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2 题号:8676181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威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修,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出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ニ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②海濒:海边。③圣化:皇帝的教化。④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⑤钩:镰刀。⑥翕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⑦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为/渤海太守B.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C.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D.何为/带牛佩犊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心内___________________            (2)盗贼于是______________
(3)上闻遂对,甚__________________   (4)乃率以俭约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盗贼     二石兽沉焉B.欲安之也     汝心之,固不可彻
C.明经为官     有先生也D.遂乃开仓廪贫民   以是人多以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2)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劝务农桑”中的“劝”,解为“鼓励”、“勉励”,句意为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劝学”即勉励(他人)学习。
B.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改变当地的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
C.“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工商业,当地百姓不爱从事农业生产,而喜欢从事那些不实用的工商业。
D.龚遂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声名远播,汉宣帝一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才思敏捷,与皇帝对答如流,皇帝很高兴,赏赐黄金、加官晋爵。
【知识点】 班固(32-92) 人物传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而不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汉书·霍光传》

(乙)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1.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给“亡”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写序号)。
(1)曲突徙薪恩泽(2)暮而果大其财(3)身所寄,废寝忘食(《杞人忧天》)
亡①逃跑,逃亡;②失去,丢失;③灭亡,消亡;④死;⑤通“无”,没有;⑥通“忘”,忘记

2.“果”在文言中常解释为“果真”,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请根据文意,分别指出下面三句中与结果相关的事实或猜想。
(1)家失火                  (2)暮而大亡其财                    (3)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3.成语“曲突徙薪”出自甲文,下面选项中的成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项是(       
A.歧路亡羊B.未雨绸缪C.祸不单行D.一筹莫展
4.为什么甲文中“言曲突者”的客人和乙文中“邻人之父”都说对了事实,却遭到了冷落甚至怀疑?请分析原因,并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2020-03-01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②属:交付给。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④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于是使骑捕之/上使外将兵
B.且其时/欲行,转视积薪后
C.廷尉是也/是时,妇手拍儿声
D.今法如,更重之/进亦忧,退亦忧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个外县人在桥下躲了一会儿,以为汉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出来时突然见到汉文帝的车队,然后惊慌而逃,惊吓了文帝拉车的马,看来他是无心的。
B.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张释之认为外县人只违犯了行人回避的禁令,就严格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只对外县人判处了罚金。
D.张释之认为国家的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应该公平执法、严格执法,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国家的法律就很难取信于民。
3.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5.【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意图上有什么不同?
2017-06-10更新 | 2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张骞传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勾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乃募能使
(2)径匈奴,匈奴
2.翻译下列句子。
(1)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2)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3.请分析张骞的人物形象。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2021-12-21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