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理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0 题号:866930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立春后为什么还会下“冻雨”

①2014年,立春过后,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受冷空气入侵与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在大范围雨雪天气中,还发生了“冻雨”,给交通安全、越冬作物生长均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不少公众质疑,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还出现这类冻害?

②立春在天文意义上是入春,但在气候意义上,一般2月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滑动候平均值不会稳定通过10℃,故仍处于冬季,发生此类灾害性天气现象,不足为怪。人们所称的“冻雨”,气象学名叫“雨凇”。

③这一不速之客,是来自天空低于0℃但未冻结的过冷却水滴。通常大气温度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递增而递降,但产生雨凇的大气层结,是自下而上呈“冷——暖——更冷”的分布,即“过冷却雨层——暖层——冰晶层”,通常存在0℃或以上的逆温层是雨凇层结的重要特征。近日出现的雨凇,是来自气温在零下十几度5500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气层,使其“冰容”销魂沦为“雨滴”。又当其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1500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0℃的近地层,此刻一部分可能还魂冻结成“冰粒”,大多数因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0℃过冷却雨滴,在低于0℃的地物上“安家落户”,冻结成为雨凇。

④雨凇的形成,还与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温、大风、降水等天气条件相关。

⑤像江汉平原,是从汉江河谷南下冷空气首当其冲的地方,发生雨凇的几率就大。如武汉市年平均雨凇为2.8天,最多年达19天。其冻结在电线上的厚度较大,直径一般可达25~40毫米(荆州2014年2月6日为26.8毫米),严重雨凇会造成交通、输电通讯线路中断,自来水管冻裂,越冬作物茎叶严重机械损伤……

⑥有人认为气候变暖雨凇会减少,其实不然。湖北省气象局乔盛西研究员等分析,雨凇形成的典型气象条件并非是严寒,而是微寒有雨。武汉与荆州市的雨凇,通常在0℃到零下3℃的微寒天气条件下出现,其频率占84%,而其中在0℃到零下1℃之间出现的频率的占42%,在零下3℃以下的出现频率只11%,即使气温高于0℃,在0.1℃到1.0℃之间出现的频率还占5%。可以说气候变暖不至于减少雨凇的危害,因此要防患于未然。

1.通读文章,说一说“冻雨”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说一说第③段加点的“不速之客”一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短讯,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纬度很低的香港为什么会出现“冻雨”现象?

昨天,广州人见到了这辈子头场雪,可见霸王级寒潮的威力。而在紧邻的特区香港,虽说没有飘来雪花,但是部分高地普遍达到了零度以下,出现了罕见的冻雨和结冰现象,部分地区还有雨夹杂小冰粒的现象。

(摘自“环球网”)

