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83018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孔子)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数: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③益:增加、加深。④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⑤为人:作曲的人。⑥《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2.为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C.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D.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之谓乎/丘未得为人也。
B.弗,不知其善也/孔子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也/寒暑易节,始一焉。
D.学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同俯)出胯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的敬称。④中情:内心。⑤国:都城,指下邳。⑥无名:没有意义。
1.对下列文言实词、虚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虽长大”和“潜滋暗长”中的“长”意思一样,都是“生长”的意思。
B.“以为大将”和“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两句中的“为”的意思相同,都是作动词“担任”的意思。
C.“为德不卒”的“卒”,小篆字形食,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后来泛指人。又像缝好了线的衣服,引申为完成、终结。又引申为死亡。此处是“终结”的意思。
D.“乃晨炊蓐食”与“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两个“乃”的意义相同,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B.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C.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D.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试分析韩信的人物形象?
2021-04-10更新 | 2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2011-08-12更新 | 3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候。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面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怨望:怨恨。②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③醢(hǎi):肉酱。这里指一种酷刑。④脯(fǔ);干肉。这里指一种酷刑。⑤阴:暗暗地。⑥稍:逐渐。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畔”的意思有:①田界;②疆界;③旁边;④同“叛”。背叛。叛乱由此可判断材料二中“百姓怨望而诸侯有醉者”的“畔”的意思是(     
A.田界B.疆界C.旁边D.同“叛”。背叛,叛乱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不深也(池:护城河)B.而去之(委:离开)
C.纣不喜九侯女,杀(之;代词,代指九侯女)D.西伯出献洛西之地(而:表承接)
3.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B.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C.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D.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5.材料一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022-10-09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