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节”也要拘束,否则将是成大事的绊脚石。“大行”也要从“小行”做起,“小行”不屑做,拒绝做,“大行”就只是空想了,“一鸣惊人”也不过天方夜谭。

⑤《后汉书》载,少年陈蕃自命不凡,一心想干大事。一天,友薛勤来访,见院内龌龊不堪,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大丈夫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改之,后有所成。

⑥柯南是怎样炼成名侦探的呢?他能够破解别人破不了的案子,正是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用缜密的思维,将细节与案情相结合,使真相浮出水面。凶手在细节处功败垂成,而他在细节处功成名就。

⑦做成大事而小节有失的也有人在,成了就是成功了吗?例如 。史学家写人物,并不只记述他成败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的细节,因为细节处最能展现人格魅力。

⑧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事无大小,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大行当顾细谨”,让我们透过一滴水就能见到太阳。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述《鸿门宴》中的语句?
3.请在第⑦段横线上补充一个合适的事例作论据。
4.第⑤⑥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请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2019-06-25更新 | 1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议论文阅读。

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

①传统的钻石工艺一般只能将一颗钻石切到57面,后来只有少数的工艺大师能够突破这个数字。他们不但技艺超群,而且浑身是胆,否则是没有勇气将一颗钻石推到美的巅峰的。

②玉不琢,不成器,对于人生,我们理应抱着不断雕刻自我的态度,最终才能成材、成功。

③作为拥有青春的我们胆气最足,所以更应该勇于自我雕琢,只有这样前方才会呈现出诸多可能。如果人生仅仅做到一种可能,那么则是对生命的巨大浪费。例如切钻工匠切割钻石时,有些工匠缺乏突破挑战的勇气和态度,满足于已有的技术水平,所以多年来在自身专业领域并未取得大跨越的进步,以至于无论多么昂贵的钻石也都无法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所以,如果你是一颗钻石,就不能将自己当做一块璞玉,更不能当做一根木头,而要根据自己的特质,不断地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收获自己,这才是对人生真正负责的态度,才算没有辜负了大好青春。

④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如同我们也许做不了达·芬奇式的完美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台湾年轻演员桂纶镁就是这样经营着自己的演艺事业。出道之初,对于演戏技巧并不很娴熟的她,受到过来自影迷的多方面质疑,她也一度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在演艺圈发展。可是桂纶镁凭借着自身的韧劲,不断向老艺术家们请教并且夜以继日的坚持练习,终于在事业上呈现出不同的切面,赢得了特立独行的赞誉。有人评论她是《不能说的秘密》里的氧气美女,也是《线人》里的黑帮阿嫂;是《女人不坏》里的朋克女郎,也是《全球热恋》里的神经质女生……她一直在突破自己,挑战自己,当我们渐渐淡忘了她最初的模样时,她又挟着《肩上蝶》强势回归清纯校园风。

⑤我们不妨将桂纶镁看作青春奋斗者的一个榜样。她不但勇敢地打破了传统演艺路线的桎梏,而且成功地呈现了崭新的青春风采,告诉我们哪怕只做一件事情,只要敢于不断切割它,打磨它,同样会带来更多可能、更多精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不停挑战,不停突破自己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钻石切割者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只有如此,做事,做人才会有做成钻石的希望。

⑥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的奥秘,也是在激励我们:下一个自己,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1.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一个词语是____
技艺超群   特立独行   挑战突破
2.阅读第③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青年人应该勇于自我雕琢的”。
3.结合语境,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钻石”各有什么含义。
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1),如同我们也许永远做不了达·芬奇式的完美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2)。
4.下面是两则儒家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文章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B“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
2019-07-29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