【知识点】 事理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小题。
昆虫?间谍?/ 惟真
①还记得日本科幻游戏《昆虫大战》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幻也要变成现实。据报告,美国科研人员要建成一个动物间谍反恐部队,派一批千奇百怪的虫子上前线。
②最早人们仅仅利用昆虫来运载超微型电子装置。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曾用飞机把臭虫撒在北越的丛林中,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当它嗅着汗味爬到越军官兵身上吸血时,它背上的超微型发射器就发出信号,美军的轰炸机就按着臭虫发出的信号进行轰炸。
③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科研人员开发出多种传感器,然后将其安装在幼虫体内。随着幼虫的成长,这些探测器与昆虫自然结合,成为昆虫身体的一部分。科研人员称这种间谍为“生物混合体昆虫”,与纯机器人和其他动物相比,它拥有许多优势。昆虫体型虽小,嗅觉系统却很发达。同时,因为控制器植入体内,外表跟同类动物几乎没有分别,因此是十分理想的“间谍”。昆虫在环境中可以分泌各种激素,由腺细胞所分泌出的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物质构成。激素能引起同类昆虫的共性行为,使同类“兄弟姊妹”齐聚一堂,以此可以蒙蔽对方的视线。
④最适合作间谍的昆虫应属甲虫,如天牛、象鼻虫以及金龟子等。原因有三:首先,甲虫外部裹着一层“铁甲硬壳”,耐蚀、耐晒、耐风雨,生命存活力、适应力极强。其次,甲虫体积很小,不会被敌方轻易发现、怀疑、捕捉,可以算是最可依赖的“隐形杀手”。更重要的是,甲虫遇到温度变化,其反应的灵敏度堪称昆虫界第一。远在50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发生森林火灾,它都能敏锐地侦察到,从而早早逃离。
⑤蟑螂全身布满人眼难以看见的绒毛,这一特征使蟑螂的反应十分灵敏,具有闻风而逃的本领优势。日本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种“遥控蟑螂”,他们将微型芯片植入蟑螂背部,以多个电极与其大脑相连,以便自由控制蟑螂,使之左转右动,前爬后跳。摇控技术让它既能深入恐怖分子的餐桌宴席,发挥反应灵敏,闻风而逃的本领,又能随时随地迅速侦察到恐怖分子的行动轨迹。
⑥科研人员现在还研制出了“人造昆虫间谍”遏制恐怖活动。西方某国研制出一种人工苍蝇,仿照了苍蝇的生物特性,并安装了一套完整的窃听收发装置。像真苍蝇一样,这种人工苍蝇不仅能寻觅着带有人体特殊气味的目标,叮在不易被人发觉的地盘进行窃听,它的飞行方向还可以用无线电遥控,使它在完成窃听任务后再返回基地。
⑦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制成了一个蚂蚁状的人造昆虫,用来对付敌方的电子战系统。它们隐藏在系统的主机设备中,平时无声无息,一旦战事爆发,通过微型遥控装置可以诱发它们群起而攻之,从而导致作战指挥系统瘫痪。
⑧科研人员认为,昆虫能做很多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它们为人类服务的潜在应用范围极其广大。
(选自2009年第8期《生命科学》,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来。
昆虫间谍技术的演变过程
应用该技术领域的昆虫
该种昆虫在技术应用中的优势
(1)
臭虫
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
生物混合体昆虫
甲虫
甲虫生命存活力、适应力极强
(3)
甲虫遇到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堪称第一
遥控蟑螂
蟑螂
(4)
(2)
人工苍蝇、人工蚂蚁
人工苍蝇能寻觅着带有人体特殊气味的目标,不易被人发觉;人工蚂蚁可以隐藏在系统的主机设备中

2.2.、文章以科幻游戏来开头,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几乎”的表达效果。
昆虫体型虽小,嗅觉系统却很发达。同时,因为控制器植入体内,外表跟同类动物几乎没有分别,因此是十分理想的“间谍”。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昆虫间谍,主要说明了昆虫间谍对人类的威胁。
B.“生物混合体昆虫”与纯机器人和其他动物相比,它拥有嗅觉发达,外表与同类差别小,分泌的激素能引起共性行为蒙蔽对方的视线的三大优势。
C.“遥控蟑螂”之所以能左转右动,前爬后跳,是因为科学家将微型芯片植入蟑螂背部,用多个电极与其大脑相连,从而摇控操纵它。
D.本文在语言风格上具有平实性、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
2011-11-25更新 | 7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

近年来,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其中不乏有一些导向正确、质量较高、社会反映良好的竞赛活动,但也有一些竞赛违反规定擅自组织进行,有些存在严重“应试”倾向,有些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有些名为发展教育实为谋取利益,这些竞赛造成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严重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文件,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一律按管理权限进行重新核准,未经重新核准的,不得再组织开展活动。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确定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各类竞赛坚持“零收费”和公平自愿原则,突出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具体有哪些竞赛入选?请看下图:

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序号

竞赛名称

主办单位

竞赛面向群体


科技创新类

1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2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3

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4

“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

初中、高中学生

5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

中国电子学会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6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小学(三年级以上)、初中、高中学生

7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

科技日报社中国发明协会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8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竞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学生

9

“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高中学生

10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初中、高中学生

11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中国天文学会

初中、高中学生

12

全国防震减灾知识大赛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初中、高中学生

学科类

13

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数学会

高中学生

14

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物理学会

高中学生

15

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化学会

高中学生

16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

高中学生

17

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计算机学会

高中学生

18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高中学生

19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高中学生

20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高中学生

21

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

中国老教授协会

高一、高二学生

22

“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

北京外国语大学

高中学生

23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中国日报社

高中学生

24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数理天地》杂志社

高中学生

25

“地球小博士”和“环保之星”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

中国地理学会

高中学生

艺术体育类

26

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中国儿童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27

中日青少年书画友好交流大赛

人民中国杂志社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28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29

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专家发声】

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陈如平:此次教育部正式公布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可被视为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的雷霆行动。教育部“白名单”上的竞赛分三类:科技创新类、艺术体育类、学科类,其中学科类的赛事全部只面向高中生,与教育部此前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精神完全一致。其真正目的不仅如此,而是让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回归本位,回到本来,发挥竞赛的综合育人功能,杜绝把竞赛仅仅当作招生入学的“敲门砖”“入场券”。

②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戴兴海:发布这份竞赛“清单”是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国家全面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转入“下半场”。在教育部主导下,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扛起责任、抓好落实,这是治理工作的主体和关键。对列入“清单”的各级竞赛活动全过程监管,对“清单”之外竞赛活动的有效规禁,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压实责任,需要各中小学校真正当好监督哨所,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监督。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方向、上下戮力,一定能够营造出一个积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竞赛生态。

(选自《人民教育》2019年04月12日,有删改)

1.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一项是(     )。
A.针对近年来竞赛活动存在严重“应试”倾向、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谋取利益等和种问题,教育部印发了此通知。
B.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我们知道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共有29项。
C.教育部“白名单”上的竞赛分三类:科技创新类、艺术体育类和学科类,而高中生可以参加全部的竞赛。
D.全国性竞赛数量的减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六年级学生沈红,决定参加由中国奥数研究协会主办的全国奥数竞赛,并已通过网络向协会缴纳了500元报名费。据她说这是全国性竞赛,如能获奖,可被杭州的初中名校直接录取。你认为她参加的此项比赛违规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
3.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小范围的各类违规竞赛,并诱导学生参加竞赛培训。你认为该如何有效遏制这种现象呢?请仔细阅读材料,分点回答。
2019-07-19更新 | 8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青少年近视

①眼睛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在人类生活、工作、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往往会使眼睛发生病变。对于孩子来说,发生率最高的就是近视。最近,有调查显示全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在60%左右,个别地区竟高达80%左右,情况之严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②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了“小眼镜”呢?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阅读产品是主要的罪魁祸首。它们对孩子眼睛造成的伤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③屏幕小、字体小,是造成眼睛伤害的主要原因。孩子眼睛会与屏幕贴得相当近,这就需要睫状肌高度收缩,增大调节幅度。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眼睛负责调节看远看近的肌肉———睫状肌力量较强,当过度看近,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及相关产品时,就会出现视力疲劳,进而影响眼部聚焦功能,诱发近视,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弱视或斜视。

④玩画面跳跃的游戏,以及坐在颠簸的车上或者行走时观看,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因为变动太大的画面、不断闪烁的电子屏幕,使得眼睛的睫状肌必须频繁运动。睫状肌长时间得不到松弛,高度紧张,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

⑤屏幕色调太亮、太刺眼,会增加眼睛工作的强度。同时对孩子眼睛视网膜也是一个非常强的刺激,很容易导致视网膜与黄斑区的损伤及病变,随之出现的是视力的下降和色觉敏感度的降低,严重甚至会对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⑥过于专注地盯着屏幕,会使得眨眼频率显著减少。正常情况下眼睑瞬目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但在看电脑、手机,特别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玩游戏时,眨眼的次数可减少到2-3次,眨眼减少的结果是泪水蒸发过多,泪膜破裂过快,眼睛表面得不到湿润、保护,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眼干、眼涩等症状,引发了干眼症。

⑦尽管电子阅读产品有如此大的危害,但在工作、生活及学习的一些环节中,已无法回避对其的使用,那如何安全的使用电子阅读设备呢?首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发布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规范》指出,学龄前儿童(0—6岁)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时间其次,对于学龄儿童,每次接触手机电脑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此外,要增加孩子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强体质,提高眼外肌和睫状肌的调节力。

⑧总之,眼睛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感受世界的窗口,驶向成功彼岸的帆船。让我们携手孩子、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留住他们眼中的清晰世界。

1.电子阅读产品对孩子眼睛造成的伤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第①段画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⑥段画线的“正常情况下”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018-06-27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